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建築的三分法是什麼

中國建築的三分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8 10:47:47

㈠ 除三分法布局外,還有哪些布局方式,哪些是中國傳統布局

「四合院」布局、九宮格布局、對角線、對稱式、s形構圖法。四合院是中國傳統布局。
中國古建築的平面布局總是以房屋包圍空間,或是以空間包圍房屋兩種,以中軸線為基準、以庭院為中心的建築觀念始終存在著,並在實踐中起著作用,基本的還是「四合院」布局方法。這是西方建築所沒有的,也是中國古建築所獨有的一個突出特點。
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建築藝術源遠流長。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築藝術風格等各有差異,但其傳統建築的組群布局、空間、結構、建築材料及裝飾藝術等方面卻有著共同的特點,區別於西方,享譽全球。中國古代建築的類型很多,主要有宮殿、壇廟、寺觀、佛塔、民居和園林建築等。

㈡ 中國建築三段式是指什麼

屋頂、屋身、台基三部分。

近代建築宗師梁思成先生指出,中國古建築具有三段式特徵,即台基、屋身、屋頂三方面,台基就如人的雙足,承托著屋身和屋頂,通過台基的尺度可反映出建築的等級。

中國古代建築,在形態上的顯著特徵是大屋頂。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被稱為中國建築之冠冕,最顯著的特徵是屋頂的流暢的曲線和飛檐,最初的功能是為了快速排泄屋頂的積水,後來逐步發展成等級的象徵。

(2)中國建築的三分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古建築大到結構部件、脊吻、瓦當,小到門窗、門環、角葉,都具有很鮮明的裝飾形狀或圖案,這些裝飾裝修構件,多為玲瓏剔透的木刻造型,傳統建築木裝修無論在工藝,技術和藝術各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以木結構為主體的中國古建築中,裝修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國古建築是以木材結構為主要結構方法,木構架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由立柱和橫梁組成的「間」字構架,是中國建築具備的獨有優點。

梁思成先生說:「觀察西方傳統建築,我們就好像在看一幅西方的油畫,可以從某一個確定的視角來完整的觀察這座建築,就像觀察一幅油畫一樣,但是我們觀察中國傳統建築就很不一樣,看中國建築就像看一幅卷軸畫,我們打開畫面是慢慢展開的,一點一點的才能完整地把這幅畫所表達的空間感覺出來」。

㈢ 中國建築的特徵主要是什麼

中國建築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下列九點。
1、個別的建築物,一般地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下部的台基,中間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狀伸展的屋頂。
2、在面布置上,中國所稱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這種建築物以及一些聯系性的建築物,如迴廊、抱廈、廂、耳、過廳等等,圍繞著一個或若干個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3、這個體系以木材結構為它的主要結構方法。這就是說,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成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兩根立柱和兩層以上的橫梁。每兩付梁架之間用枋、檁([lǐn]架在屋架或山牆上面用來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長條形構件。也叫桁或檁條。)之類的橫木把它們互相牽搭起來,就成了「間」的主要構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兩柱之間也常用牆壁,但牆壁並不負重,只是像「帷幕」一樣,用以隔斷內外,或分劃內部空間而已。
4、斗拱: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在柱頭上加上一層層逐漸挑出的稱做「拱」的弓形短木,兩層拱之間用稱做「斗」的斗形方木塊墊著。這種用拱和斗綜合構成的單位叫做「斗拱」。
5、舉折,舉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層的;上一層總比下一層短;兩層之間的矮柱(或柁[tuó]:房柁,房架前後兩個柱子之間的大橫梁。墩)總是逐漸加高的。這叫做「舉架」。屋頂的坡度就隨著這舉架,由下段的檐部緩和的坡度逐步增高近屋脊處的陡斜,成了緩和的彎曲面。
6、屋頂在中國建築中素來占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彎曲的,已如上面所說。當屋頂是四面坡的時候,屋頂的四角也就是翹起的。它的壯麗的裝飾性也很早就被發現而予以利用了。
7、大膽地用朱紅作為大建築物屋身的主要顏色,用在柱、門窗和牆壁上,並且用彩色繪畫圖案來裝飾木構架的上部結構;如額枋、梁架、柱頭和斗拱,無論外部內部都如此。在使用顏色上,中國建築是世界各種建築體系中最大膽的。
8、在木結構建築中,所有構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們外表形狀上稍稍加工,使成建築本身的裝飾部分。
(九)在建築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磚瓦;盡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裝飾潛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裝飾浮雕,磚牆上也加雕刻。這些也都是中國建築體系的特徵。

㈣ 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結構包括哪三部分

中國古建築存在很多「三分為一」的現象,就是一個整體分為三部分。
建築立面分為「大屋頂、牆體、基座」三部分;
柱子分為「柱頂、柱身、柱礎」三部分;
不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為一」 正房一般為三開間;
標准(三進)四合院分「前院、內庭、後院」;
故宮中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
中國古建中的三分為一不只是在立面,還有平面的院落組合方式、柱子的三分為一、台基部分的三分為一等等
從古代 文獻 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築形象一直到現存的古建築來看,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 規律 ,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築,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築和一些圍廊、圍牆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後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後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宋朝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詞句,古人曾以「侯門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處,就都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築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徵。
(二 )軸線的空間藝術
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這主要體現在受中國「周禮」思想影響較大的建築體系當中。古代都城規劃中,都以主宮殿位於中軸線上,以宮室為主體,次要建築位於兩側,左右對稱布局,「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與明清北京城的規劃布局。再如中國古代寺廟中,強本調軸線空間布局的實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將主殿大雄寶殿放在軸線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後左右。「左閣右藏」、「左鍾右鼓」等。空間層層遞進,庭院森森,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

㈤ 如何拍好一張古建築照片

一、古建築拍攝常用技法

拍攝古建築,我常常會用到超廣角和長焦兩種焦段。使用超廣角記錄建築物的全貌,使用長焦對建築物的細節部分進行精確描寫。選取不同的拍攝角度使古建築呈現不同的形態。而在拍攝的站位和角度方面,有仰、平、俯和正、側、逆,角度雖少,但變幻無窮。

四川·五明佛學院

當我們站在制高點進行拍攝時,可以很恰當的表現出建築群的整體形態及各建築物之間相互位置關系。此時,我一般會採用三分法構圖進行拍攝,讓前景、中景、背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這就形成了畫面的層次,使畫面內容豐富卻不雜亂。

北京·天壇

站在位置較低的地方進行拍攝時,可以使建築物的豎線向上匯聚,能夠表現出建築物的高大特徵,同時也增加了建築物的穩固感。

北京·天壇

正面拍攝建築物有庄嚴、平穩的感覺,也符合中國古建築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特徵。正位的平衡構圖至關重要,是典型且客觀的構圖方式,雖然非常常見,但是這種構圖不容易讓人產生「厭膩」的感覺,因攝影本身就是一種客觀再現空間和事物的造型藝術,而這種構圖方式最客觀,正和了攝影本身的口味也和了觀者看待事物的典型方式。

故宮·角樓

側面拍攝建築物,建築物的橫線條和豎線條都有明顯的透視變化,有利於表現建築物的各角度特徵,突出建築物的立體感。

二、光線對拍攝古建築影響

我們知道,攝影是用光的藝術,「用光你所有的時間,用光你所有的錢」,玩笑。任何物體在不同光線的照射下都會展現出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光線可使建築物產生不同的造型效果。古建築是立體的藝術,所以拍攝時,應多面觀察建築物的特點,以及拍攝時光源的位置。拍攝古建築因為其體積的原因多採取日光,重視太陽光下的光影效果,才能不顯得平淡,而富有生氣。

福建·土樓

高位正面光,適於表現建築物正面的特徵如形狀、雕刻、規模等。

北京·頤和園

高位側面光,不僅能很好地表現建築物表面特徵,同時也能充分表現建築物的立體感,是建築攝影中最常用的光線。

雲南·崇聖寺三塔

頂光照亮建築物頂部,適於表現建築群的范圍,這種光線能把建築的層次區分出來。

杭州·西湖

攝影裡面「遠取其勢,近取其質」,遠景要盡可能突出整體景色的主體氣氛,特寫則表現某局部的獨特細節,無論遠近都要有「料」,而且「料」要下的不多不少。而光線的選取就是很重要的佐料,決定了整張片子的味道和基調,不能寡淡無味,且片子的口味當然不能太重。

杭州·集賢亭

當然,除了自然光以外,我們也不能忽視人造光對古建築的影響,通常我們會利用水面的倒影來更好的表現古建築的風韻,以水面的倒影將建築物塑造成另一個形態,使畫面更有視覺上的張力。

三、氣候對拍攝古建築的影響

北京·箭扣長城

北京·箭扣長城

北京·金山嶺長城

北京·金山嶺長城

北京·金山嶺長城

北京·金山嶺長城

雲霧中的長城,這一系列的照片採用了俯視的角度,利用秋冬季節多霧的天氣,提前預判好天氣的因素,盡可能選擇較早的時候,甚至是凌晨就到達既定機位,在太陽升起之前利用雲霧效果展現古長城的悠遠綿長,更有甚者可拍出中國風的效果。結婚辦喜事也講究個良辰吉日,攝影更是要選對恰當光景則事半功倍。

西藏·林芝尼洋閣

北京·故宮角樓

而這種火燒雲與古建築的搭配,往往選擇夏季傍晚的時候,利用雲層、落日、余暉、等自然現象來襯托古建築的風采。往往在這種天氣下,我們可以使用ND減光鏡拍出長曝光的效果,這樣的雲彩在照片中很出彩。

氣候不同,光線不同,拍出的景緻也各有不同。無論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還是艷陽高照雷雨交加。不同光源和色彩都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表達不一樣的情緒。

四、利用強烈的對比來拍攝古建築

尋找畫面對比是一項很常見的拍攝技巧,建築作為社會文明的產物,常常會與自然和人進行對比。比如以對比手法突顯建築的宏大、人的渺小等。若是建築帶有古老破舊特性,還可以與現代、新潮等特性進行對比。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對比方式。畫面中的對比,往往只要重點呈現一種特性即可。

北京·故宮

採用虛實手法展現古建築特徵也是我們常用的手法,利用盡可能大的光圈虛化效果將前景虛化,而讓背景清晰的展現在我們面前。一般來說,實的部分是點睛之筆,虛的部分則營造效果,缺一不可。這種虛實強烈對比的手法更能體現古建築的空間和層次。

西藏·布達拉宮

利用幽暗前景、背景與明亮主體間的明暗對比,也是古建築拍攝中常用的手法,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手法使片子顯得神秘而生動。用這種手法拍攝出布達拉宮後,強烈地突出了主體,很好地表現了它的立體感、質感和空間感,層次頓現。

北京·故宮

杭州·靈隱寺

杭州·靈隱寺

杭州·靈隱寺

江西·婺源菊徑

充分利用動與靜的對比,也是畫面產生活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法。比如以上三組照片中,第一組中飛舞的白鴿和古城牆、古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組中,在雨中的靈隱寺也彷彿多了一分禪意;第三組中,車流劃出的弧線,夜空中綻放的煙花。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是改變呆板、平淡,豐富畫面視覺元素的最重要的方法。

北京·天壇與城市

而利用古今建築對比這種手法,對拍攝古建築的攝影師來說,更加的有樂趣,兩種不同元素充分對撞,這種鮮明的對比和厚重的歷史感既讓我們感受到古代建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能感受到現在飛速發展的社會為我們帶來的欣欣向榮,使美妙畫面連通人的思考。

北京·金山嶺長城

季節對比是我們等待的結果,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同一處美景在四個季節中表現出來的景色往往讓我們嘆為觀止,這一幅作品,我將長城夏冬時節的模樣巧妙融合在一起,這需要我對這個機位及景物十分了解才能做到,經過多次的微調與嘗試,我做到了。

五、古建築攝影的後期技巧

對於古建築攝影的後期來說,我認為首先要還原現場真實情況,我們可以根據色溫、色彩、飽和度、對比度的調整來增加照片的通透度與色彩的真實性。建議RAW格式拍攝。第一步我建議是從色溫開始調整,中國的古建築以青磚、青瓦或者黃瓦居多,除黃昏時間我們會有較多的暖色調以外,其他時間段根據畫面的分配都是以冷色調為主,所以,我們的第一步可以先調整冷暖色調,再去調整其他的色彩等等。

當然,拍攝建築的時候,天空的雲彩的飄動和水面倒影的流動也是我們想要的,這個時候,我會建議攝影師使用ND鏡,採用長曝光的方式拍攝出獨特的景色,當然,有些朋友沒有ND鏡,我們也可以通過後期技術彌補,在固定機位連續拍攝幾十張甚至幾百張素材,通過PS軟體的堆棧功能合成一張照片,這樣也可以模擬長曝光的狀態。

㈥ 請問,「三分為一」,是什麼啊古建中的問題 以「三分為一」為題,分析傳統建築各部分構圖特點及聯系。

暈……我們中建史考試題目
你就按咱們通常所說的三段式答就對了 中國古建中的三段式/三分為一不只是在立面,還有平面的院落組合方式、柱子的三分為一、台基部分的三分為一等等,不要想太復雜~

㈦ 按照三分法來分中國古建築可以分為哪三個部分

中國古建築存在很多「三分為一」的現象,就是一個整體分為三部分。
建築立面分為「大屋頂、牆體、基座」三部分;
柱子分為「柱頂、柱身、柱礎」三部分;
不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為一」 正房一般為三開間;
標准(三進)四合院分「前院、內庭、後院」;
故宮中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
中國古建中的三分為一不只是在立面,還有平面的院落組合方式、柱子的三分為一、台基部分的三分為一等等

㈧ 除了三分法布局外,還有那些布局,哪些是中國傳統布局法

除了三分法布局外,還有框架式結構、四合院等。
中國古建築的平面布局總是以房屋包圍空間,或是以空間包圍房屋兩種,以中軸線為基準、以庭院為中心的建築觀念始終存在著,並在實踐中起著作用,基本的還是「四合院」布局方法。這是西方建築所沒有的,也是中國古建築所獨有的一個突出特點。

㈨ 標題 2.5除三分法布局外,還有哪些布局方式,哪些是中國傳統布局

還有很多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從陝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或圓形淺穴式房屋發展到現在,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上、蜿蜒萬里的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建於隋代的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在科學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梁科學的前列;現存的高達67.1米的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北京明、清兩代的故宮,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規模建築群。至於我國的古典園林,它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它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這一系列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象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著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鑒賞的重要對象。而要鑒賞建築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築藝術的主要特徵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後再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

閱讀全文

與中國建築的三分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英國郵寄什麼快遞 瀏覽:586
我們中國的疫情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138
越南都有哪些鞋廠 瀏覽:871
印尼金珍珠多少錢一克 瀏覽:519
2020越南qdp總量是多少 瀏覽:853
英國女王哈里王子其兒子什麼星座 瀏覽:280
中國受到了疫情什麼影響 瀏覽:897
中國幫助了多少疫情國家 瀏覽:905
國內轉賬英國匯豐銀行多久到賬 瀏覽:791
北京義大利傢具哪裡買 瀏覽:200
冰島距離英國多少公里 瀏覽:934
到印尼買什麼回國 瀏覽:301
越南人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492
伊朗的的格鬥叫什麼 瀏覽:453
義大利噴氣機叫什麼名字 瀏覽:991
越南糯米進入中國要准備什麼 瀏覽:869
越南語怎麼寫最快 瀏覽:10
東莞中國移動號碼停用保號後多久 瀏覽:118
越南5月2日是什麼節 瀏覽:958
印尼哪裡有賣阿瑪尼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