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它淵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徵,又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巨大促進作用。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這是我國文化建設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方針: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2、堅持「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4、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5、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著力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切實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性:
文化作為一個歷史范疇,雖然有其超越時代的共同性,但作為一定文化的總體而言,總是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產物,不同社會具有不同性質的文化。
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必然帶有這個時代的基本特點,它必須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結合在一起,
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任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內涵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2)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價值: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形成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途徑。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初步實踐建設社會主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要求和價值目標,是黨開辟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行動指南。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此基礎上,又結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實際,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具有巨大的優越性。
『叄』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定義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的,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nbsp;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江澤民於1997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的,並對此做了闡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和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標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徵,並且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著巨大作用。
『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要包括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4)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中國共產黨探索與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歷程,是建國以來文化創新的艱辛之旅,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人類社會文化發展觀,引領了中國文化前進的方向,也體現了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從理論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把對文化的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到了綜合國力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把先進文化的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聯系起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
『伍』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用政治專業術語回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基本內容: 一、根本任務 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 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二、特點: 1、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文化; 2、以培養「四有」公民為目標的文化; 3、服務於現代化建設和人民大眾的文化; 4、民族性與開放性,繼承性與創造性相統一的文化。 三、地位——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2、堅持「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4、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5、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陸』 什麼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有機統一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保證,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特徵。一是科學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具有科學的品格和科學的精神,它正確地反映了自然和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堅持了同自然觀、社會觀中一切非科學的文化思想進行堅決斗爭的立場,為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提供了理論依據。二是時代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既淵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三是民族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四是開放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一種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融合和吸收了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具有鮮明的開放性特徵。五是群眾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來自於人民群眾,代表人民意願,為群眾服務,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六是創新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不斷提升,不斷創造出符合社會發展和人民需要的新的文化。
黨的十七大對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出了新要求,即: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通過努力,使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提高,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體是什麼
笑面虎··
裝
B``
陽奉陰違··
表裡不一··
說人話辦鬼事··
吃肉不吐骨頭··
欺上瞞下··
不過··好像樓主 我誤會你的意思了 ··抱歉··
『捌』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構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容。
重要意義:
1、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部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文化對現代化建設的巨大作用,表現它能夠提高勞動者的思想道德素質,激發勞動者的生產熱情,從而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為現代化事業提供智力支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能夠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開發人的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