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

發布時間:2022-08-08 23:46:50

A.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中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生活在一個水深火熱的環境中。

抗戰時期,受戰爭贏下,中國人民顛沛流離,大部分人民生活艱難,日常生活難以維持,還要時刻提防和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迫害,生存都是問題。紅軍也極其艱苦環境中堅決抵抗、捍衛國土,吃樹皮、吃皮帶等,全民皆兵,老百姓與解放軍共同抗敵。

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中國軍隊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

(1)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過程: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侵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國共合作和全民族團結,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在八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面抗戰路線,實行了持久戰的戰略方針,開辟了廣闊的敵後戰場,建立了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先後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三次反共高潮。

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敵後抗日游擊戰爭,進行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等數萬次對敵作戰。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共產黨成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流砥柱,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空前壯大。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B. 建國前我國經歷四個重要時期是什麼

大革命時期、十年內戰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

1、大革命時期

國民革命,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是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1]。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2、十年內戰時期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而進行的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階段。大革命失敗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地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在農村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

3、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4、解放戰爭時期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殘存在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被全部殲滅,僅有少量逃往台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2)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擴展閱讀: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中國人民解放軍用劣勢裝備戰勝了擁有優勢裝備的強大敵人,取得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相隔台灣海峽呈現對峙狀態。

C. 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是什麼樣子

中國仍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抗日戰爭後期到解放戰爭時期。

1937年7月7日,日軍進攻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還擊,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由此揭開。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國民政府被迫對日作戰。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戰開始。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戰役,抗擊日本侵略者,但實行的是一條片面抗戰的路線,喪失了大片國土。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是全面抗戰的路線,執行持久抗戰的方針,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取得了很大勝利。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廣州、武漢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對國民黨實行政治誘降,國民黨內的親日派叛國投敵。

國民黨內的親英美派抗戰逐漸消極,製造反共摩擦事件,對此,中國共產黨給予了堅決地回擊和無情地揭露。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里,為了克服困難,爭取抗戰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經濟上、思想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終於度過了最困難時期。1944年,解放區軍民開始局部反攻。

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七大」,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毛澤東發出「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號召,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訂無條件投降書。經過八年艱苦奮戰,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8月,毛澤東親赴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國共雙方代表簽訂了《雙十協定》。但是,國民黨在談判期間派軍隊向解放區發起進攻。解放區軍民打退了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國共雙方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並在重慶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

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在美帝國主義援助下向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從1946年夏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軍開始了全國性的反攻。

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23日解放南京。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進入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期。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有步驟地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並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

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個歷史階段中,黨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確的,取得的勝利是輝煌的。

(3)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擴展閱讀:

建國後的頭三年,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殘余武裝力量和土匪,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級的人民政府,沒收了官僚資本企業並把它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統一了全國財政經濟工作。

穩定了物價,完成了新解放區土地制度的改革,鎮壓了反革命,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開展了打退資產階級進攻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

對舊中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進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勝利完成繁重的社會改革任務和進行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同時,迅速恢復了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全國工農業生產1952年底已經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

D. 1938年,中國抗日戰爭是怎樣的

抗日戰爭中1938年中國屬於戰略防禦階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

1938年2月,日軍華北方面軍企圖南下和華中派遣軍會合。中國國民革命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地區與日軍激戰,史稱徐州會戰。

1938年5月19日,日軍佔領徐州,6月6日佔領河南省會開封。6月9日,蔣介石命令在花園口炸開黃河南岸大壩,史稱黃河花園口決堤。此舉雖然暫時阻擋了日軍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黃河下游的大規模水災,造成上百萬民眾直接死亡或間接因飢荒而死。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會戰,參戰日軍達30多萬人,中國軍隊達110萬人,戰爭中日本損失8萬人,因病減員8萬人,由此喪失了戰略進攻的能力。

1938年10月25日—12月8日,日軍集中2萬余兵力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冬季「掃盪」。邊區軍民奮起反擊,共作戰108次,斃傷敵軍4000餘人,擊斃了日軍中將旅團長「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取得反「掃盪」的勝利。

1938年12月29日,在日本政府的誘降下,國民政府內親日派頭子汪精衛公開投降,在越南發表「艷電」響應近衛聲明,提出與日本「恢復和平」。

(4)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而據蔣夢麟的回憶錄稱有1400萬壯丁被拉夫後死於飢餓疾病。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

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E. 戰爭時期中國的情況

應該說清楚是什麼戰爭時期的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國土淪陷很多,國家經濟十分脆弱,靠各民族共同奮斗才打贏日本。解放戰爭時期,國家處於分裂狀態,國統區的經濟也不行,解放區經過土地改革,農民的積極性比較高。

F. 中日戰爭的時候,中國多少人口日本多少人口

1940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三萬三千人。1945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九萬八千人。
二戰中國軍民傷亡數據歷史上,中國的抗日戰爭被稱為民族解放戰爭,它開始於1937年的「七.七事變」;在今天,這一階段的時間劃分,也可以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算起。一場歷時14年之久的戰爭,給神州大地留下了滿目創痍,使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延緩達半個世紀之久。一場針對中華民族的、亘古未有的、殘殺手段達250種之多的大殺戮,在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東起海岸,西到重慶的廣大地域,幾乎14年不曾間斷。日寇鐵蹄所至,姦淫擄掠,生靈塗炭;強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屍骨如山。除西藏、新疆之外,全國其他省份大多橫遭戰禍,無一不受殃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遭受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為了這場戰爭,付出過像中國這樣慘重的犧牲與代價。然而,14年抗戰中中國損失多大?中國人民傷亡幾何?卻始終是個難以破解之迷。戰爭已於61年前結束,然而,我們至今卻仍未得出一個全面的、准確的、權威的、令人信服的傷亡數據,實在是難以交代。自1995年以來最權威的數字表明,直接財產損失為1000億美元,間接損失5000億美元,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中國歷年來公布的幾個數字:1946年底,國民政府提出,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共計1173萬人;1947年5月20日,國民政府對1946的抗戰傷亡人員總數進行了修訂,增加為1278.4974萬人;新中國成立後,就1937年至1945年日本侵華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作了初步估計——1000萬人犧牲和500億美元以上的財產損失;1985年,公布戰爭中的傷亡人數為2100萬以上;1995年,公布戰爭中我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由於人們對傷亡3500萬的來歷不甚了了,加之數字確乎龐大,十年來質疑之聲從未停止。概括起來,與此相關而又各不相同的官方機構的統計數字有:中國軍民犧牲與死難500萬、600—700萬、2000萬、2062.1萬、2200萬;中國軍民傷亡1173萬、1278.4974萬、2000萬、2100萬、2168.5萬、2180萬、2500萬、2800萬、3000萬、3480.5896萬、3800萬、4100萬,及人口損失5000萬以上。其中中國軍隊傷亡380萬、1140萬。以上1140萬是指——中國軍隊犧牲207.8萬,兵役壯丁犧牲355.5萬,共計563.3萬;中國軍隊負傷227.8萬,兵役壯丁負傷347.7萬,共計575.5萬。中國戰場擊斃日軍20萬、40萬、43.56萬、45萬;中國戰場斃傷日軍133萬、138萬、155.9萬、250萬(包括俘)。另外,中國戰場接受投降日軍有105萬和128.3萬。由此可見,最小數字與3500萬的數字差額甚大,除統計的地域、時段有別,對原始資料的取捨不同外,採用的方法不盡科學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2600454_1.html/ ]

人們對3500萬傷亡的質疑,主要基於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統計時段含混不清,是自「七.七事變」起,還是「九.一八事變」始,有欠明晰;二是較之1947年國民政府公布的數字增加了近兩倍;三是比人民政府於1985年公布的、得到國際史學界認可的數字增加了1400萬,幅度相當可觀;四是沒有採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死亡人數統計法」,而是使用「傷亡人數統計法」。就採用何種方法更為准確可靠的問題,有專家以當年的一支國民黨部隊為例,用兩種統計方法進行了計算與比較,得出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由於人的死亡只能是一次,而負傷則不然,採用「傷亡人數統計法」得出的數字,竟比採用「死亡人數統計法」得出的數字擴大近12倍!與日本軍國主義算賬,要算個清楚、明白賬,而不能是一本糊塗賬。「中國做為一個深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受害國家,一個堅持日本應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世界大國,自己卻對中國八年抗戰歷史的一個基本問題都沒有一個權威的准確的結論。」是的,這的確是一個須要解答或亟待解答的問題——在14年(不僅僅是8年)的抗戰中,中國死難者的人數究竟有多少?再者,為中國軍民所擊斃的日軍又究竟有多少?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判斷己方戰果與貢獻,主要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多寡為指標。在二戰結束6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提供了一份經過數年廣泛考證、內容可謂詳實的、與1995年官方公布的數據基本吻合的統計報告。它按死亡和受傷分別予以計算,得出中國軍民傷亡3480萬人為最低限度的結果:死亡2062.1萬人,受傷1418.5萬人。其中:中國軍隊犧牲563.3萬人(包括屬於軍隊編制、具有軍人身份的兵役壯丁355.5萬人);中國軍隊負傷575.5萬人(包括兵役壯丁347.7萬人)。然而,這份報告所反映的也僅是八年抗戰時期,所以,仍不是一個全面的數字。但是,據估算,由日本侵華給中國帶來的人口總體損失,可達5000萬人以上!中國人民經歷的苦難太多太多,遭受的殺戮太慘太慘,以至於我們對這動輒上千萬,包含了祖輩、父輩甚至曾祖輩性命的數字,充滿血腥氣味的數字不堪回首。每一個傷亡的數字,無不飽含著中華民族的血和淚,無不是中國人民的頭顱和屍骨所構築!日本帝國主義於中國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曠世罕見,足令江河嗚咽,日月更色。
羅斯福應該最清楚,在中國土地上的被法西斯德國駐南京的外交官稱之為「野獸集團」的200多萬日本軍隊,對美洲大陸,對美國人民意味著什麼;斯大林也不會不清楚,駐扎滿州多年的85萬養精蓄銳且滅絕人性的日本關東軍,還有關內的中國派遣軍,對社會主義的蘇聯又意味著什麼;正是中國軍民以自己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長達14年之久的頑強抵抗,消滅、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使美洲大陸免於戰火;正是中國軍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遲滯、拖住了日軍的主力,方使蘇聯免遭德、日法西斯軍隊自東、西方向的兩面夾擊之苦,也使蘇聯人民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就數字而言,多一分不會增加日本軍國主義之惡,少一分也更不能減其罪!中國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不能將人員傷亡、戰爭損失作為主要評價標准。美國在二戰中的死難者不到30萬,卻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力,而猶太人為德國法西斯所屠殺達600萬人,可對戰爭的貢獻卻幾乎沒有。
中國的真正貢獻,無疑是體現在戰略總體上的抵抗價值,而非消滅日軍的量化指標。在於對超過半數的日軍——占日本的戰場總兵力——的牽制和消耗,在於東方主戰場存在的實際意義,在於中華民族對取得戰爭勝利的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國人民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歷史功績;憑的是今天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憑的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和足以制止戰爭、消滅戰爭的強大的軍事實力。抗戰中的松山戰役,國民黨軍隊曾以10萬大軍圍攻1200名日寇,給我們留下的是極為悲壯慘烈的一幕。據戰報統計,日軍僅一人突圍,而我軍卻陣亡達10000餘人!我們絕不會允許60餘年前發生的悲劇在中國重演!!!不妨記下幾個數字(社科院數字),它們不啻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八年抗戰,中國軍隊每傷亡28.5人,擊斃日軍1人;中國軍隊和人民,每付出87人傷亡的代價,擊斃日軍1人。如果按照日軍在中國戰場僅死亡20萬人計算,則中國軍民的傷亡比增加一倍。一個不曉得仇恨為何物的民族是悲哀的!一個沒有血性的民族將永遠無法避免流血的命運!!!1940年日本人口為7193萬人。1945年日本人口為7199萬人。據統計 1937-1945累計動員900萬(扣除重復動員數字),終戰時現役788萬,如不計倉促組建的關東軍為720萬,其中國內軍(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450萬,南方軍130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支那派遣軍116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台灣軍12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北部朝鮮部隊12萬,關東軍68萬

G. 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國內形勢怎樣

經過抗戰,中國共產黨逐漸成長為可與國民黨政權相抗衡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人口、地域、軍隊數量以及國際影響等各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發展。

中國的大部分土地已經被敵人侵佔而變成荒蕪,價值無數億萬元的公私財產已遭破壞,而且因為敵人侵略及封閉的結果,各階層人民已經遭受到不可描述的貧乏和艱苦。」戰爭打亂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中國百廢待興。

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中華大地上已經沒有了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中國人民憑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利。此時,重建家園,是飽經戰亂的絕大多數人的強烈願望。

(7)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擴展閱讀:

抗戰勝利的意義:

1、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3、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H. 抗日戰爭時期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樣的啊

時代背景:

1、日本對外擴張

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的迅速強大,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並逐漸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國家。加強了日本的野心。確立了先佔東北、內外蒙古,進而侵佔全中國的擴張政策。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

2、日本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3、國際環境

各主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國際聯盟,未向中國伸出援手。

(8)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影響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

一、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後的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中國失敗而結束的。

抗日戰爭則不同,億萬中華兒女逐步凝聚起來、團結起來,形成舉國禦侮的偉大力量,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抗日戰爭是一場促進民族覺醒和團結的戰爭。近代中國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斗爭。抗日戰爭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氣勢震撼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心靈,激發起全國人民團結禦侮的巨大能量,彰顯出氣貫長虹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精神。

這種偉大的民族覺醒和空前的民族團結,比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進行的歷次抗爭都表現得更強烈、更廣泛,從根本上決定了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改變了中國自近代以來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掃近百年屢戰屢敗的悲觀陰霾,鼓舞著中國人民走出灰暗的歷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不但是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撐,更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抗日戰爭是一場改變國家命運的戰爭。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之前,中國飽受世界列強欺壓,不要說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就連起碼的平等對話的資格都沒有。一個屢戰屢敗的民族,可能贏得同情,但不可能贏得尊重。

抗日戰爭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創造了歷史機遇。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巨大貢獻,中國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國際地位也隨之提高。中國初步廢除了各國通過對華不平等條約攫取的許多特權,使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系開始崩潰。

抗日戰爭是一場推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進程的戰爭。抗日戰爭不僅是爭取獨立和解放的民族戰爭,而且是追求民主與進步的深刻社會變革。在抗日戰爭中,作為中國兩大政治力量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抗日,共赴國難,創造了團結禦侮的光輝業績。

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不敢放手發動群眾,不肯放棄反共政策,特別是到全國抗戰後期,不斷強化獨裁統治,逐漸失去了民心。

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動員、組織和武裝人民群眾,實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得到了廣大群眾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擁護和支持,為新中國成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

二、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對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中國首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日、德、意法西斯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通過發動一系列局部戰爭逐步演變而成的。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美列強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

當西方主要國家對日本的侵略實行妥協縱容政策時,中國人民高舉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幟,奮起抵抗,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至1939年9月戰爭在歐洲爆發時,中國已獨立進行了8年的抗戰;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中國獨立抗戰已持續了10年。

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了以滅亡全中國為目標的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展開全國性抗日戰爭,在世界東方首先開辟了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

在日本戰略進攻、中國戰略防禦期間,中日雙方投入總兵力達400餘萬人,戰線長達1800多公里,戰火遍及中國10多個省區,戰區面積約160萬平方公里,被捲入戰爭的中國人口達4億之多。

中日戰爭的全面爆發,是法西斯與反法西斯的矛盾開始上升為世界主要矛盾的表現,它對世界產生了牽動全局乃至改變格局的影響,實際上已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中國人民持續進行了8年全國抗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結束。

中國始終抗擊和牽制著日本陸軍主力,制約著日本的「北進」和「南進」,保障了同盟國 「先歐後亞」大戰略的實施。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抗擊和牽制了日本2/3以上的陸軍兵力和部分海空軍事力量,牢牢地捆住日本法西斯的手腳,使其陷入長期戰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中國的持久抗戰,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亞的北進計劃,使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牽制和推遲了日本進攻南洋的南進步伐,致使日軍被迫背著中國戰場的沉重包袱南進,從而粉碎了日本與德、意法西斯東西對進、稱霸全球的戰略圖謀。

中國還派遠征軍開赴緬甸,與盟軍共同對日作戰。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戰略基地,中國為同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援了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斗爭。

中國的持久抗戰,不但為蘇、美、英等反法西斯國家贏得了寶貴的戰爭准備時間,而且為保證同盟國實施「先歐後亞」大戰略起了重要作用。

蘇聯元帥崔可夫說過:「在我們最艱苦的戰爭年代裡日本也沒有進攻蘇聯,卻把中國淹沒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觀事實的人都不能不考慮到這一明顯而無可爭辯的事實。」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42年說過一段話:「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

中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為創建聯合國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國際性的戰爭,建立廣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是戰勝德、日、意侵略者的重要保證。

中國不但在世界東方率先建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為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進行了不懈努力。

當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到全球范圍時,中國主動加強與美、英、蘇等同盟國的戰略協調,促成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並與同盟國並肩戰斗,為最後取得戰爭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戰爭後期,中國又參與聯合國的創建,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為徹底打敗法西斯發揮了重大作用。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都有哪些鞋廠 瀏覽:871
印尼金珍珠多少錢一克 瀏覽:519
2020越南qdp總量是多少 瀏覽:853
英國女王哈里王子其兒子什麼星座 瀏覽:280
中國受到了疫情什麼影響 瀏覽:897
中國幫助了多少疫情國家 瀏覽:905
國內轉賬英國匯豐銀行多久到賬 瀏覽:791
北京義大利傢具哪裡買 瀏覽:200
冰島距離英國多少公里 瀏覽:934
到印尼買什麼回國 瀏覽:301
越南人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492
伊朗的的格鬥叫什麼 瀏覽:453
義大利噴氣機叫什麼名字 瀏覽:991
越南糯米進入中國要准備什麼 瀏覽:869
越南語怎麼寫最快 瀏覽:10
東莞中國移動號碼停用保號後多久 瀏覽:118
越南5月2日是什麼節 瀏覽:958
印尼哪裡有賣阿瑪尼 瀏覽:287
越南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357
伊朗什麼時候最美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