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被毀的名勝建築有哪些
名勝古跡被破壞:
炎帝陵主殿及其附屬建築遭嚴重破壞,除陵墓外,全部夷為平地。
倉頡廟多處石碑被毀。
西藏大昭寺主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被搗毀面目。
孔子墓被鏟平挖掘,「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大碑被毀。廟碑被毀,孔廟的泥胎塑像被毀。
頤和園佛香閣、智慧海被砸,大佛被毀。
王陽明文廟和王文成公祠兩組建築包括王陽明的塑像,全部被平毀。
新任太原市委書記下令砸毀廟宇。隨即全市一百九十處廟宇古跡除十幾處被保留外悉數被毀。
西省博物館館長聞訊趕到芳林寺,只撿回一包泥塑人頭。[
醫聖張仲景的塑像被搗毀,墓亭、石碑被砸爛,「張仲景紀念館」的展覽品也被洗劫一空。「醫聖祠」已不復存在。
河南南陽諸葛亮的「諸葛草廬」(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間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羅漢全部搗毀,殿宇飾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焚燒。
書聖王羲之的陵墓及佔地二十畝的金庭觀幾乎全部平毀,祗剩下右軍祠前幾株千年古柏陪伴書聖失去了居所的亡魂。
文成公主當年親自主持塑造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塑像,安放覺拉寺。被搗毀。
合肥人代代保護、年年祭掃的「包青天」墓,也毀於一旦。
河南盪陰縣中學生將岳飛等人的塑像、銅像,秦檜等「五奸黨」的鐵跪像,連同歷代傳下的碑刻「橫掃」殆盡。
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廟,連岳飛的墳也刨了個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揚灰。
阿拉騰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園被砸了個稀爛。
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馬被炸葯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干二凈。
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墳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遺骨被挖出遊街示眾。
湖北江陵名相張居正的墓被紅衛兵砸毀。焚骨。
北京城內的袁崇煥的墳被夷成了平地。
黎平故里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騰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掃了個一干二凈,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為榮的何騰蛟的墓給挖了。
吳承恩的故居在江蘇淮安縣河下鎮打銅巷。他的故居不大,三進院落,南為客廳,中為書齋,北為卧室。幾百年來,曾有無數景仰他的人來此憑吊此故居和他的墓。可是現在《西遊記》成為「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里的「封」,吳氏故居也就「被毀為一片廢墟」。
❷ 國內生活中有哪些破壞名勝古跡的事例
1. 湖南長沙嶽麓山 光說嶽麓山可能讀者們並不是十分了解。但是提到南嶽衡山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吧。而嶽麓山正是南嶽衡山72峰之一山清水秀。其中不乏著名古跡例如嶽麓書院愛晚亭等等。但是殊不知在如此大好風光之下居然還藏有一個不對外開放的私人會所。 嶽麓山國家級風景區的知名度和獨特的景觀毋庸置疑但一所客房標價高達每晚9988元且不向普通公眾開放的「私人會所」卻讓人頓感「大煞風景」無疑像極了一個長在名勝景區的「一個膿包」。該私人會所顯然嚴重違法根據我國《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風景名勝區有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的或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委託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的都屬於違法行為。那麼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的一個公共景點為何成了有錢人的後花園金錢大行其道管理者利益薰心不僅褻瀆的是法律也沾污的是景區的美好風景一個被公眾認可和稱贊的名勝景區卻變成了違法的「藏污納垢」之地怎不讓人痛心不已 2. 大理洱海 提到大理不得不提聞名中外的大理洱海。洱海的環境十分優美''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素有「銀蒼玉洱」、「高原明珠」之稱。提及到洱海那麼情人湖曾經是必去的一個景點。情人湖同它的名字一樣是一個浪漫的小湖灣作為洱海的延伸上世紀70年代築堤與洱海相隔。湖邊垂柳成蔭碧波盪漾。實乃情侶談情說愛閑游小憩的聖地。但是這一切都已是曾經。一場公園改造毀滅了它。 2005年雲南省大理市宣稱為了申報省級園林城市要改造擴建洱海公園將其打造成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的城市公園。但是到2008年洱海公園重新開放時市民們失望地發現公園並沒有得到擴建而是被微縮了。洱海公園最美也最浪漫的景點「情人湖」被一個叫「洱海天域」項目的幾棟鋼筋水泥別墅所代替永久消失了。在「洱海天域」的修建過程中來自民間的質疑聲也一直沒有間斷。近日大理市原市長段力等多名官員因為在該項目中涉嫌錢權交易而落馬。 深圳海上皇宮 海上皇宮坐落於深圳市南澳東山灣海域、漂浮在海面上的別墅耗資接近億元整個建築約有7000平方米有花園、游泳池、跑馬場還有豪華遊艇主人卧室里鋪有真正的北極熊皮毛被外界俗稱為「海上皇宮」。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並沒有破壞此處的大風景。但是官方對其的態度卻耐人尋味。從剛建成的極力保護到後來的強制性拆遷勞資累民卻最終都化成了一場空不得不令人惋惜。其實在海上皇宮生命的最後階段。投資方曾多次表示願意把它捐獻出來開放給市民如果真能如此那必定也會成為東山灣的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可惜在當局不明的態度之下。這個景點只能胎死腹中在耗費了千萬的拆除費用之後這棟價值上億的別墅也被夷為平地。實在可惜。 5. 廬山森林公園 廬山蓮花洞國家森林公園不僅風光如畫且人文勝跡遍布擁有好漢坡、蓮花洞、龍門溝三大景區。
❸ 中國有哪些文物古跡被破壞
歷史文化名城破壞古跡的事件不斷發生。既為歷史名城,理應保護古城的歷史風貌。這就是通過城市建設規劃,分別劃出保護區和新建區域,既能 保護歷史古跡,又能進行現代代建設。這在歐洲早有經驗可以借鑒。但我國目前普遍存在重建設開發,輕古城保護的思想。有些地方熱衷於爭當歷史名城,但真正的動機卻在引資招商,並不把文物保護放在心上。有些地方,借發展經濟為名,聽任中外房地產商大片拆毀古街舊巷。這種現象,連北京、福州、揚州和蘇州等著名古城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群眾說,古的沒保好,新的沒建好,成了夾生飯。某城市明清坊巷成片,為歷代許多名人祖居之地,是中外遊客熱衷觀光的景點。奇怪的是,長期以來房管部門採取了寧可不收房租也不從事維修的錯誤做法。住戶們表示:「我們都樂意交房租,眼看古跡毀掉太痛心啦!」
(二)為局部利益,肆意破壞文物古跡。某市秦宮遺址上高高立著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的標志碑。可當地以繁榮經濟為由,公然在遺址中央興修公路,等於在人的臉上砍了一刀。某著名瓷都的個別領導幹部,看到古瓷拍賣眼紅,以創收為名,三番兩次指令拍賣國家陶瓷館的國有古瓷。幸有專家找來文物法規才將違法指令頂了回去。某市交通局為修一條公路,不聽文物部門勸阻,毀掉了極有價值的全國僅存的趙國城牆。某地建築公司,不聽勸阻,鏟毀了幾座極有價值的楚墓。公司一位領導人竟然面對「焦點訪談」的鏡頭大叫:「這個法,那個法,我哪裡知道許多!」
(三)企圖將文博單位與旅遊企業捆綁上市。1998年幾個省市颳起股市風,美其名「大手筆」、「新思路」。更有的拉來外國銀行參與並共同策劃到香港上市。套用商業經營模式,將文物捆綁上市,勢必危及文物的國有性質,這是文物法所不允許的。可一位領導幹部在做動員時說:「只能當促進派,不能當促退派,更不能當反對派!」炒股票要擔風險的,出了問題,入了股的文物賠進去,誰負得起責任。
(四)進行新建設時,不按規定事先進行文物勘探,致使文物古跡遭受毀壞。某歷史名城,地下遍是古代遺址。該市某商廈工地地下埋著史書上記載的「宋大城」、「周小城」,是史學界一直尋找的遺址。可是,多個粗大的鋼筋水泥樁柱,砸進埋在地下的磚砌牆體里,使古城牆慘遭毀壞。
(五)濫建旅遊景點,破壞文物古跡。某市鎮熱衷爭上旅遊項目,不聽勸阻,在龍門石窟保護區內大建所謂龍宮,破壞了景觀,中外遊客強烈不滿。這是個耗資巨大的必須拆除的違法建築。
人類有本事飛上火星,但再造不出歷史遺產。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毀一個少一個。許多文物的歷史價值,憑今天的水平還難以認識,只能留給子孫去解決。一部中華文明史的許多空白,還要依靠出土文物去填補。例如夏商周的斷代,如果毀掉了某些文物,斷代就無法進行,必成千古遺恨!
有些幹部把文物古跡看成發展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障礙,這是很大的誤解。其實,只要通過合理的規劃,是完全可以兩者兼顧的。清末民初北京人的四合院,照樣可以有抽水馬桶、熱水淋浴。問題是出在認識上。文物古跡不僅記錄一地一區的歷史文化風貌,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人們到一地旅遊,不是為了看高樓洋廈。外國人逛北京,為什麼喜歡坐三輪車胡同游呢?人們到哈爾濱為什麼要去踏一踏磨光了的舊石子路呢?道理十分明白。經濟要發展,生活要提高,而保護好歷史遺產事關民族的長遠利益,是千年萬年大計,否則子孫後代會罵街的。這難道不應該引起全社會的注意嗎?
❹ 我國的世界遺產有哪些遭受了破壞
我只知道一個,是頤和園。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頤和園身清漪園,是三山五園(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三園靜明園、靜宜園、頤和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築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後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擁有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島,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非常好。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❺ 我國目前有哪些景點被破壞了
九寨溝——抓得再緊,景區內還是有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扔的速度遠遠超過拾垃圾的速度;
九鄉——溶洞里的鍾乳石,被人為掰壞了,掰下來帶走作為私人收藏;
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百家湖等湖邊均修建了休閑娛樂場所,不但建設中的泥沙隨著雨水沉到湖底,導致淤積抬高湖床,減少水容量,減低了自凈能力,附近排放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更直接導致了湖泊水質的污染,水體80%已經富營養化。
香格里拉——人為的因素改變了那兒原始的風格,但改的還不錯,還重造了一種生活方式
開山炸石伐木興建樓堂館 導致黃山部分景點遭破壞
在武陵源景區1992年獲得了「世界自然遺產」之後的一段時間里,愚昧的山裡人,把自己家拆了,做成酒店和賓館。這樣景區就成了一個熱鬧的小城,這時候在山上入住的人越來越多,漸漸的對景區產生了很大的污染,產生的垃圾和廢水,一直在任其排放。
在第二次世界教科文組織審查景區,也是就是五年(1997年)的時候,發現景區被污染的程度很高,嚴厲的批評了景區的管理,並且給予最嚴重的黃牌警告,並要求在第三次審查的時候,要是沒有改觀和恢復生態環境,就直接給予吊銷「世界自然遺產」的牌子。
當時省委省政府給予景區下達了死命令,就是在第三次審查之前務必做好恢復生態的命令。
命令下達到景區的時候,是這樣的:不管是私人還是國營酒店和賓館,都必須自行拆除,並且不的在景區留下一磚一瓦,所有拆遷的東西都必須運到景區之外才能卸掉。
這樣才有我們的現在在天子山上看到的鬱郁蔥蔥的樹木。
景點受到破壞當然是要維護。不管哪個景點。
具體的比如黃山景區樓堂建造過多導致自然性被破壞,污染嚴重事件。
「莫愁湖邊走,春光滿枝頭。花兒含羞笑,碧水也溫柔……」上世紀八十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莫愁之歌》,是對莫愁湖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可是,今天在莫愁湖邊走,看到的是周邊高樓大廈鐵桶般「圍剿」湖邊風光的圖景。站在湖畔高樓上向湖裡望去,莫愁湖更像一個「城市洗腳盆」。
做法就是維護:拆掉過多的樓堂,恢復景觀的自然性,規劃合理位置,合理數量的樓堂數量並要有制度來規范樓堂的運營機制,使兩者間達到一種和諧。
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可以說是矛盾也可以說不矛盾。原因:
1:沒有開發就沒有所謂的保護。保護是在開發的前提下產生的後續措施。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
2:說矛盾是因為兩者就像矛與盾。開發了的旅遊資源勢必會因為運營導致一定程度上的破壞,污染。就像做了一把矛,在不斷攻擊。那麼只有用盾來防禦。這個盾就是保護。
3: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開發?這是因為兩者並非不能和諧共存,這是個辯證關系,關鍵看側重點。過度開發,保護不力當然不建議開發。適度開發,重點維護。那麼就能長久持續,和諧共存。
「生態旅遊」這個概念,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於1983年提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其內涵不斷豐富,但有兩個基本點卻沒有改變: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目前以「走進自然、感受生態」為主旨的生態景區,成為人們度假休閑的好去處,日益受到都市人的青睞。但令人遺憾的是,有的地方在生態旅遊問題上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許多遊客在旅遊時並不清楚對保護環境負有什麼責任,出現了一些有意或無意破壞生態的現象。據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提供的一份調查顯示:我國已有22%的自然保護區由於開展生態旅遊而造成保護對象的破壞,11%出現旅遊資源退化。對此,當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
❻ 我國被破壞的景點圖片
圓明園、莫高窟、九寨溝等,都是被外敵或自然災害破壞的。
❼ 哪些旅遊景點受到了破壞
九寨溝——抓得再緊,景區內還是有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扔的速度遠遠超過拾垃圾的速度;
九鄉——溶洞里的鍾乳石,被人為掰壞了,掰下來帶走作為私人收藏;
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百家湖等湖邊均修建了休閑娛樂場所,不但建設中的泥沙隨著雨水沉到湖底,導致淤積抬高湖床,減少水容量,減低了自凈能力,附近排放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更直接導致了湖泊水質的污染,水體80%已經富營養化;
香格里拉——人為的因素改變了那兒原始的風格,但改的還不錯,還重造了一種生活方式;
開山炸石伐木興建樓堂館 導致黃山部分景點遭破壞。
❽ 中國有哪些名勝古跡因戰爭而破壞
敦煌部分壁畫,但和戰爭沒有直接關系
但60、70年代那場革命的破壞也很大很廣泛
❾ 一個美得地方因為變成旅遊景區而被破壞的中國哪些地方
美的地方因為變成旅遊區而被破壞了,中國的景區有很多呀,比如說洱海,因為是旅遊景區,而且環境管理不善,目前已經造成了洱海的大面積的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