⑴ 你是如何看待中國教育的
中國教育有自身的特點,但是我們應該擺正一個思路,就是中國的基礎教育其實並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要差。
⑵ 怎樣看待中國教育
中國模式的教育特點有:
一是應試教育全面泛濫。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基本上是以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簡單運用考試為核心來運轉,既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考慮學生的道德修養,更不要考慮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和創新能力了。大學之前在應試,大學之後在應付,學的越高,應付的越容易,職稱越高,應付的越輕松。
二是教育理念全面衰變。教育以學生為根本,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圈養。教學好壞的關鍵是教師,但是不管懂不懂教育都可以來當老師。教學本來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現實中卻變成了題海戰術和知識講述。一百個人對於教育的理解,有九十九個認為教育就是上課,學習就是上課,上課就是把書本的知識講一遍,學習就是做一堆的題。學生弄不明白的知識,教師就應該立刻講解。
三是教育被行政權力完全左右。中國所有學校的上面有一個太上皇,它的名字叫教育部。中國的大學校長是由行政部門任命的,所以校長懂得政治但不懂教育。看看一大堆的行政官員和大學校長在那裡胡言亂語的說用中國模式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就知道這些人對於教育無知到什麼層度。學校的行政力量完全凌駕於教育和學術力量之上。
四是教育改革由政府推動。教育出現了問題,並不是找教育家和教育者來解決,而是放到政府官員的桌面上。教育的未來如何,並不是由懂教育的人來設想,而是一群根本不知教育科學為何物的政客在那裡天馬空。
五是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還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增加學生的知識,讓學生在以後走向社會的時候有能力立足,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目前很多學校的教育與家庭社會是完全脫軌的,學生在學校里只學到了知識而並沒有真正能應用與實踐之中,這些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的主要是中學學校,目前大部分大學學校都開始重視把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相互結合,比如很多大學都定期開展了一些社會活動,讓學生學到的技能和知識應用在實踐之中,而目前很多中學學校都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完全的封閉教育模式,這樣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家庭社會中失去了實踐的能力。
六是學校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是最聰明的,世界上沒有笨孩子只有不會發現孩子的聰明,其實在學校里,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個性,重視每一個孩子的個性才能正確的培養孩子,其實很多老生都苦惱的壞孩子其實並不是孩子本身的頑皮而是老師的教育方式不對,現在的學校大部分都開始重視針對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教育,很多學生甚至針對每一個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始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才能真實培養出人才,而普及性的學校教育會導致很多孩子和學生的個性被整體忽視而培養不出真正的人才。
七是學校教育太呆板不靈活,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模式太呆扳而不靈活,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模式就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講,最多就是考試和作業,而這種學校教育模式培養出的學生大部分幾乎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很多企業和單位都這樣抱怨到招聘來的大專院校的畢業生,說這些大學畢業的學生沒有一點思想上的創新意識,雖然學歷都不低但是卻很難成為企業真正有價值的人才,這就說明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大部分都是思想非常僵硬的而不能靈活的適應實際,這就說明中國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教育方式呆板不靈活,導致很多學生都不能靈活的把知識應用在實踐之中,更談不上思想的創新,因此中國的教育模式需要改進,學習西方國家的教育,課堂不是呆板的而是靈活的,學生甚至隨時都可以和老師進行辯論,而老師們也會認真的傾聽學生的建議和思想,有時候,老師也會成為學生,學生也會成為老師,這樣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而呆板的課堂教育只能培養出思想固定僵硬的高學歷中國的教育很難說清楚,源於中國的教育體制,源於中國的體制。教育本身是件偉大的事情,但是在現實中卻變成大家懶的再提及的事,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的教育問題多不甚數。
⑶ 你如何看待中國當前的大學教育
不從教育入手,不消除當今教育與中國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斷層,或許現代人的劣根性會永遠循環往復。教育問題由來已久,積弊深厚。首先是家庭教育問題: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現在父母基本上都忽視孩子的道德教育,把成績作為第一位,嬌生慣養,不知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思想。父母自己的理念就錯了(還應追溯到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自己的所作所為甚至還給孩子做了反面教材,不孝老人,貪財,玩樂……。其次是學校教育問題:孩子進入學校後,學校更是只注重升學率,都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老師根本不能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也是利慾熏心、金錢至上。第三是社會教育問題:社會上對孩子惡污染就更大了,電視,網路,報紙,雜志上的內容天天在教孩子們學壞。媒體的力量比什麼都大。一天24小時在教所有的人啊。還有現在的商店、網吧、酒吧、歌舞廳、洗浴按摩等等,到處都充斥著教唆、迷惑人的內容,想找個好地方去都少有,想不學壞都難。
⑷ 如何認識新時代的學校教育
一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閱讀氛圍。精心打造校園閱讀場所,讓孩子們吟誦蒙學經典、兒歌童謠、國學經典,讓晨誦帶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讓教師們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開展閱讀競賽;通過校刊、校報等平台,展示師生閱讀和寫作成果,以閱讀為媒,引領師生「共讀共寫共生活」。
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將閱讀滲透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立足於傳統模式的書香學校建設,學校可以通過數字化平台,對豐富的藏書進行統一管理,每一位師生只需要搜索關鍵詞便能准確定位藏書位置,借閱形式相應簡單方便。
另一方面,圖書不能僅僅停留於館藏,還可以引進移動圖書館,為師生和家長提供海量的電子圖書資源和閱讀課程,讓教師、孩子、父母共讀一本書。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師們還可以通過微信等打造班級閱讀圈,每一個班級就是一個閱讀的內循環,還可以通過多樣化平台的優質網課,實現學生閱讀的私人定製,讓讀書更深入地融入師生及家長的精神生命。
建構豐富課程
要積極構建「博」「雅」為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實踐框架,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博」字重點在於內在修為、豐富自己、做強自我。
「雅」字重點在於外在言行、參與社會、貢獻社會。博雅課程框架集中指向培養具有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健康生活、責任擔當的「人」。活動課程設置豐富多元,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盡情參與。
學校還可聘請民間藝人、大學教授、川劇藝術家擔任校外輔導員,對選擇特色課程的學生進行指導,將傳統文化在中小學傳承。在此基礎上,打造數字化校園,實現管理體制的革新。
未來,數字校園的實施將為我們建立一個更密集、更清晰、更智能、更便捷的新型教育環境,推動網上辦公、網上管理、網上服務,推動學校機制的創新,管理的創新,也為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發展提供保障。
21世紀的今天,誰能更深刻理解教育,誰就能實現彎道超車。在這個最好的時代,教育不僅為學校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更為學子提供了更加個性、精準、優質的教育服務。期許未來,我們的教育更加美好。
⑸ 怎麼樣看待中國學校的教育方式呢
現有教育方式還是相對公平的。只要你肯努力,成績不錯,基本上都能考上大學,學習自己熱愛的專業,然後利已利國。當然了,這里的公平,也是指的相對公平。畢竟,現如今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農村教育不如城市教育,城市教育中,南方要優於北方。但是,不如如何,我國現行學校教育方式,還是基本相對公平的。
⑹ 中國式教育有很多優缺點,你怎樣看待現在的中國式教育
各行各業都在發展,很多人都明白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基礎。教育在掃除文盲、提高國民素質的前提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有人教我們一些虛幻的素質教育,需要一個更充實的家庭。只想問一下,你有嗎?其他人可以使用無人機。普通農村孩子用無人機干什麼?我們的發展越來越穩定,我們的國民素質也在逐步提高。這一切都離不開教育,教育是基礎。
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和條件,在相對平等的條件下接受教育。此外,在國家統一的教育模式下,教育成功和教育效果的機會相對平等。這種教育制度保證了階級上升的相對順利的通道。堅實的基礎。可以說,世界上最好的基礎教育在中國。我們的基礎知識是系統的,配套練習層次豐富,訓練方法成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嚴格的訓練,他們有積累和發展的潛力。
⑺ 如何認知新時代的學校教育
新時代的學校教育是優先發展的。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明確定位,為辦好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時代的教育工作,必須遵循這一定位,認真落實好教育發展的政策、制度和經費的保障,確保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唯此,才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學校教育特點:
有固定的場所、專門的教師和一定數量的學生,有一定的培養目標、管理制度和規定的教學內容。學校的產生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了社會分工和剩餘產品,文字發展比較成熟之後。通常認為,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由非專門教育機構逐漸演變為培養人的主要場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學校按水平可分為初等學校、中等學校、高等學校,按性質可分為普通學校、職業學校和各種專門學校。
⑻ 對於當下的學校教育,大家有什麼想法
對於當下的學校教育,大家有什麼想法?
如果給中國教育整體打分的話,一定是不及格的成績。
其實我們的學校教育,只需要用一半的時間,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就可以了。另一半的時間,應該用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用在實踐中的能力。大家說,像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不是對國家更有用呢?
⑼ 為什麼很多人說中國的教育不好教育的好壞該如何評判
引言:大家應該接受的都是中國式教育,但是有人說中國式的教育不好,有人說中國式的教育好,在小編看來,中國式的教育還是非常不錯的,順應了當代發展的規律。
⑽ 如何評價中國當下的高等教育
從總體上看,一流本科教育建設卓有成就,已經在路上。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本科教育離人民群眾要求接受越來越好的優質本科教育的需求仍存在差距,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中仍存在分配不均衡的情況。一流本科教育建設任重道遠,需要繼續發力。
中國本科教育「體量」世界最大,質量穩步提升,在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分層分類培養多樣化人才等方面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根據報告,截至2016年,我國普通高校達到2596所,普通本科高校達到1237所,本科院校成為高校增長最重要的主力軍。全國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規模405萬,在校生規模突破1613萬,普通本科畢業生規模突破374萬,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大國。
數據顯示,2005-2015年十年來本科累計畢業生達到2853萬人,本科畢業生佔新增城鎮就業人口比例從22%增加到47.2%。本科畢業生已經成為我國新增人力資源的最重要發動機,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了持續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資源保障。
報告同時指出,本科教育辦學條件改善顯著,整體上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一流本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育經費投入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支出18144元,是2005年5376元的3.4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2%。教師數量持續增長,1995-2015年,全國普通本科高校教職工總數從106.5萬人增加到236.9萬人,躍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