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古代的中國是什麼

古代的中國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1 12:51:41

『壹』 中國古稱是什麼

1、華夏華夏也稱「夏」、「諸夏」。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原住民的自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2、中華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 (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後隨著歷史演化與融合,因此凡屬於中華文化范疇的皆屬中國。華者,初源於華胥氏(位於華山之西,今西安市藍田華胥鎮)。《列子·黃帝》有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伏羲、女媧生子少典。《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而,華胥正是炎黃之祖也。3、諸華由於周朝人自稱為華,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許多諸侯國,就稱作諸華。4、神州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神州(shén zhōu),俗稱「神州大地」,又名「赤縣神州」、「九州」(中國) ,是屬於黃種人漢族的民族共同地域,面積達360萬平方公里。5、中原中原是一個地域概念,是指以河南省為核心延及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古人常將「中國」、「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義語。一般認為,古代中原系華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區域,中心是古豫州。中原地域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有所蔓延。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族自視文明,自稱中國,以別於四夷。一些夏、商時期尚屬夷蠻狄的周邊地區,隨著中原文化的傳播,成康之治的分封,也納入中原文化區。廣義的中原是以中原六大古都群(洛陽,開封,商丘,安陽,鄭州,南陽)為中心,輻射黃河中下游一帶的廣大平原地區,狹義的中原即指天地之中、中州河南。

『貳』 古代中國的簡介

1、起源: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2、文明: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2)古代的中國是什麼擴展閱讀:

四大文明古國:

1、米索不達米亞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又稱兩河流域文明。是指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現今伊拉克境內)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蘇美爾(Sumerian)、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組成。

2、古印度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3、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王國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

距今約5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並有先進的鑄造技術。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在這平原上發展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城市,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葯典、農人歷書等。

『叄』 古代的時候中國叫什麼國

中國,又以「華夏」、「中華」、「中夏」、「諸夏」、「諸華」、「神州」等的

華夷之辨

代稱出現。「夏」,在商、周以前有夏;「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而「華夏」的意思就是「身穿華裳的禮儀之邦」。

而漢語「中國」一詞,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帶,中國以外稱為四夷。在漢人心目中,其直接統治地區是為中國本土,其周圍四夷均為臣屬之地,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漢代始建蠻夷邱,南北朝建「四夷館」。明朝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等等。滿清統治中國以來,傳統中華帝國作為天下中心的默認就漸漸被打破了。

首先清朝統治階級為滿族,對於當時的漢族來說為異族,中國為漢族稱謂。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當然,歷史上的「中國」不等於今天「中國」的范圍。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全國解放以後,也把「中國」作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肆』 中國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1、華夏

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為「華」或「諸華」,是中國的別稱、漢民族的自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又稱「中華」。

華、夏兩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

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

2、九州

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夏朝初年,夏啟(大禹的兒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從此,九鼎象徵著九州,夏王亦順應「天命」,成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傳國寶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傳。

3、中國

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4、赤縣神州

中國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自戰國以來即成為古代中國大地的代稱九州。 古代中國人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

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並入青州與雍州,故而沒有徐州和梁州。

5、神州

中國古時有稱「神州」,神州是指出神仙的地方。大家注意神字的結構,左邊是示字,是上天垂象,告示天下之意。

右邊是中字中間加一橫,先撇開中間十字,那是個口字,此字含前後左右四維,加中間一橫分出上下即為六合,最後中間一豎通天徹地,一豎貫三才,也就是說能合於天地,中通人情者,方可成仙。由此也可看出,神仙於中國的關系十分重要。

『伍』 古代中國的別稱

古代中國的別稱有:神州、九州、華夏、中原、中華、海內等。

1、神州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釋義:

從哪裡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卻只見北固樓一帶的壯麗江山,千百年的盛衰興亡,不知經歷了多少變幻?說不清呀。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想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已帶領了千軍萬馬。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過頭。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難怪曹操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

2、九州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示兒》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釋義:

原本知道死去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悲哀沒有見到國家統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3、華夏

無間要荒華夏,盡萬里、走梯航。

《送征衣·過韶陽》宋代:柳永

過韶陽,璇樞電繞,華渚虹流,運應千載會昌。罄寰宇、薦殊祥。吾皇。誕彌月,瑤圖纘慶,玉葉騰芳。並景貺、三靈眷祐,挺英哲、掩前王。遇年年、嘉節清和,頒率土稱觴。

無間要荒華夏,盡萬里、走梯航。彤庭舜張大樂,禹會群方。鵷行。望上國,山呼鰲抃,遙爇爐香。竟就日、瞻雲獻壽,指南山、等無疆。願巍巍、寶歷鴻基,齊天地遙長。

釋義:

極其美好的時光。電光環繞北斗,星如虹流於華渚,國運千載會當興盛隆昌。進獻全天下不同尋常的祥瑞。懷胎十月產期滿,我皇誕生,皇圖有繼,普天同慶。金枝玉葉芬芳,五色雲氣升騰。並賜予祥瑞的天、地、人之靈眷顧保佑,秀挺英哲,足以掩蓋前王。

年年遇逢四月清和嘉節,賞賜全國舉杯祝酒。不論屬國中原,都不遠萬里梯山航海而來。朝廷內奏起象徵教平音和、君聖臣賢的舜之「韶」樂,像大禹一樣全聚各路諸侯。

朝班如鵷鷺井然有序。附屬國仰望宗主國,山也呼喚,鰲也鼓舞,遙燃香爐。我皇猶如堯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仰望祝壽:祝我皇壽比南山,萬壽無疆。願崇高的皇位和帝王基業,與天地同長久!

4、中原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釋義: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獨自登上西樓,倚樓觀看清秋時節的景色,看著萬里的大江在夕陽下流去。中原大亂,達官貴族們紛紛逃散,什麼時候收復國土?請與我一同悲傷的風把我的淚吹到揚州吧。

5、中華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後秋興之十三八首·其二》清代:錢謙益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釋義:

海角崖山斜成一線,現在也不屬於中華之地了。如今我們卻沒有投水自盡的機會,何況波浪之間還有船隻來往。一眼望去,明朝的城關山河已經沒有漢人的旗幟,凄厲的音樂響徹日月,卻已經不是漢族的樂器。嫦娥想要回來也無處可回了,只能孤零零地在月輪上伴著桂花哭泣。

6、海內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節選)唐代:李白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海內賢豪青雲客,就中與君心莫逆。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釋義:

回憶昔日洛陽酒商呈糟丘,為我在天津橋南頭造酒樓。花黃金白璧買來宴飲與歡歌笑語時光,一次酣醉使我數月輕蔑王侯將相。天下多少賢士豪傑與立德立言高尚之人,我只與您是心心相印成莫逆之交。這種友情在山回海轉前也不會為難或改變,為此獻出全部心血傾瀉全部情感也在所不惜。

『陸』 中國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國家有時統一,有時分裂,中國一詞的含義在不同時代也不同,大致統一時期略指全國,分裂時多指中原。隨著皇帝統治疆土的變化,中國一詞所包括的范圍也相應有所不同。「中國」這一名稱在西周武王時期意為「中央之國」。

相傳3000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

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到清代,處於清政府管轄下的全部領土,都以中國為:它的代名稱。在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才專指國家的全部領土,不做他用。

(6)古代的中國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一詞已經有著3000年的使用歷史,但一直只是作為一種:代指性名詞來使用,沒有一個王朝曾經將「中國」兩字明確作為-其政體的直接名稱。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金、元、明等,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簽署的國名是「大清」。

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一名,在外交文獻上出現,始於1842年的《南京條約》。

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一場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中華民國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今天,"中國"已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國家了,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柒』 古代的中國叫什麼在古時候,中原是不是就表示是中國

看古裝電視劇或者小說時,總會遇到一個名字,就是中原。那麼這個中原到底是什麼地方呢?為什麼明清時期的電視劇里的人物每當提到中原時都會情不自禁的產生佩服之意呢?這個地方究竟有什麼讓人尊敬之處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詳細介紹介紹。

中原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稱中州,又名「中原」、「中國」、「中土」。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黃淮海平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此地。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捌』 「中國」在古代叫什麼

中國在古代別稱有:「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

1、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

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夏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

2、中華: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 (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後隨著歷史演化,與各民族不斷融合,因此凡屬於中華文化范疇的皆屬中國。

華者,初源於華胥氏(位於華山之西,今西安市藍田華胥鎮)。《列子·黃帝》有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伏羲、女媧生子少典。《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而,華胥正是炎黃之祖也。

3、九州

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夏朝初年,夏啟(大禹的兒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從此,九鼎象徵著九州,夏王亦順應「天命」,成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傳國寶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傳。

(8)古代的中國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世界遺產數量全球領先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6年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此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實行改革開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

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玖』 中國的古稱什麼,又稱什麼。

「中國」是中華民國建立後才正式成為中國的國家稱謂。
中國的古稱有:「華夏」、「中華」、「中夏」、「諸夏」、「諸華」、「神州」、「中土」、「禹域」、「中州」、「九州」、「震旦」等等等。
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華:古同「花」,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認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作華。《左傳疏》:「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另一種說法是:「華」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作華。還有一種說法,華是由我國古稱華夏省簡而來。
中華: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即中國,「華」是華夏族的簡稱。唐代韓渥詩:「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和「外國」對用。
華夏:商朝時,由於實行裕民政治,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一些少數民族,都向商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九州:源於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相傳夏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

『拾』 古代的中國叫什麼,中國古代叫什麼名字

古代的中國叫華夏。
華夏:原指我國中原地區,後包我國全部領土而言,遂又為我國的古稱。
相傳炎黃一起打敗了南方的蚩尤部落,炎黃兩只部落結為聯盟,炎黃部落聯盟就被命名為華夏部落,也就稱為華夏族,她也是漢族的前身。

閱讀全文

與古代的中國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煙有黃點是什麼 瀏覽:725
印度歌得呀得是什麼歌 瀏覽:781
義大利人游中國哪裡最方便 瀏覽:794
印度製造業崩潰對全球有什麼影響 瀏覽:658
二戰義大利做了什麼名字 瀏覽:408
娶英國女人什麼體驗 瀏覽:88
印度最大謊言是什麼 瀏覽:503
英國在中國殖民了多少 瀏覽:200
印尼鱷魚輪胎怎麼樣 瀏覽:246
印度媳婦說印度真名叫什麼 瀏覽:578
越南沙巴有哪些民族 瀏覽:79
印尼語嘎嘎嘎什麼意思 瀏覽:492
伊朗疫情怎麼傳入最新通報 瀏覽:137
英國使團有多少人來中國 瀏覽:40
義大利發生火災是什麼時候 瀏覽:955
義大利金頂獎是什麼 瀏覽:645
同志在中國有多少 瀏覽:180
義大利的衣服店是什麼樣 瀏覽:843
如何養中國海棠 瀏覽:630
義大利滑板車補助怎麼申請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