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覺得拜登訪華就像黃鼠狼拜年...你們覺得呢
嗯,拜登這次是在美國的債務危機稍緩和之際造訪,多少有點這種意思。我國和美國建交後也並沒有感受到美國的些許善意——美國可是喜歡嘴裡說一套,卻做另一套的。一直支持一個中國,卻向台售武,或接見「藏毒」頭子……作為全球第一強國的美國,卻喜歡耍滑頭,在本國經濟危機時卻叫囂人民幣還有上升(升值)的空間,很明顯是想人民幣升值了,欠中國的債就會減少,以達到美國不用費多少力就擁有資金的目的。我個人認為,美國的任何高官,包括美國總統訪華,都不會帶有誠意的,不會在中美敏感的問題上有讓步的意思,更有「親自督促中方讓利讓步」之嫌。我們須警惕呵。
2. 如何看待拜登願為阻止新冠關停美國經濟這件事呢
關於拜登願為阻止新冠關停美國經濟這件事,我是這樣看的,首先美國的疫情的確很嚴重,確診量高達六百萬可不是鬧著玩的,而且死亡人數都到了二十萬,充分說明了美國疫情已經到了非控制不可的地步了,再任由美國的新冠疫情蔓延下去,恐怕美國就要實行全民免疫了。我們都知道,全民免疫代價可是非常大的,到時候確診量可不是現在這些數目,會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增長。到那個時候,美國還能剩下多少人,美國的經濟一定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因此,拜登稱當選總統後要關停美國經濟,讓民眾居家隔離是對的,是最現實的一種控制疫情的手段。
拜登在大選前提出這樣的想法,還是想博取一些美國民眾的支持率吧!拜登的看法是大部分美國民眾還是想活下去的,比起錢拜登認為,民眾們想要的是生命。然而,拜登小看了美國民眾。美國民眾為了自由和人權,是把生命沒有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拜登的這一提法不僅不會給他帶來支持率,還非常有可能導致他的支持率持續下滑。
3. 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系會有什麼新變化
美國即將在2020年的11月開始總統大選,彼時呼聲較高的拜登最近頻頻登上社交舞台。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繫上是否會有新的變化呢?其實從今天的美國對華的態度上來看,不管是誰任總統這一職位,美國對華的基本政策不會改變,頂多是態度上不會那麼激進,雙方溝通會有緩和。
拜登作為美國民主黨的代表人物,他歷來主張和中國進行對話合作,不進行對抗。白帶認為中美之間的政策應該是盡早推動中國遵守法律和政治方面的國際准則,其目的在於訪中國異常侵犯美國與其同盟國的利益。拜登對於中國的態度是相對中立,他認識到中美之間的關系是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所以他在對華關繫上主張與中國對話,認為積極溝通協調才是解決中美分歧的關鍵因素。如果拜登上台,他的態度應該不會像時任總統那樣激進,中美之間的關系會處在一個良性的發展之中,作為競爭對手和利益的共同體,拜登應該會處理“表面”的和諧。
4. 釋放信號!拜登稱預計10天內將與中國領導人通話,中方作何回應
關於下屆政府的對華政策,政綱聲明將明確、有力、切實地消除中國政府在經濟、安保、人權方面帶來的重大關切。 政綱還指出,將在氣候變化問題和核不擴散問題等中美利害一致的領域推進合作。 另一方面,政綱指出“民主黨相信來自中國的挑戰基本上不是軍事的”。 關於特朗普政權加強與中國全面對決的姿態,政綱強調“民主黨不會訴諸自毀的單方面關稅大戰,也不會陷入新冷戰’的陷阱。
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州發表經濟演講,以“重建更好的國家”為主題,承諾以二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研發和采購投資。 拜登宣布,僅有重建是不夠的,美國必須進行更好的重建。 如果他當選,他希望投入7000億美元采購美國產品,包括生物技術、再生能源、人工智慧等。
5. 拜登對中國而言是勵志人物嗎
拜登得人生確實充滿了勵志故事,家庭和工作都經歷了很多挫折。
6. 拜登的對華政策和看法
日本《產經新聞》8月20日發表題為《美國民主黨政綱滲透著對華融合成分》的文章稱,若民主黨的前副總統拜登當選,下一屆美國政府可能回歸奧巴馬政府的「對華融合路線」。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美國民主黨在18日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新政綱。11月將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在即。如果來自民主黨的前副總統拜登當選,則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將何去何從?通過對政綱等進行解讀可以發現,下屆政府可能回歸奧巴馬政府的「對華融合路線」。
關於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政綱宣稱,將明確、強有力且切實地消除中國政府在經濟、安保和人權方面帶來的重大擔憂。政綱還指出,將在氣候變化問題和核不擴散問題等美中利害一致的領域推進合作。
另一方面,政綱指出「民主黨相信,來自中國的挑戰基本不是軍事上的」。針對特朗普政府增強與中國全面對決的姿態,政綱強調:「民主黨不會訴諸自我毀滅式的單方面關稅戰,也不會陷入『新冷戰』陷阱。」
拜登提出的外交和安保政策目標是,重振和激活美國外交。其認識是,提出「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導致美國在世界上的立場減弱。拜登曾在採取對華融合政策的奧巴馬政府擔任副總統,所以他上台後「回歸」對華融合路線的可能依然存在。
(6)中國怎麼看拜登擴展閱讀:
拜登上台後對華政策的三個轉變
1、中美關系將會緩和,這是拜登上台後的第一個重要轉變。
首先,拜登的個人特質決定了他的對華策略將在很大程度上有別於特朗普式的反復無常。在他超過長達41年從政生涯中,拜登有很多「高光」時刻:30歲就當選參議員;外交天才,曾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並與多國政要有廣泛的個人聯系;前美國副總統等。
無怪乎多家美國主流媒體認為,歷史上沒有哪個總統候選人比拜登的從政經驗更多。豐富的參政和外交經驗使拜登在制定對華政策時將更有可能「按套路出牌」,遵循一般的外交決策和國家互動的基本原則。這無疑將緩解中美雙方的緊張關系,降低兩國戰略誤判的風險。
2、第二個重要變化是,拜登及其對華團隊將調整美國對華政策優先次序。從以經貿問題為絕對核心,到多議題並重。
特朗普一直將經貿問題作為其對華政策的核心,而對其他議題並不太看重。而拜登則明確表示要從多角度來構建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例如,在環境保護方面,拜登表示不會將氣候目標排除在貿易政策之外,承諾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並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全球減排目標。
拜登也強調中國碳排放方面的責任,認為中國不但應保證本國的碳排放達到巴黎協定的要求,還應使包含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符合相關的環境標准。
3、第三個變化對中國而言不是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拜登將更加強調傳統西方聯盟體系的內部團結,以及通過聯盟來塑造整體性的對華戰略。
拜登及其團隊認為,通過削弱美國在其傳統同盟體系和國際組織內的影響和地位,特朗普正在「幫助」中國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而他將會採取多邊主義的方針,修補並強化美國在全球民主同盟中的領導地位,甚至希望重構這個聯盟的關鍵要素,使之在面對所謂的「非民主國家」威脅時,更能促進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
7. 拜登典禮杯中國直播嗎
拜登典禮中國的電視台不會直播的。因為這不是我們國家的重大新聞,我們會在國際新聞中看到相關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