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國學」都包括什麼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范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原指國家學府,如太學、國子監。國學指學問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它興起於20世紀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國大陸,文革結束後思想學術自由逐步有所恢復,中華傳統文化學術的空間逐步擴大,1980年代後「國學」復起至今。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章太炎在其《國學概論》中稱:國學之本體是經史非神話、經典諸子非宗教、歷史非小說傳奇;治國學之方法為辨書記的真偽、通小學、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變遷及辨文學應用。
國粹派鄧實稱:「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
B. 什麼是國學,包括哪些內容
國學是一個國家治國、齊家、修身的所有學術、文化的總和。含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有門類;數、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經、法,在國家的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相關內容
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
1、「經」是指古籍經典,如:《易經》《道德經》《詩經》《孝經》《爾雅》。
2、「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如:《史記》《資治通鑒》《通志》《三國志》《漢書》等。
3、「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道家的《老子》、《莊子》,釋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皆入「子部」。
4、「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荊公集》等。
C. 國學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國學文化包括的種類大致如下:
漢語漢字,語言文字,音韻學,語音學,成語,語法等。
文學藝術,文學,散文,詩歌,戲曲,小說,著作,對聯,書法,中國畫等。
史學,地理,史學考證,年譜,政區,地理學,地誌與地圖,地方誌等。
古典整理,古書,歷史文獻,版畫,雕刻,刻版書籍,古典建築風格與藝術,園林建造藝術與風格等。
哲學與文化,哲學,經學,儒教,道教,佛教等。
自然科學,醫學,醫葯學,中草葯,針灸,物理,旅遊,科技,發明與製造等。
基本概念
關於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中國古代國學包括經、史、子、集等內容。現「國學」概念產生於十九世紀,當時「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學
D. 國學經典有哪些
鏈接: https://pan..com/s/19SsPOizYP9kD4ZKXdnhTXA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和文學數學的意思不同,並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E. 國學有哪些
現代作為學術意義上的國學概念。
是在近代隨著中西學術交流日益頻繁,與「西學」概念相對峙而形成的概念。
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在內的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F. 國學到底指的是什麼中國《國學》包括了哪些內容
狹義上的國學是指在古時候設立的學校,像是太學和國子監;廣義上的國學是指我國的傳統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等內容。國學的根基是先秦的經典和諸子百家的學問,涵蓋之廣,跨越數朝數代,從兩漢經學到魏晉玄學,從隋唐道學到宋明理學,還有詩賦漢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本來的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直到”西學東漸“後形成了與戲謔相對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子指的是中國歷史上創立學說或者學派的人物文集,像是《荀子》、《韓非子》、《孫子》、《老子》、《莊子》等。集指的是對歷史上的名人的個人集,相當於人物傳記,比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昭明文選》、《文苑英華》、《長生殿》、《西廂記》等。
G. 國學到底是指哪些
1、釋義
「國學」在中國古代,指的是國家一級的學校,與「太學館」「玄學館」相當。唐代貞元中,李勃隱居讀書於廬山白鹿洞,至南唐時,在其遺址建學館,以授生徒,號為「廬山國學」。到宋代,又改稱「白鹿洞書院」,這時的「國學」實為藏書與講學之所。
今「國學」之意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
2、國學內容
《漢書.藝文志》對國學有一個基本的分類,將其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六藝有大六藝,小六藝。小六藝是六種技術:禮、樂、射、御、數、術。是具體培養人的人格和各種技能的。大六藝,就是六經。任何時候,經總是排在首位的。這就是中國的精神,是國學精神裡面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部分:諸子百家。諸子如同皇帝出行時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職。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小說家等。國學是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核心,歷代有《黃帝陰符經》、《老子》、《莊子》、《郁離子》和《素書》等諸子百家的經典。
第三部分:詩賦。詩和賦不一樣,是兩種不同的體裁。《漢書"藝文志》里有《詩賦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賦,而我們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書。兵書在古代知識分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後面講的術數和方技被看做是實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術數。譬如作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術、醫術都是方技。
3、國學經典
(1)經部
經部分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群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石經類」、「匯編類」,主要是儒家經典和注釋研究儒家經典的名著。重要書目如:《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2)史部
史部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匯編類」。重要書目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春秋》、《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通鑒紀事本末》《國語》、《越絕書》、《吳越春秋》、《唐大詔令集》、《列女傳》、《東萊先生史記詳節》、《晉書》附敘十六國雲《載記》、《清稗類鈔 》、《禹貢》、《山海經》、《水經注》、《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義》、《戰國策》、《永樂大典》等等。
(3)子部
子部分為「儒家類」、「道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叢書類」、「匯編類」、「小說家類」、「釋家類」、「耶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重要書目如:《老子》、《墨子》、《列子》、《莊子》、《孫子》、《山海經》、《荀子》、《韓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孫龍子》、《淮南子》、《抱朴子》、《藝文類聚》、《金剛經》、《四十二章經》等等。
(4)集部
集部分為「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詞曲類」、「閨閣類」,重要書目如:《楚辭》 、《全唐詩》,《全宋詞》,《樂府詩集》、《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