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象棋怎麼起源的

中國象棋怎麼起源的

發布時間:2022-07-31 08:14:16

⑴ 中國象棋是怎麼由來的

大約2000多年前有的,這個棋後來發展完善,具體來源只是中國古代范疇,被民間發現這不傳統象棋可謂中國象棋C語言,可用它來編成新的象棋:

四戰象棋

1、如圖,將帥宮15個點位,士還可走日字長斜線,不可出宮。

2、沒有"車馬炮",但有"棍猿石",三者規則另附圖文,其他同傳統象棋。

3、第四次大戰用的是棍子和石頭。

如圖《四戰象棋》"棍"的規則:縱、斜兩步或三步格,走吃相同,不能走一格,不能越棋,也不可橫移,

四戰象棋【猿】的規則是:"橫目豎用",共八個點位,走吃相同。目字蹩腿同象棋的馬,用字蹩堵是起步斜一格的棋,如圖。

四戰象棋【石】的規則是:只走橫豎直格步數不限,只走不能越棋。

石只吃子時,橫或豎(必須也只能)越過一個空格吃與空格緊鄰的敵棋,無論其間有沒有棋,有多少棋,只要是起落點之間有一個空格即可吃落腳點的敵棋,其他條件忽略。如圖。、


發布於 1 小時前

⑵ 中國象棋是怎麼來的

中國象棋是什麼時候定型的?它的發展歷史有多久?其說法很多。
有人認為,戰國時期宋玉所作的《招魂》里講到了象棋。如從那時算起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但也有人說,象棋是公元前2000年帝舜創造的。他有個名叫象的弟弟,品德不好,無所事事,舜特作棋加以教育,故稱象棋。若果真這樣的話,象棋的歷史就更加悠久,約有4000多年了。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中國象棋又被稱為「象戲」、「桔中戲」,系由先秦時代的博戲演變而來。戰國末期,盛行一種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唐代象棋有了一些變革,象棋只有「將、馬、車、卒」四個兵種,棋盤和國際象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六十四個方格組成。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因火葯發明增加了炮以外,還增加了士、象。宋代《士林廣記》就記載著中國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譜,它比西方15世紀出現的最早的國際象棋譜早200多年。這些記載足可以推翻國外長期以來流行的中國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
到了明代,有人把一方的「將」改為「帥」,這時的象棋便和現今我們常玩的中國象棋一樣了。
有趣的是,還有一段與中國象棋的發明有關的歷史公案: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據史料記載,「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

⑶ 象棋的起源在哪裡呢

象棋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宋玉的《楚辭•招魂》中有:“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的詩句,西漢劉向編著的《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這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象棋”這個名詞,但這里指的是用象牙造的六博之類的棋子,並不是指現在意義上的象棋。

據象棋的局制和規則,中國象棋的起源應與兵家有著密切的關系。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他所著述的《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一書中指出,“象棋是中國人民的創造,是古代中國人模擬戰爭而創造的一種游戲”。遠在戰國時代,六博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六黑六白十二棋子,六對籌碼。兩人相博,各六棋。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由此可見,這是象徵當時戰斗的一種游戲。

⑷ 中國象棋發明於哪個朝代

中國象棋起源於約兩千年前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乃至秦漢時期的中國,國家戰亂紛揚,烽火狼煙四起,象棋就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軍事戰爭與體育競賽相比較,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相似之處。例如,都是以獲得勝利為最終目的,對抗過程都是通過技戰術進行表現。既有謀略主旨,又有戰術手段。象棋作為模擬古代戰爭的智力游戲,每一局都在咫尺棋盤上演繹著金戈鐵馬、兵戎相見。

棋盤上的車、馬、炮、兵就是古代的戰車、戰馬、火炮(或者投石車)和士兵的象徵。相比其他體育運動項目,象棋與古代軍事有著最為直接的內在聯系,其戰略思想和戰術特徵受到了古代軍事思想的影響。隨著時代變遷,象棋日趨完善的同時,也不離軍事戰爭和兵法的宗旨,有很多棋局精妙的戰術構思及戰術組合都諳合兵法之道。

⑸ 象棋的起源是什麼

「中國象棋」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堯舜禹」三王時期,是「舜」的弟弟「象」發明的。

象棋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流行了,只不過與現在的象棋有所區別,它是指象牙作的六博棋子。《楚辭·招魂》中有記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早在戰國時期,六博就流行於貴族階級。六博是由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

象棋的特點:

象棋本就是另一種戰場,象棋里的車也是車的意思,戰場上的戰車,車橫沖直撞,在棋局中戰鬥力最為強悍。馬既為戰場的戰馬,炮,早期象棋的炮是另一個字'炮',炮是指古時戰場上一種擲石頭的擲石機。從這些武器可以判斷象棋起源應該春秋戰國前期。

江湖排局蓋系了中國象棋的精華。中國象棋之所以久盛不衰,主要源於它本身所具有的江湖獨特魅力。常拆解一些江湖排局提高興趣拓寬思路,有益無害,也是創局者的初衷。

⑹ 中國象棋的起源及其發展變化是什麼

有人認為我們國家的象棋是起源於神農氏,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國家的象棋歷史的確是非常的悠久。關於象棋的起源和發展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的,畢竟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而且在相信當中也可以領略到很多做人的知識和道理。國象棋的歷史的確是非常的悠久,是堯舜禹時期舜的弟弟發明的。但那個時候象棋是比較簡單的,而且和軍事戰略也是沒有什麼關系的,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一種博弈的游戲。

但是現在的象棋已經非常的正規了,也有很多的國際性的賽事。中國象棋也是我們國家的一種傳統的文化,也一直都在被推揚和發展的過程當中。是象棋還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因為相機不僅可以讓大家了解中國的傳統歷史,還可以開發智力。

⑺ 中國象棋的由來

象棋曾被稱為「象戲」。根據出土文物與文獻,恰圖蘭卡在波斯庫思老一世時發展成沙特蘭茲,經絲路傳入中國成北周象戲、在唐代成為寶應象棋,最後中國人在宋代改造成的中國象棋。有蘇聯學者發表文章,試圖批駁印度起源說。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但後來證實比吉夫此說錯誤,因為印度文獻記載與出土實物三世紀前就有最早的象棋游戲恰圖蘭卡。晏殊的《類要》記載象棋是在三國魏黃初年間傳入中國。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國際仍以印度起源說為主。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

古代《易》原有《象經》,或以《卦下易經》當之,惜已不傳;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見其傳承的軌跡。南北朝時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經》(象棋經),文學家庾信曾賦《象棋經賦》及《進象棋經賦》。說明當時象棋已經在社會各界產生了普遍的影響。

(7)中國象棋怎麼起源的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起源於中國。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明確提出,國際象棋也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游戲——六博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系,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游戲。」

象棋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就對其形制以及玩樂方法作過專門記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營並進,道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說,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當於骰子。

(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顆;比賽的方法是分曹並進。(指必須兩人或兩組對局聯賽),相互進攻,逼迫對方於死路;最後是贏者「牟」(指成倍)取勝利。擊敗了敵兵(春秋時兵制,以5人為伍),而發出了勝利的歡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象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象棋

⑻ 中國象棋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產生的年代不詳。

7、元明清: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橘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象棋譜》等。

8、新中國建立: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 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

⑼ 中國象棋的發明者是誰

象棋的起源說法:

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三、起源於舜的時期。傳說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叫象,象為人懶惰,好玩耍。現代學者常任俠《中印藝術因緣》一書中說:「象因桀驁不馴,舜把他禁居起來,又恐他寂寞,所以為他製作棋局,使他有所娛樂。因其名象,故稱象棋。」

四、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明代謝肇淛《五雜組》雲:「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紂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重車戰也。」

象棋規則:

中國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在戰法上遵循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戰思想,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二人對抗性游戲。

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在棋戰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復雜關系的變化中提升思維能力。

⑽ 中國象棋起源於哪裡

起源定型
象棋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就對其形制以及玩樂方法作過專門記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營並進,道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說,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當於骰子
(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顆;比賽的方法是分曹並進
(指必須兩人或兩組對局聯賽),相互進攻,逼迫對方於死路;最後是
贏者「牟」(指成倍)取勝利。擊敗了敵兵(春秋時兵制,以5人為伍)
,而發出了勝利的歡呼。《說苑》亦記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意即勸孟,不妨也像
「燕」國一樣,斗象棋觀歌舞,逍遙一二。
關於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3]
象棋比賽現場講解
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3]
三、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明代謝肇淛《五雜組》雲:「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紂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重車戰也。」[3]
四、起源於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載:「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斗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3]
五、起源於堯的時期,傳說堯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叫象,象為人懶惰,好玩耍,由他發明了象棋
據古籍可靠記載,象棋在戰國時期已經流行了。除上引《潛確居類書外》,漢劉向《說苑·善說》也記載了戰國孟嘗君下象棋的事:「雍門周調孟嘗君,足下燕則斗象棋,亦戰斗之事乎,」戰國時的作品《楚辭·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這些,說明在戰國時代「象棋」已經成為一項經常的活動了。
因此象棋產生的時間,當在戰國之前。但「前」到什麼時候?有人認為可上推到春秋時期,並認為象棋是模仿當時兵制而產生的。他們的依據,是,象棋的「象」,是「象徵」的意思,而與動物象無關。比如,以舞蹈象徵戰斗,則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徵戰斗,則名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徵不同兵種而來的。這種情況正好與春秋時期的兵制,即將、帥、車、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產生於春秋時期是合乎當時歷史情況的。象棋也可能是因為棋子是由象牙製成而得名。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游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1]
象棋,是象徵當時戰斗的一種游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幸取勝的成分。

閱讀全文

與中國象棋怎麼起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啊狄哦但噠什麼意思 瀏覽:986
印度炸全雞多少錢一斤 瀏覽:192
現在的英國酒館都提供什麼 瀏覽:316
印度空軍基地有多少人 瀏覽:819
印度農村趕集擺攤賣什麼 瀏覽:425
splen義大利語怎麼念 瀏覽:335
中國人為什麼管印度叫三哥 瀏覽:87
中國舞前腿二級班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740
沒有越南你什麼都不是 瀏覽:221
印度地毯有哪些 瀏覽:366
印尼地震及海嘯死亡多少人 瀏覽:533
越南大學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133
印度脆卷餅怎麼做 瀏覽:259
去印尼坐飛機行李箱限制多少寸 瀏覽:56
中國哪裡出生的明星最多 瀏覽:741
如何製作印度綜合香料 瀏覽:418
中國古代有哪些巨艦 瀏覽:584
柳州在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639
越南教師年薪多少 瀏覽:818
印度黑公交什麼原因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