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結的來歷和寓意
中國結的來歷之結繩記事
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採用結繩這一方法來記事,根據古書記載,那時的人類沒有記事工具,但為了不遺忘事情,就有了結繩這一方法,大事便大結其繩,小事則小結其繩,可見在遠古時,「結」就被先民們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中國結的來歷之中有千千結
宋代有位詞人寫過「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句詩中的「結」則代表了人的一種思想感情,象徵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因此,「結」在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被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願望,在漢語中也相繼出現了與之相關的詞語,如「結義、結拜、團結」等,而後所出現的同心結則代表了男女間的愛情信物,同時也有了「結發夫妻」的說法。
縱觀中化服飾五千年的歷史便會發現,從先民用繩結盤曲成「S」形飾於腰間開始,歷經了周的「綬帶」,南北朝的「腰間雙綺帶」等等一直到明清旗袍上的「盤扣」及荷包、玉佩等,各種服飾及飾品上無不顯示了「結」在中國傳統歷史上的應用之廣泛。
中國結的寓意
吉祥結:代表吉祥如意,大吉大利如意結:代表事事順心,萬事如意 方勝結:代表一帆風順,方勝平安
盤長結:代表回環延綿,長命百歲,相依相隨,永不分開 團錦結:代表團圓美滿,花團錦簇,錦上添花,前程似錦
祥雲結:代表祥去綿綿,瑞氣滔滔,吉祥如意,祈保平安 桂花結:代表吉人天相,花好月圓,富貴平安,祥瑞美好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簡單為大家分享的有關於中國結的來歷與它所代表的意義,中國結是我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織品,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代表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B. 中國結的來歷是什麼
中國結的來歷:中國結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清朝才是中國結真正流傳於民間藝術的時候,當時多用來室內裝飾、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
中國結的每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線編結而成,且各有名稱,常與一些吉祥圖案搭配在一起,如龍、元寶、銅錢、玉石、魚、佛像等,造型獨特、絢麗多彩。人們便賦予了中國結非常豐富的內涵,古往今來,中國結一直都是吉祥如意、財源廣進、喜慶洋溢的象徵,當然,不同風格圖案和中國結的結合其寓意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大家去細細領會了。
中國結風箏
2015年4月14日,中國九位頂尖級風箏放飛高手齊聚湖南長沙,一同放飛一面吊有三隻小羊的巨型「中國結」風箏。
形狀:中國結有許多不同形狀,最常見的有花、鳥、龍、魚、鞋,被視為辟邪和帶來幸運的厭勝物。
世界紀錄:最大的中國結:2018年7月22日,昆明某幼兒園機構成功挑戰世界最大的中國結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最終完成的中國結高度為40.72米,直徑為41.59米,重約4噸。
C. 中國結來源是怎麼樣的呢
中國結,始於先民的結繩記事。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文化知識;是人類世代繁衍的隱喻;也是數學奧秘的游戲呈現。它有著復雜曼妙的曲線,卻可以還原成最單純的二維線條。它有著飄逸雅緻的韻味,出自於太初年代人類生活的基本工具。
中國結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才是中國結真正流傳於民間藝術的時候,當時多用來室內裝飾、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民國69年(1980),由台灣一群熱愛結繩藝術的朋友廣為收集整理與研究,因為其外觀對稱精緻,可以代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
中國人相當久以前便學會了打結。而且「結」也一直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結之所以具有這樣的重要性,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它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技術。這可以從許多史料和傳統習俗中見出端倪:最早的紀錄
早在舊石器時代末期,也就是周口店山頂洞人文化的遺跡中,便發現有「骨針」的存在。既然有針,那時便也一定有了繩線,故由此推斷,當時簡單的結繩和縫紉技術應已具雛形。
D. 中國結是怎麽來的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始於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據《易·系辭》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目契。」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它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始於唐宋時期。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結命名,為它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如:如意結代表吉祥如意;雙魚結代表吉慶有餘等,結藝在那時達到鼎盛。
中國結的特點是,每一個結從頭到尾用一根線編結而成,每個基本結又根據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結飾結合在一起,或用其它有吉祥圖案的飾物搭配組合,就形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內涵豐富的傳統吉祥飾物。
E. 求「中國結」的來源來至哪個民族,哪個朝代
中國結是一種漢族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漢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
F. 中國結的起源
中國結由於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於人類史始終,漫長的文化沉澱使得中國結 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 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 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 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團結、結果,還是結發夫妻,永結同心,「結」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 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無一不屬於吉的范疇。「吉」 就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規劃,流傳至今。
中國結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盤長結、藻井結 、雙錢結等,體現了我國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濃郁的宗教色彩,體現著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願望。在新婚的帖鉤上,裝飾一個「盤長結」,寓意一對相愛的人永遠相隨相依,永不分離。在佩玉上裝飾一個「如意結」,引申為稱心如意,萬事如意。在扇子上裝飾一 個「吉祥結」,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在劍柄上裝飾一個「***結」,有如輪黑心行,棄惡揚善之意。
在煙袋上裝飾一個「蝴蝶結」,「蝴」與「福」諧音,寓意福在眼前,福 運迭至。 大年三十晚上,長輩用紅絲繩穿上百枚銅錢作為壓歲錢,以求孩子「長命百歲」,端午節用五彩絲線編製成繩,掛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稱為「長命縷」。本命年裡為了驅病除災,用紅繩扎於腰際。所有這些都是用「結」這種無聲的語言來寄寓吉祥。中國人在表達情愛方面往往採用委婉,隱晦的形式,「結」從而義不容辭的 充當了男女相思相戀的信物,將那縷縷絲繩編製成結,贈與對方,萬千情愛,綿綿思戀也都蘊含其中。梁武帝詩有「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寧代詩人林逋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的詩句。一為相思,一為別情,都是借 「結」來表達情意。至於結的表意價值,歷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動的描寫。縱觀中國古代詩詞歌賦,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繩結收已超越了原有的實用功能,並伴隨著中華民族和繁衍繁 衍壯大,生活空間的拓展,生命意義的增加和社會文化體系的發展而世代相傳。
<<詩經>>中關於結的詩句有:親結其縭,九十其儀。這是描述女兒出嫁時 ,母親一面與其扎結可,一面叮囑許多禮節時的情景,這一婚禮上的儀式,使「 結縭」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
戰國時屈原在<<楚辭.九章.哀郢>>中寫到:心圭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 不釋,作者用「圭而不解」的詩句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命運的憂慮和牽掛。古漢詩中亦有: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離別此。其中用「結不解」和膠漆相融來形容感情的深厚,可謂是恰到好處。晉朝的劉伶在<<青青河邊草篇>>中寫道:夢君結同心,比翼游北林。
唐代是我國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此期間,詩詞等文學作品對結 的承頌也成為突出。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的<<結愛>>,當屬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坐結亦行結,結盡百年月。
結字,把我們同祖先思緒相連;結字,使我們與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謂是: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G. 中國結為什麼叫中國結怎麼來的
原因:因為中國結是一種漢族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漢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
由來: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
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才真正成為流傳於民間的藝術。 當代多用來裝飾室內、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因為其外觀對稱精緻,可以代表漢族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中國結中,有:雙錢結、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十字結、吉祥結、萬字結、盤長結、藻井結、雙聯結、蝴蝶結、錦囊結等結式。中國結代表著團結幸福平安,特別是在民間,它精緻的做工深受大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