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和世界古代著名軍團
NO.10 第十名:馬其頓方陣部隊 自 BC333 年的伊薩斯之戰和 BC332 年的高伽米拉會戰以來,馬其頓 方陣的威名傳遍了古代地中海世界, 馬其頓的敵人提起方陣之名就會 兩股顫栗,因為亞歷山大大帝使得方陣變成了一種傳奇:他是不可戰 勝的。 馬其頓方陣, 是一種早期步兵作戰時的戰術。 在荷馬時代以前, 步兵打起仗來象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所以,具有嚴格陣法的馬其頓 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占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 這在當時可以說是 戰術上的創新。 方陣中的重裝步兵左手持直徑約 1 米的圓盾、 右手持長約 2 米的 長槍、肩並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齊的隊形,如同巨大的刺蝟一般向前挺 進。 一般的方陣一般由 8 名士兵排成 1 縱隊, 然後根據總人數的多少 向左右兩側延伸。假設總兵力為 1 萬時,方陣的正面就將由 1200 余 名士兵構成,其長度大約為 1 公里。 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 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的士兵將迅 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 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 齊頭並進,臨陣脫逃者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 但是,馬其頓方陣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只要設法不讓它有個統一 的戰場,並且只攻其兩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於死地。 如公 元前 371 年,底比斯的戰略家伊巴密農達在琉克特拉採用集中了縱深 達 16 層的部隊,從方陣的右側打進去,結果就破了斯巴達的方陣。可 是,底比斯的勝利在公元前 338 年又被馬其頓的新方陣所掩蓋。
NO.9 第九名:拜占庭甲胃騎兵 拜占庭甲胃騎兵興盛於查士丁尼一世時期, 在貝利撒留和納爾塞斯的 指揮下,他們曾取得過輝煌的勝利。甲胃騎兵的騎手們,身上披著鎧 甲,使用長矛和弓箭。實行這樣一個突變,很明顯,是想使每一個經 過嚴格訓練的軍人,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沖擊力」。西方軍史 學者將這種騎兵稱為「雙重功效騎兵」,即指那些能夠在遠距離殺傷敵 人,也可以在近距離發起突擊的騎兵。在拜占庭重騎之後,只有 17 世紀的重裝火槍騎兵具有這種功能(包括以後的胸甲騎兵)。最能體 現這種騎兵優勢的我認為是 553 年的卡西林納姆會戰, 在拜占庭甲胃 騎兵雙重打擊下的法蘭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損失,最後敗退。 11 世紀前,拜占庭甲胃騎兵一直是近東最強大的軍隊,他們的 防禦力可能是中世紀騎兵中最強的。雖然數量不多,但他們都經過嚴 格訓練,並且有其他兵種的配合。而且拜占庭重視騎射,除了重騎兵 會騎射術外,還有不少輕裝騎射手,如早期的匈奴騎兵.
NO.8 第八名:羅馬軍團 羅馬軍團無疑是歷史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 在羅馬從一個城邦發 展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的過程中, 羅馬軍團始終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西方有一句諺語:「光榮的希臘,偉大的羅馬」。又說:「羅馬無敵」。 共和時代開始,羅馬軍團在地中海世界進行了數不清的戰斗,先後擊 敗拉丁同盟者、伊達拉里亞人、高盧人(含山內高盧和山外高盧)、 薩莫奈人、義大利人、伊庇魯斯、敘拉古、迦太基、西班牙人、馬其 頓、科林斯等希臘城邦、條頓人、森布里人、塞琉古、脫勒密埃及、 本都、 凱爾特人、 以色列、 帕提亞、 薩爾馬提亞人。 羅馬對它的敵人, 可以說從來沒有決定性的優勢。 在馬略迎擊條頓人和森布里人、凱撒北上進攻高盧的時候,他們所帶 的羅馬軍隊跟敵人相比,是沒有數量優勢,甚至可以說是少得令人吃 驚的; 在跟日爾曼人作戰時, 對方的身高成了羅馬人心中巨大的陰影; 而當以步兵為主體的羅馬軍團出現在東方的時候, 帕提亞飄忽不定的 騎射手給他們以完全陌生的戰爭體驗。 可是羅馬戰勝了!而且不是短時間,而是在長達700年的時間里, 羅馬軍團始終能夠擊敗它的敵人,保持並且擴大羅馬的土地。
NO.7 第七名: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是歐洲三大騎士團中建立的最晚,但戰鬥力,影響力最強 的一支,在歷史上,恐怕沒有一支軍隊能像條頓騎士團一樣,以一己 之力和一個完整的國家對抗上百年之久, 雖說這支部隊並不是戰無不 勝,但在條頓騎士團全盛時期,卻確實控制了波羅的海東岸包括拉托 維亞和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區.
NO.6 第六名:蒙古鐵騎 12 世紀末至 13 世紀初,在東北亞的蒙古人,由成吉思汗創建並由他 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與眾不同的騎兵部隊。 這支蒙古騎兵擺脫了歐洲 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 這支軍隊的建立應歸功於也速蓋巴特爾之子鐵木真。
NO.5 第五名:匈奴騎兵 匈奴騎兵一直是歐洲人的夢臠,自從BC374 年,巴蘭勃率領匈奴鐵 騎入侵東哥特以來,歐洲國家的恐慌持續了上百年 匈奴人是優秀的騎手,他們從孩童開始就接受訓練,有些人更認為馬 鐙是他們發明,因為它可以讓騎手平握著槍俯下攻擊,從而增加作戰 能力。他們的機動性高,可在一天之內多次替換馬匹,好讓他們不斷 前進,使敵人聞風喪膽。他們另一個利器就是復合彎弓,它比西方所 使用的弓更勝一籌,可踩著馬鐙前後左右開弓。他們戰術的特色就是 令人震驚而且讓人喪膽的閃電攻擊。他們是一支輕騎部隊,而其政治 組織需要有一位強大的領袖,才能帶領他們去達到目標。
NO.4 第四名:漢軍 漢軍與羅馬軍團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支部隊, 但在與游牧民 族敵人的作戰中,漢軍的戰績無疑比羅馬軍團好的多,漢軍是人類歷 史上典型的全能型軍隊,不光擁有戰鬥力強,組織嚴密的步兵,同時 用有一支主以和游牧民族對抗的騎兵, 漢騎兵可能是歷史上實力最強 大的近戰輕騎,同時,弩的大量使用,使得漢軍在與其他國家軍隊對 抗時擁有巨大的優勢, 這種有效射程 300 米, 在一分鍾之內能連發七 箭, 穿透力甚至強過早期火槍的超時代武器從一出生開始就註定是騎 兵的噩夢, 這一切加起來使得漢朝在長達兩個世紀的擴張史中鮮聞敗 績 。
NO.3 第三名:十字軍 十字軍是歷史上成員最混雜的隊伍,但平心而論,盡管十字軍東征大 多以失敗告終,但十字軍精銳的戰鬥力仍然不容忽視 十字軍採用騎士軍戰術。通常採用一線隊形作戰,較少採用「楔形」縱 深戰斗隊形。騎士配置在前,騎士侍從兵和步兵在後。戰斗由騎土騎 兵接戰開始。戰斗一開始,即分為小群和單兵進行決斗。騎士騎兵和 步兵之間很少協同作戰,對步兵的作用重視不夠。戰斗時也沒有統一 的指揮。十字軍通常不遠離兵營追擊敵軍。他們裝備有攻城器材,使 用攻城槌和裝有輪子的活動攻城碉樓擊破要塞城牆和城堡圍牆。 十字 軍在實施陸海聯合遠征或海上遠征時, 利用大型貨船輸送軍隊和武器。 在陸海聯合遠征中,他們曾試圖組織陸海軍的協同作戰,規定了遠征 的起點和時間及陸海軍在敵國領土上會合的地點和時間。
NO.2 第二名:斯巴達重步兵 斯巴達重步兵是千古戰爭史上的一個傳奇, 它是史上第一支完全職業 化的軍隊,每一個斯巴達人都是天生的戰士,擁有頑強的意志和嚴格 的紀律性,在整個希臘歷史中,斯巴達重步兵一直是強大與 KB 的代 表,出色的攻擊能力使得斯巴達戰士所向披靡,在這一點上就連後來 的馬其頓方陣也不能比,在博羅奔尼撒內戰中,9 萬斯巴達重步兵的 封鎖幾乎在一開戰就扼殺了雅典一方, 使得雅典人幾年中都只能龜縮 城內, 在更早的希波戰爭中, 李奧尼達的 500 名斯巴達士兵帶著 3000 希臘聯軍與波斯 10 萬大軍鏖戰不分勝負,最後波斯靠著希臘叛徒的 指引才勉強獲勝,一年以後的普拉提亞決戰中,以斯巴達重步兵為主 力的 3 萬希臘聯軍輕取波斯精銳的 8 萬主力,完成了「光榮的復仇」。 不客氣的說同等數量或略微劣勢的情況下, 斯巴達重步兵可以以極小 的代價完爆世界各國軍隊。之所以處在第二位,也就是因為數量上不 及中國唐軍罷了。
NO.1 這個第一有些名不副實,畢竟無論是戰斗意識和戰術、身體素質,團 隊配合哪一方面也比不過斯巴達重步兵, 不過中國軍隊的傳統就是人 海戰術。 第一名:唐軍 與漢軍由單一的漢人組成不同,唐軍是一支由多民族組成的軍隊,在 汲取了各民族長處的同時, 唐朝優秀的將領把它們**成了世界第一流 的軍隊, 唐軍騎兵通常配備的長兵器是馬槊,類似丈八蛇矛,前端尖銳扁平, 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則用橫刀。 唐軍騎兵有輕重之分。 玄甲兵據說是唐太宗所創,身披鐵甲,馬匹也有具裝,馬匹的具裝通 常又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面簾」, 保護馬頸的「雞頸」, 保護馬胸的「當胸」, 保護馬軀的「馬身甲」、 保護馬臀的「搭後」和豎立在馬臀部的「寄生」 似 ( 乎是為了保護騎兵後背用的)。重騎兵雖然不多,但是由於防護好, 沖擊力大,歷來也是野戰沖鋒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開闊的西域,有很大作戰空間。
B. 紅軍到底有幾個軍團在剛剛創建的時候
紅軍剛組建時沒有軍團,軍團是1930年以後才組建的。
詳細資料請看有關紅軍軍史的詳盡資料。
地址
http://post..com/f?kz=84386343
紅軍各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l軍團
該軍團是1930年6月19日應中央蘇維埃代表會議和紅軍代表會議關於整編紅軍的指示,由井岡山紅4軍並集合閩西和贛西南地方主力紅軍合編而成的。紅1軍團總指揮為朱德,政委為毛澤東,政治部主任楊若彬參謀長朱雲卿。下轄紅4軍、紅3軍、紅12軍。紅4軍軍長為林彪,政委為彭清泉(後為羅榮桓),參謀長為曾士峨;紅3軍軍長為黃公略,政委為陳毅壞在職,後由蔡會文繼任);紅12軍軍長為伍中豪(後為羅炳輝),政委為譚震林,參謀長為林楚。全軍團共兩萬餘人。再有,由閩西、贛南、贛西南地方武裝編成的紅20、ZI、22、35等軍亦先後屬於紅1軍團建制。紅1軍團改編後即受命北上,奪取南昌、武漢,於6月22日總指揮部在訂州發出了「開赴廣昌集中」的命令,准備配合江西工農群眾,奪取九江、南昌。7月初,紅1軍團將地方紅軍留原地開展斗爭,率3、4、12軍經廣昌、樟樹,8月1日到南昌對岸牛行車站,舉行「八一」武裝示威,隨即揮師湖南會合紅3軍團,並合編為紅1方面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2軍團
該軍團是由湘鄂西的紅軍合編而成的。其前身為湘鄂西地區的紅4軍和紅6軍。成立時間為1930年7月7日。總指揮為賀龍,政委為周逸群,參謀長孫德清,政治部主任為李克明,並組成了以周逸群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下轄兩個軍,紅2軍軍長由賀龍兼,政委為朱勉之;紅6軍軍長為曠繼勛,政委為段德昌。紅2軍下轄第4師,師長為王炳南,政委為陳協平;紅6軍下轄第16師、第17師,16師師長為王一鳴,政委為王鶴d師師長為許光達,政委為李劍如。紅2軍團共1萬餘人。1931年3月,紅2軍團遵照中央指示,在湖北長陽縣枝拓坪將部隊改編為紅3軍,直到1934年9月,才又決定恢復紅2軍團番號。1936年7月,紅2軍團與紅6軍團及其它部隊合編為紅2方面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3軍團是由湘鄂贛紅5軍、紅8軍合編而成的。時間為1930年6月間。軍團總指揮為彭德懷,總政委為滕代遠,參謀長為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彭德懷任***第3軍團前委書記。軍團下轄紅5軍、紅8軍,5軍軍長為鄧萍(兼),政委為張純清,政治部主任為吳溉之;8軍軍長為何長工,政委為鄧乾元,政治部主任為柯慶施。全軍團共萬餘人槍。6月底,3軍團揮師南下,勇奪崇陽,強攻岳州,激戰平江所向無敵,戰績顯赫。7月間,湘贛邊獨立師擴編的16軍成立。編入紅3軍團。值得大書一筆的是1930年7月27日,紅3軍團的5、8、16各軍攻進長沙,擴大了紅軍影響,猛烈震撼了敵人陣營。而後又有計劃地撤離長沙至平江、測陽一帶休整。8月23日,在永和市紅3軍團同紅1軍團會師合編為紅1方面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團
即紅4方面軍。紅4方面軍和紅4軍團兼有稱謂。鄂豫皖地區的紅4方面軍是1931年11月初成立的。在12月下旬其攻克鄂東重鎮黃安獲重大勝利後,《紅色中華》報道中即稱紅4方面軍為「紅軍第4軍團」。史載此時在鄂豫皖地區活動和取得上述戰績的紅軍非4方面軍莫屬,故紅4軍團即是紅4方面軍無疑。
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
是原國民黨26路軍。軍在江西寧都起義之後改編的。1931年12月14日,由趙博生、董振堂等同志領導的寧都起義爆發,並獲得成功。起義軍共1.7萬餘人。中央軍委十分重視這支有生力量,決定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下編13、14、15三個軍。軍團總指揮為季振同,副總指揮為董振堂,政委為肖勁光,政治部主任為劉伯堅。第13軍軍長為董振堂(兼),政委為何長工;14軍軍長為趙博生,政委為黃火青;15軍軍長為黃仲岳,政委為左權。紅5軍團組成後,立即開進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歸入紅1方面軍建制。肅反擴大化中季振同被錯殺,總指揮改由董振堂擔任。後參加長征。1935年7月,紅1、紅2方面軍會師以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仍由董振堂任軍長,編入左路軍開始西征。1937年1月,紅5軍主力與六倍與己的敵人血戰甘肅之高台,軍長董振堂以下2000多人全部壯烈犧牲,只有極少數人輾轉回到陝北。
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團
是在1933年8月12日,由湘贛地區紅8軍、紅16軍、紅18軍合編而成的。這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領導的一支人民軍隊。以任弼時消克、王震三人組織6軍團軍政委員會統一指揮。軍政委員會主席任弼時,軍團長為肖克,政委為王震,參謀長為李達,政治部主任為張子意。軍團領導機關成立後,下轄17、18兩師,17師師長、政委均分別由肖克、王震擔任,政治部主任為張子意(兼);18師師長龍雲(因傷重改任曠朱權代理),副師長為彭輝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為甘泅淇,參謀長為譚家述,軍團總計7800多人。1934年10月,紅6軍團與紅2軍團在黔東地區會合,歸2、6軍團總指揮部指揮。1936年7月2日,編入紅軍第2方面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團
是1933年7月由原贛東北地區南下的11軍改編的。計編20、21、34三個師。1933年10月28日,軍委正式命令成立紅軍第7軍團。軍團長為尋淮洲,政委為樂少華。1934年7月初,紅7軍團在瑞金改編為抗日先遣隊,從江西瑞金出發,經閩東、浙南等地,於10月間轉入贛東北重溪與劉志丹領導的紅10軍會合,按中央指示,合編為10軍團,繼續北上抗日。
中國工農紅軍第8軍團
是應朱德指示:「二十一及二十三師編為八軍團」,於1934年9月21日開始改編的。紅23師是1934年2月28日,由中央警衛師(即工人師)改編的,全師1000多人槍。紅21師是1934年9月1日,是由61團、62團、63團(原江西軍區贛江團)等部編成的。共一千三百多人槍。該軍團成立後屬紅軍第1方面軍建制。軍團長為周昆,政委為黃蘇,參謀長為唐溶(後為張雲逸),政治部主任為羅榮桓。紅8軍團下轄21師、23師。21師師長、政委為周昆、黃蘇(兼);23師師長(不詳),政委李干輝。兩師各轄3個團。主力紅軍長征過湘江時石軍團受到嚴重損失。1934年11月17日,中央軍委決定改編8、9軍團,並分編21、23師,不久,軍委指示8軍團並入5軍團,8軍團番號至此取消。
中國工農紅軍第9軍團
1933年10月28日宣布成立,是以中央根據地的3師、14師以及獨立1、4團合編而成的。軍團長為羅炳輝,政委為蔡樹藩,參謀長為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湘舲。紅9軍團成立後,立即投入了中央根據地的第5次反「圍剿」戰斗。1934年10月,反「圍剿」失敗沖央紅軍開始長征,紅9軍團在右後側擔任掩護全軍轉移的任務。遵義會議後,部隊進行整編,何長工繼任軍團長。1935年8月,中央政治局決定1、4方面軍分成左右兩路軍共同北上,9軍團劃歸左路軍,9月改編為32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團
是應中央軍委指示:「七、十兩軍團應即合編為十軍團」之後於1934年11月4日成立的。軍團長為劉疇西,政委為樂少華。下轄19、20、21三個師。19師為原7軍團改編,師長為尋淮洲,政委為聶洪鈞,參謀長為王如痴,政治部主任為劉英;20師由紅10軍改編,師長、政委由劉疇西、樂少華兼任;ZI師也是由紅10軍改編,師長為胡天桃。中央軍委指示以方誌敏、劉疇西、樂少華、聶洪鈞、劉英五人組成軍政委員會,主席為方誌敏,隨軍團行動。並決定粟裕為軍團參謀長,劉英為軍團政治部主任。紅10軍團成立後,從贛東北蘇區出發,北上抗日。12月間,在安徽古竹溪遭數倍於我的敵軍襲擊,部隊損失慘重。1935年1月,方誌敏等率領部隊在返回贛東北蘇區途中,被敵人團團圍住,經激戰,方誌敏被捕,紅10軍團僅存粟裕率領突圍的800餘人。抗日戰爭時期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
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
是1935年9月17日,***鄂豫省委和***西北工作委員會聯席會議決定成立的。根據會議決定,將紅25、26、27軍合編為紅15軍團。軍團長為徐海東,政委為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為劉志丹。軍團下轄75、78、sl三個師,分別由原來25、26上7軍編成。全軍團共7000餘人。1935年10月1日,紅15軍團在勞山戰役中,殲敵東北軍第110師近兩個團和師直屬隊全部。10月25日,又南下鄜縣攻克榆林橋,殲滅守敵第107師4個營。11月間,紅15軍團編入紅1方面軍建制。
C. 中國古代最強大的五大兵團,殺十萬匈奴,岳家軍居然墊底
我國的歷史是離不開戰爭的。戰爭離不開好的士兵,而士兵離不開的就是好的將領。而南宋時期的抗金英雄岳飛手下就有著一支厲害的軍隊,他們在抗金戰爭的過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們就是岳飛手下的岳家軍,以岳飛為帶領,在與金朝的抗戰中,岳家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就是在岳飛死後,岳家軍也沒有了當時的戰力。
在這幾支軍隊中嶽家軍算是墊底的了。實在是因為當時的岳飛死得太早,而其他人又沒有岳飛帶兵的高超手段,所以導致岳家軍過早的解散了。
D. 中國解放軍有哪些軍種
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四大軍種。
E. 紅軍有幾個軍團
四個。分別為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三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
1、紅一方面軍。1930年8月24日,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會師,組成紅一方面軍(也稱中央紅軍)。
2、紅二方面軍。原為紅二、六軍團,1935年接中央命令編為紅二方面軍,後來和四方面軍會師後編成中還包括九軍團和三十三軍一部整編為三十二軍(和四方面軍的九軍區分)。總指揮賀龍,副總指揮蕭克,政治委員任弼時,副政治委員關向應。
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到達甘孜與四方面軍會師,奉命組成紅二方面軍,並將原屬一方面軍的三十二軍(三十二軍就是原一方面軍的九軍團)編入。
3、紅三方面軍。1930年1月,中央軍事部召開會議,決定統一全國紅軍的番號和編制,將幾支較大的紅軍編為一至八軍。4月15日,中央軍委決定將紅軍按地域組成三個軍團。
5月間,全國紅軍代表會議對該計劃作了調整,決定組成四個軍團,即三、四軍為第一軍團,二、六軍為第二軍團,五、八軍為第三軍團,十一、十二軍為第四軍團。
4、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黃麻起義後成立的紅七軍,黃麻起義失敗後余部以後發展成紅11軍31師。加上在六霍起義和商南起義中誕生的紅32師和紅33師改編成紅1軍。
1930中紅15軍與紅1軍合並成紅四軍,軍長為鄺繼勛,政委曾中生,參謀長徐向前。1931年11月,以紅4軍和紅25軍正式成立紅4方面軍。四方面軍總指揮為徐向前,政委為陳昌浩,政治部主任為劉士奇。
概述:
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七、八、九軍團(長征前)。
紅二方面軍:第二、六軍團,第三十二軍(原九軍團)。(二、四方面軍會師時)
紅四方面軍:第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軍。(一、四方面軍會師前)
紅四方面軍在鄂豫皖根據地時,包括第四、二十五軍,後四軍轉移開辟川陝蘇區,二十五軍留在鄂豫皖,後來長征至陝北與紅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組編為紅十五軍團。
紅軍團長征前,紅七軍團首先轉移至閩浙贛根據地,與當地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組成抗日先遣隊,由方誌敏領導。
南方游擊隊改編為新編第四軍:
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37年10月,中國共產黨根據同國民黨達成的協議,決定將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的紅軍游擊隊分別集中,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成立。
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陳毅任司令員,傅秋濤任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第三支隊,張雲逸兼任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新四軍隨即開赴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網路--中國工農紅兵
F.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著名軍團
1 周朝虎賁軍。「虎賁」二字,最早出現於牧野之戰,據史書記載:「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
2 春秋 齊國 技擊之士。齊國五都有「持戟之士」,也稱為技擊。齊國的技擊之士是戰國時代一個非常著名的兵種。
3 戰國 趙國 武靈王胡服騎射兵團。滅掉中山國,北逐匈奴,西侵林胡、樓煩。
4 戰國 魏國 魏武卒。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奪取秦國西河之地。
5 戰國 秦國 銳士。收復河西,吞並蜀地。
6 戰國 趙國 李牧兵團。敗匈奴、滅襜襤、破東胡 ,練卻秦軍。
7 戰國 秦國 白起兵團。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
8 戰國 秦國 王翦兵團。父子滅六國之五。
9 秦末 楚國 項羽兵團。巨鹿之戰數萬破章邯40萬,彭城之戰3萬破劉邦56萬。
10 秦末 漢國 韓信兵團。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
11 漢朝 衛霍兵團。抗擊匈奴,直搗龍城,封狼居胥。
12 三國 曹操虎豹騎、袁紹大戟士、高順陷陣營、劉備白耳兵。
13 東晉 北府軍。淝水之戰,八萬北府軍破八十七萬前秦軍。
14 南梁 陳慶之 白袍軍。以七千兵力抵敵50萬大軍攻取洛陽。
15 南宋 岳家軍。收復襄陽府等六郡,郾城大捷,朱仙鎮大捷。
16 蒙古 成吉思汗 怯薛軍。滅花刺子模,橫掃歐亞。
16 明 徐達常遇春兵團。攻破大都,滅亡元帝國。
17 滿清八旗軍。建立清帝國。
18 清末 湘軍,淮軍。絞殺太平天國,支撐晚清局勢。
G. 中國歷史上最強的十大軍隊是哪些
轉載
十、八旗鐵騎
明末清初時期,在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滿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由此可見,民間對八旗鐵騎的評價是多麼的高。其實明末軍隊的實力並非很弱,相對於歷代亡朝的軍隊來說戰鬥力已是非常高的了,但是在八旗鐵騎下還是只能黯然落幕。在清朝建立後,八旗鐵騎的編制已超20萬,前後征服了朝鮮、蒙古等地,甚至還吞並了准噶爾汗國,只可惜八旗在清朝後期也躲不過衰弱的命運。
H.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軍團有哪些
大秦虎師
大漢鐵軍
東晉北府軍
陳慶之白袍軍
唐軍
岳家軍
蒙古鐵騎
明朝水師
明朝戚家軍
滿州八旗
I. 中國有幾個軍團
看展期間只有一個正規軍,中國國民革命軍,當然八路軍也是國軍的編制和番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