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知名經典名人傳記有哪些
《蔣介石傳》
國內最早原版引進的由西方學者撰寫的蔣介石傳記,許多內容皆為國內首次披露。《蔣介石傳》堪稱當今世界最權威、最經典的蔣介石傳記版本,是西方蔣介石研究的巔峰之作,以第三方的立場,客觀、犀利、敏銳的觀點,並配以大量首次披露的歷史資料,全面、完整、深入地描繪了蔣介石波瀾起伏、大是大非的一生!在西方出版以來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為第一部真正尊重歷史與當事人的權威的蔣介石傳記。
國共合作、兩岸關系正邁進入新的階段,重新審視國民黨乃至蔣介石,已成為時代的必然需要。本書的出現正逢其時,它為讀者客觀、准確地理解蔣介石其人其事,提供了一種最權威的、最審慎的、最符合歷史必然的敘述角度。中共中央統戰部歷經長時間審慎評判、權威審定備案,最終促成了本書在國內的隆重推出,堪稱國內學界、政界最受矚目的標桿級蔣介石傳記。國內外眾多知名歷史學及相關領域專家家聯名推薦。
作者深入探索歷史的真實與復雜,多次親自赴台會晤蔣介石本人,與國民黨上層要員頻繁接觸,專訪過蔣經國、陳立夫、王世傑等人,並搜集了大量的有關蔣介石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作者還進行了嚴謹、扎實的考證,全面探討了不同時期蔣介石的個人生平、思想性格、政治作為及治國方略等。對於讀者了解一個真實的蔣介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蔣介石!
Ⅱ 名人傳記有哪些
名人傳記:《居里夫人傳》、《張學良傳》、《羅斯福傳》、《拿破崙傳》、《蘇格拉底傳》、《黑格爾傳》、《卓別林自傳》、《維特根斯坦傳》、《約翰穆勒自傳》、《貝多芬傳》等。
傳記
傳記,文體名。亦單稱傳。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
傳記大體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一般紀傳文字;另一類屬文學范圍,傳記作者在記述傳主事跡過程中,可能會滲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像或者推斷,但和小說不同,傳記一般不虛構,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
1、《蘇格拉底傳》:蘇格拉底是西方政治哲學和倫理學的奠基者,把哲學從天上拉回人間的人;給予西方文明最深影響的兩位歷史人物之一。
2、《福澤渝吉自傳》:他是日本近代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畢生從事著述和教育活動,對西方啟蒙思想在日本的傳播和日本社會的轉型起過巨大的推動作用。
Ⅲ 名人自傳的書名有哪些
名人自傳的書名有《我生活的故事》、《拿破崙傳》、《我的愛,我的自由》、《懺悔錄》、《托洛茨基自傳》、《富蘭克林自傳》、《羅素自傳》、《正紅旗下》、《沈從文自傳》、《我的前半生》、《我的心靈自傳》、《李敖回憶錄》等等。
1、《我生活的故事》
本書以翔實生動的筆觸記載了海倫·凱勒二十一歲以前的生活經歷。全書行文流暢、簡潔、真實感人。文字朴實優美,富有哲理;故事情節生動有趣;語言無飾感,情深意切,動人心弦;構思上精巧細致,寫景、抒情、議論交織而行,時而溫馨,時而作毅,是自傳文學的佼佼者。
2、《拿破崙傳》
本書是一本關於拿破崙的傳記。拿破崙27歲成為統帥,30歲成為法蘭西第一執政,35歲加冕法蘭西帝國皇帝,叱吒歐洲20年,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都為之顫抖。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結合大量真實史料,詳細描述了一代帝王崛起的傳奇經歷和心路歷程。
3、《我的愛,我的自由》
該書是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的自傳。這是一位個性女人的自傳。作者鄧肯是舉世聞名的舞蹈天才,更是浪漫又多情的現代女性,她藐視婚姻,特立獨行,她的生活除了舞蹈就是戀愛,她出眾的外貌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了一場場冒險。
4、《懺悔錄》
《懺悔錄》記載了盧梭從出生到1766年被迫離開聖皮埃爾島之間50多年的生活經歷。他歷數了孩提時寄人籬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寫了他進入社會後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和不平,憤怒地揭露社會的「弱肉強食」、「強權即公理」以及統治階級的丑惡腐朽。該書名為「懺悔」,實則「控訴」、「吶喊」並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卑賤者」傾注了深切的同情。
5、《沈從文自傳》
《沈從文自傳》是沈從文的散文體自傳,記錄作者童年和一般少年時代的蛻變與成長,既有天真好奇的鄉野童年,也有胸懷抱負與經歷坎坷的青年生涯,全書以湘西為背景,展現了沈從文文學人生。
Ⅳ 中國偉人傳記推薦 經典
1《曾國藩》
唐浩明
了解千古名臣曾國藩的唯一經典,讀懂國人處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讀。
共修訂了人民文學等老版訛誤106處,是唐浩明先生唯一作序版本,同時也是這部經典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2《知行合一王陽明》
度陰山
本書通過講述王陽明的輝煌傳奇,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
即使純粹作為王陽明傳奇一生的故事書來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難得的是,作者把心學體系形成的脈絡和精髓基本蘊含在王陽明的人生故事中了,對於讀者來說,閱讀快感是雙重的,這也是本書區別於其他王陽明傳記的最大特點。
3《朱元璋傳》
吳晗
在吳晗的筆下,一個歷經艱辛磨難、英勇睿智、氣度恢宏、勤政愛民、夙興夜寐又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的矛盾復雜多面的帝王形象活靈活現。
大家小書,文理曉暢,對明初官僚體制、皇權膨脹的分析甚佳。
4《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
王曉磊
武則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捲入權斗漩渦,為活命從宮女殺到了皇後的寶座;後51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
武則天的傳記不少,但不是抹黑,就是根本不懂歷史,真實還原武則天82年人生乃至盛唐歷史場景的,只有這一本,比起處女作《卑鄙的聖人:曹操》,王曉磊的這部《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寫得更醇熟,更「走心」。
5《康熙大帝》
二月河
「清帝小說鼻祖」二月河重磅之作!1本有關隱忍、鐵血、預見力的書,被譽為「二十世紀清帝歷史小說的里程碑」。
二月河「清帝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雖然從歷史感和文學造詣來看略遜於之後的《雍正皇帝》,但已經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極具文化底蘊和歷史感的語言風格,並且對年輕一代的優秀歷史作者影響深刻。
6《雍正皇帝》
二月河
權威、鮮活、啟迪人智慧的雍正大帝小說。1本關於「少說話,多幹事」智慧與智力的經典博弈,總銷量已突破500萬冊的經典歷史巨著。
這是真正奠定了二月河大家地位的歷史小說巨作,也是被公認為「清帝三部曲」中藝術水準最高的一部。
7《紅頂商人胡雪岩》
高陽
他從店伙計到大清首富用了三十年,從首富到傾家盪產只花了三天。講透中國傳統政商關系的至高經典。經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邊界;從政的看到權力的雷區。
馬雲讀了兩遍,強烈推薦,馮侖視此書為「商界生存手冊」,小編最喜愛的則是高陽先生凝練傳神的語言功力。
8《李鴻章傳》
梁啟超(著)霧滿攔江(譯)
梁啟超筆下的晚清改革總設計師李鴻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經濟、外交的困局。
以梁任公筆力之雄、政論之精、立論之公,且為李中堂同時代之風雲人物,為其作序不僅是一時之選,更為後人樹立了一道太高的標桿。
9《卑鄙的聖人:曹操》
王曉磊
一件件講透,曹操收拾三國群雄的卑鄙、奸詐、狠毒計謀;一頁頁浸透,曹操體恤天下眾生的柔情、仁義、聖人情懷。
殿堂級的長篇歷史小說,封面上那句「曹操去世1791年來,曹操本人最服氣的曹操全傳」,其實並沒有太過誇張。
10《慈禧全傳》
高陽
高陽以小說形式全景式描繪晚清社會的一部皇皇巨著。他將頭緒紛繁、變幻莫測的一段晚清歷史,寫得跌宕起伏,生動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東方的維多利亞女王」——慈禧!
通常的歷史小說都有一條主線脈絡,但歷史當然不會局限於那些節點式的事件,歷史的枝枝蔓蔓繁冗復雜,每一條線都會有精彩故事和人生的感悟,有讀者認為高陽此書的直接過多過細,影響閱讀體驗,然而我覺得本書正體現了高陽大師級的駕馭能力和全景寫史功底。
Ⅳ 我國名人傳記有哪些
網路搜索 23dzs 觀看下載
《名人傳》讀後感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著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裡,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為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著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為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2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最後,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並像貝多芬那樣活著。
3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雲激盪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斗的勇氣。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4
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展開恢復20世紀文學崇高德人道主義傳統,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斗爭,盡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了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斗,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為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聖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沖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斗爭和舍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著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著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裡獲得更大的啟示。《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發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斗,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現在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我們的靈魂也被所升華為一種崇高。
Ⅵ 著名的歷史人物傳記有哪些
《曾國藩》唐浩明
了解千古名臣曾國藩的唯一經典,讀懂國人處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讀。
讀長篇傳記小說最大的享受就是讓你經歷另一種人生,讓你身臨其境,數日無法從虛擬場景中自拔。
為官之道,為人之道,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種種誠懇之心與奸詐話語堆疊起來的。
二《知行合一王陽明》度陰山
本書通過講述王陽明的輝煌傳奇,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
中國哲學書,書中的理念與直覺,跟普世的價值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三《朱元璋傳》吳晗
在吳晗的筆下,一個歷經艱辛磨難、英勇睿智、氣度恢宏、勤政愛民、夙興夜寐又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的矛盾復雜多面的帝王形象活靈活現。
整本書說了朱元璋的兩個性格特點:面厚心黑;說了一個過程:活下來,然後殺人。
四《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王曉磊
武則天八十二年的人生,前三十一年,她捲入權斗漩渦,為活命從宮女殺到了皇後的寶座;後五十一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
武則天的傳記不少,但不是抹黑,就是根本不懂歷史,真實還原武則天八十二年人生乃至盛唐歷史場景的,只有這一本。
四十歲的李世民寵幸了十四歲的武照,賜名武媚。李世民帶著涉世未深的武媚看盡世間繁華,一朝寵幸,十年不返。
她在十年裡學會了隱忍,學會了書法與舞蹈,更是看懂了文德的《女則》,然後華麗轉身,她要做最美的自己。
五《康熙大帝》二月河
「清帝小說鼻祖」二月河重磅之作!一本有關隱忍、鐵血、預見力的書,被譽為「二十世紀清帝歷史小說的里程碑」。
歷史感和文學造詣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極具文化底蘊的語言風格,跌宕起伏。
六《雍正皇帝》二月河
權威、鮮活、啟迪人智慧的關於「少說話,多幹事」,以及智慧與智力的經典博弈,歷史巨著。
真正奠定了二月河大家地位的歷史小說巨作,也是被公認為「清帝三部曲」中藝術水準最高的一部。
七《紅頂商人胡雪岩》高陽
他從店伙計到大清首富用了三十年,從首富到傾家盪產只花了三天,講透中國傳統政商關系的至高經典。
經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邊界;從政的看到權力的雷區。識人當學曾國藩,經商要看胡雪岩。
八《李鴻章傳》梁啟超(著) 霧滿攔江(譯)
梁啟超筆下的晚清改革總設計師李鴻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經濟、外交的困局,為後人樹立了一道高標。
梁氏文筆,恣意汪洋,寫盡李鴻章不過是替國受過,半生沉浮,卻盡負罵名。
九《卑鄙的聖人:曹操》王曉磊
一件件講透,曹操收拾三國群雄的卑鄙、奸詐、狠毒計謀;一頁頁浸透,曹操體恤天下眾生的柔情、仁義、聖人情懷。
十《慈禧全傳》高陽
高陽以小說形式全景式描繪晚清社會的一部巨著。他將頭緒紛繁、變幻莫測的一段晚清歷史,寫得跌宕起伏,生動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慈禧!
歷史的枝枝蔓蔓繁冗復雜,每一條線都會有精彩故事和人生的感悟,感受到了歷史的意義和每個人的渺小。
Ⅶ 有關名人傳記的書有哪些
本書由羅曼·羅蘭(法國) 著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家、小說家、劇作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寫的,它包括《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基羅傳》三部「英雄傳記」。
傳記里的三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創作時期
《名人傳》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傳
《貝多芬傳》: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
1792年12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愛慕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基羅傳》:該傳記分上下編,上編「戰斗」,下編「舍棄」和
尾聲「死」。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沖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傳》: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醜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群山環抱的清明環境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俄土戰爭期間,托爾斯泰曾親臨戰場,常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仍然寫出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那樣令人激賞的作品。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是比較充實而快樂的。
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巨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馬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寫作目的崇高,創造精神世界的太陽,呼吸英雄的氣息,使人們在痛苦、失望的現實中獲得心靈上的支撐。《名人傳》洋溢著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個閱讀《名人傳》的讀者首先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都會為羅蘭那極富感召力的語言而怦然心動。
整體結構
從結構上看,《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看似各自獨立、互不相干,實際上卻有著內在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既源於三位傳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於羅蘭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歐洲統一的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
《名人傳》是一部獨具魅力的人物傳記,著者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讓讀者在傳記中跟三位大師接觸,分擔他們的痛苦、失敗;也分享他們的誠摯、成功。
《名人傳》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側面地去表現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縱觀三傳,羅蘭的英雄有著共同的命運圖式和方向:經歷長期的磨難,激流一般的生命力,體現生之意志的藝術創造和用痛苦換取歡樂的追求。
羅曼.羅蘭把這三位偉大的天才稱為『英雄』。他的英雄觀點,不是通常所稱道的英雄人物。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僕』,只因為具有偉大的品格,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能傾心為公眾服務。羅蘭自己也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為了突出英雄的這一本質,羅蘭改變了常規傳記的寫法,舍棄了對傳主生平的一般知識性介紹,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統一的精神品格,在這種把握中又投射進自己對英雄們的敬仰激情。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這些被羅曼羅蘭尊為英雄的人,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因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基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