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近代社會的進化歷程
一、 起步階段(1840年鴉片戰爭到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前)
這一階段,由於外國的侵略,中國封建地主積極展開自救,由於洋務運動的需要,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
二、整體發展階段(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後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
民族資本工業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伴隨著辛亥革命爆發,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然而北洋軍閥竊取了勝利果實,在五四運動後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台,到第一國共合作形成以至於結束。
三、曲折前進階段(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
在1927年後中共和國民黨展開了尖銳的階級斗爭,爆發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隨著抗日戰爭到來,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戰勝利後,解放戰爭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1)中國近代化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擴展閱讀:
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不懈奮斗和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這其中既有抗擊西方列強侵略的中國軍民的浴血奮戰,也有各階層人士反對外來侵略掠奪。
其中有三次大的運動最有影響和最具有代表性,這就是1851年由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1898年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和領導的變法維新運動。
1911年由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起和領導的辛亥革命運動,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了中國進步的閘門。
但是,這些運動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沒有結束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付出巨大犧牲和代價,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⑵ 中國走向近代化的歷史路程
①、第一階段:學習西方的經濟技術和軍事技術。
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生產方式,創辦了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是中國大規模近代化運動的起步。
②、第二階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變法
以建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制度為目標,從此
歷程由經濟技術階段進入政治制度階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嘗試。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
,
的建立,是中國的近代化歷程中取得的偉大成果。
③、第三階段: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運動,運動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學的口號,成為中國邁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標志。
可以說是由淺入深 由表面到內心~無論什麼時候思想都很重要請採納
⑶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有什麼特點
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歷程及階段特徵
(一)起步階段(1840—1895)
1840年發生鴉片戰爭以後,傳統受到了現實的嚴峻挑戰,中國人對近代化的探索開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表明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敗。
1、經濟上:地主階級改革派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了洋務運動,其間經歷了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從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商辦的過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創辦近代工業。
2、政治上,洋務派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並未將政治體制的近代化提上議事日程。
3、思想文化上:開始了「西學東漸」,創辦新式學堂,培養科技人才。
本階段的基本特徵:本階段擔負近代化任務的主角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域主要在經濟領域,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二)整體發展階段(1895—1919)
「整體發展」體現在近代化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全面展開,近代化內涵的全面體現和資產階級在近代化過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體現。
1、經濟近代化:19世紀末民族工業初步發展;「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
2、政治體制近代化: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立憲派領導了立憲運動和保路運動;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3、思想文化近代化:對舊思想的批判逐步深入,維新派與頑固勢力論戰,革命派與保皇派論戰,新文化運動。
認識本階段的基本特徵:本階段擔負近代化任務的中堅力量是資產階級;最突出的領域是在政治領域;階段性的成果,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經濟上民族工業有較大發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三)曲折前進與新發展階段(1919—1949)
在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極為尖銳復雜的歷史環境下,近代化艱難地進行,同時,增加了新的內涵。
1、曲折前進:經濟上,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實行了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推動了經濟領域近代化進程,但官僚資本的形成和壟斷,又使民族工業的發展日益萎縮。抗戰期間,原有的工業在日本侵略下遭到嚴重摧殘。抗戰勝利後,美國壟斷資本與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相結合,又把中國近代化事業推入絕境。政治上,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的妥協退讓,對共產黨、工農群眾的屠殺影響了民主制度的正常發展。
2、新發展:首先,體現在無產階級成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內容由實現資產階級民主共和轉變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再次,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政治民主化的新發展提供科學理論。
本階段的基本特徵:本階段說明了中國無產階級開始擔負起中國近代化的任務,中國近代化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⑷ 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請簡述中國近代化是如何由表及裡、層層遞進發展的
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中國的近代化由學習西方的器物層面(洋務運動)到學習西方的制度層面(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新文化運動)是一個由表及裡、層層遞進的發展過程。
⑸ 簡要概括中國近代化的歷程
近代化,即現代化,是工業文明向全球擴展的進程。
中國的近代化歷程一般被認為是 器物——制度——文化 的過程
開端(器物):1860年代,清政府面對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為維護王朝統治,以「師夷長技以自強」開始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科技,創辦軍工、水師、新式學堂。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為近代化開端。
發展(制度):1898年「戊戌變法」,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對經濟、政治、文化進行改革,但以失敗告終。1901年,清王朝為實現自我拯救宣布「預約變法」,開始「清末新政」,以上兩次改革並未觸及根本的專制制度,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成立南京臨時政府並頒布第一步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
高潮(文化):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批判舊道德、舊思想,反對專制獨裁;而後,馬克思主義傳播,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沖擊了先進知識分子。1919年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五四運動可不寫)
LZ 你要採納我啊
你說的「近代化」只有我是符合的
其他人只是說近代史而已啊!!!!
⑹ 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是怎樣的
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歷程及階段特徵
一 起步階段(1840年鴉片戰爭到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前) 這一階段,主要是洋務派領導了洋務運動,邁出了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議事日程。同時,由於洋務運動的需要,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 二 整體發展階段(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後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 這一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與變革社會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近代化向前邁了一大步。 首先,在「實業救國」的浪潮下,以工業化為主體的經濟近代化有了長足的發展。它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階段,棉紡織業的發展最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後和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其中紡織業和麵粉業發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歷史舞台:其上層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立憲派領導了立憲運動和保路運動;其下層革命派則成立了資產階級政黨,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成為時代潮流,有力地推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特別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制定民主革命綱領,領導工農運動,進行國共合作,開創了中國近代化的新紀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長足發展,開始由傳統文化向近代文化轉型。主要表現為:西方文化大量湧入,「西學東漸」達到高潮,向西方學習,已從生產技術領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領域。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實行君主立憲;革命派則把西方的國家學說發展為三民主義,並以其為指導發動了辛亥革命;激進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學,興起了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中國社會的變革提供了科學理論。 三 曲折前進階段(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 這一階段,中國近代化在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極為復雜的歷史環境中艱難地進行。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從外國人手中奪回「關稅主權」,進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推動了經濟領域近代化的進程。但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者的退讓,對共產黨和工農群眾的血腥屠殺等影響了政治民主化的正常發展。抗戰期間,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被打斷。抗戰勝利後,美國壟斷資本與四大家庭官僚資本相結合,把中國近代化事業推入絕境。
啟迪
1. 中國近代化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和取得民族獨立,要想實現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2.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推動近代化的首要條件。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形態頑固地阻礙著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消除它的影響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