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貞節觀是什麼意思

中國的貞節觀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05 06:54:37

㈠ 古代女子的貞潔觀念

所謂現代意義上的「貞潔觀念」,大體上也就是「貞男潔女,雙處而婚,齊心合力,守護純真」。
字里行間凸顯的都是「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把男女放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去考量,也正是古代「儒家道德」體系中所推崇的真正的「貞潔」。
可是,在古代封建時期,古人的「貞潔觀念」卻全然不是這么回事,在他們大多數人的意識里,「捍衛貞潔」完全就是獨屬於女性一個人的義務,也是每一個女性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以至於就連封建時期的女性自身,都抱著一樣的想法,把「貞潔」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還重,也就形成了一種很扭曲的「貞潔觀念」。
嫁給了她們的「夫君」以後,就成了夫君所有,哪怕是定下婚約但尚未結婚的未婚夫去世了,她們也得時時刻刻的保證自己對「未婚夫」的「貞潔」,為夫君「守節」,甚至是「以身殉夫」,寧死也要捍衛自己的「貞潔」不受侵犯。
換句話來說,在古代封建時期這些「節烈」女子的意識里,「貞潔」就是出嫁前不能與父親以外的人有任何肢體接觸,出嫁後不能與夫君以外的人有任何肢體接觸,並一直保持到她們去世為止。
這中間如果不幸與其他人有了接觸,那麼就會被視為「失節」,對於封建時期一些比較極端的女子來說,「失節」即代表著失去一切,故而也就出現了前文所提到的那些「悲劇」。

㈡ 什麼是貞操什麼意思

「貞操」,又叫貞節,是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傳統道德。它是中國社會傳承女性的精華,男性不可三妻四妾,女性也必須嚴守貞操,甚至以身殉節。這種帶有強烈男權色彩的禮教規范影響了幾千年來的中國人的生活、命運。

很多學者認同:貞操不是道德,只是一種信仰,一種潔癖,就好比擁有某物,自己有它極好,但對於別人,卻不必要求都同自己一樣擁有。

人類歷史極其各種表現是一個自然文化變化和發展的過程。貞操亦是如此,他的歷史是一個十分復雜並充滿矛盾但畢竟是有規律的統一過程,這個過程歸根到底是由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的。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切以往的道德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那麼隨著人類的發展,社會的變遷,永恆不變的貞操觀念是根本不存在的,但必然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的。

㈢ 貞操是什麼

很多學者認同:貞操不是道德,只是一種信仰,一種潔癖,就好比擁有某物,自己有它極好,但對於別人,卻不必要求都同自己一樣擁有。

為什麼說貞操不是道德?因為「貞操」的內容不純不正。不純在於要求女子去守,男子可以不守;不正在於貞操屬於精神還是肉體還不明白,倘說是屬於精神的,那麼無論男或女,只要對異性有愛意,無論在婚前或婚後便都是不貞,而這種「心的不貞」誰一生中絕對沒有過呢?是不是人人都不貞呢?再說雖有婚姻,夫妻間卻十分冷淡乃至相互憎惡,卻被人們稱之為有貞操,豈不是十分虛偽而可笑!倘說是屬於肉體的,女子被強暴失身,詐騙失身,婚後離異再婚便都成為不貞,而買賣婚姻、父母包辦、經濟政治聯姻,實質上無異於賣淫,但無論當事人多麼痛苦,甚至愛情早已移到別人身上,只要婚姻維持一生,便是有了貞操,這又是多麼無理而專斷!

我認為,男女雙方因為彼此愛得深了,恩誼厚了,才能有心的吸引,身的忠誠,無論生生死死,心中那份愛永不消逝,永不轉移,這才是貞操。

所以,「貞操權」是沒有的。刑事犯罪中的「強奸罪」,也不是針對處女「貞操權」的侵犯而制定,而是說任何一個女性,無論是不是處女,都有自己的性權利,被強迫發生性關系,強迫者的行為是犯罪。

重慶某公司女職員在得知其同居男友在同居期間另行娶妻生子,痛不欲生之下憤然將同居男友推上被告席,以維護自己的貞操權,並索賠精神損失一萬元但我認為賠償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她之所以提出賠償,是因為許多男性要求自己的妻子婚前必須是處女,婚後必須是貞妻。「性」成為他們判斷好女人或壞女人的標尺,有價值或破爛貨的界限。那位女職員如果再次戀愛結婚,有可能因為同居的歷史,失去處女膜的事實而產生麻煩。因此,她既然「貶值」了,損失部分應該由獲利者其男友賠償。可惜在法理上這個道理是不被認可的,因為在文明的社會里,感情和性生活是不可以買賣的。

愛人之間之所以發生性關系,是情之所至,當然也不排除生理需要和婚姻中的義務,但是其與肉體買賣的根本區別在於,當事人雙方是自願的、平等的、可以選擇的、沒有利益交換的。當事人感受到的幸福愉悅是共同的、相互的、是發自內心的、是雙方受益的。她在付出感情的同時,應該也獲得了情感。否則他們的同居生活不會持續3年之久,甚至斷而復續。

因此,人們在這件事情上應該吸取的教訓是: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不要把自己的貞操不經意地付出,然後後悔;不要輕易與人同居,尤其是自己對於婚姻前途看不清楚的時候;自己不能承擔後果的事,一定不要做;對愛情和婚姻要慎重,要考察清楚對方,這是你自己的責任,不要總說對方欺騙你,上當受騙也有自己失察的責任;法律不是萬能的,許多生活中的「擦邊球」,需要自己清醒的判斷,而不要一廂情願地把事情想得太浪漫和美好。

㈣ 貞節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傳統意識及習俗。群婚時代,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無所謂「貞潔」。母系氏族社會性,男女兩性婚戀同居依然相當自由。原始社會末期,父權制建立,形成男子占統治地位的一夫一妻制。為保證財產傳給親生之子,乃產生要求婦女保持貞操的強制措施。商代,已有嫡庶之分,至周形成嚴密的宗法制,婦女成為家長的附屬物及財產的一部分。在整個封建社會,貞潔崇拜表現為:女性從小被限制在家庭范圍內,不得自由接觸男性和發生戀愛,從父母之命而嫁,從一而終,夫死則守節不嫁,如遇強暴,要以死殉之;性行為僅僅是為了生育後代;性能交為不潔之事;等等。由此而產生對女子童貞的極端重視,對處女的病態嗜好,對守寡的贊頌和對「烈女」、「節婦」的表彰。周秦至北宋,貞潔僅是對貴族士大夫家族中婦女的道德要求。事實上,宮廷及統治階級內部離婚再嫁,私通亂倫之事史不絕書。唐人貞節觀念頗為薄弱,公主再嫁者達二十三人;雖韓愈之女,也聽其再嫁;楊貴妃則原為玄宗之媳,壽王之妃;宋代,王安石將寡媳嫁與門生,二程家有再醮之婦,公主帝姬改適者、喪夫者皆可再婚。及程姬主張「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朱熹進一步闡揚之,明清推尊程朱理學,對貞潔的崇拜才達到神聖和宗教代的地步。因而有夫死守節、未嫁盡節、室女守志、殉夫自盡等普遍現象。另一方面,則是男子多妻、娼妓大量存在及才智之士向妓女中尋求愛情的事實。至清代,有毛奇齡、錢大昕、汪中、李汝珍、俞正燮等學者,發表同情婦女命運的見解,對貞潔崇拜有所懷疑和破除。民間對女性貞潔的觀念與實踐,則一向較為薄弱。《漢書.宣帝紀》:「[神爵四年]夏四月......(賜潁川)貞婦順女帛。」漢班昭《女誡.夫婦》:「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父。」《後漢書.安帝紀》:「元初六年二月,詔賜貞婦有節義者谷十斛;甄表門閭,旌顯厥行。」《近思錄》:「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以配身,是已失節也。」清俞正燮《貞女說》:「嘗見一詩雲:『閩風生女半不舉,長大期之作烈女。婿死無端女亦亡,鴆酒在尊繩在梁。女兒貪生奈逼迫,斷腸幽怨填胸臆。族人歡笑女兒死,請旌藉以傳姓氏......』嗚呼!男兒以忠義自責可耳;婦女貞烈,豈是男子之榮也!」

㈤ 貞節自守的意思

貞節自守是古時候對喪夫女子的一種要求,也就是自己要守好自己的貞潔,女子應該愛護自己。

讀音:[ zhēn jié zì shǒu ]

出處:元·袁桷 《靜清處士史君墓誌銘》:「貞節自守,志裂金石。」

白話譯文:婦女在節操上自為守衛,堅定的意志猶如金石一般。

漢字筆畫:

(5)中國的貞節觀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九烈三貞

讀音:[ jiǔ liè sān zhēn ]

釋義: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原來是九烈三貞賢達婦。」

白話譯文:原來是一個貞烈的婦女。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㈥ 貞潔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貞潔指人在節操上沒有污點。

貞潔是中國禮教所提倡的道德觀念。語出《詩·周南·漢廣》「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鄭玄箋:「興者,喻賢女雖出遊流水之上,人無欲求犯禮者,亦由貞絜使之然」。

1、純正高潔:

漢劉楨《處士國文甫碑》:「先生執乾靈之貞潔,稟神祇之正性,咳笑則孝弟之端著,匍匐則清節之兆見」。

元袁桷《靜清處士史君墓誌銘》:「貞絜陸沉,志裂金石」。

2、指婦女在節操上沒有污點:

《詩·周南·漢廣》「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鄭玄箋:「興者,喻賢女雖出遊流水之上,人無欲求犯禮者,亦由貞絜使之然」。

聶紺弩《「確系處女小學亦可」》:「仍舊因為是戰時,獸兵所到的地方,很難留下貞潔的女性。

(6)中國的貞節觀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貞潔分類:

1、生理貞潔:

生理貞潔是指性行為上沒有污點。

2、心理貞潔:

只要同異性發生過性交行為,都是生理上的失貞。

一般人只重視生理貞潔,而完全忽視兩性活動中的心理貞潔。在古代社會,性貞潔是女子的最高價值標志,社會性倫理對女子的生理貞潔十分重視。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最為人知。

㈦ 守貞是什麼意思

「貞操」,又叫貞節,是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傳統道德。它是中國社會傳承女性的精華,男性不可三妻四妾,女性也必須嚴守貞操,甚至以身殉節。在古代男權社會中,貞節觀念好似勒在古代婦女脖子上的一條繩索。它既是對女性進行單方面性禁錮的武器,也是長久以來形成的陋習在觀念上的表現。 貞節,就是要求婦女保持性的純潔和專一。從先秦時代起,貞節觀念和與之相應的行為一直延續了二千多年,自始至終伴隨著中國古代社會,甚至還向下延伸了很長時間。其中貞節觀念的流弊以其極大的滲透力給各時代的女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束縛與影響。要求婦女奉行貞節道德是父權制形成的產物。貞節觀是男權社會用以剝奪女性愛情、婚姻權利,對婦女進行單方面性禁錮的得力武器。在貞節觀念流行的時代,女性的生活與之緊密相聯,厚重的貞節之牆嚴重地包裹著女子的情愛本性。 對女人堅守貞操的自覺要求始於西周初年。《周易》有言:「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就是說,男女相處,女人做到恆久就會大吉大利,而男人對女人恆久,反而有凶災。這在事實上已經是對女人堅守貞操的自覺要求了。春秋時代的「易傳」對此作了更為明確的表述:「女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對女人守貞的基本要求就是「從一而終」。周朝人對「淫」的理解,主要限於女子,至於淫男,雖有稱謂,但很少被指責罰懲。

㈧ 古代人守貞潔怎麼回事

中國古代自秦漢以後,開始崇尚女子貞節,但在宋明之前,對婦女貞節的要求比較寬厚、溫和。
直到唐代,家長對子女的婚前性行為仍持寬容態度,實際上當時的少女不但可以親自找婆家,而且還流行試婚。到了宋代,由於宋室衰弱,民族主義思想嚴重,士大夫流行講氣節,不但男子要講氣節,婦女也要跟著講氣節。尤其到了明代,程朱理學占統治地位,女子婚前性行為就成了嚴重的政治性錯誤。
古人不僅重視婚前守貞,更重視婚後守貞。但根據史實,古人婚外情一度也比較常見。到了漢代,人們對此仍抱寬容態度。唐代思想解放,婚外情更比比皆是。不過這大多是宮廷顯貴的家事,一般婦女對婚外情還是很謹慎的。尤其宋代以後,婚後守貞成為婦女的自覺行動。
守節則是指丈夫死後,寡婦不可再嫁。先秦時期,官方與民間對寡婦再嫁基本不予禁止和限制。秦漢以後,情況並無大的改變,再嫁的女子也不會受到歧視。到了唐朝,思想更加開放,守節與主流思想格格不入。余風所及,宋代再嫁之風仍然盛行。朱熹的思想在元代開始確立官方地位,他的貞節觀開始受到重視,元代對朝廷命婦的再嫁行為曾加以禁止。但是,對守節最提倡的還是明代。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貞節觀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插頭轉換器怎麼用 瀏覽:958
伊朗人用什麼手機好 瀏覽:430
英國銀行存款多少 瀏覽:285
中國物流大公司有哪些公司 瀏覽:784
越南美女要多少人民幣彩禮 瀏覽:228
駱家輝老家在中國哪裡 瀏覽:810
伊朗賣出的石油多少錢一升 瀏覽:881
西安至越南火車票多少錢 瀏覽:715
去越南買什麼紀念品 瀏覽:243
到越南旅遊可買什麼 瀏覽:586
越南紫檀和印度有什麼區別 瀏覽:397
小米11u在越南多少錢 瀏覽:636
越南干貨市場在哪裡 瀏覽:613
伊朗跟印度哪個發達 瀏覽:319
中國重名景區有哪些 瀏覽:840
越南為什麼冷熱不均 瀏覽:804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應太戰略 瀏覽:785
瑞士人拜訪英國總是抱怨什麼 瀏覽:286
中國還有哪個地區有疫情 瀏覽:5
中國電建為什麼不漲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