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抗疫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報道表示,在與新冠疫情的斗爭中,中國政府毫不鬆懈。每當出現新增確診病例,衛生部門都會迅速進行大規模檢測。法廣駐京記者拉加德在報道中說,青島市採取了嚴格措施,公交車、餐館和購物中心都要求人們佩戴口罩,公共衛生二維碼隨處可見。報道援引一位青島市民的話表示:「目前一切正常,人們隨時關注手機應用程序警報的更新。將有數百萬人進行新冠測試,這能使人感到放心,因為這些措施是即刻有效的。 」
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提到,武漢曾於今年5月在10天內對全市1100萬人進行了全員核酸檢測。一旦出現新的確診感染病例就迅速展開大規模檢測,已經成為中國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報道指出,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疫情,這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強烈反差。在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全球很多地方,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仍在繼續飆升,當地政府不得不採取新的隔離措施。
英國天空電視台在報道中注意到一些細節:青島市將僅用3天時間完成對5個行政區的檢測,5天內實現全市人員檢測完畢。為確保按時完成任務,上千名醫護人員堅守在遍布全市的100多個檢測點,從早上5時30分到子夜23時30分實施不間斷檢測。報道指出,此前在北京和烏魯木齊的實踐表明,這種只爭朝夕的大規模快速檢測,對於阻止疫情擴散至關重要。
德國《日報》評論認為,自今年3月底以來,通過迅速隔離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並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中國已經能夠在新發疫情初始階段完全控制住所有本地感染群體,從而避免影響本國其他地區。
比利時最大的荷蘭語媒體《最新消息報》10月12日在其網站首屏顯要位置重點報道了此次青島疫情。該報駐華記者莉恩·維爾韋克在視頻連線中表示:「在歐洲人看來,在僅有12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情況下就對900多萬人進行檢測,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這已成為中國的常規做法,目的就是從源頭下手,盡力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阻止其對14億中國人造成威脅。」談及中國與西方在抗疫中的差異,維爾韋克指出:「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的干預非常迅速有力。只要發現一個確診病例,中國政府、衛生部門和普通民眾就會立即行動,他們不會等到每天新增感染200或300例之後再出手。」維爾韋克是今年初前往武漢采訪過疫情的少數西方記者之一,此後一直跟蹤報道中國抗疫行動。她深有感觸地說:「目前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工作生活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他們對西方的抗疫斗爭充滿同情和支持,只是無法理解歐洲和美國為什麼不採取更果斷嚴厲的干預措施,以至於讓疫情蔓延到如此地步。就連我自己每天都想問同樣的問題。」
2. 武漢再次令外媒驚嘆,武漢這次又發生了什麼
武漢再次令外媒驚嘆,主要是因為武漢的經濟恢復得非常好。
就在十一黃金周的時候,中國再一次掀起「旅遊熱潮」,很多國外的媒體都對中國的「國慶黃金周」進行了報道,表示中國的經濟恢復迅速,表現出了驚人的活力。除此之外,國外的媒體對於武漢經濟的恢復速度也是非常驚訝,根據「攜程」的統計,武漢的著名地標建築黃鶴樓,已經成為了今年「國慶黃金周」最受追捧的景點之一。
不過,這里還是要提一點,雖然武漢這座擁有1100萬人口的城市中,經濟和社會活動已經恢復正常,但對當地居民的采訪顯示,深刻的心理創傷和經濟損失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修復。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武漢的國內生產總值萎縮了20%,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接近4000人。最初爆發的震中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也在提醒人們,這座城市仍在掙扎。
當然,隨著新冠疫情的過去,武漢這座城市也重新走上了正軌,表現出了勃勃生機。
3. 研究稱中國若躺平將致155萬人死亡,中國現在對待疫情的態度是怎樣的
研究稱中國若躺平將致155萬人死亡,中國目前對待疫情的態度就是堅決要堅持動態清零,只有堅持動態清零的政策,這才能夠為贏得新冠疫情的勝利贏得窗口期,而且在對新冠病毒進行分類治療的同時能夠提供給公眾更加強大的心理支撐。
按照目前不少的研究來看,中國是不可能選擇躺平政策的,盡管西方媒體在各種平台上進一步抹黑我國在新冠疫情防控當中做的努力,但這並不妨礙我國選擇動態清零。目前我國對於疫情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的,由於整體採取動態清零的政策,所以新冠病毒感染者基本上是發現一例就隔離一例,這種將有限病毒局限在有限空間內的治療方法是可行的。在堅持動態清零的情況下,我國在新冠疫情當中死亡人數其實真的算很少,在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當中能維持這么小的死亡比例,這就是一種成功。
4. 秋季開學後,英雄的武漢為何再次震撼外國媒體
武漢的確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每一個人都堅強地從疫情中挺了過來,創造了太多的奇跡,這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放眼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還處在和疫情作斗爭的過程之中,隨著2020年秋季開學,武漢有將近140萬名的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孩子正常開學,還有百萬名的大學生也陸陸續續地返回大學校園。這種大規模的開學和人員流動,在全球媒體看來的確讓人震撼,抗疫的效率太高了。
人心齊,泰山移。孩子們之所以能夠快速回到校園,全是因為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上學期的在線學習,以及後來順利推進中考和高考,這一切看上去順理成章,但實際上背後有著無數的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武漢實現了全員核酸檢測,這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很難辦到的。
成功沒有秘訣,外國媒體之所以感到震撼,完全是因為我們戰勝疫情的速度與效率,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背後是一個強大的祖國,國家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為第一重任,為此我們應該感到自豪。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5. 武漢再次令外媒驚嘆,武漢這次又發生了什麼
武漢這次之所以讓很多外國媒體覺得特別的驚奇,主要是因為僅僅經過半年不到的時間,武漢的旅遊業竟然又復甦了。
不得不說,在此次的疫情面前,中國所展現出來的凝聚力是空前的強大,我為我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度而感到自豪。當困難來臨之時,所有的人都能夠抱成一團,而且所有的人都能夠聽從國家的指揮,正是因為中國擁有如此高的凝聚力,才能夠如此快速的控制住整個局勢,才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到復工復產,所以我覺得這種東西外國人羨慕也是羨慕不來的,凝聚力早就已經是深深的刻在我們中國人的骨子裡。
6. 想問一下,新冠疫情好像是從武漢開始的,但是為什麼我們中國開始的外國也有呢
後面調查出是外國傳進來的,美國那個實驗室泄露了,早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有病例了,只是還沒開始大范圍傳染。可以去網路查一下
7. bbc「重返武漢」,為何會被武漢市民怒懟
BBC重返武漢,卻被武漢的市民怒懟。這是因為在疫情開始之前,BBC對於疫情的報道是片面的,將矛頭直接指向中國。因此許多的武漢居民對於BBC的不實報道十分的憤怒。最近外交部也發表相關聲明,宣稱新冠病毒並不是在中國實驗室泄露所導致的,而是在美國的某一實驗室泄露,有中國最先發現的病毒。對於一個著名的廣播電視台,如此不負責的言論是應當遭到抵制。因此,武漢的市民對於BBC在當地宣揚不切實際的新聞啊十分之憤怒。當BBC重新返回武漢並且記錄相關事件進展的時候,武漢市民對於BBC的到來自然會有一種不歡迎的態度。
作為一個媒體,報道的新聞必須是以事實作為基礎。在任何世界沒有下定論之前,我們不應該隨意將這件事情歸結為某一方面的原因。許多人都是通過媒體的方式了解資訊和信息,BBC在武漢之前的報道無疑是對世人的一種誤導。
8. 武漢重啟一周年了,外媒鏡頭下解封一周年的武漢是什麼樣子的
大家都知道疫情已經延續超過一年了,現在已經開始全民接種疫苗,最近雲南省又出現了一些,不得不說,與病毒的戰爭還沒有徹底結束,剛開始的時候,武漢每天新冠增加人數,讓人感覺到很害怕,數字一直在上漲,現在武漢重啟一周年了,外媒鏡頭下解封一周年的武漢是什麼樣子的,外媒鏡頭下的解封,復甦速度快的難讓人難以置信,這座英雄的城市再次雄起,經歷了一場磨難,相信暴風雨後面會出現彩虹,很多外國人說再次到那裡的時候,很高興能遇到自己的老朋友。相信我們最終能夠戰勝這次病毒。
9. 國外報道武漢疫情視頻全過程怎麼搜不到
該紀錄片被停播。德國《每日鏡報》15日報道稱,德國電視一台決定取消原計劃當天晚上播出的一部名為《武漢——暴發紀事》的紀錄片。電視一台公布的官方原因是「版權和法律問題」,但德國媒體猜測,該紀錄片被停播的原因是其內容來自「中國官方機構」。
10. 武漢市民懟BBC記者,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武漢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封城一周年之際,英國BBC也藉此機會推出了重返湖北武漢的系列報道,在BBC記者沙磊重返武漢的期間,他的一系列刁鑽的問題使得部分武漢市民相當的不滿,從而對BBC記者產生怒懟現象。
其實外國部分媒體他們這種歪曲部分事實根據新聞報道的做法確實是屢見不鮮,比如針對武漢新冠疫情報道當中,他們做到所謂的客觀公正,他們認為中國的抗疫經驗確實值得借鑒,但是同時又對武漢封城造成的所謂控制人權的問題又加以質疑。畢竟對部分的西方媒體,在中國新聞報道所採摘到的部分鏡頭又加以修飾,最後添油加醋扭曲部分事實依據在西方國內媒體進行大肆的渲染,他們這樣的作為究竟是要達到什麼目的,想必大家心中都自有一把尺。
武漢市民面對外國媒體BBC記者誘導發問的方式,他們很清楚的意識到這些外國媒體含有不良的居心,畢竟這些外國媒體並沒有秉持公正的報道方式,以及新聞媒體人應有的職業道德水準,武漢市民完全是站在事實根據的面前有力的回擊他們,武漢市民深知全武漢市民,全湖北人民,全中國人民在應對新冠疫情所努力做出的抗疫成果是不容得別人任意的抹黑,有力的維護我國民族自尊心,粉碎部分外國媒體的不良居心,這是他們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