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中國的版圖在歷史上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中國,是屹立在亞歐大陸的東方大國。自從秦朝以來,中國的國力就長期位居世界前列,其疆域面積也是世界最廣的國家之一。在清朝鼎盛時期,中國的疆域面積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後來在近代不斷喪失領土,到今天中國依然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位居世界第三或者第四。那麼,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編進行了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漢地的統一和鞏固
漢地這個詞,是清朝時期稱呼漢族的聚居區,也就是當時的漢地十八省。今天我們將這一個地區稱為“內地”、“華夏”,其面積大約為400萬平方公里。漢地是中國的核心區域,是古代東亞大陸最集中的農業生產區,因而能夠集中大量的人口。不過在先前時期,漢地地區並沒有得到統一。夏朝就活動在河南、山西一帶;商朝的范圍基本位於黃河中下游;而周朝的土地也基本位於黃河流域。
清朝鼎盛時期,中國擁有領土面積1300多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維持了100年,到了後期還剩下1100萬平方公里。在清朝末期,清朝成為了中國近代化的最大阻礙,因此推翻清朝勢在必行。然而日本等國卻開始重新拿起“華夷之辨”來大肆宣傳,試圖瓦解中國。孫中山等革命人士初期也受到日本的影響,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後來,孫中山也意識到這個口號的局限性,因此又提出了“五族共和”。從辛亥革命到北洋軍閥建立,五族共和成為了當時的主流思想。1912年,清帝退位,宣布“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使得中華民國得以合法擁有清朝土地遺產,同時也粉碎了西方企圖分解中國的陰謀。
㈡ 秦朝是如何擴展南方疆土的。
秦朝的新疆域包括嶺南地區,即南嶺以南今廣東、廣西和越南的東北部,是百越諸族的聚居地,戰國時還不是楚國的領土.根據《淮南子·人間訓》的記載,秦始皇的動機是「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因此命尉屠睢率五十萬軍隊分五路南征.由於越人以叢林為依託奮勇抵抗,三年中秦軍死傷數十萬,連尉屠睢也在越人夜襲中喪生.所以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 年)才又征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同年設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基本結束了軍事行動.
㈢ 真正開拓中國版圖的是誰
黃帝時期,堯舜禹時期,夏朝時期,版圖都不確定,主要是在中原一帶活動,比較確切的大概是到了西周分封諸侯吧。
這里,「最早」不好定義。
遠古的中國,只是黃河流域一帶,那時候的版圖,不知道是什麼樣子。
成吉思汗時代的版圖,西邊遠到了中東一帶,版圖嘛,也不固定。
說的是清朝時期的版圖,包括了高麗,俄羅斯的海參崴一帶。
民國時期的版圖,和現在差不多,蒙古是我國的,中國的版圖像一片「海棠葉」。
在斯大林的威逼下,我國被迫同意外蒙獨立,我國版圖才是一個「雞」的樣子。
唐朝中國版圖最大(元朝是中國人最黑的時期),東北亞到蔥嶺,整個中亞,整個北印度,越南,全是中國的版圖。歷史上中國最有侵略性的朝代就是漢朝和唐朝。
㈣ 中國的蛻變公元前3世紀——公元2世紀是中國社會的蛻變時期:從中原的中國不斷向四周擴展,成為中國本部的
疆域拓展方面,秦兼並六國,完成統一;開邊移民,充實邊地。漢武帝通過對匈奴的戰爭,解除匈奴威脅,拓展疆土,設置河西四郡。從中原的中國不斷向四周擴展,成為中國本部的中國。 政治體制方面,秦結束春秋戰國的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並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中央方面,確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確立郡縣制)到漢武帝時,確立內外朝制、刺史制度,實行推恩令,消除了地方王國帶來的分裂隱患。完成了「封邦建國」向「天下國家」體制的轉變。 思想文化方面,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秦始皇崇法抑儒,漢初實行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漢武帝時,一改「無為而治」的國策,開始實行儒表法里的執政原則,由此,儒學成為歷代王朝的統治思想和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終於融合為中國文化的思想模式。 |
㈤ 分封制如何擴大疆土
分封制主要是為了鎮守及開發邊疆地區。如果有諸侯國想要擴大領土,損害其他諸侯的利益,那麼周天子可以號令其他諸侯一同討伐。
㈥ 中國版圖是如何一步步擴張的
我國如今擁有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很多人都知道這么大的面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了,其中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歲月才有了如今這么遼闊的土地。在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朝代對中國版圖的擴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清朝將東北納入了中國的版圖
東北雖說在歷史上也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在明朝時對東北的掌控能力是非常弱的。直到清朝統一了中國以後,才真正意義上的對東北進行了管理,朝廷當時定期的派送自己的官員去東北進行考察和管理,不少人都認為東北是滿族人的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