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水利的內容有哪些

中國水利的內容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31 08:25:58

㈠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幾個

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

一、它山堰

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屬於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

位於浙江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

它與國內的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二、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余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鄭國渠在戰國末年由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

三、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四、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

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1)中國水利的內容有哪些擴展閱讀:

四大水利工程的歷史意義:

一、鄭國渠

鄭國渠修成後,大大改變了關中的農業生產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較大的涇水進行灌溉,增加土質肥力,農業,迅速發達起來,雨量稀少,土地貧瘠的關中,變得富庶甲天下 (《史記·河渠書》)。

二、它山堰

如今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無引灌作用。它山廟經重新修築後,增設了「它山堰水利陳列館」且在每年的農歷三月三和十月十(傳說王元偉築堰那年正好33歲,十月十日為他的生辰)恢復古廟會。

2015年10月13日凌晨,當地時間12日晚,在法國蒙彼利埃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2015年入選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

三、靈渠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

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四、都江堰

都江堰的創建,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㈡ 在古時人們就有各種研究和發明,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呢

鄭國渠是四大水利工程中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工程。它是在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韓國水利專家鄭國建造的。這是一項宏偉的工程,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它位於涇陽縣王橋鄉,西麓為中山山,東臨中山山,地勢特點是西北高,東南低。因此,鄭國渠充分利用這一地形,沿北山南麓的最高處向東延伸主幹渠,實現支渠灌溉。鄭國修建運河的初衷是為了在規劃、設計、施工和利用洪水、沙土方面讓秦國疲於應付。但是,運河支持了秦始皇的統一戰爭,加速了秦國的統一進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有許多獨特之處,是中國乃至世界古代水利史上的傑作!


黃河和長江是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然而,自然降水並不總能滿足人類的需要;從歷史上看,洪水和乾旱這兩種可怕的災難一直困擾著沿河的人民。在享受土壤肥沃和河流灌溉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中國人民也在不斷地與各種災害作斗爭。我們都熟悉大禹治水、舉世聞名的都江堰大壩,以及最終的 "長江守望者 "三峽大壩,這些都是舉世矚目的獨特成就。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㈢ 中國歷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

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里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

2、龍首渠

龍首渠位於陝西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開發洛河水利的歷史上是首創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龍首渠大約是在漢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間根據庄熊羆的建議而修建的。這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征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據說渠成後,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1萬多頃鹽鹼地得到灌溉,每畝能收10石糧。

3、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在大運河成為漕運的主體水道之後,漕運藉助大運河溝通南北的便捷條件,將漕糧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王朝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漕運的社會歷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靈渠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盡管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成為靈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5、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該大型水利工程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

㈣ 中國的重大水利工程有哪些

中國的重大水利工程有都江堰、京杭大運河、南水北調、三峽水電站、胡佛大壩等等。
都江堰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修建於戰國時期,由當時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而成的。它坐落於四川成都平原的岷江上,至今還在造福當地的百姓。
京杭大運河最早修建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是現今世界上里程最長的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長城、坎兒井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偉大工程。京杭大運河南起杭州,北通北京,流經四省兩市,貫穿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南水北調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所進行的最浩大的水利工程,它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一期已經完工,西線工程尚未開始動工。東線工程通過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從長江下游幹流提水,沿京杭大運河對水進行北送。中線工程通過丹江口水庫調水,一路輸送到北京。西線工程規劃是從雅礱江、大渡河調水到黃河裡面。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起的最大的工程項目。三峽水電站1994年正式開始修建,歷時九年,03年六一正式開始蓄水發電,09年全部完工。三峽水電站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以及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㈤ 水利工程包括哪些項目

1、城鎮供水工程:最早的城鎮供水工程約在公元前2900年已在埃及出現。以後不斷發展。羅馬城於公元前4世紀~前3世紀先後建立了11條向城內供水的輸水道。公元前 312年建成阿匹亞輸水道,水源為泉水,從水源到城市配水點為長約16km的地下暗渠。

2、海塗圍墾工程:在沿海灘塗築堤擋潮、變海為陸,以發展生產的工程。中國的海塗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圍墾潛力很大。

3、水利漁業工程:水利漁業是指利用水利工程蓄水後形成的水域發展漁業的生產活動。是水利設施的多種效益之一。主要工程和技術措施包括:河道和水庫庫底的清理,魚苗基地和攔魚。

4、水利發電工程:由建築物來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頭,並以水庫匯集、調節天然水流的流量;基本設備是水輪發電機組。當水流通過水輪機時,水輪機受水流推動而轉動,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再經過變電和輸配電設備將電力送到用戶。

5、港口工程:是興建港口所需的各項工程設施的工程技術,包括港址選擇、工程規劃設計及各項設施(如各種建築物、裝卸設備、系船浮筒、航標等)的修建。

(5)中國水利的內容有哪些擴展閱讀

水利工程規劃的目的是全面考慮、合理安排地面和地下水資源的控制、開發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經濟、高效。

水利工程規劃要解決的問題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根據需要和可能確定各種治理和開發目標,按照當地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選擇合理的工程規模,制定安全、經濟、運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因此,應首先做好被治理或開發河流流域的水文和水文地質方面的調查研究工作,掌握水資源的分布狀況。

㈥ 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有哪些

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
一、它山堰:它山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水利工程,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西南部,依山傍銀江鎮,漳西出口。
二、鄭國渠: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偉大工程,它屬於關中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位於涇河西北岸,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處。
三、靈渠: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公元前214年開鑿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四、都江堰:都江堰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遠離人民和沃土千里的水旱天國,截至目前,灌溉面積已達30多個縣市,近千萬畝,它是世界上最長僅存仍在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水利樞紐。

㈦ 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包括哪些工程

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包括:渠系工程、陂塘工程、陂渠串聯工程、御咸蓄淡工程、塘泊工程、圩田工程、海塘工程等。

農田水利建設是指為發展農業生產服務的水利事業。基本任務是通過水利工程技術措施,改變不利於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條件,

為農業高產高效服務。通過興修為農田服務的水利設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澇和防治鹽、漬災害等,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定的基本農田。

(7)中國水利的內容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有悠久的農田水利建設的歷史。早在夏商時期,人們就把土地規劃成井田。井田即方塊田,把土地按相等的面積作整齊劃分,灌溉渠道布置在各塊耕地之間。

五代兩宋時期建設了太湖圩田。明清時期建設了江漢平原的垸田及珠江三角洲的基圍等。這些小型農田水利形式在以後得到繼承和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田水利建設

㈧ 水利工程都包括哪些

水利工程包括城鎮供水工程、海塗圍墾工程、水利漁業工程、水利發電工程、港口工程。

1、城鎮供水工程:最早的城鎮供水工程約在公元前2900年已在埃及出現。以後不斷發展。羅馬城於公元前4世紀~前3世紀先後建立了11條向城內供水的輸水道。公元前 312年建成阿匹亞輸水道,水源為泉水,從水源到城市配水點為長約16km的地下暗渠。

2、海塗圍墾工程:在沿海灘塗築堤擋潮、變海為陸,以發展生產的工程。中國的海塗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圍墾潛力很大。

3、水利漁業工程:水利漁業是指利用水利工程蓄水後形成的水域發展漁業的生產活動。是水利設施的多種效益之一。主要工程和技術措施包括:河道和水庫庫底的清理,魚苗基地和攔魚。

4、水利發電工程:由建築物來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頭,並以水庫匯集、調節天然水流的流量;基本設備是水輪發電機組。當水流通過水輪機時,水輪機受水流推動而轉動,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再經過變電和輸配電設備將電力送到用戶。

5、港口工程:是興建港口所需的各項工程設施的工程技術,包括港址選擇、工程規劃設計及各項設施(如各種建築物、裝卸設備、系船浮筒、航標等)的修建。

水利工程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岩土力學、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水文學、河流動力學、管理學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掌握工程結構設計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4、掌握大中型水利水電樞紐、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技術;

5、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6、具有水利水電工程所必需的測繪制圖、運算和基本工藝操作技能。

㈨ 中國水利的簡介

《中國水利》 致力於探討水利發展對策,交流水利科學研究新進展、推廣水利新技術、溝通水利與社會。集權威性、前瞻性、指導性、系統性、實用性、可讀性於一體,發行量大、覆蓋面廣、實效性強, 是關心關注中國水問題的各級領導、社會知名人士、各級水行政主管領導、水利水電建設和管理人員、規劃設計人員、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專家、師生的必備案頭讀物。
《中國水利》的辦刊宗旨 是:宣傳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水利工作的一系列大政方針 ,宣傳水利部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開展理論探討,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知識,交流工作經驗,指導水利實踐,為水利發展服務,為廣大讀者服務。

㈩ 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 我國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

在古時人們就有各種研究和發明,而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對如今有著重要的意義,那麼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呢?我國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 城市文化 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
靈渠
靈渠在 廣西 壯族 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發揮著功用。
靈渠工程主體包括鏵堤、南北渠、秦堤、陡門等,完整精巧,設計巧妙,通三江、貫五嶺,溝通南北水路運輸,與長城南北呼應,同為世界奇觀。
灕水源於廣西興安西北,與源於廣西東北興安海陽山之湘江相距不遠,分水嶺炮台山很低。秦始皇略取百粵,乃命史祿開築湘水使通灕水,稱為「靈渠」,故有「湘漓同源」之說。靈渠乃貫通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間重要水上交通孔道,今名「興安運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條運河。在近代鐵公路未建設起來以前,靈渠是溝通中國南方與北方內河航運的孔道。如由廣州乘船出發,溯珠江而上,經灕水,穿靈渠,沿湘江而下,接長江,轉京杭大運河直上北行,最後可達 北京 。靈渠水位高出湘江,開鑿工程極為艱巨,並利用「陡門」閘水,以通船運,使原屬殊途的湘漓二水,連通一氣,其所用的原理,與近世著名的巴拿馬運河(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完全相同,不過卻早了二千餘年。靈渠除航運外,亦有灌溉之利,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中較少人知的一項瑰寶。

都江堰
在四川成都西側灌縣境內。公元前316年秦國滅蜀,領有蜀地。秦昭王在位後期( 公元前276~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公元前四世紀時人)在蜀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於成都平原頂點,岷江剛出山口的江心中「造堋雍水」,疊砌分水魚嘴,把岷江一分為二。「外江」為岷江正流(南江),泄洪排沙;「內江」為灌溉水渠(北江),導水灌田,使成都平原平疇萬頃,沃野千里,成為我國著名的天府之地。內江乃傍玉壘山腳人工開鑿之渠道,由鑿開堅硬岩石所成「寶瓶口」引水,以供航運灌溉之用。寶瓶口上游內外江之間則有「飛沙堰」,可以將攔阻在寶瓶口外的過量洪水和沙石泄入外江。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西部龍門山脈和龍泉山之間,乃由岷江、沱江及其它河流沖積而成。都江堰的建成,使外江成為洪水和沙石的排泄信道,使內江水系范圍內的政經中心成都不僅解除了旱澇之害,同時又引進水源,滿足了灌溉、通航和漂木的需求,是古代一個綜合水資源開發最成功的典範。後魏酈道元《水經注》引南北朝《益州記》說:蜀郡「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沃野千里」,時人稱為「天府」。如今我們仍稱四川為天府之國,那麼都江堰恰是天府中的一道「銀河」。
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前後歷經二千二百多年,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稀世珍寶,有防洪、灌溉及航運三利。 四川 人民世世代代經營都江堰,不竭不休,使都江堰久而愈振,生機蓬勃,滴滴點點,潤澤天府。都江堰不僅為我國水利史上的偉大成就,也是世界水利史上利用自然而不破壞自然的典範。

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是溝通中國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動脈,由多條運河組而成,可由南方的 杭州 北上直通北平,全長174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一條大運河。
地之南北距離為「運」,《國語》「越上」「句踐之地,……廣運百里」,注「東西為廣,南北為運」,所以大運河是以人工溝渠連通天然水系,結合人力與自然條件修鑿的一條南北向巨大輸運航道。大運河北起北平,南迄杭州,縱貫冀、魯、蘇、浙,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40公里。開山鑿渠,引水通漕,貫通南北,有灌溉通運兩利。大運河亦稱京杭運河,其歷史可上溯春秋末吳王夫差(公元前495至前476在位)始鑿「邗溝」(公元前486年)溝通。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水利的內容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啊狄哦但噠什麼意思 瀏覽:986
印度炸全雞多少錢一斤 瀏覽:192
現在的英國酒館都提供什麼 瀏覽:316
印度空軍基地有多少人 瀏覽:819
印度農村趕集擺攤賣什麼 瀏覽:425
splen義大利語怎麼念 瀏覽:335
中國人為什麼管印度叫三哥 瀏覽:87
中國舞前腿二級班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740
沒有越南你什麼都不是 瀏覽:221
印度地毯有哪些 瀏覽:366
印尼地震及海嘯死亡多少人 瀏覽:533
越南大學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133
印度脆卷餅怎麼做 瀏覽:259
去印尼坐飛機行李箱限制多少寸 瀏覽:56
中國哪裡出生的明星最多 瀏覽:741
如何製作印度綜合香料 瀏覽:418
中國古代有哪些巨艦 瀏覽:584
柳州在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639
越南教師年薪多少 瀏覽:818
印度黑公交什麼原因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