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有那些著名的神話傳說
1、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之一,是我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2、白蛇傳
《白蛇傳》的傳說源遠流長,家喻戶曉,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織女》)。 白蛇傳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
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表達了人民對男女自由戀愛的贊美嚮往和對封建勢力無理束縛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
3、孟姜女哭長城
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4、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常有人把《梁山伯與祝英台》稱作「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然而,同樣體現了人類對愛情的忠貞精神的「梁祝」,不單比「羅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內容也曲折生動得多。
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5、西湖龍井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 ,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
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
❷ 我國神話故事有哪些
我國神話故事有:神話一般大致分為三類,創世神話、神佛神話、英雄神話。其中尤其以創世神話最為重要。
中國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和《牛郎織女》
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統稱,有的地方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
民間故事的特點
1、貼近生活
民間故事,這種文體產生的時代晚於神話和傳說,它是人成為客觀世界的主宰之後產生並長期存在的文體。故事的內容雖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著眼於、立足於現實生活,其主題、角色與主要情節都符合故事傳播時的生活邏輯。從神話、傳說到變形故事、動物故事、寓言、生活故事、笑話,其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幻想性依次減弱,現實性依次增強。這一點是民間故事區別於神話的主要特徵。 [1]
2、泛指性
一般指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確定的。故事的敘述注重關鍵性情節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細節描述。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節的生動性上。有浮生縈雲(故事篇)。這點是故事區別於傳說的主要特徵。傳說總是盡力把情節落實到確定的人、事、物上,盡管那情節是虛構的。 [1]
3、類型化
民間故事,作為一種集體創作,在情節、主題、人物等方面有顯著的類型化傾向。主題的類型化指許多故事表達同樣的主題,如表達生活變富或弱者獲勝的願望,對於機智善辯的贊揚、對於愚蠢呆笨的諷刺等。人物的類型化指許多故事的人物屬於同一種形象類型,即在品格、行為等方面的主要特徵是共同的,如巧媳婦型、呆女婿型、機智人物型等。同一故事在傳播過程中會生發出許多大同小異的多種說法,同一母題會表現為多種異文,貫穿於多種異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稱為「類型」。類型分析時故事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以至於故事類型的研究成為一種分支學科即故事類型學,在這方面曾出現大量論著。當然,類型化不僅是民間故事的特點,神話、傳說也有類型化的表現,但故事的類型化更為突出,可以說故事是類型化最強的一種敘事文體。與類型化相關的是,故事對人、事物、景物的個性化描寫較為缺乏,敘事手法較為粗疏,但這點從另一角度看就是質朴簡約,與民眾的審美趣味相契合,而且敘述粗疏的不足為情節的強烈趣味性所彌補,使故事成為現代民間敘事文體中影響最廣泛的一種。
表現形式
幻想故事
包含豐富的想像成分,充滿浪漫色彩。它起源於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又繼續發展,反映古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習俗和信念,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某些社會矛盾。幻想故事的主人公多為普通勞動者,其中出現的情節、事物和一部分人物,大都帶有超自然的性質。它常把某些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當作可能實現的事情表現出來。它藉助法術和寶物的幫助,實現貧困、誠實主人公的願望和憧憬,並對惡人、貪心者予以懲罰。這類故事中的寶物大多為日常事物,它們的神奇性能實際是人類知識和技能的作用的理想化,並且經過幻想以物質形態表現出來。幻想故事情節常採用「三段結構法」;人物、情節、語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區也時有變異;敘述經常夾有韻語。晉代干寶《搜神記》(卷十四)中的《毛衣女》、陶潛《搜神後記》中的《白水素女》,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上」里的《葉限》、《旁》和《原化記》中的《吳堪》等,記錄的都是古代流傳的幻想故事。
動物故事
以動物為主人公。故事裡的動物常被擬人化。這類故事,有的借動物之間的糾葛表現某種社會現象、人與人的關系;有的著重解釋動物的習性;也有的寄寓著比較明顯的教訓意義。
世俗故事
生活故事取材於現實生活而加以虛構,亦稱「世俗故事」或「寫實故事」。它的現實性較強,故事往往贊美正直、勤勞、 善良、 智慧的人;批評懶惰、自私、愚蠢的人;也諷刺剝削者和壓迫者。許多生活故事反映雇農對地主、工匠對作坊老闆、人民對官府的巧妙斗爭。關於婦女的故事,不少是控訴封建禮教和倫理觀念給她們造成的痛苦,提出婚姻、愛情自主的要求,有的甚至表現了她們敢於向封建皇權挑戰的勇氣。有些故事幽默、風趣,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在很多民族中流傳的機智人物故事,充分地表現了人民的機智和樂觀主義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現的許多新的民間故事,反映了新時代人民的生活和願望,表現了高尚的精神面貌,它對傳統民間故事的藝術特點也有所發展。生活故事一般比較短小,人物性格單純,常常運用對比的手法。有時也採用「三段結構法」。它的風格較為朴實、明快。
民間寓言
是廣大人民創作的包含有明顯教訓意義的口頭散文故事。它是人民的智慧、經驗的結晶。
民間寓言最早大概是由動物故事發展而來。先秦的著作中,記錄或引用了不少以人和動物等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鷸蚌相爭》等。
民間寓言大多通過生活片斷表現主題,作品的故事情節和寓意往往達到渾然一體的程度。風格含蓄、幽默,發人深省。
民間笑話
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其中一部分諷刺鋒芒指向昏庸貪婪的統治者,但大量是諷刺人民內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點的作品。【民間故事表達了勞動人民什麼】民間故事一般都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❸ 中國神話故事二十個有哪些
誇父追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後羿射日、精衛填海、神農嘗百草、倉頡造字 、大禹治水、哪吒鬧海、女媧造人、吳剛伐桂、盤古開天、刑天舞干戈、黃帝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牛郎織女、許仙和白娘子、天仙配、干將莫邪、孟姜女哭長城。
嫦娥奔月
後羿立下大功勞後,西王母賜給後羿兩類不死葯,後羿捨不得吃,就交給了老婆嫦娥保管。但後羿的門徒逢蒙知道後,就逼迫嫦娥交出仙葯,嫦娥就無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葯,便向月球飛去。據說,後羿的妻子原名叫恆娥,因漢代人避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這一改意境更美了。
❹ 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中國古代神話
鏈接:https://pan..com/s/1DmPQsCvi56rLm07CqFVMBQ
羿射日、盤古開天闢地、嫦娥奔月、牛郎織女、誇父逐日、大禹治水、哪吒鬧海、西遊記、精衛填海、八仙過海。
❺ 中國著名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1、女媧造人,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❻ 中國的神話故事都有哪些
很多:女媧補天,後羿射日,誇父追日,精衛填海,劈山救母,西天取經,大鬧天空,八仙過海,嫦娥奔月,白蛇傳,……
❼ 哪些是我們中國的神話故事
神話故事有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嫦娥奔月、後羿射日、精衛填海、神農嘗百草、大禹治水、哪吒鬧海、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等。
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取決於當時的社會性質,由遠古時代人民集體口頭創作。
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傳說。其產生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斗爭和對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種精神寄託、人類的嚮往和宗教的實化展現,對後世的文學藝術有深遠的影響。
❽ 神話故事的名稱有哪些
中國的神話故事有:後羿射日、誇父追日、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牛郎織女、天仙配、嫦蛾奔月、伏羲畫卦、神農嘗百草、雷澤華胥、常羲沐月、愚公移山等等。
1、【盤古開天地】
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❾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話故事
有:女媧造人、誇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
1、女媧造人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2、誇父逐日
傳說誇父是峨嵋山上一個誇父族的首領,他身材魁梧、力大無窮。為了弄清太陽在一年四季對農作物的影響,能夠讓人們合理利用陽光以及熟悉大自然的規律。
誇父拿一根桃木棍兒從東至西測量日影定四季,再從黃河和渭河的漲水痕跡上標出最高洪水的水位,這樣可以對農作物提供耕種參考。
至於為什麼拿桃木棍兒,那可能是古代人迷信,為了避邪。說起來,誇父應是中國農業科學家的鼻祖。他從東至西到達靈寶市西部,後來壽終於此。
3、嫦娥奔月
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後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一作常娥)。
4、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基於不同的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填海」神話歸於不同的神話類型。顯然「精衛填海」神話屬於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於變形神話中的「死後托生」神話,即將靈魂託付給現實存在的一種物質。
不僅如此『精衛填海」還屬於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
5、女媧補天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媧補天的故事和女媧造人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後人將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為由,銜接女媧熔五彩石以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在中國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遠古時期為人類做過特別重大貢獻的部落群體和首領。後人為了紀念她們的功績,而將其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