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徽 代表什麼含義
國徽代表的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麥稻穗、五星、天安門、齒輪為金色,圓環內的底子及垂綬為紅色,金、紅兩種顏色在中國是象徵吉祥喜慶的傳統色彩。
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麥稻穗象徵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站起來了!
國徽是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只有特定的國家重要文件才能蓋上國徽大印,正式生效。國徽上通常有來自自然的元素,如動物植物,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現該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或意識形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國徽屬於盾徽。
(1)中國國徽是什麼象徵意義擴展閱讀:
1949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成立後,向全國徵稿國徽設計方案,共徵集到來自海內外國徽圖案稿件112件,圖案900幅。但這些設計,多把國徽想像成普通的主意或紀念章,沒有令人很滿意的設計方案,勉強可供參考選擇的僅四五式,也未形成一致意見。
有鑒於此,毛澤東決定「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以慢一點決定,等將來交給政府去決定。原小組還繼續存在,再去設計。」
1950年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邀請專家另行設計國徽圖案。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受邀,分別組成了以梁思成、林徽因為首的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組和以張仃為首的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組,展開競賽性設計。最終,國徽審查小組確定採用梁思成等設計的國徽方案。
梁思成小組設計國徽的核心內容是以一個璧(或瑗)為主體,以國名、五星、齒輪、嘉禾為主要題材,以紅綬穿瑗的結襯托而成圖案的整體,按周恩來總理的意見,梁思成組吸收了張仃組以天安門為主設計思路。
周恩來對方案又提出一些具體的修改意見,他說:「圖下面帶子聯結一起,象徵著工農團結;印時用金色和紅色,若用黃色和紅色,則不夠美觀,金色和紅色表現了中國特點。」
與會委員也就「將國徽中的五星改小一點,去掉天安門旁的小欄桿,使天安門的門洞更加明顯」等細節部分提出了建議。
6月23目,毛澤東主席親自主持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同意國徽審查組的報告和所擬定的國徽圖案。
1950年9月2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中央人民政府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國旗國徽都是國家的象徵,是國家獨立的一種標志。回顧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旗國徽的誕生的過程,對我們增長愛國主義知識和情感,為投身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信有著重要的意義。
⑵ 國徽的象徵意義
中國國徽象徵的意義:
國徽圖案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
國徽呈圓形,國徽中心為紅地上的金色天安門城樓,城樓正上方的4顆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形狀,環拱一顆大五角星。國徽四周由金色麥稻穗組成正圓形環,麥稻稈的交叉處為圓形齒輪;齒輪中心交結著紅色綬帶,分向左右結住麥稈下垂,並把齒輪分成上下兩部分。
最簡單國徽
在日本,由於法律並沒有確立正式的國徽,因此習慣上,日本皇室(天皇家)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即菊花紋章被廣為作為日本代表性的國家徽章而使用。
在日本天皇及皇室使用的器具上經常出現這個徽記。由16瓣勻稱花瓣組成的金黃色菊花,質朴 典雅,莊重大方,蘊蓄著東方傳統文化精神。另外,日本內閣所使用的代表徽章「五七梧桐花紋」,也常在國際場合及政府文件作為國家的徽章而使用,例如日本入境許可貼紙的底紋。
⑶ 中國國徽有什麼象徵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象徵著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四顆小五角星環繞一個大五角星,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的大團結;齒輪和麥稻穗象徵著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工農聯盟;天安門則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同時也是我們偉大祖國首都北京的象徵。
國徽在顏色上用正紅色和金紅色互為襯托對比,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吉壽喜慶的民族色彩和傳統,既庄嚴又富麗。
應當懸掛國徽的場所包括:
1.北京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
2.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會議廳。
3.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庭。
4.出境入境口岸的適當場所
應當刻有國徽圖案印章的機構包括: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工作委員會,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各直屬機構、國務院辦公廳以及國務院規定應當使用刻有國徽圖案印章的辦事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以及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應當使用刻有國徽圖案印章的其他機構。
3.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專門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檢察院。
4.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
⑷ 國徽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國徽是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國徽是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
只有特定的國家重要文件才能蓋上國徽大印,正式生效。國徽上通常有來自自然的元素,如動物植物,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現該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或意識形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國徽屬於盾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1949年7月,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了迎接新中國的成立,在人民日報登出了向全國徵求國旗,國徽及國歌詞譜的啟事,明確提出對國徽設計的要求是,要有中國特徵。要有政權特徵。形式要庄嚴富麗。
⑸ 中國國徽的象徵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上的圖案均有其象徵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象徵著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四顆小五角星環繞一個大五角星,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的大團結;齒輪和麥稻穗象徵著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工農聯盟;天安門則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同時也是我們偉大祖國首都北京的象徵。
國徽在顏色上用正紅色和金紅色互為襯托對比,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吉壽喜慶的民族色彩和傳統,既庄嚴又富麗。
國徽是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只有特定的國家重要文件才能蓋上國徽大印,正式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谷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50年6月1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該圖案的說明。同年9月20日,毛澤東主席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由清華大學建築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組的設計小組與中央美術學院張仃、張光宇等人的設計小組集體創作。
1991年3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頒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徽的設計和完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人民意志的體現。它凝結著許許多多設計者的心血;飽含著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愛戴,對社會主義的嚮往,對新中國的深情。每一個參加國徽設計的人,都將在中國人民的美好記憶中永存。
1949年8月28日,政務院召集各方面的專家學者開會討論國徽圖案時,參加國徽圖案設計工作的高庄在會上說:「在塑造國徽模型時,我有一種願望,就是要使我們的國徽更庄嚴、更明朗、更健康、更堅強、更程式化、更統一,並賦予更高的民族氣魄和時代精神,以冀我們的國徽的藝術性提到國際水平,永放光芒」。
⑹ 中國的國徽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圖案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上的圖案均有其象徵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象徵著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四顆小五角星環繞一個大五角星,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的大團結;齒輪和麥稻穗象徵著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工農聯盟;天安門則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同時也是我們偉大祖國首都北京的象徵。國徽在顏色上用正紅色和金黃色互為襯托對比,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吉壽喜慶的民族色彩和傳統,既庄嚴又富麗。
使用場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對國徽的使用場合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其中,應當懸掛國徽的機構包括:
(1)、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各級人民政府。
(3)、中央軍事委員會。
(4)、各級監察委員會。
(5)、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
(6)、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
(7)、外交部。
(8)、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
(9)、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國徽
⑺ 國徽的含義是什麼
國徽是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的象徵和標志。「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麥稻穗、五星、天安門、齒輪為金色,圓環內的底子及垂綬為紅色,紅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和庄嚴。
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谷穗象徵著中國最廣大的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
國徽的設計和完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人民意志的體現。它凝結著許許多多設計者的心血;飽含著他們對中國的愛戴,對社會主義的嚮往,對新中國的深情。每一個參加國徽設計的人,都將在中國人民的美好記憶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