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種海藻的學名是什麼
海帶,是一種在低溫海水中生長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屬海藻類植物,海帶(Laminaria japonica)褐藻綱,海帶科,海帶屬的統稱。
孢子體大型,褐色,扁平帶狀,最長可達20M。分葉片、柄部和固著器,固著器呈假根狀。葉片為表皮、皮層和髓部組織所組成,葉片下部有孢子囊。具有黏液腔,可分泌滑性物質。固著器樹狀分支,用以附著海底岩石。生長於水溫較低的海中。中國北部沿海及浙江、福建沿海大量栽培,產量居世界第一。富含褐藻膠和碘質,可食用及提取碘、褐藻膠、甘露醇等工業原料。其葉狀體可入葯 。
海帶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同時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含有豐富的碘等礦物質元素。海帶含熱量低、蛋白質含量中等、礦物質豐富,研究發現,海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調節免疫、抗凝血、抗腫瘤、排鉛解毒和抗氧化等多種生物功能。
⑵ 海藻是哪裡產的
海藻是哪裡產的
2020-09-26 綜合網路 By:admin
海藻生長在低潮線以下的淺海區域,海洋與陸地交接的地方。
海藻是海帶、紫菜、裙帶菜、石花菜等海洋藻類的總稱,是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是植物界的隱花植物,藻類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海藻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主要特徵為:無維管束組織,沒有真正根、莖、葉的分化現象;不開花,無果實和種子;生殖器官無特化的保護組織,常直接由單一細胞產生孢子或配子;以及無胚胎的形成。
"海藻"是海帶、紫菜、裙帶菜、石花菜等海洋藻類的總稱,是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是植物界的隱花植物,藻類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它們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主要特徵為:無維管束組織,沒有真正根、莖、葉的分化現象;不開花,無果實和種子;生殖器官無特化的保護組織,常直接由單一細胞產生孢子或配子;以及無胚胎的形成。
海產藻類(Algae)的統稱,通常固著於海底或某種固體結構上,是基礎細胞所構成的單株或一長串的簡單植物。大量出現時分不出莖或葉的水生植物。以海藻為名的生物囊括了很多種,這些形體差異巨大、橫跨了多種生命體,共同點主要是生活在海水中,可以通過自身體內的色素體以及光合作用來合成有機物。
1、大葉海藻:皺縮捲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長30~60cm。主幹呈圓柱狀,具圓錐形突起,主枝自主幹兩側生出,側枝自主枝葉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狀突起。初生葉披針形或倒卵形,長5~7cm,寬約1cm,全緣或具粗鋸齒;次生葉條形或披針形,葉腋間有著生條狀葉的小枝。氣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圓形,有的有柄,頂端鈍圓,有的具細短尖。質脆,潮潤時柔軟;水浸後膨脹,肉質,粘滑。氣腥,味微咸。
海藻
2、小葉海藻:較小,長15~40cm。分枝互生,無刺狀突起。葉條形或細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氣囊腋生,紡錘形或球形,囊柄較長。質較硬。
生長環境
生長在低潮線以下的淺海區域-海洋與陸地交接的地方,在這裏海浪的沖擊力比較緩和,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加上陽光充足,無論是紅藻或褐藻,雖然顏色不同,都含有葉綠素,可以利用日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它們行光合作用,所釋放出來的氧氣,更是動物們呼吸所不可缺少的;海洋世界之所以如此繽紛熱鬧,海藻的功勞實不可沒。
繁殖方法
藻類雖無花、果、種子等構造來繁衍後代,卻有各式各樣的生殖方式來適應環境。在無性生殖方面,有些細胞可以直接一分為二,如水綿,可以斷成數段,每段再各自成長為獨立個體;有的藻體可以產生許多有鞭毛的孢子,可自由游動,每一孢子成熟後各自長成為一新的個體;在環境不良時,有些藻類可產生厚壁的休眠孢子,等環境適宜時,再萌芽生長成新的個體。在有性生殖方面,有些藻類可產生雌、雄配子,經由交配後才長成新的個體。
馬尾藻
在海藻的一生中,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常有規則地交替進行,形成復雜的生活史。如我們常吃的紫菜、海帶,其生活史具有孢子體及配子體不同生長形態,其孢子體行無性生殖產生孢子,配子體則產生雌、雄配子,行有性生殖,這種不同生活形態交替進行的生活史稱為"世代交替"。
⑶ 紅藻的代表植物有哪些
紫菜屬
紫菜含有高達29%~35%的蛋白質以及碘、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類,味鮮美,除食用外還可用以治療甲狀腺腫大和降低膽固醇,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海藻。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但以溫帶為主。現已發現約70餘種。自然生長的紫菜數量有限,產量主要來自人工養殖。壇紫菜、條斑紫菜和甘紫菜是主要的養殖種類。
連雲港紫菜養殖區
紫菜屬海產紅藻。葉狀體由包埋於薄層膠質中的一層細胞組成,深褐、紅色或紫色。有性生殖結構在葉狀體邊緣。南北半球均有分布,生長於潮間帶的高潮線,在富氮的水中(如污水排水管的出口附近)生長最好。收獲乾燥後可做食品,消費量超過其他海藻。東方國家人工養殖作為一種重要的食物。可做湯的主料、其他食物及肉類的佐料。在不列顛群島,紫菜置於麵包上烤食,味如牡蠣。
紫菜屬植物生活史
早在1400多年前,中國北魏《齊民要術》中就已提到「吳都海邊諸山,悉生紫菜」,以及紫菜的食用方法等。唐代孟詵《食療本草》則有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則紫色」的記載。至北宋年間紫菜已成為進貢的珍貴食品。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不但描述了紫菜的形態和採集方法,還指出紫菜主治「熱氣煩塞咽喉」,「凡癭結積塊之疾,宜常食紫菜」。可見紫菜在我國養殖歷史很悠久。日本漁民可能在17世紀上半葉已用竹枝和樹枝採集自然苗,並進而用竹簾和天然纖維水平網簾進行養殖。長期以來,紫菜苗只能依賴天然生長,來源有限,故養殖活動的規模不大。1949年英國K.M.德魯首先發現紫菜一生中很重要的果孢子生長時期是在貝殼中度過的,這為研究天然苗的來源開辟了道路。接著,日本黑木宗尚和中國曾呈奎分別於1953年和1955年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全過程,為人工育苗打下了理論基礎。此後,紫菜養殖才進入全人工化生產時期,產量開始得到大幅度提高。
紫菜外形簡單,由盤狀固著器、柄和葉片3部分組成
紫菜外形簡單,由盤狀固著器、柄和葉片3部分組成。葉片是由1層細胞(少數種類由2層或3層)構成的單一或具分叉的膜狀體,其體長因種類不同而異,自數厘米至數米不等。含有葉綠素和胡蘿卜素、葉黃素、藻紅蛋白、藻藍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異,致使不同種類的紫菜呈現紫紅、藍綠、棕紅、棕綠等顏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的一生由較大的葉狀體(配子體世代)和微小的絲狀體(孢子體世代)兩個形態截然不同的階段組成。葉狀體行有性生殖,由營養細胞分別轉化成雌、雄性細胞,雌性細胞受精後經多次分裂形成果孢子,成熟後脫離藻體釋放於海水中,隨海水的流動而附著於具有石灰質的貝殼等基質上,萌發並鑽入殼內生長,成長為絲狀體。絲狀體生長到一定程度便產生殼孢子囊枝,進而分裂形成殼孢子。殼孢子放出後即附著於岩石或人工設置的木樁、網簾上直接萌發成葉狀體。此外,某些種類的葉狀體還可進行無性繁殖,由營養細胞轉化為單孢子,放散附著後直接長成葉狀體。單孢子在養殖生產上亦是重要苗源之一。
紫菜葉狀體多生長在潮間帶
紫菜葉狀體多生長在潮間帶,喜風浪大、潮流通暢、營養鹽豐富的海區。耐乾性強;適宜光照強度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飽和點高、光補償點低的特點,屬高產作物。對低溫的適應力隨藻體水分含量不同而變化,在快速乾燥至含水20%時,經-20℃左右的低溫冷藏數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復活力。對海水比重的適應范圍廣,但以1.020~1.025為宜。絲狀體耐乾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於低潮線以下。在氣溫開始下降、有海水流動的條件下,殼孢子形成後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時大量放散,呈明顯的日周期性。
多管藻屬
多管藻屬屬於真紅藻亞綱仙菜目,為海水中最普通的藻。植物體為多列細胞分枝的絲狀體,絲狀體的中央有1列細胞,稱為中軸管,其外圍有自中軸管產生的邊緣細胞,稱圍軸管。有些種的絲狀體分化有直立絲狀體和匍匐絲狀體,基部以單細胞假根固著於海邊岩石上,高約3~20厘米。多管藻屬的植物體有單倍體的雌、雄配子體,雙倍體的果孢子體及四分孢子體。配子體和四分孢子體在外形上完全相同,是典型的同形世代交替。精子囊生在雄配子體上部的生育枝上,果胞生在多管藻多管藻的生活史
雌配子體上部生育性的毛絲狀體上。產生果胞時,毛絲狀體的中軸細胞旁生1個特殊的圍軸細胞(又稱支持細胞),由此細胞生出4個細胞的果孢絲體。果孢絲體的頂端細胞是具有受精絲的果胞,果胞核分裂為2,下核為果胞核,上核為受精絲核,後來此核退化。精子由受精絲進入果胞與卵結合。同時支持細胞又生出幾個細胞,叫做輔助細胞。果胞通過它下面的輔助細胞與支持細胞相連。合子核分裂為2,進入支持細胞,並在此細胞中繼續分裂,其餘核退化。此時支持細胞發生很多產孢絲,支持細胞中的核移至產孢絲中。產孢絲末端形成果孢子囊,每個囊內有2個核,同時支持細胞與四周的細胞融合成孢子囊團塊,總稱為囊果(即果孢子體),果孢子萌發後,形成二倍體的四分孢子體。四分孢子體上形成四分孢子囊,經減數分裂,形成4個單倍的孢子,叫四分孢子,四分孢子萌發形成雌雄配子體。
角叉菜
角叉菜屬紅藻門,杉藻科,角叉菜屬,自然分布於大西洋沿岸和我國東南沿海以及青島、大連等海域,是中國一種重要的經濟海藻。角叉菜不僅是卡拉膠生產的重要原藻,而且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應用於醫葯領域,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角叉菜藻體紅紫色,軟骨質,強韌
角叉菜是一種經濟海藻
1987~1992年在遼東半島通過調查研究,確定廣為分布的角叉菜屬的種類僅角叉菜一種。該種藻體的形態及大小變異極大,種下可劃分為4種不同的變型。其中,角叉菜原變型在我國尚屬首次發現。
角叉菜藻體紅紫色,軟骨質,強韌。叢生,高5~12厘米,基部顯圓柱形,逐漸向上則扁壓成楔形,上部叉狀分枝2~7次,腋角寬圓,扇形,扁平,頂端舌狀或二裂淺凹,鈍形,邊全緣略厚,或有簡單分叉、楔形、舌狀、短或長的小育枝。髓部由許多縱走與表皮平行排列的長形藻絲組成。四分孢子囊散布於分枝上部的兩面,呈不規則的圓點狀。成熟的囊果橢圓形,於藻體的一面突出,另一面凹陷。固著器為殼狀。
石花菜
石花菜又名海凍菜、紅絲、鳳尾等,是紅藻的一種。它通體透明,猶如膠凍,口感爽利脆嫩,既可拌冷盤,又能製成涼粉。石花菜還是提煉瓊脂的主要原料。瓊脂又叫洋菜、洋粉、石花膠,是一種重要的植物膠,屬於纖維類的食物,可溶於熱水中。瓊脂可用來製作冷食、果凍或微生物的培養基。
石花菜
石花菜的繁殖主要有有性生殖和無性繁殖兩種形式,有性生殖是通過雌雄配子進行的;無性繁殖則是通過四分孢子體產生四分孢子進行的。這兩種繁殖形式最終都是以孢子進行的,故稱為孢子繁殖。此外,石花菜還具有特殊的營養繁殖能力,這主要可以分為匍匐枝繁殖、假根繁殖和藻體再生等三種形式。
石花菜的生活史中,除孢子體世代和配子體世代外,還有果孢子體世代。但果孢子體不能單獨存在,僅能在雌孢子體上形成並生長、發育。在非繁殖季節,雌雄配子體的四分孢子體三者之間是不易區別的。我們通常見到的石花菜中這三種藻體都有,只有到了繁殖季節,藻體上產生生殖器官後,才能將它們區別開來。
粗枝軟骨藻
粗枝軟骨藻生長在低潮線附近岩石上。產於海礁、嵊山、普陀山、中街山、漁山、洞頭和南麂。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顏色暗綠至紅褐色,軟骨質,多肉,高8~15厘米,寬2~4毫米。主枝扁圓柱形,不規則地向各方分枝,基部收縮,頂端有球芽,脫落後能發育成新個體,囊果生在分枝上。
江籬
植物體為紅色、暗紫綠色或暗褐紅色,軟骨質或肥厚多汁,易折斷。高5~45厘米,有的可達1米。基部有盤狀的固著器。直立叢生,肉質,圓柱形,主幹明顯,分枝1~2次,互生或偏一側,囊果球形,突出於體表。分枝互生、偏生或不規則,植物體單軸型。頂端有一頂細胞,由它橫分裂為次生細胞,再繼續分裂成為髓部及皮層細胞。
江籬
江蘺喜生長在有淡水流入和水質肥沃的灣中,尤其在風浪較平靜、水流暢通、地勢平坦、水質較清的港灣中,生長較旺盛,在我國青島有分布。可供食用和制膠。
海蘿
海蘿是紅藻門的一屬。植物體直立,具不十分規則的叉狀分枝,圓柱狀或扁壓,內部組織疏鬆或中空;四分孢子囊散生在皮層中,十字形分裂;囊果球形或半球形,突出於體表面,密集遍布在藻體上。該屬有7種,全系海產,分布於北太平洋岸溫帶海域或略向南北延伸。中國產兩種:海蘿,紫紅色,高4~10厘米,最高可達15厘米,生於高、中潮帶的岩石上,產於沿海各地;鹿角海蘿外部形態與海蘿相似,但枝端較尖細,末枝常彎曲像鹿角,生於中、低潮帶的岩石上,產於東海和廣東省大陸沿岸。海蘿和鹿海蘿
角海蘿因體內含膠甚多,故耐干力很強,常叢生成群,可作為食品,也可葯用;海蘿膠還可用於印染工業。
麒麟菜
麒麟菜或稱麒麟藻,俗稱珊瑚草,海藻類,底棲藻紅藻,顏色鮮艷,有綠色、褐色、米色、紫色和紅色等。紅藻類約有2500多種,現在我們通稱珊瑚草者大多為紅藻中的角叉菜、麒麟菜等,它們是海中紅藻植物門;高20厘米左右,它的外形與珊瑚相當類似,所以一般人就以它的外形來稱呼它,角叉菜、麒麟菜等所含的營養成分極高,且具有「先清後補」的效果,因此與日本的厚岸草統稱為「珊瑚草」。日本的厚岸草又稱為鹽草、神草、福草,自古即被當做不老長壽的秘方,周朝時,日本人將鹽草當做珍貴貢品獻給中國皇帝。它的外形與現今市售的珊瑚草外形相當接近,但厚岸草僅生長於日本的能取湖、莎樂瑪湖及北海道厚岸灣的牡蠣島,且產量極為稀少,早為日本政府列為國家寶貴資源明令限制採集,市面上根本不可能購得;現連日本國內市面上所販賣的所謂「珊瑚草」,也是由日本國外進口的紅藻角叉菜、麒麟菜等,可見紅藻角叉菜、麒麟菜等是一種極具價值的食用植物。
麒麟菜
麒麟菜與人們經常食用的海洋植物海帶、裙帶菜、紫菜的營養成分相比,其主要成分為多糖、纖維素和礦物質,而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非常低。如果從蛋白質和脂肪含量看,麒麟菜的食用營養價值極低。但如果換個角度看,麒麟菜又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優質保健食品。因為麒麟菜富含多糖和纖維素,故屬於高膳食纖維食物。膳食纖維是人體必需的物質,具有防治胃潰瘍、抗凝血、降血脂、促進骨膠原生長等作用,而且食用高膳食纖維食物容易產生飽腹感,對減肥有一定作用。同時,麒麟菜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鈣和鋅的含量尤其高。其鈣含量是海帶的5.5倍,裙帶菜的3.7倍,紫菜的9.3倍;鋅含量是海帶的3.5倍,裙帶菜的6倍,紫菜的1.5倍。鈣對維持人體的循環、呼吸、神經、消化、內分泌、骨骼、泌尿、免疫等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均具有重要作用。鋅是人體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大約有80種酶和14種激活劑與鋅有關。缺鋅可引起人體內一系列代謝紊亂,生理功能異常,生長和智力發育障礙。
⑷ 哪個地方產的海帶比較好
海帶產地是中國北部沿海及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
海帶是冷水性海藻,在我國自然生長的海帶僅出現於青島以北的黃海,渤海。海帶生長海區要求水流通暢,水質肥沃,安全系數高。
海帶葉片似寬頻,梢部漸窄,一般長2~5米,寬20~30厘米(在海底生長的海帶較小,長1~2米,寬15~20厘米)。葉邊緣較薄軟,呈波浪褶,葉基部為短柱狀葉柄與固著器相連。
海帶通體橄欖褐色,乾燥後變為深褐色、黑褐色,上附白色粉狀鹽漬。
干海帶其表面有白色粉末狀隨著,海帶所含的碘和甘露醇尤其是甘露醇呈白色粉末狀附在海帶表面,沒有任何白色粉末的海帶質量較差。其次,觀察海帶以葉寬厚、色濃綠或紫中微黃、無枯黃葉者為上品。另外,海帶經加工捆綁後應選擇無泥沙雜質,整潔干凈無霉變,且手感不粘為佳。
(4)中國什麼地方產海藻擴展閱讀:
吃海帶的一些禁忌:
1、別把海帶當主食吃
不能長期的將海帶當做主食,這樣會攝入過多的碘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而且海帶中含有一定量的砷,攝入過多的砷可引起中毒。因此,食用海帶前,應先用水漂洗,使砷溶於水。
2、海帶不能長時間浸泡
海帶食前不要長時間浸泡,因為浸泡時間過長,海帶中的營養物質,如水溶性維生素、無機鹽等也會溶解於水,營養價值就會降低。如果海帶經水浸泡後像煮爛了一樣沒有韌性,說明已經變質不能再食用。
3、吃海帶後別馬上喝茶、吃水果
吃海帶後不要馬上喝茶,也不要立刻吃酸澀的水果,因為海帶中含有豐富的鐵,以上兩種食物都會阻礙體內鐵的吸收。
4、特殊人群慎吃海帶
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帶,因海帶中碘的含量較豐富,會加重病情;孕婦和乳母不要多吃海帶。這是因為海帶中的碘可隨血液循環進入胎兒和嬰兒體內,引起甲狀腺功能障礙。
⑸ 哪裡生產的海藻最好
2012年7月去陽江(廣東)旅遊,那時不識貨,僅帶回一包8.8元的海藻試吃(包裝上寫著「海旋藻」,大小有A4紙那麼大的一包,重量不記得了,可能半斤吧),誰知超好吃!相當的嫩,顏色是那種嫩綠色的,一小撮一泡一大碗,到現在還在後悔沒多帶點。後來吃完了,有一天在超市看到有海藻賣就一點試吃,完全不一樣差多了。其它地方的沒嘗過不清楚,淘寶上賣得比較多的是大連產的,不知相比咋樣。
⑹ 中國常見的大型海藻是那兩種
1.海帶(Laminaria japonica)屬褐藻門,海帶屬,是多細胞結構的大型藻類,最長可達7米以上。海帶常生活在淺海里,形成「海底森林」。海帶在自然條件下二年可採收;在人工養殖時生長期為一年,藻體只能生活13~14個月,如不及時採收,藻體會死亡。 海帶是一種很好的蔬菜,含碘較多,營養價值很高,肉質厚,味道鮮美,又稱做「特種蔬菜」。它既可燉食、炒食、涼拌,也可加工成海帶絲、海帶片等各種便於貯存的食品。海帶除食用外,綜合利用的價值也很大。海帶所含的的碘化物是各種火箭燃料不可缺少的添加劑。從海帶中提取的甘露醇和褐藻膠也有廣泛的用途。 2.紫菜(Porphyra sp·)·屬於紅藻門。紫菜在我國渤海、黃海和東南沿海一帶都有出產。一般生長在潮間帶的礁石上,從十一月到第二年五月是它的生長季節。紫菜體內富含蛋白質和碘、磷、鈣等物質,也是大海里的一種優良的蔬菜,可供食用。我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就知道采紫菜作食品,在醫葯上可用來治療一些疾病。3.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屬於紅藻門。在我國沿海都能生長。一般生長在低潮線以下水清流速大的地方。從石花菜中提取的瓊脂,也叫瓊膠、凍粉,經過凍結、乾燥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多聚半乳糖的硫酸酯。瓊脂具有不易被細菌分解的特性,所以常用作細菌的固體培養基。瓊脂也可食用,在醫葯上用途很廣。4.鹿角菜 (Pelvelia siliguosa)屬於褐藻門,鹿角菜屬。是一種溫帶性海藻,可食用,為我國黃海的特有種,多固著浪花沖擊的岩石上。藻體中含有一種膠質物,稱為褐藻膠,其主要成分是褐藻酸的鹽類。褐藻膠溶於水,粘度高,廣泛應用於紡織、食品、造紙、鑄造、石油等工業。目前,使用褐藻膠的食品有上百種。製做麵包時,加入適量的褐藻膠,麵包不僅色澤佳、體積膨大,而且口味好、儲存的時間長。掛面加入褐藻膠後則不容易斷開。在冰淇淋、雪糕、冰捧中加入一些褐藻膠就能延緩冰的融化速度,並增強細膩、柔滑的口感。褐藻膠還可以用來生產代血漿、止血紗布和止血粉。5.馬尾藻(Sargassum sp)屬於褐藻門,無孢子綱,馬尾藻屬。結構較為簡單,外形象馬的尾巴,故稱為馬尾藻,從藻體中也能提取褐藻膠,可供食用和葯用。6.裙帶菜( Undaria Pinnatifida )屬於褐藻門。裙帶菜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既可食用,也可葯用,其內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它的應用前景很廣闊。7.石蒓(Ulva lactuca)屬於綠藻門,又名「海白菜」。生活於海岸潮間帶,附近的漁民利用退潮的機會到海灘上拾取石蒓作為蔬菜和飼料。石蒓作為食物時,比陸地上的蔬菜更嫩細,且富含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 希望能幫到你哦^0^
⑺ 海藻類食物有哪些種類
海藻類食物主要有三個種類,分別是:紫菜、海帶、發菜。
紫菜
發菜(拉丁學名: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 et Flah.;中文學名:發狀念珠藻),是藍藻門念珠藻目的一種藻類,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沙漠和貧瘠土壤中,因其色黑而細長,如人的頭發而得名,可以食用。
廣東人取「發」(fà)的諧音「發」(fā)而寫成「發菜」,意為發財,廣東通用簡體字後,一律簡化成「發」,使之變為互通,在農歷新年的廣東菜式中更為常見。大量產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青海、陝西等省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
⑻ 中國四個海哪個海里的海鮮好吃,為什麼
中國哪裡的海鮮最好吃,一直以來都是爭論不休的話題,可以說南方的吃貨看不上北方的海鮮,北方的吃貨看不上南方的海鮮,有的是國內的海鮮好,有的說進口的海鮮好?
⑼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主要資源有哪些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主要資源有漁業、港口、石油、旅遊和海鹽等。
1、漁業資源。渤海水質肥沃,營養鹽含量高,餌料生物十分豐富,浮游植物年生產量1.4億噸,魚類年生產量49萬噸。渤海是黃渤海漁業的搖籃,是多種魚、蝦、蟹、貝類繁殖、棲息、生長的良好場所,故有「聚寶盆」之稱。對蝦、毛蝦、小黃魚、帶魚是最重要的經濟種類。
2、港口。渤海港口具有分布密度高,大型港口及能源出口港多,自然地理條件好,經濟發達,腹地廣闊,資源豐富等優勢,是我國北方對外貿易的重要海上通道。已建和宜建港口100多處。
3、石油、天然氣。渤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整個渤海地區就是一個巨大的含油構造,濱海的勝利、大港、遼河油田和海上油田連成一片,渤海已成為我國第二個大慶。
4、旅遊資源。渤海沿岸自然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眾多,充分具備了以陽光、海水、沙灘、綠色、動物為主題的溫帶海濱旅遊度假資源條件。
5、海鹽資源。渤海是我國最大的鹽業生產基地,底質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鹽業生產。我國四大海鹽產區中,渤海就有長蘆、遼東灣、萊州灣三個。萊洲灣沿岸地下鹵水儲量豐富,達76億立方米,摺合含鹽量8億多噸,是罕見的儲量大、埋藏淺、濃度高的「液體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