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人如何用筆寫漢字

中國人如何用筆寫漢字

發布時間:2022-08-02 22:49:24

㈠ 高中生作文,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記得如何用筆書寫漢字

喬布斯把艱澀深奧、高不可攀的科技,變成了一種誰都可以拿在手上,把玩在指尖上享受的藝術,使人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有人說,喬布斯改變了世界,但更多的人說,是科技改變了世界。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的生活與電子產品密不可分。有報道稱;由於使用拼音發手機簡訊及電腦打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記得如何用筆書寫漢字。有調查顯示:2072名受訪者中,83%承認寫字有困難。

㈡ 百字競賽後,第三段:作文一名中國人怎樣寫好中國字。怎麼寫

愛我中華,錦綉河山。 「寫好中國字,做神氣中國人。」讓更多的孩子養成「從小寫好中國字,長大做好中國人」的好習慣。
問:書法教育培養什麼?
答: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歷史,光有文字記載的就有三千多年。其實經過新時期的考古發現,有說法認為中國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五千年、甚至七千年以前。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到東漢魏晉的章草、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芳香,有著無窮的魅力。各朝各代出現了許多偉大的書法家,他們留下了大量的寶貴真跡和珍貴資料,被稱之為國粹。這是中國燦爛文明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它們使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中華文明得以傳承並發揚光大。可以這么說:一部完整的書法史,幾乎就是一部完整的社會發展史。它以文字的形式生動地記錄了我國自古至今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面貌,為今人研究和考察歷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論書斷語》中寫過這樣兩段話,就是想說明掌握書法之法並非易事:高低雅俗,乃鑒賞書藝之大要。近觀時書,流行一體,多以變態面目出現,結字扭曲,支離光怪,施筆草率,點畫狼藉,背離法度,放盪不羈。因上手快,極易見效,便趨之若鶩。從者頗眾,略觀其形,大有千篇一律之勢,掩上名款,則眾人一面,如出一轍。為書之事,重在投入,貴在個性,猶貴求精。若以省時少力而希圖成器者,未之有也。書貴文氣、雅氣、靜氣。古人作書多清純靜穆,韻足可觀。而狂怪野躁者,則俗不可耐。唯正本清源,才能共步書壇清明之域。
其實,過去的學生總是每天都要寫大字的;過去許多老師的板書簡直就是學生的字帖。或許他們能夠奮起直追,勤練書法,終堪為人師;
學習需要一顆寧靜的心:「一筆一劃學寫字,一言一行學做人。」師者,學為人師,應該以身作則,勤學苦練,書寫必須規范秀美,以「一絲不苟」培養嚴謹認真的學生。
書寫,並非僅僅掌握一種工具,而是培養寧靜細心的心態。但是,願望固然美好,結果卻很難說。因為,肯定有不少校長認為寫好字與升學率沒有直接關系。「無利不起早」,沒好處,咱可不幹。「同志們,大家趕緊想對策,怎麼糊弄過去。根據以往經驗……」小學一至三年級著重培養硬筆書寫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隨著年級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齊,力求美觀,並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速度。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學生要用毛筆書寫楷書,臨摹名家書法;大致了解書法歷史和漢字字體源流;從書法作品的內涵、章法、結構、筆法等方面鑒賞歷代重要書法家作品,培養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臨習書法,可以培養人的素質什麼叫書法?書法書法,書中有法。書中有法,就叫書法。書中無法,就叫寫字,書法源於寫字,但又高於寫字。我作一條橫線,叫藝術水平線,在這之上的書寫表現方法,就叫書法,屬於藝術的范疇。在這條線之下的書寫表現方法,就叫寫字,不屬於藝術的范疇。書法與寫字絕對分不開,中國文字是中國書法的載體,前提必須是寫字。要具備四條,一是可識性,二是書寫性,三是有個性,四是藝術性。做到這個程度,要花很長時間,甚至是幾十年。僅僅把字寫好,這是很一般的要求,是對中小學生的要求。上述四點是對搞書法的人的要求。另外講幾點用筆注意事項:
第一注意書寫工具的選擇。
第二注意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
第三注意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
第四注意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恆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
第五注意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
「書法不僅僅是純藝術,它還是文字,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到的東西。各種信息都是通過文字來傳播。而中國人真正開始用鋼筆寫字,甚至用電腦打字,也就幾十年的時間,相對於用毛筆書寫的歷史來講,還是很短的一個瞬間。」
「如果我們都不寫字了,真正進入到一個無紙化、信息化的時代,」「這不僅僅是一個寫不寫中國字的問題,而是因為文字是中國文化的母體。」孫曉雲認為這不是小問題,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應是年輕的一代人必須要做到的。中國人應該要寫好中國字,這是一個文化的臉面,也是一個自尊、自信的標志。
怎樣學習書法?走一條什麼樣的路徑?我一貫提倡,走繼承和發展之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前提下繼承。不管繼承還是發展,關鍵在於一個「臨」,如何「臨」?有八個字不可或缺:興趣、勤奮、悟性、路徑。

如果想在書法上有所建樹的話,就必須勤奮努力、鍥而不舍。因為寫字寫得好不僅是結構好、用筆好,還有韻味好,要把字寫活了。這是一種藝術享受。唐代韓偓詩雲: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
目前中國的家庭獨生子女多,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比較孤僻。練習書法則是調節心理素質、規范行為的好辦法,可以使學生進入相對靜止狀態。現在有的學生不是不聰明,而是不認真,不專心。而練字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必須心靜氣和,端正姿勢,持之以恆,久而久之就可養成嚴謹認真的好習慣。同時,學生們缺少的韌勁與耐力,也恰好可通過一筆一畫的書寫練習來獲得,糾正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的毛病,從而養成鍥而不舍、全神貫注、耐心細致、不怕困難的好習慣。事實證明,接受書法教育的學生能獲得一種極強的協調和自控能力,為學習其他學科、培養其他技能打下一個良好基礎。正本清源,臨立變創。在推動書法事業前進的過程中,要走繼承和發展之路,這恐怕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我們要大力提倡繼承和發展,要反復地、明確地強調,在繼承的基礎上講發展,在發展的前提下講繼承。繼承和發展具體怎麼操作,就要記住四個字:「臨、立、變、創」。「臨」和「立」是個大的階段,「變」和「創」也是一個大的階段。「臨」是師法於古代碑帖,求形神俱像;「立」是得到碑帖範本的神韻為己所用,奠定書法的根基;「變」是要多看多讀多聽,廣泛吸取眾家之長,不囿成規,漸具自家風貌;「創」是要融會貫通,取精用宏,寓學養於點畫之中,得風神於筆墨之外,自開一格,卓然成家。這是我總結出的學書道理,也是古往今來眾多書法家成功的規律。通過學習臨摹別人的東西使自己書寫得法,立得住。如果沒有臨摹,或者說是沒有認真臨,實際寫的還是自己的自由體,是立不住的。一些人寫了好幾年總是不進步,實際他是沒有認真臨過好東西,甚至沒有臨摹,拿起筆來就是自由體,寫鋼筆字、鉛筆字是什麼樣,拿起毛筆來還照樣是什麼樣,這不是書法。書法是書中有法,這是書法最根本的道理。我們平時寫字,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是不講法的,認識就行,有些人寫字別人還不認識。這種自由體就像是一條毒蛇,纏住你的手揮之不去,要想使書寫有法度,看上去有美感,就要按照古人留下的精品認真地進行臨摹,對照一本帖深入地臨摹,在寫的過程中還要加強「悟」和「記」的能力。只有這樣,寫字過程中才會慢慢去掉自由體,寫出來的字受看,被人們喜歡。這只是第一個階段,光臨別人的東西還是沒有出息的,還要進入第二個階段,就是要有變化,由真臨改為意臨,既有帖上的東西,又有自己的東西,還有通過讀帖雜糅進來的東西,這樣就可能出現一種新的面貌,也就是創新,寫久了以後就形成一種「體」。歷史上真草隸篆已經定型,我們在書寫風格上進行變化創新就行,哪怕是微小的變化並有特點,就是一種創新。那種故意以狂怪和醜陋作為創新特點的書寫,我是不敢苟同的。隨意一揮、不動腦子、不用力氣,這種風氣對年輕人甚至是一部分中老年人都是沖擊,這不是個好現象。這需要書法組織、書法老師正確地引導,首先他們自己要走「臨、立、變、創」的繼承發展之路,才能引導公眾和學生走這個路子。在加強文化課教學的同時,加強了文明禮貌素質的培養,現在再加點書法方面的培養訓練,一定會對提高思想修養、道德修養起一定的作用。因為學書法,不僅是寫字,還得有內容,內容需要選擇,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拼搏」、「奮進」、「澄觀」、「勵志」、「思遠」、「講孝道,做好人」、「愛黨,愛國,愛人民」、「弘清養正」、「廉潔奉公」、「神州日麗,四海承風」、「文如春蕙,筆若游龍」……都是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是國學方面所提倡的。學生們在練字時必然會受到這些內容的熏陶和感染,觸發他們對美的感受和聯想,以及對美醜的思考。這是電腦打字時無法做到的。詩詞、書藝可以陶冶人的心性,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悅。反過來,這種精神愉悅可以促進他們所從事的科學專業的發展,這是相輔相成的,一點也不矛盾。傳承書法藝術從娃娃抓起學習書法,有利於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寫好書法,對其他各門功課,也大有裨益。中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希望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中學生學習書法,培養源源不斷的青少年書法人才,實現中國書法的可持續發展。 現在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僅站立起來了,而且經濟也逐步繁榮,國力在不斷強大,我們已進入一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文化的復興促進了歷史的進展。書法不僅是中國人自身要學好的中國文化,就連外國人也步我們的後塵,現在世界上有兩百多座孔廟,他們建孔子學院、學漢語、寫漢字,有的還學京戲。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就說:新加坡人不僅要學英文,也要學中文、學漢字,這是他們的根。這個「根」即我們的國學。
但是我想還是得改變,寫一輩子某一家之體是不行的,學人家是必須的,但學書法的最高境界還是要寫出自己的風格。我的認識是:「學書之路,本乎於心,心之所向,手必趨之,且趨且變,當何快哉!」現在有人向我學習書法,我也是通過自己的體會告誡他們,要變要創。這裡面也沒有什麼捷徑,有八個字是要記住的:一曰興趣,此學書之動力也;二曰勤奮,此學書之保障也;三曰悟性,此學書之羽翼也;四曰路徑,此學書之方向也,四者相輔相成。古今大家,概莫能外。我希望各位學友要寫高雅的東西,把自己的心寫進去,寫出自己的特色。把握「臨、立、變、創」的關系,「臨」要貫穿始終,悟進去後,就可以與帖對話,那上面有真東西。初學者要抱住一本帖反反復復地臨,不要朝秦暮楚。學習書法是費時費力的一件事情,往往是費力不討好,寫上十年八年的也不一定會怎麼樣。所以大家學習書法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真正深入下去,踏踏實實地學習,一定會有收獲。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學書之道,惟勤與悟。勤能補拙,悟則生靈,此學書之妙途也。」根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通知,我國將在中小學校通過有關課程及活動開展書法教育。是的,教育部曾發出過許多美好的號召,都被糊弄過去了:學生在校時間不得超過多少時間,作業負擔必須少於多少定量,雙休日不得上課,提倡社會實踐活動,提倡學生郊遊活動,提倡中學生課間跳交誼舞,提倡戲劇進課堂……「我因為常見些但願不如所料,以為未畢竟如所料的事,卻每每恰如所料的起來,所以很恐怕這事也一律。」

但願此次例外。
練習大字挺好的,對鋼筆字也有好處。學習需要一顆寧靜的心:「一筆一劃學寫字,一言一行學做人。」小學時學校經常要求練字,還有資料下發。好的氛圍很重要,這個政策不錯。字寫不好將是一輩子的痛。中小學重開書法課,雙手贊成!書法乃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之一,不可拋棄。中國人就該寫好中國字!
閑適的環境,引領學生「入心」、「入靜」。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寫字能力後,經常在課堂上拿出十分鍾、八分鍾的讓學生練習寫字。在學生寫字時,我便給學生放上輕緩的音樂,讓學生伴著優美的音樂寫字。因為舒緩的音樂容易讓浮躁的心慢慢沉下來,而且還能讓人的心情變得愉悅起來。在這種優雅閑適的情境下,學生的心會慢慢「入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享受到的絕不僅僅是漢字的優美、音樂的閑適,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審美情趣養成了。
良好的評價激起學生寫字的興趣。任何一個團體,任何一件事,只有有了好的評價,才能激起人長久的激情。學生的寫字也是一樣,如果你天天要求他寫、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倦。那麼這時,就要用切實可行的評價措施來激活學生的寫字慾望,激發恆久的熱情,從而培養起學生發自內心的寫字興趣。在班,設立了「寫字小能手」、「寫字小明星」榮譽欄,只要在班裡組織的寫字比賽中「過關」的就被授予「寫字小能手」或「寫字小明星」稱號,並頒發證書。學生會在第一時間將這一喜報告訴家長,由此也得到了來自家長的動力。每天的午練,最佳作業我會把它們在牆壁「書法天地」里展出,供大家揣摩學習,而且優秀作業優先在樓道文化上張貼。這些對學生都是激勵。
學得百家,自成一家。 學書之道,惟勤與悟。

㈢ 中國人是怎麼記住每個字的筆畫順序的

從小看多了寫多了就會了。就是習慣,而且有規律的。一般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有的筆畫就是要先寫,勾,捺就是要後寫。而且一般教漢字書的都不是印刷體,看多了自己也能根據落筆輕重猜出先後。其實很多人也都倒筆畫。因為確實有些筆畫讓人感覺很別扭。。。辶為什麼要分三筆。。為什麼要先寫內部再寫走辶。。。

㈣ 中國人寫字 什麼時候開始從左往右寫

正式從左到右寫是在1919年以後
我國古代漢字是豎行書寫的,這大約和初期的書寫材料有關。最早的書寫材料甲骨呈狹長形,豎著在上面刻字比橫著刻字顯然要方便得多。紙張發明前,用毛筆在狹長的木簡、竹簡上書寫,也是從上往下寫方便。因此形成了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古代書寫方式。
漢代以後紙張雖然發明出來了,但漢字書寫的習慣仍然沿襲下來。隋唐的雕版印刷出現及宋代的活字印刷發明後,都是豎排豎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出現了漢文里經常引用外文、書寫阿拉伯數字、使用新標點符號等情況,漢字豎寫就顯得很不方便了。於是,知識界開始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的豎行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寫排列。
1909年我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劉世恩在書中講解拼音方案,說是「無師自通,兼識漢字」。
1915年出版的《科學》周刊創刊號,也是把漢字「橫行」排列的。
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新青年》雜志編輯錢玄同,在《新青年》1919年3月第3期上,刊載了他致陳獨秀的公開信,對漢字「豎改橫」的做法,發表了見解。他說:「人目系左右相並,而非上下相重,試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觀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以此例頗,知看橫行較易於豎行。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方,一筆一勢,罕有自右至左者。漢寫右行,其法實拙。若從西方寫法,自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以後,錢玄同又在《新青年》連續發表四篇公開信,積極倡導「豎改橫」的主張。隨著新文化運動的逐步興起,漢字改橫寫終於漸漸為國人所接受。

㈤ 如何寫好字

想寫好字:要有極高的興趣 還有天賦 有自己的創意 不要死學 可以抱一些學習班 推薦字體:顏真卿的多寶塔 最好軟筆硬筆一塊學習 對你有幫助

想寫好字啊 !還是來練練字啊!

1.練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後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於先學毛筆後學硬筆的傳統觀念。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練習硬筆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我認為: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體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體的美感主要表現在其結構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體刻苦練習。
2.練字都應該練什麼?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體的關鍵和基礎。
第五要練筆畫。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同學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③豎,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但只要結構准確,照樣美觀好看。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構不準確。如果結構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3.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練習。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並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准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中學生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4.練字的注意事項
下面我再談談練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書寫工具的選擇。「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都要選用書寫流暢,線條粗細均勻的好筆。墨色太淺,難以辯認;墨色太黑,又給人以壓抑感。在考試時往往會因此影響閱卷老師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筆跡的墨色以藍黑色為最好。
第二個問題: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由於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學生使用的是圓珠筆,我就以圓珠筆為例談談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用圓珠筆寫字要採用坐姿,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由於圓珠筆寫的字小,所以筆尖的活動要在視覺效果最好的區域。一般右手執筆,筆的位置要略偏右側。眼睛距紙面約30厘米,胸部距桌邊約10厘米。兩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住筆桿的左右兩側,中指第一關節左側抵住筆桿的下方,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貼靠中指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起直轄市控製作用。拇指與筆桿接觸點到筆尖的距離約4厘米。筆桿斜靠在虎口上,與紙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鋼筆寫字還應注意筆尖在外,筆舌在里,讓筆尖的中縫接觸紙面,以保證出水均勻,線條流暢。
第三個問題: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苟,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不但有損筆尖的壽命,而且讓練了半天,剛剛取得的進步化為烏有。
第四個問題: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恆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練字要堅持經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在掌握了字體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堅持不懈的練下去,輕易不要變換字體。因為一旦變換字體,又得從頭練起。
第五個問題: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有的同學練字的時候寫得很好,但寫作業的時候又瞎寫一氣,這們是永遠練不好字的。練過的字平時用到了,應該寫的象練時那樣好,練一個用一個,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才能練好字。
第六個問題:各科教師要齊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師要寫規範字,其次還要鼓勵學生練字。對作業書寫潦草的學生要批評教育,讓其改正。督促學生練字不只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每個教師都有責任。
5.練字有三種境界。
大家都看過金庸的長篇小說《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對練劍的精闢論述:初學乍練之時,以手使劍,有時劍不聽使喚,甚至會傷及自己。練過一段時間之後手劍合一,以心使劍,劍隨心走,劍術就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劍術的最高層次是心劍合一,無劍無我。舉手投足即是劍著,飛花摘葉,皆是利劍,一枚細細的綉花針也能抵擋三個劍術高手,這樣的劍術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練字也是這樣,我們練字的最初階段同樣是以手使筆。筆由不聽手的使喚到逐漸熟練有一個過程,進一步可以發展到筆手合一的境界。這時寫字的時候感覺筆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筆寫,而是在用手寫。只要我們認真練習,是可以達到這一境界的。
練字的第二個境界是以心使筆,心筆合一,心動則筆動。筆下所寫的就是心中所想,達到了這一境界,書法水平可以說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內的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向這一目標邁進。
練字的第三個境界是師法造化,無我無筆。古代許多著名的大書法家都是這樣的。如王羲之見白鵝游水之姿,悟出「浮鵝鉤」的筆勢;張旭見擔夫爭路,公孫大娘舞劍,從中悟到結構點畫的爭讓穿插關系和用筆的疾徐、節奏,大大豐富了其狂草的寫法;懷素觀夏雲海濤,領悟到草書的大氣磅礴、翻江倒海之勢;顏真卿觀屋漏痕、錐畫沙,理解了用筆的遲澀和力度。這是我們練字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無論有筆無筆,軟筆硬筆,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寫出絕妙的書法作品。
讓我們用心寫字,而不僅僅是用手寫字,努力向這一理想的境界邁進吧!
下面談談第四個問題:我是怎樣練字的。
開始時我用毛筆臨《顏勤禮碑》,後來我找到一本《99天鋼筆字速成字帖》,該帖精選99個具有代表性的漢字,要求練習者每天練習一個,記住一個,學會一個。練完99天,99個漢字都會寫了,觸類旁通,其它的漢字也都會寫了。我從《顏勤禮碑》中找出這些漢字,每天一個,刻苦練習,不到一個月,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後來,有同學說,我寫的顏體很有「顏」味,只是軟而無力,原因是我在運筆的時候做不到「中鋒行筆」,很多情況下都是拖筆。這個同學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發現了我的毛病,卻不能幫我改正。我多方求教,認真觀察別人如何寫字,終於發現了這一訣竅:原來,別人寫字的時候常常捻動筆桿,讓筆尖隨著運筆轉動,始終處於筆畫的中間,這樣就做到了「中鋒行筆」。
後來,我的另一個同學對我說:「你的字筆畫很規范,但組合到一塊後並不美觀,主要原因是結構不對。要想掌握字的結構,你不如跟著我學寫黑體字,筆畫象火柴棍一樣的黑體字,只有結構對了才美觀。」於是我就用板刷沾水,照著報紙新聞的黑體字標題在地板上練習。很快我就掌握了黑體字的寫法,並為一些班級書寫了大字標語。我發現,在學會黑體字後,許多從未練習過的字體,只要對其基本筆畫稍加練習就能寫成。這也是我今天建議同學們從黑體字練起的原因。1993年,我參加石家莊市教委組織的書畫比賽獲三等獎,如今我經常幫助同事們出壁報,寫大字,既鞏固了練字的效果又提高了寫字的水平,既幫助了別人又陶冶了自己。
以上我們談了練字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果大家按我說的去做,我想你一定會取得進步的,因為我指導學生練字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後我就談談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但要自己寫好字,還要指導學生寫一手好字。為了讓學生寫好字,我曾經讓學生寫過「每日一字」,經過練習,98屆學生李超學習龐中華體鋼筆字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牛鯤鵬的鋼筆字方正謹嚴自成一體。我還為學生搞過多次書法講座,並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書法比賽。2001屆學生胡占雄、李墨等人的硬筆書法作品曾在「世紀之星」書法比賽中獲獎。如今,我在學生中開展評比「星級書寫能手」的活動,學生練字的熱情很高。「三星級書寫能手」孫瑞靜同學不但書寫工整清楚,而且達到了每分鍾50多字的書寫速度。
最後我還想告訴大家:寫一手漂亮的漢字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練用心寫總會成功的。當你看到一個個端莊秀麗的漢字從你的筆下流淌而出的時候,當你看到一頁頁整潔清楚的作業在你的筆下誕生的時候,當你看到作業本上的紅對鉤和「優」的時候,你不覺得寫好漢字也是一種藝術享受嗎?讓我們走進漢字書法的藝術世界,盡情的揮毫潑墨吧!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9106722.html

㈥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用筆寫字

你說的筆是什麼「筆」,最早是用石頭做標記,算嗎!中國遠古時代就開始了

㈦ 書法用筆所具有的民族性

用筆有兩種解釋。你問的是「如何運用筆」還是「使用什麼材料做筆」啊?第二種解釋是:中國人寫書法是用毛筆的。這是我國人民幾千年智慧的結晶,具有獨創性。第一種解釋是:中國人在書法創作的時候其「執筆」、「用筆」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要求。這是不同於西方書法的兩個顯著特點,具有非常顯著的民族特點。

㈧ 如何寫好毛筆字啊,有什麼要領啊

【書法】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是以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來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它的基本要求有:一
是使用柔軟的毛筆,二是書寫形象豐富的漢字。因此,其有兩義:一指毛筆字書寫的法則,主要包括執筆、
用筆、點劃、結構、分布等方法;一指以書寫漢字來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就是藉助於精湛的技法、生
動的造型來表達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學養、氣質等精神因素,其為側重於「心畫」。二者相融合,便構
成了中國的書法藝術。所以從書法構成的要素來說,包括了三個方面:一是筆法,要求熟練地執使毛筆,
還握正確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筆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筆勢。要求妥當地組織好點畫與點畫之間、
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承接呼應關系;三是筆意。要求在書寫過程中表現出書者的氣質、情趣、學素
和人品。從書體、風格上說,更是多姿多態,美不勝收。我國的書法藝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之所以成為
一門藝術,主要取決於中國人善於把實用的東西上升為美的藝術,同時與中國獨特的文字和毛筆關系密切
有關。其文字以象構思、立象盡意的特點醞釀著書法藝術的靈魂,而方塊構形,燦然於目的姿質又構成書
法藝術的形式基礎。其工具,「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圓藏露、逆順向背的韻味,輕重肥瘦、濃
淡濕澀的情趣,抑揚頓挫、聚散疏密的筆調。斷連承接、剛柔雄秀的氣勢;再輔以專門製作的紙墨,使書
法藝術更趨變幻莫測。韻味無窮。書法不僅成為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而且居於所有藝術之首。
書法在中國不僅舉世同好,千古一風,而且早已走出國門,成為傳播友誼的媒介,在東方世界頗有影響,
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矚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呼應、照顧等關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
白」。亦稱「大章法」。習慣上又稱一字之中的點畫布置,和一字與數字之間布置的關系為「小章法」。
明張紳《書法通釋》雲:「古人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終篇結構首尾相應。故雲:『一點
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主』」。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書法》雲:「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
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痴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
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
所以為神品也。」可見,章書在一件書法作品中顯得十分重要,書寫時必須處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
布白、行間之布白,使點畫與點畫之間顧盼呼應,字與字之間隨勢而安,行與行之間遞相映帶,如是自
能神完氣暢,精妙和諧,產生「字里金生,行間玉潤」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體有三:一是縱有行橫有
列,二是:縱有行橫無列(或橫有行縱無列),三是縱無行,橫無列,它們或有「鏤金錯采」的人工美,
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筆法】寫字作畫用筆的方法。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鋒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
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唐張懷
瓘道《玉堂禁經·用筆祛》雲: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故元趙孟頫於《蘭亭跋》中雲:
「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墨法】亦稱「血法」。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謂水墨者,字之血也。故臨地作書時極為講究。墨過淡則
傷神彩,太濃則滯筆鋒。必須做到「濃欲其活,談欲其華。」宋姜夔《續書譜·用墨》雲:「凡作楷,墨欲
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清
包世臣《藝舟雙輯·述書下》雲:「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筆實則墨沉,
筆飄則墨浮。…… 」用墨作風,一方面往往因時因人而異。如北宋濃墨實用,南宋濃墨活用;劉墉喜用濃
墨,夢樓專尚淡墨。另一方面,又常因書體風格、紙張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二曰:磨墨之法。宋蘇易
簡《文房四譜·墨譜》雲:「研墨如病,蓋重其調勻而不泥也。」研墨要涼,涼則生光。墨不宜熱,熱則生
沫。蓋忌其研急而墨熱。又李陽冰曰:「用者旋研,無今停久,久時塵埃相污,膠力隳亡。如此泥鈍不任下
筆矣。」元陳繹曾《翰林要訣·肉法》雲:「磨墨之法,重按輕推,運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硯池水,
令墨滯筆冱,須以水滴汲新水臨時斟酌之」,「凡書不得自磨墨,令手顫、筋骨大強,是大忌也。」

【結體】亦稱「結字」、「間架」「結構」。指每個字點劃間的安排與形勢的布置。漢字尚形,書法又是
「形學」(清康有為)故結體尤顯重要。元趙盂頫《蘭亭跋》:「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
漢字各種字體,皆由點劃聯結,搭配而成。筆劃的長、短、粗、細、俯、仰、縮、伸,偏旁的寬、窄、高、
低、欹、正,構成了每個字的不同形態,要使字的筆劃搭配適宜、得體、勻美,研究其結體必不可少。正
如清馮班在《純吟書要》中所雲:「先學間架,古人所謂結字也;間架既明,則學用筆。間架可看石碑,
用筆非真跡不可。結字,晉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又雲:「書法無他秘,只有用筆與結字耳。
」可見,結字在書法中佔有重要地位。

【款識】古代鍾鼎彝器上鑄刻的文字。《漢書·郊祀志下》:「今此鼎細小,又有款識,不宜薦見於宗廟。
」顏師古注雲:「款,刻也;識,記也。」此外,還有三說:一款是陰文凹入者,識是陽文凸出者;二,
款在外,識在內;三,花紋為款,篆刻為識。(均見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三所引。)後世在書、畫上標
題姓名,也稱「款識」、「題款」或「款題」。畫上款識唐人只小字藏樹根石罅,書不工者多落紙背。至
宋代,始記年月,也僅細楷,書不兩行。唯蘇拭有大行楷,或跋語三、五行。元人從款識姓名年月發展到
詩文題跋,有百餘字者。至明清題跋之風大盛,至今不衰。可見,款識,有二義:一、指書畫作上的署名
後款,二是古代神鼎彝器上鑄
刻之文字。

【筆鋒】筆毫的尖鐵。姜夔《續書譜·用墨》雲:「筆欲鋒長勁而圓,長則含墨,可以運動,勁則有力,圓
則妍美。」字的鋒芒,也叫「筆鋒」。能將筆之鋒尖保持在字的點劃之中者,叫「中鋒」;能藏在點劃中間
的不出角者,叫「藏鋒」;將筆之鋒尖偏在字的點劃一面者,叫「偏鋒」。一般以「偏鋒」為書法之病。清
周星蓮《臨池管見》雲:「能將此筆正用、側用、順用、逆用、重用、輕用、虛用、實用,擒得定,縱得出,
遒得緊,拓得開,渾身都是解數,全仗筆尖毫末鋒芒指使,乃為合拍。」

【飛白】亦稱「草篆」。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筆畫是枯絲平行,轉折處筆路畢顯。相傳東漢靈帝時修
飾鴻都門,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子刷字,蔡各得到啟發而作飛白書。唐代張懷瓘《書斷》載:「飛白者,後漢
左中郎將蔡邕所作也。王隱、王愔共雲:『飛白變楷制也』。本是宮殿題署,勢既尋丈,字宜輕微不滿,名
曰飛白。」北宋黃伯思稱「取其若絲發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明代趙宦光稱「白而不飛者似篆,飛
而不白者似隸。」今人將書畫的乾枯筆觸部分泛稱為「飛白」。傳世的唐宋御制碑多以飛白題額,如《晉祠
銘》、《升仙太子碑》等。清張燕昌、陸紀曾有《飛白錄》二卷。

【法帖】亦稱「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跡,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的法書及其拓本;稱為「法帖」,即可供效
法者。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命侍書學士王著摹刻秘閣所藏法書,編為十卷,每卷首刻「法帖第x」,湯
《淳化閣法帖》,其「法帖」之名相傳由此始行。《法帖譜系》稱:「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歷
代所藏真跡,命王著摹刻禁中,厘為十卷,此歷代法帖之祖。」

【院體】書法術語。宋太祖時曾置御書院,書院成員都是學習王義之的字,以用於書寫當時朝廷的各種文告
敕令。這種字,體輕勢弱,多呆板無神,了無高韻,人稱「院體」。後來,人們不管其書者為誰,書為何體,
凡無骨力、無神韻的書法皆被人稱為「院體」。故這一書法術語。用以對書法氣格的品評,一般含有貶意。

【鉤填】書法術語。復製法書的一種方法。以較透明的紙蒙在法書上,先以細筆雙勾,後用墨廓填故稱。亦
稱「雙勾廊填」。南宋姜夔《續書譜》謂:「雙勾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內、或朱其背,正得
肥瘦之本體

參考資料:書法的基本常識

㈨ 如何正確書寫漢字筆順

如何正確書寫漢字筆順

很多孩子在寫字時不注意書寫的筆畫順序,常常會有倒筆順的現象,無論是一二年級初學寫字,還是五六年級寫字已經熟練到一定程度,還是會有筆順出錯,甚至筆畫也出錯的情況。

漢字書寫基本規則:

先橫後豎:如「十」字。

先撇後捺:如「人」字。

從上到下:如「虧」字。

從左到右:如「代」字。

先外後內:如「同」字。

先外後內再封口:如「囚」字。

先中間後兩邊:如「小」。

補充規則:

1.帶點的字。

點在正上先寫點,如「主」。

點在左上先寫點,如「問」。

點在右上後寫點,如「犬」。

點在裡面後寫點,如「凡」。

2.兩麵包圍結構的字。

左上包圍結構,先外後里,如「厭」。

右上包圍結構,先外後里,如「勻」。

左下包圍結構,先里後外,如「遠」。

3.三麵包圍結構的字。

開口向上,先內後外,如「凶」。

開口向下,先外後內,如「同」。

開口向右,先上後里再左下,如「區」。

易錯的筆順:

「忄」先寫兩點,最後寫豎(注意和「小」字區分,「小」先寫豎鉤,後寫兩點)。

「匕」先寫撇,後寫豎彎鉤。

「萬」先寫橫,再寫橫折鉤,後寫撇。

「母」字的最後三筆是點、橫、點。

「火」字先寫上面兩筆,最後寫人字。

「及」先寫撇,再寫橫折折撇,後寫捺。

「乃」先寫橫折折撇,再寫撇。該字和「及」字的字形相近,但是筆順卻完全不同。

「登」的右上角先寫兩撇,再寫捺。

「敝」的左邊先寫上部的點、撇,接著寫左下角的豎、橫折鉤,然後寫中間的長豎,最後寫裡面的撇、點。

「噩」字的橫、豎寫好後,接著寫上邊的兩個「口」,再寫中間的橫和橫下的兩個「口」,最後寫一長橫。

「爽」先寫橫,再從左到右寫四個"×",最後寫"人"。

「訊」右半部分的筆順是:橫斜鉤(不是橫折彎鉤)、橫、豎(不是撇)。

「凸」第一筆先寫左邊的豎,接著寫短橫和豎,然後寫橫折折折,最後寫下邊的長橫。

「凹」第一筆先寫左邊的豎,接著寫橫豎折,然後寫豎和橫折,最後寫下邊的長橫。

「出」先寫豎折,然後寫短豎,再寫中間從上到下的長豎,最後是豎折和短豎。

「貫」上邊是先寫豎折,再寫橫折,第三筆寫裡面的豎,最後寫長橫。

「重」上面的撇和橫寫後,緊接著寫日,再寫豎,最後寫下面兩橫(上短下長)。

「脊」字上邊的筆順是先寫左邊的點和提,再寫右邊的撇和點,最後寫中間的人。

「義」先寫點,再寫撇和捺。點在上邊或左上邊的要先寫,如「門、斗」等。

點在右邊或字裡面的要後寫,如「犬、瓦」等。「匚」形字,先寫「匚」上面的橫,然後寫「匚」裡面的部分,最後才寫「匚」最後的折,例如「匹、區、臣、匠、匣、匿」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如何用筆寫漢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到印尼馬古魯省需注意什麼 瀏覽:131
英國碩士留學多久收到回信 瀏覽:327
英國街頭有多少個會中文 瀏覽:266
英國靈活用工率是多少 瀏覽:96
伊朗為什麼設最高領 瀏覽:235
美國和伊朗發生了什麼新聞 瀏覽:413
印度版非布司他片哪裡賣 瀏覽:784
越南快遞多少錢越南專線 瀏覽:722
伊朗擁有多少核武 瀏覽:990
歐洲為什麼要執意反對美國制裁伊朗 瀏覽:381
中國和伊朗什麼時間開始足球比賽 瀏覽:201
中國寄東西到美國多少錢 瀏覽:801
越南青芒果怎麼分辨熟 瀏覽:81
義大利鍋爐牌子有哪些 瀏覽:601
越南電視劇都對國產劇做了什麼 瀏覽:841
越南水果如何報稅 瀏覽:69
在越南做生意能做什麼 瀏覽:929
如何防止印度飛蚊子 瀏覽:571
印度人如何超載 瀏覽:520
義大利最嚴重的疫情在哪裡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