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時代我們中學生應怎樣厲行法治,與法同行
青少年學生,畢竟接觸到的法律和所學較少,還在懵懂之中。所以首先要知法、懂法,學會用法律做武器來保護自己和評判是非。
建設法治中國,青少年是主力軍,有句話說:教育強則國強。你們身為學生,責任重大,要系統地、認真地掌握法律知識,通過學習多做宣傳,鼓動身邊的親友、同學都要積極學習法律,認清是非,運用法律維權、勇敢面對一切大是大非。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用法律來促進社會的發展、維護公平原則,伸張正義、保護法律尊嚴。青少年學生有思想、有正義感,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認知,向學校、向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相對於有些方面法律滯後的弊端,盡力把一切做到防患於未然。1)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就在我們身邊。
(2)法律已經深深地嵌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於人們當前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
(3)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2.法律的本質是什麼?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
3.什麼是法治?
法治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5.為什麼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1)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願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作用)
(2)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地位)
(3)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意義)
二、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的特徵有哪些?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註:最重要特徵);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1)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2)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3)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法律有什麼作用?(法律是如何保障我們的生活的?)
(1)法律具有規范作用:①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我們的日常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②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法律也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准繩,指引、教育人向善。
(2)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保護神。
三、法律為我們護航
1.為什麼要給予未成年人1.為什麼要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
(1)未成年人自身特點: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的侵害。
(2)未成年人的地位: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
(3)當今社會現實依據:在現實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的事件時有發生。
2.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憲法、婚姻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如何理解保護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線?
4.法律給未成年人特殊的保護,未成年人該怎麼做?(如何對待特殊保護?)
(1)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
(2)同時,未成年人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
四、我們與法律同行
1.依法辦事的要求有哪些?(如何做到依法辦事?)
(1)對個人: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願望。
(2)對他人、集體: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
(3)對社會:依法辦事,就要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2.為什麼要樹立法治意識?
(1)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具有重要意義。
3.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什麼好處?
法治時代,並不否認道德的重要性。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增強尊法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有助於法治文化環境的形成。
4.法治時代,青少年應該怎樣樹立法治意識?(對青少年樹立法治意識的要求是什麼?)
(1)發自內心地尊崇法律、信賴法律、遵守法律和捍衛法律。當法律至上成為我們的真誠信仰時,法治精神就會銘刻在我們心中。
(2)不否認道德的重要性。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增強尊法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有助於法治文化環境的形成。
(3)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僅是法治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
2. 實現中國夢,法治伴我行1500字徵文
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把每個人的夢匯聚起來就組成了我們國家的夢,中華民族的夢,因此每個人的夢與國家民族的興衰榮辱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我們才能幸福和諧的生活。
現在是「法治」社會、文明時代,「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時刻規范著我們的行為。我們只有學法、懂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一句話,對於法律,我們必須了解它、學習它、遵守它。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古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這「規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行為准則」。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扞衛它!
只要我們心藏法制,我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就不會感情用事,我們就不會做違反國家利益,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我們會維護國家和人民以至社會,當我們的行為都很好,很規范了,我們的國家就會和平,我們就能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環境里,快樂和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我最大的驕傲是身為一名中國人,最大的自豪是外國人叫我「Chinese」,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在中國,最不想放棄的稱謂是中國公民。我想你們大家應該也是如此,在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所以讓我們一起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3.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的今天,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做
使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強憲法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肩負著重要職責,承擔著提供思想輿論支持、創造良好文化條件的光榮使命。
第一,要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把憲法法律牢牢紮根於人們的心靈之中,成為支配人們行為的強大內在力量,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我們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不斷引向深入,把全民普法特別是憲法宣傳教育這項基礎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持續深入推進,大力宣傳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大力宣傳憲法基本原則和內容,大力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努力使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我們要統籌抓好媒體宣傳和社會宣傳、網上宣傳和網下宣傳、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形成規模聲勢,取得實際成效。精心組織形式多樣、參與性強的主題教育,充分發揮文化產品的熏陶作用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實踐養成作用,通過持續深入地宣傳教育,在全體公民中,樹立崇高的憲法精神,憲法至上、法律至上;樹立強烈的憲法意識,人人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樹立深厚的法治文化,使遵從憲法法律融入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
第二,要加強對法治建設重大問題的研究闡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正確引領。我們將圍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圍繞加強憲法實施,列出一批重點選題,組織力量集中攻關,深入研究、科學闡釋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工作部署,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設。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的示範作用,發揮國家社科基金的導向作用,發揮高校、黨校、社科研究機構的重要作用,推出一批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法治理論研究成果,為依法治國、依憲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我們要組織理論工作者有針對性地回答社會關注問題和深層次思想問題。當前,重點要圍繞「四個講清楚」做好理論工作,這就是講清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講清楚我們依憲治國、依憲執政與西方「憲政」的根本區別,講清楚為什麼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講清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任務,更好地明辨理論是非、統一思想認識,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
第三,要推動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更好結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承載著社會的價值理想和價值追求,對道德建設發揮著促進和保障作用。道德是內心的法律,道德建設是法治建設的基礎和支撐,沒有道德的滋養,再多再好的法律也難以為人們自覺遵行。我國有「倫理型社會」「道德型社會」的傳統,法治是短板,德治是長項。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補上短板,同時也要用好長項、發揮優勢。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為憲法實施創造良好人文環境。同時積極推動把一些基本道德規范轉化為法律法規,使法律法規更多體現道德理念和人文關懷,通過法律強制力來強化道德作用、確保道德底線。
第四,要加快文化領域立法進程。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宣傳文化領域的具體體現。目前,文化立法比較滯後,在我國240多部現行法律中,文化類法律只有5部,僅佔2%左右。特別是隨著互聯網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網路領域的法律法規十分缺乏。我們要按照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有利於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要求,積極推進文化立法進程。
4. 如何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法治是國家富強的制度基石.實現中國夢,前提是國家富強.只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才有堅實基礎,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今天,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日益展現出光明前景.法治貫穿改革發展穩定全過程,覆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各領域,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基石.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奮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讓法治中國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美麗中國相伴而行.
法治是民族振興的制度保障.實現民族振興,主要是指中華民族開啟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全方位演進的新征程,追趕上走過幾百年歷程的世界現代化潮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以現代化中國的國力和形象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要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必須繼承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與精華,積極吸收世界上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加強法治建設.只有真正實現法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獲得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
法治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實現中國夢,目的就是人民幸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社會公正、民心穩定、人民幸福的關鍵還是法治.法治是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的基本方式,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集中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只有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法治建設的最高目標,才能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億萬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成長進步的機會,從而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法治凝聚中國力量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實現中國夢,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法治是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方式.
法治捍衛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結合而形成的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法治能夠鞏固和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當家作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依據進行各項制度安排,既可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的經濟權益和生存條件,又能夠促進人的潛能、創造力的提升;既有利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綜合國力服務,也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既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
法治增進社會共識.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法治不僅是衡量社會行為的基本價值尺度,也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法治有助於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識、價值共識、制度共識和行為共識,還可以通過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定程序來匯聚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 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不同利益主體求同存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築牢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根基.始終沿著法治軌道推進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最終變為現實.
5. 中學生如何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中國
首先,通過召開主題班會,深入學習交流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准確把握依法治國的內涵。今年是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這是從理念到方式的一種革命性變化。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在當下中國,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這不僅順應了人類文明發展大勢,也是基於中國國情,依靠傳統方式已無法實現有效國家治理,無法完成現代化轉型。
其次,開展團內組織活動,提高思想道德修養。通過組織生活會等形式,系統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努力做到將理論運用於實際,於生活中、與學習上等各方面,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注意從法律的視角去思考生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最後,廣泛宣傳法律知識,強化自我法律意識。學習法律知識是中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中學生。每個同學都法律的宣傳者,通過自己,影響、帶動周圍更多的同學,為法治中國夢的建設貢獻力量。
作為朝氣蓬勃、青春活力的中學生,要在日常學習中重視學習憲法及其他法律知識,積極踐行法律精神,切實增強法律意識,用法律武裝大腦,為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6. 作為當代大學生,你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你
必須更加堅定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必須更加堅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把憲法精神內植於心、外踐於行,做憲法的忠實崇尚者、嚴格遵守者、自覺運用者、堅定捍衛者,我們就一定能不斷開創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合法權益遭到不法侵害時,維權:
1、協商和解
消費者的權益遭到侵害後,可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消費者可帶發票及實物找消費場所負責人,陳述自己所購物品發生的質量問題及受到的損失,提出索賠要求。
2、向消費者協會投訴,通過第三方達成和解協議
投訴以文字材料為准。需把投訴人的姓名、地址、郵政編碼及被投訴單位的名稱、地址、受損害事實等情況寫清楚,並提出自己的要求。需要提醒的是,未經消費者協會同意,不要郵寄票證、單據和實物,以防丟失。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消費者受到侵害後,若協商不成,亦可選擇向行政部門申訴,如工商管理部門。這需要直接向經營者的行政主管部門或所在地行政執法部門出示證據,提出賠償請求。
4、提起訴訟
消費者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5、向有關部門舉報犯罪
當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刑法,舉報人可以到消費者協會、工商執法、煙草專賣、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部門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
(6)青少年如何建立法治中國夢擴展閱讀
健全社會主義法治,不僅要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而且要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要積極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要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確保政法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不斷提高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能力。
要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做好普法工作。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兩者不可分割。只有堅持和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才能有效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事業。
7. 怎樣實現中國夢
1、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它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2、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3、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
4、實現中國夢必須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
5、實現中國夢必須做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總部局的五位一體。五位一體總部局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明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
8. 作文《實現中國夢,法治伴我行》800字以上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法律,我小學時認為它是一個神秘的東西,那時年齡尚小,對法律的理解還很有限,只是通過老師和父母的教育,只是知道法律是很威嚴的,任何人都不能做違法的事。隨著我漸漸長大,對法律的理解也漸漸加深,尤其是通過身邊的很多案例,我對法律的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央視的《今日說法》中有兩個觸目驚心的案例:一個女孩,父母離異後,與父親和繼母生活在一起,繼母一直虐待她,最後將女孩的胳膊打殘了,繼母因此而被判刑。這個法律案例引起我們的深思,繼母不懂法,不知道小女孩是受法律保護的,打罵小女孩是犯法的而導致了對小女孩終身的傷害。這件案例啟示我們:不懂得法律就很容易觸犯法律。我曾經在《今日說法》看到過這樣悲慘的一幕:廣西田東縣一位司機駕駛大貨車行至國道323線,將橫穿馬路的一名6歲男童碾壓致死,一名僅6歲的孩子就這樣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這起交通事故只因男童違反交通規則,橫穿馬路。「不可翻躍防護設施」是交通規則中明確規定的條款,可是,人們總是僥幸的想:就這幾步路,現在車這么少,不會撞到我的,而且還可以省時間。他們就是因為這種僥幸的心理,而斷送了寶貴的生命,難道省那幾秒鍾比寶貴的生命還重要嗎?這種橫穿馬路而斷送生命的案例數不勝數。這難道還喚醒不起人們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嗎?
中國是一個法治的社會,各種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兒童保護法》、《勞動法》„„相繼出台,現在我們老百姓更應該知法懂法。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說「你們還是未成年人,不用擔心」,不,法律與每個人同在,與我們中學生也同在。法律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作為中學生,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我們現在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中學生。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更要有堅定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信念;樹立遠大理想,確立人生的奮斗目標,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勤學苦練、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黨的方針路線指引自己,用優秀思想文化影響自己、激勵自己;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護法的水平,讓法律一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天天向上。
《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兒童健康成長;《老年人保護條例》的社會保障系統讓老年人安心養老;《經濟法》讓你行使政治權利;《兵役法》保國為民;《消費者權益法》讓你放心去消費生活。走在街頭,游於園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法律保護。中國的法制歷程,歷經千載風塵,吐故納新綿延不絕,法制社會人心所向,法制社會需要每個人努力遵守。
當今社會是法制的社會,全民普法、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已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實實在在的追求。「知法懂法,守法護法,修身立德,立志報國」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應將法作為生活的准則來規范和約束自己。只有認真學法,才能知法懂法;只有懂法,才能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只有我們自己守法,才能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利,維護國家的利益,維護法律至高無上的尊嚴。法在我心裡,法在你心中,法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將「法」根植於內心,讓「法」在心中更加的茁壯成長,更加根深蒂固。時代呼喚法律,讓我們共同努力做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讓我們在物質豐富的今天,用法律充實我們的思想,讓法律與人們同行!讓法治伴隨我們成長!
9.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弘揚憲法精神
一是要建立起科學、系統的法治教育課程體系。
學校要嚴格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分學段、有針對性地建立起與青少年心智發育相匹配的知識結構體系和課程體系,保證法治教育時間。
二是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採取具有互動性、參與性、體驗性的教育活動,綜合採用故事教學、情境模擬(如法庭模擬)、角色扮演、案例研討、法治辯論、價值辨析等多種教學方法。
(9)青少年如何建立法治中國夢擴展閱讀:
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期,青少年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憲法意識和法治素養的培養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廣大青少年學生從小樹立法治觀念,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
10. 當代大學生如何實現中國夢
高校的青年學生要去實現「中國夢」,必須要有正確的奮斗方向,這個正確的奮斗方向則必須要有引領青年學生前進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則必然會引領高校青年學生朝著正確的奮斗方向前進。
因此,高校青年學生必須熱愛中國共產黨,堅定共產主義信仰,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實現「中國夢」尋求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