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合2020年的國家經濟形勢,如何考慮2021年的財政政策,以及如何實現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財政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決策。或者說,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它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
財政政策由國家制定,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並受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制約。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同其他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系。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要有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政府支出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政府購買,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勞務上的花費——購買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轉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體(如老人或失業者)的收入。稅收是財政政策的另一種形式,它通過兩種途徑影響整體經濟。首先,稅收影響人們的收入。此外,稅收還能影響物品和生產要素,因而也能影響激勵機制和行為方式。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1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⑵ 財政政策的形成發展
財政政策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而不斷發展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於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制約,國家不可能大規模組織社會經濟生活。奴隸主和地主階級的財政政策主要為鞏固其統治地位的政治職能服務在資本積累階段和資本主義形成時期,統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奪性財政政策,以加速資本積累的過程。
早期的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實行簡政輕稅、預算平衡的財政政策,以利於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經濟職能逐漸增強,財政政策不僅為實現國家政治職能服務,而且成為政府幹預和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產生,財政政策成為調節經濟、挽救經濟危機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經濟蕭條時期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刺激社會總需求,加快經濟復甦;在經濟高漲時期,則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以減少社會總需求,延緩經濟危機的來臨。
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國家集中了全體人民的意志,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能自覺地根據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制定財政政策。一方面促進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一方面組織和協調社會經濟生活,為鞏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滿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服務。
⑶ 目前中國財政政策的基本走向是什麼
2012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具體如下:
保持適度的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8000億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財政赤字5500億元,代發地方債2500億元。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突出重點,更加註重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大對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就業、社會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註重加強薄弱環節,加大對「三農」、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和節能環保、水利、地質找礦等的支持。更加註重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大力精簡會議和文件,深化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行政成本。繼續控制樓堂館所建設規模和標准,壓縮大型運動會場館建設投入。全面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和重點資金的審計。實施結構性減稅。認真落實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繼續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進行清理、整合和規范。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和風險防範。按照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繼續妥善處理存量債務。進一步清理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堅決禁止各級政府以各種形式違規擔保、承諾。同時,把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債務,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
具體參考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⑷ 國家財政是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
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經濟平穩運行要求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現大起大落。
1、在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可以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
2、在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
(4)中國財政政策怎麼發展擴展閱讀
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發展
1、為了使消費進一步回暖, 4 月底自國家發改委等十一部門發布的《關於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之後,各地紛紛涌現出大量相應政策力圖通過實施稅收優惠、加大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暢通二手車市場和加大消費信貸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政策回補汽車消費。在政策實施後汽車類消費連續三個月為正,7、8、9 月份的同比增速分別為 12.3%,11.8%和 11.2%,明顯高於去年同期水平。
2、為了穩定就業,保證社會穩定,在國家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推動下的精準扶貧,使農村貧困地區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加快,有效緩解了城鄉收入不平等,並促進了就業。在政策的實施下,2020 年第三季度失業率下降,新增就業人數完成全年目標 9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
3、在企業貸款方面,國家用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根據2020 年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企業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 73.5%,雖比上季度降低 2.3 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提高 7.6 個百分點,表明實體經濟貸款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滿足。為對沖疫情以支持實體企業渡過難關,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寬貨幣、擴信用的財政金融紓困政策,加大對企業貸款資金支持力度。這些政策在改善企業融資環境、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也堅定了企業的投資決心,預期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旺盛的趨勢將會持續。
4、同時為了為應對疫情和外部沖擊,地方債務大量發行,將加重財力薄弱地區的債務負擔,應當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行為,提高債務發行和資金使用透明度,嚴控債務風險,合理定價,通過多種措施激活二級市場流通功能。
⑸ 目前中國的財政政策具體有哪些
中央銀行開始扶持各中小銀行,幫助經濟快速發展,降低通貨膨脹率。
「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財政政策都是為著維護其超經濟的剝削關系。當其統治者處於上升時期時,往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採取較為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財政政策。
但隨著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財政政策會變得越來越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從而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段話指的是剝削階級國家怎麼使用財政政策。
(5)中國財政政策怎麼發展擴展閱讀:
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將財政政策劃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是根據財政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總量和結構中的不同功能來劃分的.
(1)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國債、降低稅率、提高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
(2)緊縮性財政政策(又稱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主要措施有:減少國債、提高稅率、減少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
(3)中性財政政策(又稱穩健的財政政策)是指財政的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
⑹ 求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演變過程
第一階段是從1979年到1992年。這一階段的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呈現出有效供給不足的特徵,資金需求一直有較大缺口,因此財政貨幣政策配合更多著眼於影響總供給,並且以「松」為主的擴張性政策搭配出現更多。具體來看,從1979年到1980年,主要表現為兩大政策「雙松」配合;1981年是財政政策緊,而貨幣政策松;1982年到1984年,表現為兩大政策「雙松」配合;1985年則是兩大政策「雙緊」配合;1986年到1988年,仍表現為兩大政策的「雙松」配合;1989年到1991年,是兩大政策的「雙緊」配合;1992年到1993年上半年,再次出現「雙松」配合。
第二階段是從1993年到1996年。該階段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開始迅速提高,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微觀經濟主體的活躍程度也在提高。但與此同時,在有效供給不足的背景下,經濟過熱也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積累。從1993年下半年到1996年,財政貨幣政策一直採取「雙緊」配合,政策協調目標就是通過緊縮性政策,來控制赤字、減少發債、壓縮政府開支、控制貨幣總投放量等。與此同時,兩大政策配合也逐漸獲得制度改革方面的基礎,其中1994年的稅制和分稅制改革逐漸奠定了公共財政的基礎,而1995年通過的《中國人民銀行法》也使得貨幣政策制定進一步得以獨立。應該說這期間兩大政策的協調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包括調控手段多樣化配合、調控技巧改善、駕馭宏觀經濟能力有所提高,這對於實現經濟「軟著陸」起到了較大作用。
第三階段是從1997到2002年。1997年開始,由於增長基礎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經濟發展逐漸從資源約束過渡到需求約束,有效需求不足成為經濟調控的新問題。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進一步促使中國經濟的周期性低谷來臨,物價走低、投資低迷、失業增加等通貨緊縮跡象開始令人擔憂。面對這種情況,1997年以後,財政貨幣政策由適度從緊快速轉為「雙松」配合。其中以擴張性為實質的「積極」財政政策,其主要手段是通過增發長期國債,籌集資金用於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而在此期間「穩健」貨幣政策的實質則是通過多次降低存貸款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不斷增加貨幣供應量,並在1998年初取消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限制。
⑺ 2020年我國實施的財政政策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三大攻堅戰完成之年,宏觀經濟的穩定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而這都離不開財政的支撐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0年經濟工作作了部署,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這一輪積極財政政策從2008年開始,已延續11年。不同年份的積極財政政策著力點有很大差異。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三年實行力度越來越大的減稅降費政策,減輕了納稅人負擔,在穩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預計超過2.3萬億元的減稅降費規模,更是讓社會明顯受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但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決定了積極財政政策的實行仍有必要性。
2020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強調「要大力提質增效」,區別於2019年的「加力提效」,在具體表述上強調「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⑻ 2010到2019中國財政政策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3
⑼ 目前我國財政政策是怎麼樣的對當前經濟形勢有何影響
目前我國的財政政策是相對穩健偏積極的財政政策。表現為政府過苦日子,實行減稅降費,政府放管服,激活市場主體活力,進行供給側改革,推進營改增,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同時保持合理財政赤字,增加項目支出,增強居民獲得感,推進消費升級。
對2019年我國經濟保持穩中求進發展態勢起到作用。中國經濟的熱點問題,離不開國際金融危機這個大背景。我們先從這次國際金融風暴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談起。早在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得到一個很重要的經驗教訓。必須加快銀行不良資產的剝離,必須加快中國商業銀行的體制改革。
(9)中國財政政策怎麼發展擴展閱讀:
財政政策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而不斷發展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於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制約,國家不可能大規模組織社會經濟生活。奴隸主和地主階級的財政政策主要為鞏固其統治地位的政治職能服務在資本積累階段和資本主義形成時期。
統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奪性財政政策,以加速資本積累的過程。早期的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實行簡政輕稅、預算平衡的財政政策,以利於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政府的經濟職能逐漸增強,財政政策不僅為實現國家政治職能服務,而且成為政府幹預和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