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通信工程就業情況怎麼樣
通信工程就業前景比較樂觀。
通信技術在我國開展雖然較早,但起步較慢,各種設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不完善,相關公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國家大力建設通信技術,因此此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大,特別是3G技術的在我國研發,再一次加大通信技術人員需求量,就業前景比較樂觀。
通信工程畢業生就業方向:
1、研發人員:主要指通信技術研發人員
人才行情:前幾年通信行業處在春天,研發領域提供了很多高薪職位,即使是今天,像華為、中興、UT斯達康等知名企業的研發崗位的待遇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2、銷售人員:主要指通信產品銷售人員
人才行情:需求大,對專業功底要求不是特別深,適合一般本科生從事。最重要的是,職業發展空間足夠大,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轉行去別的行業繼續做銷售。
3、運營商:主要指電信運營商工作人員
運營商中的服務類職位進入門檻較低,因此在有的地區移動、聯通等公司的人才趨近飽和。即使每年幾大運營商都會發布一個相對有規模的校園招聘計劃,但通信類專業的畢業生並沒有太過明顯的優勢。但是,由於網路寬頻的興起,給疲軟的就業市場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㈡ 在電信行業的專業人士眼裡,電信行業目前的情況如何
電信運營服務屬於通信細分行業,電信業務收入的穩定增長是通信產業健康運行的活力之源。2020年我國電信業務收入加速發展,累計完成1.36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固定增值及其他業務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79.1%,成為電信業務收入增長的第一引擎;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應用,新興業務大力拓展,固定增值與其他業務收入將進一步發展,推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另外,5G滲透率不斷提高,5G用戶不斷增加推動也電信業務收入發展。
電信運營服務屬於通信細分行業
通信產業可以細分為通信設備製造業和電信運營服務業兩個細分行業。其中,電信服務包括固定電信服務、移動電信服務和其他電信服務,電信運營服務所處通信產業的產業鏈位置如下圖:
2021年5G滲透率的不斷增長,5G用戶的不斷增加,將推動電信業務收入不斷增長,與此同時,5G的資費可能進一步下降,但是用戶的增長將彌補資費下降帶來的影響。通過應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大力拓展新興業務,固定增值與其他業務收入將進一步發展,推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
——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通信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㈢ 中國的通信行業在世界中處於怎樣的地位
處於什麼地位?
這個問題解釋起來有點難度,總是來說,成熟一點的國家一般都有很多運營商,包括境外公司,但目前我國只有國有的企業(移動聯通網通鐵通電信)等於是一個媽生的也等於是一個公司了。。。。
也許長期沒有了竟爭,中國目前還處於尚在2.5G時代,你不是經常看到美國,韓國,日本等國早就可以視頻電話了,那就是3G和4G的一個標志。。。而且國外是沒有國內長途費和漫遊費之說的。。。。這你就知道什麼差距了吧。。
不過呢,中國人口基數大,而且資費高,所以在世界通信行業看來,這個一塊超大的肥肉,都想進來嘗一口,只是國家不肯放門而已。。。。
㈣ 急需中國通信行業的現狀和規模
中國通信業發展現狀
1、通信業連續十幾年保持快速發展,業務量、業務收入和用戶總數持續快速增長。
1978年以來通信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05年全年累計完成通信業務總量12198.9億元,同比增長24.6%,完成通信業務收入6373.7億元,同比增長11.3%,通信行業增加值完成4159.6億元,同比增長12.0%。電信業實現了向世界第一大網的跨越,電話用戶總數躍居世界第一位,達7.4億戶;互聯網上網人數躍居世界第二位,達1.11億人;一個覆蓋全國、連通世界、技術先進、業務多樣化的現代電信網已基本形成;長途傳輸、本地交換、移動電信全部實現數字化。回顧我國電信發展史,從1882年開通第一部電話起到1992年的1000萬用戶,經歷了110年的漫長歲月,而從1000萬戶到1998年的1億戶只用了6年時間,此後到2億戶用了兩年,從2億戶到2005年的7億多戶,也只用了短短5年的時間,整體水平實現了史無前例的歷史性跨越。
2通信業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市場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以信產部成立為標志,國家對電信業實施了政企分開、破除壟斷、引入競爭為主要內容的戰略性改革,電信業的競爭格局初步形成,發展模式逐步實現由壟斷經營向競爭開放的轉變。我國基礎電信企業有6家,增值電信企業數量有較大增加,形成了不同規模、不同業務、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共同發展和相互競爭的格局。電信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內部管理,取得了顯著成績。
3各運營企業轉變觀念、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電信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企業服務意識有了很大改變,逐步由規模競爭轉向效益競爭。由適應需求過渡到積極引導消費者的需求並創造消費需求,開拓市場與創造市場相結合,並且更注重於創造市場。中國移動的GPRS、WAP;中國聯通的「紅莓」電郵業務等就是這方面的有益嘗試。運營商更多的是考慮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確立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服務的目標並提供一體化的信息解決方案,通過對信息服務鏈的各環節的整合,設計出最佳的商業模式。這方面的最新嘗試是網通推出的「2008HOTEL奧運寬頻酒店」。
4電信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進一步形成和完善。
競爭越充分,市場越開放,就越需要政府依法加強管制;而政府管制越是科學、規范,就越能促進有效競爭和有序競爭的形成,使市場逐漸成熟與繁榮。1998年以來,政府陸續頒布了《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和《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法律法規,信產部先後發布了20餘件配套規章,為電信業開放市場、促進競爭、加強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5增量不增收。規模大,技術水平高,價值量小,增量不增收。以2004年為例,2004年1-2月通信業務總量為1434.0億元,同比增長45.3%;通信業務收入為909.9億元,同比增長14.4%,其中電信收入增長15.3%。業務總量的增長並未帶來收入的同步增長,「增量不增收」的問題非常突出。
6從我國通信行業的國際發展競爭力看,我國的人均通信水平距世界先進水平還相差較遠,各項普及指標仍處在發展中國家水平,通信領域監管手段薄弱,競爭還不夠規范。
通信業務量規模和業務收入預測
通信業務總量規模預測
(1)多元線性回歸預測
首先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進行預測。本文從郵電通信業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設計解釋變數。需求方面的解釋變數分別為以1978年不變價格計算的GDP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I,城鎮人口數PO,供給方面為郵電通信業固定資產投資額FI,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從業人員數EM(從統計年鑒上無法獲得郵電通信行業的從業人數,但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從業人員數也能從總體上反映郵電通信行業的發展趨勢)。另外設計了三個虛擬變數D1、D2和D3,分別代表郵電通信行業引入競爭、中國加入WTO以及電信資費下調的影響。其中D1以1999年信息產業部拆分中國電信為分水嶺,1999年以前取值為0,以後為1;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1年以前D2值為0,以後為1;電信資費下調的年份有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5年,D3值為1,其餘年份為0。
(2)曲線趨勢延伸預測法
1990年到2005年通信業務量的數據的對數對時間做散點圖可以發現,其線性增長的趨勢非常明顯,本文採用半對數(線性到對數)模型[5]利用1990年到2005年數據對業務量進行預測,模型為:lnYWL=4.711+0.3276t,t統計值為25.98,R2=0.9797, AR2=0.9782, F=674.7,很好的通過了t檢驗和F檢驗。據此得到模型二預測值如表2:
表2 曲線趨勢延伸法預測的業務量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YWL 25336 34892 48050 66171 91126 (3)兩個預測模型的綜合
觀察表1和表2可以發現,模型一的預測值偏小,模型二的預測值偏大。為了得到更有效的預測結果,本文採用組合預測法對預測結果進行綜合處理,令w1=∑σ2i2/(∑σ1i2+∑σ2i2),w2=1-w1,w1和w2分別為模型一和模型二預測結果的權重,∑σ1i2,∑σ2i2分別為兩模型殘差平方和。計算可得w1=0.8,w2=0.2,組合預測結果見表3:
表3通信業務總量的組合預測值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YWL 21042 26547 33170 41231 51175
分電信業務和郵政業務收入預測
根據信息產業部提供的分電信和郵政的業務收入數據( http://www.mii.gov.cn)繪制出業務收入依季度變化的圖形,可看出序列有線性增長的長期趨勢,有一定的季節性。本文採用時間序列的傳統分解技術[6]分別對2006年到2010年的電信和郵政業務收入進行預測:假定序列的結構模式為Yt=Xt×St×Ct×εt,然後分解出Xt、St和Ct,最後進行預測。計算步驟如下:
1) 對序列Yt進行移動時段為4的移動平均,其值為XtCt;
2) 將Yt值除以XtCt,分離出季節因素與隨機因素Stεt;
3) 計算各季度的平均值Stεt,從Stεt序列中消除隨機性,分離出季節因素;
4) 求出長期趨勢Xt與循環因素Ct。以電信業務收入數據為例,用線性趨勢方程估計長期趨勢Xt,用最小二乘法得到Xt=36t+925(t統計值為13.81,R2=0.932,F=190.77);以XtCt除以Xt,就分離出Ct;
5) 進行預測Yt=Xt×St×Ct,εt不能預測,Ct值不能計算,只能根據歷史值判斷,估計為0.99。
預測結果見表4。
表4電信業務和郵政業務收入預測值(億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電信業務收入 6336 6909 7483 8056 8629
郵政業務收入 586 607 628 649 670
㈤ 通信行業未來發展前景
網路基礎設施能力不斷夯實,通信運營收益向好
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凈增行動電話基站174萬個,總數達841萬個。其中4G基站總數達到544萬個。5G網路建設順利推進,在多個城市已實現5G網路的重點市區室外的連續覆蓋,並協助各地方政府在展覽會、重要場所、重點商圈、機場等區域實現室內覆蓋。
截至2020年3月末,中國行動電話基站總數達852.3萬個,同比增長28.8%。其中,4G基站總數為551萬個,佔比為64.7%。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通信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㈥ 通信行業的現狀
5G產業主要上市公司:中國電信(00728)、中國聯通(600050)、中國移動(00941)等
本文核心數據:5G產業鏈各環節投資佔比、移動通信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移動通信網路設備(主設備)投資規模、行動電話基站天線投資規模、移動通信網路規劃運維投資規模等
5G產業鏈環節較多,主要包含通信網路設備、基站天線、射頻、光模塊等
5G產業鏈條非常之廣,含零部件、主設備、運營商和下游應用等環節。前期投入主要包括無線設備、傳輸設備、基站設備、小基站、光通信設備、網路規劃實施等。從應用方向上看,5G應用包括產業數字化、智慧化生活、數字化治理三大方向;5G通用應用(即未來可能應用於各行業各種5G場景的應用)包括4K/8K超高清視頻、VR/AR、無人機/車/船、機器人四大類;5G應用到工業、醫療、教育、安防等領域,還將產生X類創新型行業應用。
㈦ 目前通信行業發展狀況和市場特點是什麼
移動通信、光網路、網路產品仍然是第三季度的產品市場熱點
受中國電信分拆以及電信業重組的消息影響,數據通信網路投資受挫。而在業界關注中國電信的時候,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投資在相對平靜中快速增長。中國移動建設骨幹傳輸網、中國聯通大力新建CDMA網以及CDMA馬上展開的升級,使移動通信中的GSM、CDMA以及光傳輸仍然是第三季度的網路建設重點,也是通信產品市場的高增長點。以華為為例,第三季度光網產品合同銷售額達到20億元,今年累計接近50億元。
網路產品也呈現了上揚的態勢,受行業應用市場啟動的影響,與上半年市場總額56.7億元相比,第三季度網路產品增長較快,達到35.8億元。在網路產品市場中,盡管受到Juni p e r、華為、中興等公司的沖擊,Cisco仍然占據高端市場,但在中低端市場,國產廠商已經全面突破,得到運營商以及各種行業用戶的認可,並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目前形成了華為、邁普、博達等著名品牌。
㈧ 今年通信行業怎麼樣,未來有好的前景嗎
2018年通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回顧2018,市場表現良好,業績與漲幅背離。通信(申萬)指數於2018年全年累計下跌21.67%,受貿易爭端影響,於10月份一度下跌41.58%,但隨著5G主題不斷發酵的帶動下,全年來看,通信行業漲幅排名第三;業績層面,板塊的Q3的凈利潤增速排名倒數第一,扣除中興、聯通的影響,板塊凈利潤增速排第11名,與市場表現呈現顯著背離。
板塊凈利潤環比改善,板塊估值達到近五年最低區域。2018年Q2和Q3,通信板塊的凈利潤環比增速均位於28個申萬一級行業前列;估值方面,通信板塊於12月28日P/E達到35倍,達到近五年的最低區域。伴隨著未來5G的建設,這種五年以來的極低估值以及相對明顯的盈利趨勢鑄造的板塊業績改善拐點,使得通信板塊的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通信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國電信移動用戶數為3.03億戶,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數為9.25億戶,中國聯通移動用戶數約3.15億戶,三家共計擁有15.43億。
截止2018年11月,電信用戶規模已達到15.6億,其中4G用戶超過11.6億,2G/3G清退工作成效明顯,目前對於第二卡槽的爭奪將是運營商的重點。
2018年1-11月,我國電信業務總量完成57844億元,同比增長139.2%;電信業務收入完成11981億元,同比增長2.9%。通信業依舊「雙增」平穩,11個月近三倍完成工信部定調的預期目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電信業務量收剪刀差已經達到48倍。
值得注意的是,近四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長15倍,今年手機上網流量616億GB,同比增長204.90%,呈「井噴式」發展。但在激烈價格戰的背景下,這不意味著流量消費帶來了通信行業的收入增加。
報告特別分析指出,在2018年簡訊業務結束了7年負增長局面,1-11月簡訊業務量為7411.7億元,實現8%的正增長。在類別上,點對點簡訊業務佔比逐年下滑,目前佔比不到20%;主要是企業簡訊增長,諸如服務登陸、身份驗證等,成為簡訊業務由虧轉增關鍵。
5G產業價值凸顯,帶來四大技術側投資機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5G是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未來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與4G相比,不僅將進一步提升用戶的網路體驗,同時還將滿足未來萬物互聯的應用需求。在我國,5G部署進程取決於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推進計劃。根據中國移動最新發布的5G推進時間表,2017-2018年進行技術試驗,2018-2019年進行規模試驗和預商用網路,2020年實現5G的商用。
5G時代推動通信技術服務業發展,產業投資價值凸顯。通信技術服務包括以下四個環節:網路工程服務、網路維護服務、網路優化服務以及相關系統解決方案,最終目的是為運營商提供一個穩定、高效的通信網路,並為其業務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通信變革時代,未來5G網路的建立必須經歷通信技術服務所包含的這幾個環節,因此未來通信技術產業業務量有望爆發,產業大有可為。
5G技術主要是為滿足不同場景的不同網路需求,包括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4個場景技術,目前發展出了新的無線側和網路側的關鍵技術。從技術側來看,5G帶來的投資機會如下。
大規模天線陣列技術:大規模天線陣列在現有多天線基礎上通過增加天線數可支持數十個獨立的空間數據流,將數倍提升多用戶系統的頻譜效率,對滿足5G系統容量與速率需求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作為5G重要的一項技術,該中主要用於宏覆蓋、高層建築、室內外熱點及鏈路回傳等。該項主要定位於對天線及射頻有一定研發能力的企業。
超密集組網技術:通過更加密集的基礎設施部署,實現容量百倍級的提升。應對的主要場景為校園、密集小區、大型集會、體育場等。該項技術主要是通過增加小區資源而增加容量。由於這一系列場景均為人流量巨大、數據量需求巨大的熱點場景,需通過大量布放WLAN設備於5G覆蓋進行融合。
新型多址技術:由於5G網路的特點是萬物聯網,所以就需要設備具有支持海量設備連接的能力。以SCMA/PDMA/MUSA為代表的新型多址技術通過多用戶信息在相同資源上的疊加傳輸,在接受側利用先進的演算法分離多用戶信息,可以有效提升頻譜效率和增加系統接入容量。
全頻譜接入:全頻譜接入涉及6GHz以下的低頻段和6GHz以上高頻段,低頻段為5G核心頻段,解決無縫覆蓋,高頻為輔助頻段,解決速率提升。現階段研究的重點主要在6GHZ以上的高頻段上。其中一個方向為高頻器件的研發,目前6-100GHz的器件在微波產品中相對成熟,其中工作4GHz/23GHz/28GHz和V、E波段的微波產品已經商用,但用於5G高頻蜂窩組網的現階段主要重點研究的頻段(6GHz/15GHz/18GHz/38GHz/45GHz/60GHz/72GHz)技術仍需要進一步突破。
2019年中國通信行業投資策略
隨著運營商資本開支的觸底回升,我們看好通信行業2019年的表現。2019年將開展5G試商用,整個通信產業鏈相關公司有望實現業績的初步釋放;並且,2019年運營商有望實現試商用的規模化集采,一方面,通過試商用進一步催熟技術應用和相關產業鏈公司,另一方面,通過集采可以進一步確定相關廠商未來的參與格局。我們看好通信5G板塊的通信主設備商中興通訊,國內PCB龍頭廠商深南電路,以及國內天線設備龍頭廠商通宇通訊。
㈨ 通信行業將來幾年發展如何
電信業務收入增長較快
2021年,中國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47萬億元,同比增長8.0%,增速較2020年提高了4.1個百分點,實現了自2014年以來最高增長水平。
整體來看,2021年,我國通信業積極推進網路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5G和千兆光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覆蓋和應用普及全面加速,行業發展質量和增長水平進一步提升,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通信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㈩ 兩大央企重組,「通信航母」來了,通信行業競爭趨勢如何
我個人認為通信行業競爭趨勢會越來越殘酷,因為兩大央企重新組合,而且還誕生了一家新的公司,那麼對於原來的通信行業形成的一種市場形勢將會帶來重新洗牌的機遇,同時也會加劇通信行業之間的殘酷競爭。
總結:通信行業不僅關系著國家的經濟命脈,我認為也掌握著很多人的隱私安全,所以在我們普及通信技術的同時,也要提高通信技術上面的安全性,只有把數據安全保護到位,徹底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利,這樣才可以更好讓通信行業全面發展才能引領社會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態勢當中,對於國家能起到長治久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