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有幾大古老家族
中國古代有五大古老家族,分別是:
一、隴西李氏
隴西李氏,是李姓中最顯要的一支。古時隴西亦稱隴右,泛指隴山以西今甘肅省東部地區。秦漢時期設置隴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隴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後人尊他為隴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為隴西郡的名門望族是由李崇祖孫三代人創基的:李崇之次子瑤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孫李信為大將軍,封隴西侯。漢朝時,隴西李氏出了兩位重要人物: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
李廣孫李陵戰敗被俘降於匈奴,使隴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晉時期,隴西李氏在亂世中興起,西涼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到了隋朝,隴西李氏已經是權傾朝野的望族。隴西李氏李淵滅隋,建立唐朝,奉李姓為國姓。
在唐朝,隴西李氏的聲望超過了趙郡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將李置於諸士族姓氏之首,更將有功之臣賜姓李,從此隴西李氏由一個血緣系統的宗族演變成為一個「多元一體」的龐大世族。唐《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到南宋鄭樵編《李氏源流》時,「言李者稱隴西」。
二、趙郡李氏
趙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僅次於隴西李氏,在唐朝以前聲望高於隴西李氏。趙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趙郡在今河北趙縣,初後魏時置郡。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的次子李牧。
李璣是隴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戰國時有名的武將,為趙國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趙郡,為趙郡李氏的始祖。趙郡李氏在北齊官位顯赫。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僅次於隴西李氏的大族。
三、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晉,乃周靈王太子,名晉,字子喬,約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549年,本姓姬。太子晉的兒子宗敬後來仕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請老致仕,避居太原。
時人仍呼之為王家,遂以王為姓,成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晉為系姓始祖。宗敬死後,葬於晉陽城北五里,其墓地稱「司徒冢」。宗敬的後裔,瓜瓞綿綿,人才輩出,成為太原之著姓。其後子孫蕃衍,遍布各地。
太原遂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為王氏之總號。十八世孫王翦公及其子王賁、孫王離,祖孫三代,俱為秦之名將,翦公為大將軍,賁公封典武侯,離公稱武陵侯。秦兼並六國、一統天下之時,翦公北征燕國,東平楚地,南下百越,攻無不克,戰功顯赫。
始皇論功行賞,翦公與大將蒙恬共執牛耳,王姓與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駕崩,二世胡亥繼位,矯詔賜公子扶蘇死,又奪蒙恬兵權,遂令離公為大將軍。二世胡作非為,橫征暴斂,民不聊生,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項羽起兵響應。離公率軍與項羽戰於巨鹿,離公兵敗自殉。其長子元為避戰亂,遷往山東琅琊,是為「王氏琅琊祖」。
四、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源自古鄭國。春秋末鄭國滅亡,公室子孫遷他地,但均將國名冠於名字之前。此方式稱為「以國為氏」,形成鄭氏之姓。後世鄭氏族人在滎陽大發展成為望族。東漢末年,以鄭當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
南北朝時滎陽鄭氏中高官累世不斷,滎陽鄭與清河崔、范陽盧、太原王並為中國四大望族。唐以後滎陽鄭氏連續出了9位宰相。聲望達到鼎盛,其先賢或勤政於朝堂,或教化於州郡、或建功於邊陲,都為社會經濟文化作出貢獻。後因科舉制的實行,影響逐漸衰落,但仍為天下鄭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列舉的大家族,都只是家族,而不是姓氏。也就是說,這個家族不代表整個姓,只是這個姓中最有名的一支。
五、蘭陵蕭氏
「兩朝天子,九蕭宰相」。中國歷史上接連兩個朝代,居然都是這一個家族所建立!
關於這個家族的起源,相傳是漢初宰相蕭何。今證明,這也許是後人偽托。蘭陵蕭氏的第一個名人,應該是西漢位列三公的蕭望之。此後,蘭陵蕭氏以儒學傳家,數代不輟。蕭望之子蕭良、蕭咸、蕭由皆通曉五經。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蕭望之十三世孫淮陰縣令蕭整帶領整個家族渡江南遷。從蕭望之四世孫蕭道成開始,這個家族開始飛速發展。他們不僅僅是南齊與南梁的皇族,更是一群傑出的文學家。如開創竟陵八友的蕭子良。昭明太子蕭統更是將蘭陵蕭氏在中國文學界的地位推向了顛峰。
隋朝統一全國後,蘭陵蕭氏貴為後族。在唐朝,蕭巋一支更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謂的「一葉九相」。另蕭懿一支有兩人為相。故有人贊蘭陵蕭氏:「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六、沛縣劉氏
沛縣劉氏是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皇族,先後有西漢皇族、東漢皇族、蜀漢皇族、劉宋皇族。
唐朝著名大詩人劉禹錫雖然是離沛縣很近的彭城人,但是實際上,其六世祖劉亮,卻是隨北魏孝文帝改革遷來洛陽的,也就是說,他是匈奴劉淵的後代,並非沛縣劉氏。這就是劉氏另一大支——彭城劉氏的來源。
其實到了現在,沛縣劉氏早已沒落。如今的劉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劉氏。
2. 中國有幾大家族,分別是哪幾個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指20世紀上半葉控制中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個家族,即蔣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果夫、陳立夫家族。
有道是: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財。
蔣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領軍人物,有了蔣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經煊赫無比的「四大家族」——「蔣宋孔陳」。蔣控制的是政治,陳控制的是黨,宋孔兩家先後擔任財政部長,長期把持國家的財政大權。
(2)中國有什麼家族擴展閱讀
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一說最早是由中共領導人瞿秋白在1920年代提出的,後來陳伯達在國共內戰中寫《中國四大家族》一文中指稱四大家族借抗戰為名聚斂民財,獲得了多達200億美元的財富。
現在,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一般是指民國時期以蔣介石為首的資本主義買辦統治集團。即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陳果夫、陳立夫四大家族,是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的代表。
抗戰開始以後,四大家族利用戰爭時期的新情況,極力加強官僚資本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壟斷地位,大發國難財,使官僚資本迅速膨脹。
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的迅速膨脹和壟斷地位的加強。是依靠政治特權和經濟掠奪來實現的。它掠奪的對象不僅有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還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和中小地主階級。
雖然四大家族為民間嚷嚷上口,也成為指控國民黨失去民心重要的緣由;然而學術界對四大家族是否存在,更進一步說,他們的「聚斂」成果一直存在爭議。因為這些人的爭議是因黨國體制牟取暴利而生。
當前,大陸學術界目前已經認為這類說法很有爭議;經研究考察後,蔣陳雖有些家產但實際上微不足道。孔宋雖是大財團,但財富的累積仍屬於個人資本主義的范圍,與國家資本主義並不相同。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認為:陳伯達既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學者,他的創作基本上是宣傳品。其著作《四大家族》里頭有許多謬誤,如陳果夫、陳立夫根本不是大家族。蔣中正、蔣經國非常清廉。 而孔宋家族原本就是巨富,孔祥熙、宋嘉澍還曾是孫中山革命時期的金主,宋子文的總財產約七八百萬美元,至今沒有查到貪污的具體事證。
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雖掌管國民黨黨務機構,但陳果夫晚年連看病的錢都沒有,葬禮費用也是由國民黨出,而陳立夫赴美也是借錢來養雞,經證明二陳主管黨務而未見以公謀私斂財的證據。但是也有人認為,四大家族為了掩飾貪腐,故意使出障眼法做清廉秀以欺騙世人。
美國斯坦福大學所藏的張嘉璈檔案中,發現了1939年10月,日本特務機關對國民政府官員在上海外國銀行存款所做的秘密報告。
報告顯示,蔣介石擁有資產6639萬(809萬美元)、宋美齡有3094萬(377萬美元)、宋子文有5230萬元(637萬美元)、孔祥熙有5214萬(635萬美元)。鑒於情報機關所做調查,目的不是公開發表抹黑國民政府高官,因此有一定的可信度。不過國民黨的支持者普遍質疑此資料的准確性。
3. 中國歷史上流傳至今的十大家族是哪些
1、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始祖是曹魏長安典農中郎將謝纘。謝纘子衡、衡子鯤、鯤弟褒等相繼進入仕途,使得陳郡謝氏演變為世代為官的世族之家。
2、沛縣劉氏
沛縣劉氏是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皇族。西漢皇族,東漢皇族,蜀漢皇族。劉宋皇族。
3、隴西李氏
中國歷史上,隴西李氏是最輝煌的家族,「言必稱隴西李。」
秦代隴西郡守李崇,為隴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瑤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孫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滅燕趙,生擒太子丹的隴西侯大將軍李信。漢有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
4、琅琊王氏
如果說以《二十四孝》《二十四悌》聞名的「卧冰求鯉」的王祥、王覽,奠基了琅琊王氏,那麼他們的孫輩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導,則開啟了權傾天下的江左豪門。
5、范陽盧氏
「自古幽燕無雙地,天下范陽第一州」,范陽盧氏,「四大家族」之二。
范陽盧氏在秦始皇時,有大名鼎鼎的五經博士盧熬,天文博士盧生。繼之西漢初期有燕王盧綰,東漢末被尊稱「士之楷模,國之楨韓」之海內儒宗之大儒盧植.
6、清河崔氏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清河崔氏,「四大家族」之首。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東漢以後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7、 滎陽鄭氏
「天下鄭氏出滎陽」,滎陽鄭氏,「四大家族」之三。
8、太原王氏
「裔遷太原,王家頻稱,因以王姓,代出群英」,太原王氏,「四大家族」之四。
太原王氏,始自東漢王柔、王澤兄弟。三國時有司空王昶,西晉時期,太原王氏開始成為聲名顯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後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職,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
9、弘農楊氏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弘農楊氏,中國歷史上又一傳奇家族。
弘農楊氏,始自東漢太尉楊震。楊震號「關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來源於這位「清白吏」.
10、蘭陵蕭氏
蘭陵蕭氏的第一個名人,是西漢位列三公的蕭望之。此後,蘭陵蕭氏以儒學傳家,數代不輟。蕭望之子蕭良、蕭咸、蕭由皆通曉五經。
4. 中國有哪些古代家族
七宗五姓:
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范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隴西李氏(今甘肅省東南部)、趙郡李氏(今河北趙縣)、滎陽鄭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唐中後期開始沒落)
六朝望族: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南朝滅後沒落)
關隴集團:宇文家族,天水趙氏,元氏家族,
獨孤家族,太原李氏,弘農楊氏(唐初開始沒落)
5. 中國著名家族
家族是指具有血緣關系的人組成的一個社會群體,通常有幾代人,幾十代人。中國歷史上不缺少大家族,他們或是書香門第或是門閥貴族或是皇親國戚。
全球有很多知名家族,他們的歷史也有幾百年。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上,中國有最為知名的十大家族。
一:隴西李氏 。
隴西李氏源遠流長,源自於顓頊孫皋陶之後,世為理官,到了周朝出現了中國哲學大師、道家宗師老子李耳。隴西李氏是李姓中最顯要的一支。南北朝時隴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斷,門第高華,與趙郡李、清河崔、博陵崔、范陽盧、滎陽鄭、太原王並為中原五大高門士族。隴西李氏到唐朝時連續出了10位宰相。隴西李氏一支李淵滅隋,建立唐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強盛帝國。到了唐高宗時頒布法令禁止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二:琅琊王氏。
東晉、南朝門閥士族,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源於兩漢,鼎盛於魏晉,南朝以後走向衰弱。琅琊郡為秦朝時為三十六郡之一。漢襲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於琅琊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王氏衣冠南渡、舉族遷居會稽,世稱「會稽王謝兩風流」。南渡之後,因對故鄉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東晉元帝時,僑置南琅琊郡。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感嘆王謝舊居早已盪然無存。琅琊王氏在魏晉南北朝幾百年間,出現了當時最多的宰相與皇後,是其他家族所不能及的。
三:陳郡謝氏。
門閥貴族之一。起家於魏晉時期,「淝水之戰」,以謝安率其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汗馬功勞,奠定了陳郡謝氏為東晉以及南朝的當軸士族。後人將門閥士族鼎盛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比喻為「王謝」的年代。南朝四大盛門「王謝袁蕭」第二位,南朝末年走向沒落。
四: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秦有博士盧敖,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之後,定居涿地,以范陽為郡望,後世遂稱范陽人。始祖盧植以儒學顯名東漢,肇其基業,三國盧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後盧欽、盧珽、盧志、盧諶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時盧玄「首應旌命」,入局朝廷,盧氏成為北方一流高門。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北方),經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經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五:滎陽鄭氏。
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為五姓七家。滎陽鄭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其王室國滅後仍以鄭為姓,以故地滎陽為郡望。東漢末年,以鄭當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入唐之後,鄭姓仍為望族,後因科舉制的實行,影響逐漸衰落,但仍為鄭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
六:太原王氏。
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五姓七族高門。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興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頂級門閥士族的地位。
七:弘農楊氏。
西漢元鼎四年置弘農郡,楊氏是楊姓郡望,西漢丞相楊敞,玄孫楊震官太尉,號稱「關西孔子」,子秉、孫賜、重孫彪,「四世三公」。楊震子楊奉後代世居高官。從"西晉三楊"到北魏楊播兄弟,無不顯赫。隋朝皇室,越國公素及子玄感等。唐朝「李武韋楊」四姓聯姻,楊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楊妃、武則天之母、唐玄宗楊皇後、楊貴妃,眾多楊氏駙馬。
八:穎川陳氏。
以漢末名士身份起家成為當時的巨姓望族,世代傳襲,名重魏晉。《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及《世說新語》等書都記載了其家族成員歷史。迄今,中國陳姓人口達7000萬,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3億。其中世界分布潁川陳氏子孫達6000萬以上,名列中國第五大姓,在南方地區和海外名列第一大姓。
九:聞喜裴氏。
自漢、魏,歷南北朝,至隋唐、五代,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者600餘人;七品以上官員3000餘人。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後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
十:吳越錢氏。
趙匡胤建立北宋時,消滅了八個國家,吳越因為富庶強盛而未被消滅。吳越國王錢鏐的孫子錢弘俶,為了保護百姓生命財產,主動取消吳越王位,尊趙氏為帝。錢氏名人輩出,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錢學森;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華裔生物化學家錢永健等等
6. 請問中國有那幾大家族
中國
四大家族(蔣宋孔陳)
榮氏家族
李嘉誠家族
周氏家族
劉氏家族
蔡萬霖家族
王永慶家族
南存輝家族
7. 中國四大家族排名
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一說最早是由中共領導人瞿秋白在1920年代提出的,後來陳伯達在國共內戰中寫《中國四大家族》一文中指稱四大家族借抗戰為名聚斂民財,獲得了多達200億美元的財富。
現在,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一般是指民國時期以蔣介石為首的資本主義買辦統治集團。即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陳果夫、陳立夫四大家族,是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的代表。抗戰開始以後,四大家族利用戰爭時期的新情況,極力加強官僚資本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壟斷地位,大發國難財,使官僚資本迅速膨脹。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的迅速膨脹和壟斷地位的加強。是依靠政治特權和經濟掠奪來實現的。它掠奪的對象不僅有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還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和中小地主階級。
8. 中國六大世家是哪六大
中國六大世家:汝南周家、吳興沈家、會稽顧家、隴西李家、東海陳家、中山張家。
1、汝南周家
汝南周家是郡姓門閥之一,在古代時候就是非常著名的家族。據說這個家族的人是周平王姬宜臼的後裔,屬於以王朝名稱為氏。這個家族代代人才輩出,而且因戰亂等原因,這個家族的人可以說是遍布全國。因為家族大人才多,算是一個比較興盛的家族了。
2、吳興沈家
吳興沈家是東晉時期的一個重要家族,這個家族出過許多才智超群的人,甚至一度有能夠影響政壇的傑出人物出現。特別是東晉時期,這個家族出了一批的傑出人物,讓家族從一個地方強宗,逐漸演變為對政壇頗具影響的南朝名門。
3、會稽顧家
會稽顧家也就一個傳出悠久的家族,在中國六大世家中,這個家族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說在夏朝是,有昆吾氏被封為顧國,之後夏被商滅了,散居在各地的顧國子弟就姓顧了。還有一種說法,說會稽顧家是越王勾踐的後裔。
4、隴西李家
隴西李氏在秦朝和漢代的時候,是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西漢飛將軍李廣、秦國名將李信等著名將軍,都是出自這個李氏家族。這個家族源於秦朝,滅了隋朝建立了唐朝,在古代就是一個非常牛的家族了。
5、東海陳家
陳姓是中國的一個大姓,相傳其出自舜帝後裔陳胡公,是南方的一個大姓,姓陳的人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5.1%。
6、中山張家
中山張家也是一個非常的的家主,據古書記載,這個姓是黃帝的孫子揮創制出弓箭,因此被賜姓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