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古代對中國最重要的是什麼

古代對中國最重要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9 18:42:09

A. 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祭祀是什麼

對皇家來說,最重要的祭祀是祭天;對家族來說是祭祖

B. 中國古代的三大發明最重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輝煌的技術成就中,對世界科技發展和歷史進程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上面提到的四大發明。

造紙術 據考古發現,我國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經有了紙,不過這時的紙只是紡織業漂絮漚麻的副產品,產量很低,質量也差,還不能用於書寫。到東漢時期,蔡倫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造紙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還採用樹皮等一些含纖維的東西。並採用石灰鹼液蒸煮的加工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此後紙張開始代替竹帛,在全國推廣。公元6世紀後,我國的造紙術不斷外傳。使朝鮮、日本、阿拉伯、歐洲等地先後學會了造紙術。紙從此成為傳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印刷術 我國造紙發明以後,由於出版書籍的需要,印刷術也隨之產生。公元6世紀初的隋、唐之際,出現了最早的雕版印刷術。這種印刷術一般用木材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給字板塗上墨,印在紙上。由於節工省時。很快盛行起來。宋代雕版印刷達到鼎盛時期,宋太祖開寶四年 (971年)於成都板印《大藏經》,共印5048卷,雕版達13萬塊,用了12年的時間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規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間,雕刻工畢?又創造了活字印刷術。即用膠泥做成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用這些活字排版,既節省費用,又大大縮短了時間,十分經濟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現是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禎又將膠泥活字改為木活字,創造了轉輪排字架。此後還出現了錫、銅、鉛等金屬材料製成的活字。活字印刷術從13世紀後傳到朝鮮、日本,到15世紀中葉,歐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我國人民為人類做出的又一項重大貢獻。

火葯 火葯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公元8~9世紀,煉丹家已經知道硫磺、硝石與木炭混合燃燒時,會發生劇烈的反應。這樣,在唐代就發明了以這三種物質為原料的黑色火葯。到宋元時期,各種葯物成分有了較合理的定量配比,並且先在軍事上得到使用,出現了最早的火炮、火槍、火箭、地雷、炸彈等火葯武器。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銅火鏡,製造於元年順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銅炮,由於靠火葯作為推動力,其威力較大,稱它為「銅將軍」。火葯在13世紀時傳到阿拉伯持國,阿拉伯和波斯把製造火葯的硝稱為「中國雪」。14世紀以後,我國製造火葯武器的技術經阿拉伯傳到歐洲。

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別光滑的地盤上,用以指南,稱為司南。到宋代後期,人們又發現鋼鐵在磁石上磨過後,也會產生磁性。於是又出現了以此為原料的指南針。由於航海事業發展的需要,人們又開始使用了以此為原料水浮式指南針在陰雨天辨別方向。到元代時,航海已完全靠羅盤指南針指引航向。隨著對外貿易和海上交通的發展,指南針及應用技術先後傳到阿拉伯地區,並很快傳到了歐洲。

造紙、活字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發生過較大的作用,尤其是對正在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西方一些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歐洲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近代實驗科學家的始祖培根在《新工具》一書中也曾說過:「如果想看看各種發明的力量、作用,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新近發明的印刷、火葯、指南針。因為這三種東西曾改變了整個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中,第三種在航海上。從那裡接著產生了無數的變化、變化是這么之大,以至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學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昨和影響。」由此可見,四大發明對推動世界的歷史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古代的技術成就十分輝煌,其中很多技術水平部遠遠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但是,這些實用性很強的技術,都是為當時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因此,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新技術一旦被統治者看中,便能得到重視,並盡快提高和完善以至推廣使用。反之,對統治者利益相關不大的技術發明則要遭到阻止和扼殺。就這一點來講,中國古代技術曾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和中國近代技術又遠遠落後於世界,都與封建統治者利益有密切的關系

C. 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最重要的是哪三個方面

一、學兼天人,會通古今
中國古代有代表性的史學家及其撰述,一般都具有恢闊的歷史視野。他們學兼天人,會通古今,用包容一切的氣勢和規模,闡述歷史的發展過程,探究歷史的前因後果。
會通古今,重視通史著述,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主潮。
二、以古為鏡,經世致用
1、評今略古、注重當代史的研究,可以說是我國史學的一貫傳統。
2、我國自古以來,對於歷史遺產和記事寫史,很注意借鑒和垂訓的作用,所謂「以古為鏡」 ,發揮史學的經世作用。
3、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史上,史學家向來都對國家治亂興衰給以極大關注,表現出飽滿而深沉的政治情懷。這種政治情懷,大多以經世致用為其出發點和歸宿。
4、另一方面,中國政治又始終關注史學,對史學的發展有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了政權對史學事業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史家的創造精神。
三、求實直書,書法不隱
我國古代史學家歷來把秉筆直書視為持大義、別善惡的神聖事業和崇高美德。直書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古代史學的求實精神,而曲筆在任何時期都不可能成為公開提倡的行為。
四、德識為先,才學並茂
1 、重視史家業務和思想修養,是中國古代史學的一個優良傳統。劉知幾認為,史家必須兼有史才、史學、史識三長。後來,章學誠又補充了「史德」 。德、才、學、識是對史家素質的全面要求,因而它就成為史家的奮斗目標和評論史家的標准。
2、儒家學說支配中國思想界幾千年,影響極其深遠。經學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現,它是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和行為准則的學說,並且成為修纂史書的指導思想,也是這些史書企圖通過歷史經驗反復闡明的史義。這里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思想糟粕,表現了中國古代史學的歷史局限性。

D. 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的四大發明,分別是什麼

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印刷術。
火葯,顧名思義,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燒的葯劑。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中文字正體的火葯,(薬)是給人們帶來快樂(樂)的材料之一。
指南針又稱指北針,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由三部曲組成:司南、磁針和羅盤。他們均屬於中國的發明。
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11世紀末或12世紀初,中國船舶開始使用指南針導航。北宋《萍州可談》:「舟師(掌舵者)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指南針應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導航工具,彌補了天文導航、地文導航之不足,開創了航海史的新紀元。同時,航海活動也進一步促進了指南針的發展。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躍於唐朝的雕版印刷 ,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E. 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建築類型是什麼呢

宮殿建築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建築類型。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製得到充分發展,宮殿是封建思想意識最集中的體現,在很多方面代表了傳統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

中國已知最早的宮殿是河南偃師二里頭商代早期宮殿遺址。在一個夯土地基上以廊廡圍成院落,南側中間為大門,軸線後端為殿堂,殿內劃分出開敞的前堂和封閉的後室,屋頂推測是四阿重屋(即重檐廡殿)。以後,院落組合和前堂後室(對於宮殿又可稱為前朝後寢)成了長期延續的宮殿布局方式,重檐廡殿頂更成為中國古代建築中最高等級的屋頂形式。

至今基址尚存的唐代大明宮建於634年,位於長安城(今陝西西安)東北龍首原高地上,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全城。最為宏偉的三殿分別是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主殿含元殿是一座十一開間的殿堂,殿前兩側相距約150米處,建有東西對稱的翔鸞、棲鳳兩闕樓,以飛廊與殿身相聯,更有長達70餘米的坡道供登臨之用,稱為「龍尾道」。整組建築氣勢雄偉,唐代詩人王維(701—761)有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描寫的就是含元殿的盛況。

由於年代久遠,現存完整的中國古代宮殿僅有明清北京宮殿和清沈陽宮殿。

F. 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二大事

我認為商鞅變法與冉閔的五道驅胡令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大事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的奴隸制度被徹底廢除,封建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奠基了中國版圖的基礎。

用自己的所作所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華文明,不惜自己的聲譽背負了2000年的罵名,為我們這些後代奪回了生存空間。
的武功決不亞於岳飛!!
的功績與
!!
某些太監史學家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群起響應。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意願,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
冉閔
,天地為之大慟,可惜上天既然體恤冉閔的用心,為何不幹脆賜他勝利的結局?為何還要讓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盡同胞的謾罵?蒼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英雄事跡才能在世間廣為流傳!

G. 為什麼說河西走廊對古代中國十分重要

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之所以叫漢族,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漢朝讓中國地域的整體格局固定了下來。而漢朝相對於之前的朝代,最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獲得了河西走廊這塊地域。

(網路配圖)

三、河西走廊是中國能孕育燦爛輝煌而又不斷代文明的重要保障。

一個文明要能夠發展起來,孕育成熟,必須要有好的地域環境。因為有尼羅河及沖積平原,才有古埃及。因為有兩河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才有古巴比倫。同樣,因為有長江、黃河等一眾水系,才有古中國。

但是,一個文明要能夠不斷壯大,除了要有好的地域環境外,還要有對外交流的通道,這樣才能產生文明的沖撞。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希臘等等這些文明,無不處在交通要塞之地。

但是,當一個文明處在交通要塞之地的時候,它又很容易受到攻擊。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等文明古國,都是在受到外力攻擊的時候被摧毀的。這些文明最終沒能延續下來。

而同樣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卻延續了下來,而且成為世界上唯一延續下來的文明古國。其原因,就在於古中國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太大打擊。同時,又有河西走廊這樣好的通道與外界聯系,形成必要的交流。

H. 河西走廊延伸出去,只是一小塊地盤,為何卻說對古代中國非常重要

稍微懂一些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幽雲十六州還有河西走廊,那都是天然的保護屏障,外敵擁有了這些地方,就能很容易的入侵我們中原地區。而我們中原只要擁有了這些地方,就能很容易地抵禦外來入侵,而且縱觀歷史長河,擁有河西走廊的朝代一般都是軍事強國,而沒有的朝代一般在對外談判中可能都是沒有底氣的。



而且,河西走廊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在航海技術沒有發展起來之前,河西走廊是中原國家與西亞、歐洲交流的最好的,也基本上是唯一的通道。中國的絲綢、陶瓷等要出售給西方國家,那就必須要通過河西走廊,它促進了古代中國在經濟上持續不斷地進步,提高了中國經濟的自生能力。

閱讀全文

與古代對中國最重要的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公路車哪裡買 瀏覽:558
印尼像荔枝一樣的水果叫什麼 瀏覽:782
今年中國杯在哪裡買 瀏覽:445
伊朗領土最大多少平方公里 瀏覽:577
新大洲本田在越南賣多少錢 瀏覽:740
印度國名怎麼來 瀏覽:114
義大利實心粉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134
12萬印度盧布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44
伊朗人喜歡說什麼 瀏覽:537
去英國買什麼麥 瀏覽:345
ff中國基地建在哪裡 瀏覽:231
英國屬於地球哪裡 瀏覽:976
英國第二套房的首付是百分之多少 瀏覽:655
中國醫院看癲癇哪個醫院好 瀏覽:455
中國最能打仗是哪些省 瀏覽:859
印度木薯怎麼做 瀏覽:699
抖音超級火那個印尼歌曲叫什麼 瀏覽:289
義大利雞血石什麼價 瀏覽:782
驚奇隊長中國有多少人 瀏覽:1004
英國貴族人吃什麼蛋糕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