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有幾大經濟中心
老的有三個,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經濟中心,珠江三角洲經濟中心
新興起的西部經濟發展中心
② 中國有哪些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是指在市場上從事經濟活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和組織體。任何市場主體參與經濟活動都帶有明確的目的,以在滿足社會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市場主體具有盈利性,這是其最本質最重要的特徵。市場主體還具有獨立性,主要表現為產權的獨立和經營權的獨立。靈活性,市場主體遵循市場規律對經營戰略和策略進行調整,是其存在於市場的基本功能。此外,市場主體還具有相互間的關聯性 、平等性 、合法性等特徵。
市場主體可以分為投資者、經營者、勞動者以及消費者
在市場主體中,經濟管理主體本位還是市場主體本位,體現著經濟體制選擇的不同指導思想。
經濟管理主體本位意味著:經濟管理主體處於整個社會經濟的決策中心、指揮中心,政府是社會資源的最主要配置者,政府是企業的司令官;而市場主體處於次要地位甚至是被支配地位,少有或沒有自主權,只不過是政府意圖的忠實履行者,政府政策的嚴格執行者。以經濟管理主體本位為指導思想所選擇的經濟體制就是政府主治的經濟體制。
市場主體本位意味著:市場主體處於社會經濟的中心,市場主體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市場主體是社會經濟的各分散決策主體,市場是社會資源的主要配置者,不是市場主體隸屬於政府而是市場主體獨立於政府,不是政府集權而是市場主體分權,不是市場主體聽命於政府而是政府服務於市場主體,市場主體成為市場經濟最主要、最適當的主體。
目前中國正處在從前者向後者過渡的一個共存時期
③ 我國的行政主體有哪些
分為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與個人三類:
1、 中央機關與機構主要有六類:
a.國務院;
b.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c.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
d.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
e.國務院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考試中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f.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
2、地方機關與機構也分為六類:
a.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
b,縣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這里與中央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是一樣的,基本上中央有什麼部門,地方也有什麼部門,這里要注意的是定語,必須是縣級以上,鄉鎮人民政府是沒有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的,鄉鎮人民政府沒有工作部門。 c.各種派出機關,具有準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區行政公署,縣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區公所及縣級政府或市轄區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辦事處。
d.中央機關或機構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
e.授權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稅務所,
f.法定條件下的綜合執法機構,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和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
除以上六類之外,其他的地方政府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以及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都不具有行政主體的資格。
3、第三大類是非政府組織和個人,非政府組織經過授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包括四類:
a.授權的企業組織,如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b.授權的事業單位。
c.授權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
d.授權的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以上四類組織可以根據授權獲得行政主體資格,這里必須是授權,僅僅委託不產生主體資格的取得。
如有幫助,請採納!
④ 中國有哪幾個中心城市
中國有7個中心城市。分別是:
北京,中國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現代國際城市。建設為世界城市。
天津中國直轄市之一,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中國北方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北方國際物流中心。
上海中國直轄市之一,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
廣州廣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大都市。
重慶中國直轄市之一,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成都四川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鄭州河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發改委支持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⑤ 中國八大國家中心城市有哪些
國家中心城市現在是9個,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最早在2005年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依據《城市規劃法》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時提出。
2007年,由原建設部上報國務院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指出:國家中心城市是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國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
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國家中心城市應當具有全國范圍的中心性和一定區域的國際性兩大基本特徵。
(5)中國有哪些中心主要主體擴展閱讀:
國家城市中心的評估由來
2018年1月26日,教育部《中國都市化進程年度報告》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發布了《2017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當時已有的8個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評估排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武漢、成都和鄭州。
2018年11月3日,中國社科院研究機構發布的「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顯示:國家綜合中心為北京;國家重要中心為上海和廣州;潛在國家重要中心為深圳、武漢、天津、成都、重慶、西安、南京、杭州、鄭州。
課題組選取政治、金融、科技、交通、教育、醫療、文化、信息、貿易(物流)、國際交往十大城市功能,用以測度國家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能力,並通過對中國內地25個樣本城市以上功能的集聚力和聯系力進行指標化測算,得出上述研究結果。
⑥ 中國的中心和東南西北分別有哪些城市
中心:西安(陝西省省會)
東:上海(直轄市),南京(江蘇省省會),杭州(浙江省省會),蘇州(江蘇省首腦城市),青島(山東省首腦城市),無錫(江蘇省第三名城市),寧波(浙江省第二名城市)
南:香港(廣東省特別行政區),澳門(廣東省特別行政區),廣州(廣東省省會),深圳(廣東省經濟特區),昆明(雲南省省會),貴陽(貴州省省會),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
西: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西寧(青海省省會)
北:北京(直轄市),天津(直轄市),石家莊(河北省省會),唐山(河北省首腦城市),沈陽(遼寧省省會),大連(遼寧省首腦城市),長春(吉林省省會),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呼和浩特(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中部:成都(四川省省會),重慶(四川省中央直轄市),武漢(湖北省省會),蘭州(甘肅省省會),銀川(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太原(山西省省會),鄭州(河南省省會),長沙(湖南省省會),南昌(江西省省會),合肥(安徽省省會)
⑦ 中國中心點是哪一個城市
中國中心點是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北流村,具體位置在:北緯34°32′27.00″,東經108°55′25.00″。
1976年1月8日,薛璋帶著選址方案趕往北京,國家測繪局一致同意了這個大地原點的選址方案。
具體位置為:北緯34°32′27.00″,東經108°55′25.00″,海拔417.20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於1977年由國家測繪局投資建設,1978年建成交付使用。
大地原點是人為界定的一個點,以此為原點,中國建立全國統一的獨立的坐標系,這就是著名的「1980國家大地坐標系」,簡稱「80系」。
大地原點設在涇陽縣永樂鎮的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選點報告》中作了這樣的解釋:「為了使大地測量成果數據向各方面均勻推算,原點最好在中國大陸的中部。」
(7)中國有哪些中心主要主體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由主體建築、中心標志、儀器台、投影台四部分組成。主體為七層塔樓式圓頂建築,高25.8米,半球形玻璃鋼屋頂,可自動開啟,以便天文觀測。中心標志是原點的核心部分,用瑪瑙做成,半球頂部刻有「十」字線。
它被鑲嵌在穩定埋入地下的花崗岩標石外露部分的中央,永久穩固保留,「十」字中心就是測量起算中心。儀器台建在中心標志上方,為空心圓柱形,高21.8米,頂部供安置測量儀器用。
建成後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還增設並施測了國家基本重力點和天文基本點。
原點標石的中心標志埋設於主體建築的地下室中央。從塔樓一層大廳到地下室,就可看見這里也是一個大廳,大廳的屋頂很高,將近8米。大廳地面居中是一座邊長為0.55米的正方體整塊紅色大理岩石基座,基座為整塊大理石鑿成,重7噸。石正中有一半球突起,即原點坐標石。
⑧ 我國行政主體部門有哪些
是指享有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做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
行政主體具有下列三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在中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確立意義
1.依法行政的需要。行政管理活動是行使國家行政權的活動,這種活動必然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行政管理部門在實施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組織管理時,有可能損害相對方的合法權益,這就要求行政管理部門必須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不僅要求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行使行政權,而且還要求其必須承擔因其行為所引起的相應法律後果。承擔法律後果就必須明確主體。主體不明確,必然許可權不清、職責不明,因而也無法承擔責任。所以,依法行政首先要求對復雜多樣的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行政主體資格的確定。
2.確定行政行為效力的需要。如果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則其行為便不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也不能引起所希望的法律後果的產生,並且可能導致該行為無效或被撤銷的後果。因此,確定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的行為是否是行政行為,是否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標准之一就是確立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是否具備行政主體資格。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和組織的行為就不是行政行為,不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
3.確定行政訴訟被告的需要。行政訴訟是以具體行政行為為訴訟標的的訴訟活動。
4.保證行政管理活動連續性、統一性的需要。行政活動是由公務員具體實施的,但公務員並不直接承擔其行政職務的履行所引起的法律後果。因為公務員與國家之間存在著行政職務關系,其履行職務所引發的法律後果應歸屬於他所代表的國家。依法行政的原則要求有行政主體存在,由行政主體把眾多的先後不一的公務員的行為統一、連續起來,並承擔由各個公務員的行為所引發的法律後果。
資格
只要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就一定存在承擔相應行政法律責任的行政主體。行政主體自己行使行政權力,承擔行政法律義務;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建立的其他行政機關享有一定的行政權力,其建立者承擔由沒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所做的行政行為的行政法律義務;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撤銷的其他行政機關享有一定的行政權力,其撤銷者承擔由沒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在被撤銷前所做的行政行為的行政法律義務。
具體說來,那些行政機關、機構、組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我們把它分為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與個人三類來分析:
1. 中央機關與機構主要有六類:
a.國務院;
b.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c.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
d.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
e.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考試中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f.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
除了以上的六類,其他的國務院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這時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也分為六類:
a.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
b.縣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這里與中央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是一樣的,基本上中央有什麼部門,地方也有什麼部門,這里要注意的是定語,必須是縣級以上,鄉鎮人民政府是沒有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的,鄉鎮人民政府沒有工作部門。
c.各種派出機關,具有準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區行政公署,縣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區公所及縣級政府或市轄區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辦事處。
d.中央機關或機構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
e.授權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稅務所,
f.一定條件下的綜合執法機構,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和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
除以上六類之外,其他的地方政府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以及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都不具有行政主體的資格。第三大類是非政府組織和個人,非政府組織經過授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包括四類:
a.授權的企業組織,如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b.授權的事業單位。
c.授權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
d.授權的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以上四類組織可以根據授權獲得行政主體資格,這里必須是授權,僅僅委託不產生主體資格的取得。
詳細解釋
1 、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地承擔因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此外依照法定授權而獲得行政權的組織,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2.、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行政主體不等於行政機關,除行政機關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也可成為行政主體。
3.、行政主體與公務員。行政主體與公務員聯系緊密,不可分割。盡管行政活動是由公務員代錶行政主體具體實施的,但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4.、行政主體的職權與職責:是國家行政權的轉化形式,是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資格及其權能。行政職責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國家賦予的行政職權,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行政職責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⑨ 中國八大中心城市有哪些
中國八大中心城市:
1、北京
中國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現代國際城市。建設為世界城市。著眼建設世界型大都市,強化首都功能,發展首都經濟,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聯袂天津引領環渤海地區發展。
2、天津
中國直轄市之一,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中國北方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北方國際物流中心。提升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和北方經濟中心功能,重點開發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先進製造業和技術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協同北京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發展。
3、上海
中國直轄市之一,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優化提升經濟功能,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聯袂南京、杭州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發展。
4、廣州
廣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大都市。形成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服務體系融合發展格局。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高端服務和綜合服務等功能,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大都市。聯袂深圳、香港、澳門推進珠三角地區現代化。
5、重慶
中國直轄市之一,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圍繞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重慶大都市區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功能,充分發揮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的作用。
6、成都
四川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7、武漢
湖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發改委支持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堅持立足中游、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全面提升武漢現代製造基地、服務高地、創新源地、開放平台功能,強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支撐和承啟作用,拓展沿江發展新空間,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樑,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8、鄭州
河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發改委支持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著力發展樞紐經濟,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努力建設具有創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支撐中部崛起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