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石蠟是怎麼來的

中國石蠟是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2022-08-04 06:17:46

⑴ 古代在中國的石蠟怎麼來的

有礦物臘、從礦石中提取臘,有石臘、地臘等,還是植物臘或者生物臘就是從植物或者動物身上提取臘質

白蠟蟲。成群棲息在白蠟樹或女貞樹上。雄蟲能分泌白蠟﹐包圍體軀。早在十三世紀﹐我國已知飼養白蠟蟲以生產白蠟。

⑵ 古代人如何造蠟

蠟燭起源於原始時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蠟一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捆紮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在西方,有一段時期,寺院中都養蜂,用來自製蜜蠟,這主要是因為天主教認為蜜蠟是處女受胎的象徵,所以便把蜜蠟視為純潔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壇上。從現存文獻看,蜜蠟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大致與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時代(710~784年)從我國傳入這種蠟燭的,和現代蠟燭相比,古代蠟燭有許多不足之處。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何當共剪西窗燭」的詩句。詩人為什麼要剪燭呢?當時蠟燭燭心是用棉線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於無法燒盡而炭化,所以必須不時地用剪刀將殘留的燭心末端剪掉。這無疑是一件麻煩的事,1820年,法國人強巴歇列發明了三根棉線編成的燭心,使燭心燃燒時自然松開,末端正好翹到火焰外側,因而可以完全燃燒。但蠟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它的材料一般是有許多缺點的動物油脂,解決這一難題的是舍未勒爾等人。1809年6月至7月間,法國科家舍夫勒收到一家紡織廠的來信,請他分析、確定他們寄來的一個軟皂樣品的成份.他拿著這封信思索了很長時間,心想:要研究肥皂,看來還得從原料油脂入手.在儀器設備非常簡單、樸素的學校實驗,他研究了皂化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種油脂。經過大量實驗,他第一次發現了這樣的事實:在一切油脂中,不論其來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均佔95%,其餘的5%則是皂化過程中生成的甘油。通過研究他搞清了皂化過程的本質,同時他還有一項重大的發現:當時用油脂做成的蠟燭,由於裡面有甘油,燃燒時火焰帶煙,氣味難聞。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蠟燭,燃燒時不僅火焰明亮,而且幾乎沒有黑煙,不污染空氣。舍夫勒爾把他的發現告訴蓋一呂薩克,並建議兩人共同研究如何具體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用強鹼把油脂皂化,再把得到的肥皂用鹽酸分解,擔取出硬脂酸。這是一種白色物質,手摸著有油膩感,用它製成的蠟燭質地很軟,價錢更加便宜。1825年,舍夫勒爾和蓋一呂薩克獲得了生產石蠟硬脂蠟燭的專利。石蠟硬脂蠟燭的出現,在人類照明史上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後來,有人在北美洲發現了大油田,於是可從石油中提煉出大量的石蠟,較理想的蠟燭因此在全球得到了普及、推廣。
參考資料:http://www.world-talent.org/inv/fmqd/huaxue/lazhu.htm

看考古雜志時偶然發現,似乎在五千多年前由埃及人發明了蠟燭,中國人又是什麼時候用蠟燭的?起碼在古詩十九首的年代裡還是用油燈,這才忽然發覺中國上古似乎沒有蠟燭這個東西.漢代古書中一般將蠟和燭分開論述,但很少蠟燭兩字連用.
大家看到中國漢代的青銅燈,在圓形的燈盤正中,常有一枚長釘形的火拄,而根據它的有無,考古學上將漢燈分為油燈與燭燈兩大類。
查了半天的書,發現其實在漢代,燈分為油燈與燭燈兩大類,油燈的燈柱也叫」燭」。」燭」即燈柱要浸在脂里;脂是動物油脂,當時還用植物油點燈。《齊民要術種.麻子篇》曰:「苴麻(即大麻的雌株)子黑,又實而重,搗治作燭,不作麻。」以上所說的「作燭」、「為燭」,都是指點燈,和蠟燭關系不大。
至於點燈的燃料,我看到考古雜志提到」漢墓偶有黃蠟餅發現」,由此可見漢燈一般的情況在盞內注油脂,但燃燈還可用蠟,蠟燈內的蠟是融化後作為油膏使用的.人們終於發現了實例,《西漢南越王墓發掘報告》中提到;至東漢晚期,在廣州漢墓中最先出現蠟台。證明當時細長柱狀的蠟燭已進入照明用品的行列之中了。
終於,東漢晚期中國已有蠟燭,只是使用不普及,而且形狀和近現代的還有差別。再往上推,戰國秦漢時期是否已使用蠟燭,這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了。文獻中提到蠟燭最早大約是在晉代。《晉書周顓傳》寫到有人「以所燃蠟燭投之」。《世說新語》有石崇「用蠟燭作炊」的故事。晉代以後文獻提到蠟燭的就多了。至於晉以前,還缺乏可靠的文字記載,實際只有少量的考古資料,比如上面提到的考古資料;

<歸田錄>中,」寇準自少年富貴,不點油燈.尤好夜宴聚飲,雖寢室亦燒燭達旦.每罷官去後,人至官舍,見廁溷間燭淚在地,往往成堆.」可見至宋,仍是油*燭貴.

有篇文章說:《西京雜記》有「閩越王獻高帝.....蜜燭二百支」之說,認為「蜜燭即蠟 燭」,但吾以為終屬孤證,何況《西京雜記》的記載是只能作為參考的。
再看蠟燭的原料,有黃蠟、白蠟等多種。黃蠟是蜂蠟,白蠟是白蟻蟲分泌的蠟。白蠟的利用一般認為起自唐代,也有人考證始於漢魏,上面提到的「漢墓偶有黃蠟餅發現」為物證,所以蜂蠟的利用要比白蠟為早。《神農本草經》、張華《博物志》、陶弘景《名醫別錄》中都有關於蜜蠟或蜂蠟的記載,當作葯用。由此看來,東漢時期已使用的蠟是蜂蠟。不過大概數量還不多,使用也不普遍,所以燈燭仍用脂膏製作,要不就在脂燭外掛一層蠟以減少燭淚,或在脂膏中摻少許蠟。有資料表明以脂膏為燭,熔點是比較低的,因此當時的燭比較粗短。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漢畫像石中的燭燈的燭都較粗短,而沒有像唐李壽墓壁畫中所描繪的那種細細長長的形狀。
參考資料:http://www.cqzg.cn

⑶ 石蠟是石頭里來的茄子辣椒里有沒有蠟呢如何提取

石蠟是從石頭里提取出來的 ,辣椒和茄子所欲植物 ,並且是蔬菜類 裡面根本沒有蠟的含量,所以辣椒 茄子裡面是提不出蠟的。

⑷ 中國古代的石蠟法是不是源自於印度有何憑證

北宋王溥的《唐會要》,記述唐代各項典章制度沿革變遷的史書,其中記載了李淵執政期間,採取失蠟法(“熔模法”,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鑄造開元通寶,這是中國最早記載使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正因這一記載,學界普遍認為,印度失蠟法出現遠遠早於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失蠟法工藝的國家,所以中國的失蠟法源於印度。

然而,河南挖出一批楚國古墓,出土文物卻顛覆了這一段歷史,學者感慨古代中國太發達了,又有一項技術臨先是將,可以證實失蠟法根本不是源於印度,反而應該是印度失蠟法源於中國!


在發現雲紋銅禁的同一年,中國又有了一次重大考古發現,這就是曾侯乙墓的出土,挖出了曾侯乙銅尊盤(見上圖)、銅鑒缶等震驚世界的文物,距今2400多年,再一次證明中國人才是最早使用失蠟法工藝的國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曾侯乙古墓中的不少青銅器,就是如今也難以100%的復原,比如曾侯乙銅尊盤就無法復原。

其實,從失蠟法這一技術來看,中國古人極其聰明,只是限於知識面沒有今人寬廣罷了,單論對知識的運用和聰明才智的發揮,現代人未必比得上。

⑸ 石蠟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石蠟的主要成份是正構烷烴,化學結構:
熔點為40-70℃的各種正構烷烴和少量異構烷烴的混合物。極純凈的正構烷烴無色無臭透明或半透明,暴露於大氣中長期也不會變色變質

⑹ 蠟燭的"蠟"是怎麼產出來的

古代的蠟燭皆以動物脂肪製造 ,在1800年後,以石油所提煉的石蠟才開始出現 。蠟燭的歷史由來已久,人類使用最初的臘是由蜂臘開始的 ,最早的蠟燭也是由蜂臘製作,古埃及時代利用野獸的油脂製成 ,到了工業革命才大量提煉石油生產蠟燭。

⑺ 蠟的原料是什麼

蠟燭的主要原料是石蠟(C25H52),石蠟是從石油的含蠟餾分經冷榨或溶劑脫蠟而製得的,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

添加的輔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C17H35COOH)主要用以提高軟度,具體添加要視生產什麼種類的蠟燭而定。

先秦上古時期,有人把艾蒿和蘆葦紮成一束,然後蘸上一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後來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蘆葦用布纏上,裡面灌上蜜蠟點燃。

(7)中國石蠟是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蠟燭種類有很多,按照使用目的一般可以分為日用照明蠟燭和工藝品蠟燭兩大類。照明蠟燭比較簡單,一般就是白色的竿狀蠟燭。

工藝蠟燭又可分很多種,首先又可分為果凍工藝蠟燭和薰香工藝蠟燭兩類。一般因加入配料而顯各種顏色,形狀也因需要做成各種形式,可融新穎性、裝飾性、觀賞性於一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蠟燭

⑻ 蠟燭的蠟是怎麼來的

蠟燭的主要原料是石蠟(C₂₅H₅₂),石蠟是從石油的含蠟餾分經冷榨或溶劑脫蠟而製得的。

石蠟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添加的輔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主要用以提高軟度,具體添加要視生產什麼種類的蠟燭而定。

易熔化,密度小於水難溶於水。受熱熔化為液態,無色透明且輕微受熱易揮發,可聞石蠟特有的氣味。遇冷時凝固為白色固體狀,有輕微的特殊氣味。

(8)中國石蠟是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石蠟的類別:

1、微晶石蠟

微晶石蠟主要是出文鏈烴、環烷烴和一些直鏈烴組成,分子量范圍大約是500-1000。這是一種比較細小的晶體,溶於非極性溶劑,不溶於極性溶劑。

2、液體石蠟

液體石蠟的種類很多,其潤滑效果也各不相同。在擠出加工中初期潤滑效果良好,熱穩定性也較好。但因相溶性差,用量過多時製品易發粘。

3、聚乙烯蠟

聚乙烯蠟指分子量為1500-25000的低分子量聚乙烯或部分氧化的低分子量聚乙烯。其呈顆粒狀、白色粉末、塊狀以及乳白色蠟狀。具有優良的流動性、電性能、脫模性。

⑼ 蠟是什麼做的

1,通常意義上,蠟指的是蠟燭。蠟燭是一種植物或礦物蠟。

蠟燭的主要原料是石蠟,石蠟是從石油的含蠟餾分經冷榨或溶劑脫蠟而製得的,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添加的輔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C17H35COOH)主要用以提高軟度,具體添加要視生產什麼種類的蠟燭而定。

易熔化,密度小於水難溶於水。受熱熔化為液態,無色透明且輕微受熱易揮發,可聞石蠟特有氣味。遇冷時凝固為白色固體狀,有輕微氣味。

⑽ 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人類使用蠟最初是從蜂蠟開始的,最初的蠟燭是用蜂蠟來製造的。 1358年 在英國倫敦,人們用蜂蠟來製造蠟燭
1648年 歐洲人開始認識卡那巴蠟
1781年 最初用蠟來製造火柴
1802年 在英國倫敦,TUSSAUD夫人蠟像館正式成立
1811年 對卡那巴蠟的化學組成的最初分析報告予以公布
1830年 K.V.Reichenbach在實驗室中從煤炭瀝青中分離出石蠟
1833年 E.F.Glocker正式名稱地蠟為"OEOKERIT"
1845年 卡那巴蠟開始大量的商品化生產
1848年 J.Liebig確認了蜂蠟的基本化學組成
1855年 德國最初開始在SAXONY進行石蠟的商業化生產,採用的是從褐煤中蒸餾的辦法
1857年 在英國的BATTERSEA人們最初用石蠟生產蠟燭
1897年 德國開始從褐煤中提取蠟,最早的蒙旦蠟開始生產出來,正式名為"MONTANWACHS"
1900年 上光蠟工業在歐洲誕生,等應用開始創造
1900年 德國開始把日本蠟(JAPAN WAX)用於肥皂的製造
1925年 德國I.G.FARBENINDUSTRIE A.G.開始對蒙旦蠟進行深加工
1933年 聚乙烯蠟的生產方法被發明,在1950-1960年間,聚乙烯蠟的技術有了較大發展
1934年 FISCHER-TROPSCH(費歇爾-托晉希)蠟開始商業化生產,開始合成蠟的製造歷史
1945年以後蠟在工業上的應用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蠟被廣泛使用在包裝工業、粉膠劑工業、蠟燭工業、食品工業、蠟筆的制 造、上光蠟工業、橡膠工業、金屬加工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石蠟是怎麼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去買中國最好的刀 瀏覽:254
越南的錢幣稱為什麼 瀏覽:252
中國有哪些大學有名的專業 瀏覽:109
伊朗前身曾是哪個文明古國 瀏覽:792
越南為什麼習慣光腳 瀏覽:100
中國以前有多少個團 瀏覽:114
賣什麼東西去伊朗 瀏覽:128
越南用什麼防曬 瀏覽:597
印尼紅沙糖桔現在多少錢一斤 瀏覽:607
印度檀香木是有什麼味道 瀏覽:331
中國移動提速包是如何計費的 瀏覽:514
沒有哪個國家向中國疫情 瀏覽:432
印度空調怎麼清洗視頻 瀏覽:915
英國宮房價需要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419
中國憑什麼尊重美國 瀏覽:343
印尼中型公司注冊資本多少錢 瀏覽:507
旅遊去迪拜和義大利哪裡好玩 瀏覽:626
印度普通大米口感如何 瀏覽:722
伊朗簽訂條約意味什麼 瀏覽:90
印尼插頭轉換器怎麼用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