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族分布在中國那些地區
漢族人口90%以上都分布在中國,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0.56%,分布於各個省份;在台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
江西
99.73%
山西
99.71%
江蘇
99.67%
陝西
99.50%
上海
99.38%
安徽
99.37%
山東
99.32%
浙江
99.15%
河南
98.78%
廣東
98.58%
福建
98.33%
台灣
98.00%
天津
97.36%
河北
96.00%
北京
95.70%
湖北
95.66%
四川
95.02%
黑龍江
94.98%
重慶
93.58%
甘肅
91.31%
吉林
90.97%
湖南
89.79%
遼寧
83.98%
海南
82.71%
內蒙古
72.24%
雲南
66.59%
寧夏
65.47%
貴州
62.15%
廣西
61.66%
青海
54.49%
新疆
40.61%
西藏
5.90%
㈡ 漢族主要集中在什麼部和什麼部
漢族主要集中在我國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中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其中漢族人口最多,佔92%。其他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萬人。超過400萬的少數民族還有:滿、回、苗、維吾爾、藏、彝、土家、蒙古族等。我國實行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的政策。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加快發展本地區的經濟、文化和各項社會事業。
㈢ 中華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中國少數民族居住的區域廣闊,主要分布在廣西、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等省區。許多少數民族居住在山林、高原、草原等陲邊地區。我國民族分布特點為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漢族分布最廣。
我國是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除漢族外,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分布在我國總面積50—60%的土地上。在1990年,中國的少數民族人口在100萬以上的有壯、蒙古、回等18個民族;人口在10萬以上的有傈僳、佤、畲等15個民族;其他不足10萬。
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特點:
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重慶市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中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其中漢族人口最多,佔92%。其他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萬人。超過400萬的少數民族還有:滿、回、苗、維吾爾、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㈣ 漢族主要分布在哪裡
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東北部地區。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有部分人信奉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民間尊崇孔子和儒學。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
漢族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漢族歷史上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兼營家庭副業,是一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漢族的農業生產在歷史上素來發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於世,漢族的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
漢族,是在中國及海外華人佔多數優勢的民族。許倬雲認為,華夏部落經殷商周秦等等原位處中原邊緣的夷人他者,在諸夏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本部,於漢朝形成自稱為漢人的「文化共同體」。
㈤ 漢族大多分布在哪些地區
總人口:約10.4億
分布(是以下地區的主體民族):
* 中國
o 中國大陸
o 台灣
o 香港
o 澳門
* 新加坡
* 聖誕島 (澳大利亞)
* 檳城 (馬來西亞)
其它主要分布地區:
* 泰國
* 印度尼西亞
分布漢族人口99%以上都分布在中國,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1%,分布於各個省份;在台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
地區 人口 占該地區百分數
中國大陸 1,201,809,000 (2005年) 92%
台灣 22,436,000 (2005年) 98%
香港 6,554,000 (2005年) 95%
澳門 462,000 (2005年) 97%
總計 1,231,261,000
漢族在新加坡、聖誕島(澳大利亞)、檳城(馬來西亞)也是當地的主體民族,分別占總人口的77%、70%和56%。同時在許多國家也是重要的組成民族之一。
大洲/國家 人口 占該國百分數、占海外漢族人口的百分數
亞洲 28,800,000 (1998年) 48.1%
柬埔寨 150,000 (2003年) 1.2%
印度尼西亞 7,300,000 (2003年) 3.1%
日本 175,000 (2003年) 0.1%
朝鮮 50,000 (2003年) 0.2%
韓國 100,000 (2003年) 0.2%
寮國 50,000 (2003年) 1%
馬來西亞 7,000,000 (2004年) 30%
緬甸 1,300,000 (2003年) 3%
菲律賓 1,500,000 2%
新加坡 3,400,000 (2004年) 76.8%
泰國 7,300,000 (2003年) 12%
越南 2,300,000 (2003年) 3%
北美洲 5,020,000 (1998年) 14.5%
加拿大 1,200,000 (2004年) 3.69%
美國 2,400,000 (2000年) 0.8%
歐洲 945,000 (1998年) 2.6%
俄羅斯 680,000
法國 300,000
英國 247,403 (2001年) 0.4%
大洋洲 564,000 (1998年) 1.5%
澳大利亞 454,000 (2003年) 2.5%
紐西蘭 115,000 (2003年) 2.8%
非洲 126,000 (1998年) 0.3%
南非 100,000 (2003年) 0.2%
總計 35,175,000 100%
望採納,謝謝
漢族在全國分布的特點是東密西疏,據2000年的統計,全國11.59億漢族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1.59%
中國各省(區市)漢族比例列表
(按高低排序,根據全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省份 比例
江西 99.73%
山西 99.71%
江蘇 99.67%
陝西 99.50%
上海 99.38%
安徽 99.37%
山東 99.32%
浙江 99.15%
河南 98.78%
廣東 98.58%
福建 98.33%
台灣 98.00%
天津 97.36%
河北 96.00%
北京 95.70%
湖北 95.66%
四川 95.02%
黑龍江 94.98%
重慶 93.58%
甘肅 91.31%
吉林 90.97%
湖南 89.79%
遼寧 83.98%
海南 82.71%
內蒙古 72.24%
雲南 66.59%
寧夏 65.47%
貴州 62.15%
廣西 61.66%
青海 54.49%
新疆 40.61%
西藏 5.90%
㈥ 漢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以前生活在中原地區(在安徽西部、河南、河北、湖南、四川東部等地區)後來五胡亂華以及五代十國的戰亂、以及蒙古民族的入侵和滿族的入侵等等。
幾次大的災難導致漢民族「衣冠南渡」,但歷朝歷代帝王和酋長(滿清和蒙元時期,也算作華夏淪陷期)為了填補北方人口而調南方的漢人進入北方生活。所以說如今的中國漢族遍布全國,但主要生活在南方和東方等地。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漢族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漢族歷史上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兼營家庭副業,是一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漢族的農業生產在歷史上素來發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於世,漢族的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
(6)中國的漢族分布在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在漢族社會發展的歷史上,封建社會漫長是一個突出的特點。雖然中國古代社會分期的學術討論進行了差不多半個世紀,至今仍無完全一致的結論,但秦始皇統一中國時已進入封建社會,則已基本上得到統一的認識。
關於漢民族何時形成的問題,學術界較為普遍的看法認為漢族是以先秦的華夏族為核心,在秦漢時期形成為統一的民族,至1840年,經歷了在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1840年以後至1949年在反帝反封建斗爭中得到新的發展;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後,與中國各族人民一起逐步發展為社會主義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