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免費下載《中國教育統計年鑒》,1999年-2012年的,非常感謝!
免費的只有夏澤網了,在他們的留言本里申請就可以了。
B.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的目錄
第一部分 教育事業發展
一、綜合部分
各級各類學校校數、教職工、專任教師情況
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各級各類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基本情況
各級各類學校女學生數
各級各類學校女教師、教職工數
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學生數
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教師、教職工數
各級各類學校校數
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生數
各級各類學歷教育招生數
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數
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數
高中階段教育學生數的構成
教育規模
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
各級教育毛入學率
各級普通學校畢業生升學率
每十萬人口各級學校平均在校生數
各級普通學校生師比
普通高等學校校均規模
全國各級自學考試基本情況
……
二、高等教育
三、中等教育
四、初等教育(小學)
五、工讀學校
六、特殊教育
七、幼兒教育
八、各級各類學校分布情況
第二部分 辦學條件
第三部分 科學研究活動及其他
C. 請問哪能查到國家對高校每年的撥款或者國家每年對教育的撥款。
查年鑒。中國教育年鑒,或者中國教育經費年鑒,這一類的,具體名字記不清楚,不過年鑒都是一年接一年的,應該能找到。
D. 在《中國教育統計年鑒》上怎麼看一個省的教育經費投入
建議查一下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
E. 求:歷年《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和《中國教育統計年鑒》免費下載
人大經濟論壇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397908&page=1&fromuid=908178
資料很多,應該能有你要的資料
F. 求 「中國繼續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下的我國繼續教育發展趨勢
內容摘要:國際全球化發展趨勢對我國繼續教育發展的影響。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技術、經濟、文化全球一體化的步伐,對我國人才市場的供求關系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全球化發展過程中,高科技、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使知識更新和老化的速度加快,學校一次性教育出來的學生只能算「人才毛坯」,要適應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就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國家政策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對繼續教育的影響。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決策的實施和我國經濟領域中實現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使得必須發展繼續教育。我國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大力加強對繼續工程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切實加強領導,大力推進法規建設,配套政策要形成體系;加大投入,確保繼續教育工作正常開展;積極探索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繼續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積極採用現代教育技術,保障繼續教育的高效實施。
序言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技術、經濟、文化全球一體化的步伐,對我國人才市場的供求關系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以往的一次性教育定終身,考上了大學就會有保障的社會現象也漸漸離我們遠去。隨著全球一體化的迅速展開,人才的提升和定位成為保障我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對國內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標准,國內人才的培養應著眼於國際化、標准化、技能化的發展目標。
聯合國科教文總幹事馬約爾在有關繼續教育的會上提出「提供終身教育與培訓是我們唯一能夠用必要的知識與能力武裝人民的途徑,使他們能夠在變化的世界中生存①。」說明終身教育已成為各國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共同要求,建立終身教育體系社會成為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共同趨勢。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勢不可擋的今天,中國的繼續教育如何占據更有利的位置,發揮其特殊的功能將令世界矚目。
一、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國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
1、國際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對我國的繼續教育影響。
國際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中的地位的日趨顯現,這一切都讓終身學習、學習型社會等概念日益為世界各國所接受。學習決定命運,不論是個人、企業、國家,都需遵從同樣的道理。這就為中國繼續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畢竟我們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差距:幾十年前他們已經倡導發展終身教育理念,而中國還在忙於解決普及小學教育、完成大規模掃盲任務;當西方國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0%以上時,我們則在為剛達到20%的數字而歡欣雀躍;當發達國家的職業進修體系已非常完備之際,我們考慮的是如何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進城務工農民培訓等實際問題。
我們必須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蔓延,唯有緊抓機遇,積極提高我國繼續教育的水平,參照發達國家和地區先進經驗並結合自己本國家、本地區的實情,才能探索出一條適合於中國繼續教育發展的特色之路。
2、我國繼續教育的現狀。
首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相對不足。
第一,由於我國受經濟發展條件的限制,高等教育的發展不能滿足人民大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雖然我國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但是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教育基礎差,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程,因此我國提出了到2005年高等教育入學率要接近15%,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要大力發展普通高等教育外,繼續教育的發展不可或缺。
第二,由於我國「文革」等歷史原因,造成整整一代人沒有接受高等教育,而這一代被耽誤的人已到中年,下崗失業人員中占很大比例,很多在職人員也面臨知識老化,很難勝任本職工作。這一部分中年人學習的願望特別強烈,雖然從2001年開始普通高校已經向這部分人敞開了大門,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大齡甚至老齡考生,但是各高校錄取的學生,基本上沒有中年和老年人。實事求是地講,這部分人更適合接受相應的職業技術教育。
其次,為了適應我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需要,必須加速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素質,加強對在職工程技術人員的繼續工程教育。
我國的繼續教育在近幾年取得了長足的令人矚目的成就。據《中國教育年鑒》②提供的資料,我國解放前(1928-1949年)培養了 18.5萬大學生;而在解放後,僅在 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數量就已達到338萬人,同期還培養了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畢業生約140萬人,他們都應該是進行大學以上層次繼續教育的對象。如果粗略估算繼續工程教育的工作量,可以假設其中30%已轉到工程技術領域以外的崗位工作(未計其它專業畢業生轉到工程技術領域工作)。由此可以得出,僅在05年應接受大學層次及大學後繼續工程教育的人數就約為237萬。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1995年底公布的數字,我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為2785萬人,按照人事部1995年11月頒布的「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第九條 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每年脫產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累計不少於40學時,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累計不少於32學時,摺合成全時脫產學習的人數約130萬人,相當於2005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數(338萬)的38.5%。而這些在崗的(特別是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通過繼續教育學到了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會很快反映到改進產品質量和提高生產率方面,對我國工業生產所起的積極作用會比剛畢業的大學生更為顯著。
3、中國繼續教育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中國國務委員陳至立女士在出版的《中國教育報》③上發表的文章中提到:20年前,中國國務院發布文件,決定在中國大力發展繼續教育。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已逐步形成了系統的繼續教育制度。據統計,1987年至2006年,中國共掃除文盲6200多萬人;農村繼續培訓教育和職工培訓教育規模逐年擴大,目前已分別達到每年8000多萬人次和9000多萬人次。文章表示,今後,中國將把繼續教育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與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增加繼續教育經費投入,為繼續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
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使人們的工作觀由於物質的豐裕而逐漸地提升,導致職業要求亦隨之不斷發生變化,因而在崗職工有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企業的發展亦需要相應的人才數量和質量的保證。在現代社會,個人和組織為了生存和適應都必須不斷學習,以求精進,以保卓越。在崗職工的繼續學習,就是不懈地將學習貫徹於其職業生涯始終,這是不斷創造和超越的過程。加強繼續教育,可使在職者通過學習,重新認識職業及其與自己的關系;通過學習,重新發現和嘗試新的事業;通過學習,重新塑造自我;通過學習,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
總之,伴隨21世紀產業改組浪潮席捲全球,新產品、新技術、新知識日新月異,工程教育體制必須改革以適應新的時代要求,以「終身教育」或「終身學習」的觀念來構建新的高等工程教育制度已成為當今我國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課題 。其中發展繼續教育,使在職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通過培訓或學習提高到能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對國家、企業和專業技術人員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發展繼續教育,建立有效的繼續教育制度,創造開展繼續教育的社會條件,形成繼續工程教育體系,應作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根本性措施。
二、國家政策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對繼續教育的影響
1、我國的經濟體制形式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經濟體制由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體制轉化。在這種轉化過程中,以往的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吸納大學畢業生的這一主渠道已漸漸退後。而三資企業,尤其是外商獨資企業更注重人才的實際能力,包括創新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動手能力等,而非畢業生學校的品牌。從05年的畢業生就業形勢看,用人單位已從過去重名校、重名專業、重學歷,逐步轉為重能力、重素質、重道德品質,這是未來人才市場的新法則和價值取向。
2、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決策的實施,引發了整個國民經濟結構的大調整,大批技術含量低、自然資源消耗大的傳統行業被淘汰,導致大批下崗失業人員待崗待業,而新興行業高新技術含量高,不能吸納這部分失業人員。為了避免我國人力資源的浪費和由失業人員過多引發的社會問題,國家應對社會失業人員中可經過培訓再上崗的,拿出專款組織社會力量或委託高校,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再就業培訓,為我國實現「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打下基礎,既避免了人才的浪費,也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同時也提高了繼續教育的社會價值。
簡言之,我國各繼續教育組織和機構,只要能分析並把握好市場體制和經濟體制,樹立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構建具有自己特色的辦學機制,整合社會力量,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能在滿足社會需求提高社會價值的同時,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不竭的原動力。
三、大力發展繼續教育是我國緊跟時代的趨勢
1、我國開展繼續工程教育的歷史較短,自1979年派代表參加了第一次世界繼續工程教育大會後,引進了繼續工程教育的概念,迄今僅27年。二十多年來,我國繼續工程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一部分條件較好的大企業和社會團體為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積極開展繼續教育,為提高隊伍的能力做出了貢獻。繼續教育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1993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成人教育要以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為重點;1995年3月頒布的《教育法》第一次從法律上規定,所有專業技術人員有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繼續教育的作用和地位開始受到社會重視;1984年11月成立了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1995年11月人事部頒發了《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對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提出了要求。天津、北京、廣東等省市人大通過了繼續教育的地方性法規,一些部委也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做出了規定,這都將對繼續教育的發展起推動作用。
經濟的增長要落實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提高勞動者素質,特別是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要依靠繼續教育,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也要靠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面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面對產業改組、體制改革、技術改造的需要,有必要全方位提高對繼續工程教育的認識,增加扶持力度,繼續教育工作本身也要改革、提高和發展,要注重實效,找准位置,把握機遇,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2、如何保障繼續教育的投入是長期以來困擾繼續教育活動的主要問題之一。真正有效的保障繼續教育的高效運行,成為當前所需解決的頭等大事。對繼續教育的投入應包括財力、人力和物力三方面,經費的投入則是主要物質基礎。對繼續教育的經費投入應以企業為主,政府撥款和個人分擔為輔。企業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的經費屬於人力資源開發費用,應視為一種生產性投入,生產項目和大型技改項目的投資應有培訓費用的比例。繼續教育主管部門應有經費支持,列入財政預算。對企事業單位開展繼續教育活動應有鼓勵政策。研究繼續教育有償服務的辦法,區別不同情況,確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個人承擔繼續教育費用的辦法,提高繼續教育辦學單位自我發展能力。
3、發達國家的繼續教育為了適應市場競爭需要,服務領域不斷擴大,從工程技術領域和工程技術人員,擴展到社會科學領域。實行分類培訓,提高工作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以適應市場競爭需要,是國外繼續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
應當說,我國繼續教育的對象較比發達國家更為廣泛,既包括大學後在職、各類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也包括其它各類在崗人員。由於學員所學專業、所在行業、學習內容和辦學方式的需求不同,要求繼續教育需朝著多規格、多層次、多形式的方向發展。繼續教育的辦學可設有脫產、半脫產、業余學習或結合課題學習和研究等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學期限,也可靈活多樣。實踐證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時間安排,比較適應各類培訓對象的實際情況。靈活多樣的教學內容和方式,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的機制,是不斷提高繼續教育效率的重要保證。
多樣化繼續教育形式再配以逐漸完善的技術手段,必將給我國的繼續教育從根本上提升一個層次。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教育水平發展的現狀,如何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真正的把自己的技術能力和文化修養有所上升,先進的電子網路教程切實彌補了這些矛盾。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已經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生活形態。目前我國國際互聯網的用戶數量居全球第一位,並且增長的比例近年來位居世界第一。我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在此基礎上,我國現已開展的繼續教育已不同程度地採用了錄音、錄像、攝像、電視、電影、衛星傳播、計算機輔助教學等先進的電教手段,使學習過程更加趣味化和人性化,從而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隨著計算機在我國的普及和教學內容的完善,我國繼續教育將自發地動員更廣泛的接受人群的參與。遠距離教學、多媒體技術、國際化的通訊網路將極大地縮短我國繼續教育接受人群與國外發達國家教育水平的差距。這些先進的教學方式切實為我國繼續教育的飛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結
參與全球性科技和經濟的競爭必須發展繼續教育。真正把發展繼續教育落實到科教興國戰略中,把經濟增長轉移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才是我國緊跟世界水平的發展戰略。我國繼續教育的現狀與形勢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迫切需要加強宣傳,提高認識;進一步加強領導,調整和落實組織;增加投入,保證繼續教育的順利發展和提高;逐漸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一整套繼續教育制度和體系。使我國工程技術和技術管理隊伍的素質不斷提高到適應全球經濟和科技競爭的需要,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注釋:
① 馬約爾於1999年4月第二屆世界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發表講話
② 《中國教育年鑒》是國家教委編纂的全國性專業年鑒
③ 摘自與2007年6月22日出版的《中國教育報》
參考文獻:
[1]張維主編:《世界成人教育概論》,北京出版社1990年。
[2]成銀生: 《繼續教育的全球視野》,《繼續教育》2004年第4期。
[3]黃堯:《面向21世紀中國成人教育發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鄭樹山:《中國教育年鑒200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張培春:《成人教育學刊》2006年第2期
[6]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3年
[7]人事部:《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1995年11月
【【希望可以幫助你】】
G. 農村人均受教育年限在哪個統計年鑒里可以找到
建議查一下中國教育年鑒或中國農村統計年鑒,這些年鑒在夏澤網有,pdf版本和excel版本都有的,很方便。
H. 很多人說男老師去幼兒園工作,工資低,沒有發展,對此,你怎麼看(幼教面試結構化問題)
幼兒園就缺少男老師,男老師雖然沒有女老師細心,卻有男性張力,更多的教給孩子們承擔與責任。
一直以來,幼兒教育幾乎是女性的代言詞,男幼師則是幼兒教師隊伍中的「稀缺品」。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我國幼兒園教職員工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男性,即男性幼兒教師的比例約為1%。
一個很小的比例,代表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隨著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社會各界普遍意識到幼兒園男教師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而且,男教師出現在幼教環境中,不僅僅是完善男女性別比例,更需要具備專業的幼兒教育水準,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不可替代的男性優勢。
性別平衡,帶給幼兒完整的啟蒙教育世界
完整的世界由男女兩性組成,幼兒園若只有清一色的女教師,沒有男教師的融入,孩子所接受的啟蒙教育就會出現空白。
總體說來,女性傾向於細致、柔性,細心的照料、母愛般的呵護,更容易讓幼兒體會到家一樣的溫暖;男教師傾向於力量、堅強與果斷。
處於成長敏感期的幼兒,從知識積累與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求知慾和探索欲到個性與人格能力等一生所具備的所有能力,都可在敏感期內找到種子。
男女均衡的完整世界,才能讓幼兒對男女性別有個正確的認識,接受更豐富的外界信息,驅使幼兒對生活中的更多事物產生興趣,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
注入陽剛氣,促進孩子心理與人格的健康發展
男性在認知、情感、意志、言語及個性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心理行為優勢,對幼兒的人格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益處。
堅毅陽剛之氣是男性獨有的性格優勢,更易為成長敏感期的幼兒注入陽剛氣,提供勇敢、果敢的體驗教育。
使孩子們學到勇氣、決斷、邏輯、擔當和幽默感,體驗人性的豐富性,促進心理與人格的健康發展。
在家中,孩子的教育少不了爸爸的陪伴;在幼兒園里,孩子的成長更不能缺少男教師的角色。
有些孩子的父親因工作的繁忙,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男幼兒教師更是不可缺少的陪伴,孩子們在歡樂中盡情滿足身體的需要和心理依賴。
I. 中國統計年鑒下載後怎麼查看
年鑒正文內容一般分為20餘個篇章,於不同年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情況略有調整。如:1、行政區劃和自然資源;2、綜合;3、國民經濟核算;4、人口;5、就業人員和職工工資;6、固定資產投資;7、能源;8、財政;9、價格指數;10、人民生活;11、城市概況;12、環境保護;13、農業;14、工業;15、建築業;16、運輸和郵電;17、國內貿易;18、對外經濟貿易;19、旅遊;20、金融業;21、教育和科技;22、文化、體育和衛生;23、其他社會活動;24、香港特別行政區主要社會經濟指標;25、澳門特別行政區主要社會經濟指標;等。網路文庫比較清楚 http://ke..com/link?url=mGw-V56Mc-olr6rzi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