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民俗風情有哪些

中國民俗風情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2 06:09:04

⑴ 中國的民俗風情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

1.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徵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另外,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3.二月二: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4.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斗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

5.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6.七夕節: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在銀河上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這一天,民間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為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

7.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間,因此稱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8.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9.冬至節:冬至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至今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闔家團圓。北方地區冬至有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的傳統食品有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等等。

10.臘八節: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稱「成道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紅小豆,後來演變的極為復雜考究,主料有白米、黃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數十種,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乾、桂圓肉、百合、蓮子等,通宵熬煮,香飄十里。

11.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這一天,普通人家盡量爭取團圓,全家圍

爐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辭舊歲,迎新年之意,而戶外則是爆竹聲聲。

【民風民俗概念】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

⑵ 中國的民俗有哪些

中國的民風民俗有:除夕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春節拜年、走親戚;元宵節吃元宵;寒食節祭掃、踏青;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郊遊等。具體介紹如下:

1、除夕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

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3、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

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2)中國民俗風情有哪些擴展閱讀:

1、春節禁忌所包含的畏懼和迷信的色彩漸為人與人之間皆大歡喜、互相愛護的情調所取。俗話說:「入哩年界(年關)禁忌多」。客家民間奉行的春節禁忌包括:禁打罵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講粗話惡語。

2、張祖基的《客家舊禮俗》謂:「初一該日特別謹慎,唔敢講惡話罵人,也少人出門,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聽到好的話,就作為系一年的好兆頭,作為會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賀,講各樣的好話」;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貧、災、亂、荒、殺等;初三日忌出門訪友,初三各家都習慣掃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邊去,喊做送窮鬼。因此這日少人出門;忌用針線,尤其忌在廳堂做針線活。

⑶ 中國風俗都有哪些

1、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並加上木槳劃舟。中國最早的「龍舟競渡」的圖形,發現於浙江寧波市鄞州區雲龍鎮甲村。

⑷ 中國有哪些風俗

你好,中國的風俗有這些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
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3、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
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⑸ 中國各省的風俗特色有哪些

中國各省的風俗特色有如下:

1、河北

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各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

2、江蘇

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3、浙江

大年初一上山掃墓。上廟燒香掃墓在絕大多數人眼裡,是清明節才做的事。但在溫州的部分地區,春節才是掃墓的時間。大年初一掃墓有著「請祖先一起過年」的意義。

4、陝西

春節的習俗是做頂針。陝西人會將做針線活用的頂針作為吉祥物,有著增歲的含義。春節期間,人們就會用紅色的絲線穿上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表示對孩子的祝福。

5、江西

換茶,是「換財」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發財。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糕點,上面貼一片紅紙,送來送去。

6、福建

福建沒有過年吃餃子的傳統,都是吃年糕。因為年糕諧音「年高」,春節吃年糕,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⑹ 中國風俗都有哪些

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祭祖、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吃粽子、賽龍舟、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1、貼春聯: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2、掛年畫:掛年畫是中國春節特有的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新年裡,將年畫掛在門上或掛在壁上。由古代貼門神演變面來,原為驅邪,後變成烘托新年熱鬧氣氛和表達人們歡樂的情緒。
3、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4、賞月:中秋節是我國最古老最著名的節日,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更具規模。還指八月十五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
5、插茱萸:插茱萸是舊時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采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邪治病。

⑺ 中國傳統民俗有哪些

中國傳統民俗有賽龍舟、猜燈謎、貼春聯、踩高蹺、舞獅等。
1、賽龍舟: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2、猜燈謎:每逢農歷正月十五,中國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將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3、貼春聯: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好漂亮的紅春聯,辭舊迎新,增加節日的氣氛。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4、踩高蹺:俗稱縛柴腳,在特殊節日中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
5、舞獅: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

⑻ 我國傳統節日的風俗有哪些

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上巳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等。春節的習俗有貼對聯、放爆竹、除夕守夜、吃年夜飯、收壓歲錢等。元宵節的習俗有賞燈、猜燈謎、吃元宵、舞獅子等。上巳節的風俗有:祓禊、祭祀高禖、畔浴、郊外游春、吃薺菜煮雞蛋、射雁司蠶等。

清明節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等傳統活動。

端午節
端午節是龍的節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仲夏端午,飛龍在天,龍氣旺盛,百邪皆避。端午節的節俗以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
中元節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⑼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什麼風俗

中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上巳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七月半、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除夕等,有吃餃子、祭祀、吃月餅等習俗。

⑽ 中國有哪些風俗

中國兒童節風俗如下:
1、六一兒童節這天,學校一般會組織運動會,開發小朋友的運動天賦,也有利於提高小朋友的身體素質。
2、還有一些文藝演出,讓更多有才藝的小朋友進行才藝表演。
3、另外,還會組織小朋友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並為老人們表演一些節目,然後進行互動。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民俗風情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製造業崩潰對全球有什麼影響 瀏覽:658
二戰義大利做了什麼名字 瀏覽:408
娶英國女人什麼體驗 瀏覽:88
印度最大謊言是什麼 瀏覽:503
英國在中國殖民了多少 瀏覽:200
印尼鱷魚輪胎怎麼樣 瀏覽:246
印度媳婦說印度真名叫什麼 瀏覽:578
越南沙巴有哪些民族 瀏覽:79
印尼語嘎嘎嘎什麼意思 瀏覽:492
伊朗疫情怎麼傳入最新通報 瀏覽:137
英國使團有多少人來中國 瀏覽:40
義大利發生火災是什麼時候 瀏覽:955
義大利金頂獎是什麼 瀏覽:645
同志在中國有多少 瀏覽:180
義大利的衣服店是什麼樣 瀏覽:843
如何養中國海棠 瀏覽:630
義大利滑板車補助怎麼申請 瀏覽:109
為什麼伊朗出口石油有很多欠款 瀏覽:384
到印尼馬古魯省需注意什麼 瀏覽:131
英國碩士留學多久收到回信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