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有哪些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9 21:13:35

⑴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除了唐詩,宋詞,元曲,還有什麼

詩經、楚辭、漢賦、明清時期的小說、先秦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唐人傳奇、宋元話本、京劇等等。。

⑵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

青銅鏡,是古代人們用以梳妝飾容的生活用具,也是中國青銅器中自成體系、藝術價值極高的工藝美術品。

中國古代的青銅鏡,就目前所知,最早出現在齊家文化(約公元前1960年)的墓葬中,距今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直到玻璃鏡出現之後,它才隨著玻璃鏡的普及而退出了歷史舞台。銅鏡成為古代青銅器中從齊家文化一直延續到清代,歷史最為悠久的門類品種。

由於銅鏡伴隨人們生活了四千年,因此,除了與生活習俗息息相關,銅鏡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項內容:比如鏡是道教和佛教的法器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去世時謂眾臣:…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古人以鏡象徵愛情,「破鏡重圓」寓意愛情的圓滿結局;古代衙門里都要懸掛「明鏡高懸」的匾額,以示公正,等等。不難看出,鏡,在人們的思想意識里,已經具有超出其使用價值的社會和文化意義了。

銅鏡,是精美的工藝美術品。它鑄造精良,形態美觀,紋飾華麗,銘文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銅鏡的背面裝飾著各種紋飾和銘文。這些紋飾和銘文的產生和流行,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及時代風尚有一定的關系。由於鏡背面積較小,紋飾選用的題材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為我們認識和研究古代社會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因此而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銅鏡在考古學研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國古代墓葬中常見的隨葬品。由於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鏡紋飾有著各自的獨到特徵,它又成為古代墓葬斷代的標准器之一。

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北宋時期,銅鏡已經見諸於著錄,為我國鏡鑒學作了創始的工作。此後,除了著錄銅鏡,還對銅鏡開展了三個方面的研究:一是對銅鏡形制和紋飾的研究,明確各個歷史時期銅鏡的類型、演變序列和紋飾的寓意;二是對銅鏡銘文的研究,考訂字句,明確意義;三是對銅鏡鑄造工藝的研究。

自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現代文物考古事業的創建和發展,古代銅鏡的研究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發掘出土的銅鏡資料不斷增多,銅鏡的年代學逐步確立,專題研究也有所創新,關於銅鏡的著述,日益豐富。

李學勤先生說:「中國古代銅鏡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文物門類,也是影響廣泛的美術品,其歷史悠久,傳播非常遙遠」。(《四海尋珍》97頁)

今天,人們收藏銅鏡,首先是將它作為藝術品來欣賞,同時也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進行一些探索和研究。

古典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是有著博大精深藝術內涵的神傳文化。千百年來,無數歷史名人成就了數不清的千古佳作,以凝練的語言表達出詩人對宇宙萬物的關懷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給人以啟發和力量。那蘊涵在詩詞中的崇高品格、美德與氣節,代代傳承,鑄造著我們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

古代詩人以詩言志,也就是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思想觀點。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現出詩人勇於追求真理的百折不撓的意志;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表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返樸歸真的超然心境,展現出清幽明凈、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些詩句無不使人堅定對真理的追求,渴望回歸生命本性的質朴、純真和善良。

精忠報國、憂國憂民是仁人志士們共同具備的優秀品質,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關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們用偉大的人格,譜寫了一曲曲充塞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之歌。岳飛的「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鏗鏘有力,氣勢不凡,在流傳百世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詩人心繫百姓的最好寫照,在自己最艱難困苦的時刻,首先想到的是為天下寒士而大聲疾呼。他們的詩詞展現了壯闊宏大的境界,是因為他們擁有濟世安民的宏願和仁愛博大的胸懷。

氣節歷來為我國人民所推崇。人們常常將一事物比擬成一種人的美德,例如梅花凌寒綻放,傳遞著春天的訊息,詩人們贊美梅花的高潔:「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陸游《梅花絕句》)、「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墨梅》)。人們常用梅花的品格自勉,我們不難發現,梅花那種不畏嚴寒的屬性,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捍衛真理、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徵。

很多古典詩詞不僅意境美,而且富於哲理,意味深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表明純正的心念源自於聖賢之理的指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描述了在山水迂迴曲折、撲朔迷離之中,出路何在?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間會豁然開朗而發現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也喻指在人生的某種境遇中,思想境界升華後必然展現出的更高更廣闊的空間。

撼動人心的詩詞佳作,「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使人領略到「功夫在詩外」的崇高境界和文化品格,凈化著人們的心靈,喚醒人們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其實真正的藝術,無不在引導著人們正確的是非觀和審美觀。面對歷史,面對未來,有識之士會做出正義、明智的選擇。

⑶ 唐詩宋什麼元什麼明清什麼都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

1、宋詞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2、元曲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

3、明清小說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這個時代的小說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

(3)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有哪些擴展閱讀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斗爭,給小說創作以深刻影響。清初至乾隆時期是清小說發展的全盛時期,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與前代相比都有較大發展。清代小說基本是文人的創作,雖有歷史,傳說等素材的借鑒。

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較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願,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間產生的《聊齋志異》和《紅樓夢》,分別把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創作推向頂峰,而嘉慶年間產生的《三俠五義》把公案俠義派小說推向頂峰,對後世武俠小說奠定基礎 產生深遠影響。

文言小說自唐傳奇以後雖歷代續有新作,如《夷堅志》,《剪燈新話》等,但多敘事簡單,文采不足,至《聊齋志異》則如異峰突起。作者蒲松齡用文言如白話,頗有傳神之筆,小說主人公多為狐鬼,但形像可愛,富於人間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

⑷ 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什麼都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

唐詩和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高峰。在中華文明燦爛的長卷中,唐詩宋詞是其中最為絢麗的華章。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是中國人靈魂的詠嘆,詩歌是中國人浪漫精神、文化氣質的體現與象徵。詩以唐冠,宋以詞我,說明了唐詩宋詞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作為濃縮了唐詩宋詞精華的《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被奉為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而備受推崇。自書成以來,偉人英雄,歌以詠志;達官巨賈,誦以怡情;家家戶戶,詩書傳家。凡中國文化影響的地方,都有《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的誦讀聲,而且還將伴著時代的風雨永遠傳誦。
唐詩,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將中國的詩歌成就推向歷史的頂峰。這一時期,名家輩出,流派紛呈。開啟唐詩盛象的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即所謂的「初唐四傑」。處於初、盛唐之間,起著承前啟後重要作用的詩人是陳子昂,他極力提倡「漢魏風骨」,對盛唐詩文豪放風氣的形成起了重大影響。
到了開元、天寶盛唐時期,唐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輝煌景象。這一時期,不僅產生了我國兩位偉大的詩人——李白和杜甫,而且人才濟濟。賀知章、王昌齡、王之渙、崔顥、高適、岑參、孟浩然、王維等名家,都活躍在這一時期的詩壇上,寫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在創作方法和寫作風格上,這一時期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景,邊塞派、山水派、田園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各領風騷,爭奇斗艷。
李白、杜甫的成就標志著唐詩的鼎盛,隨後進入一個低潮。到了元和、長慶中唐年間,唐詩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一時期的佼佼者是白居易、劉長韓愈、柳宗元、孟郊、賈島、李賀等。
唐詩經過中唐的再度繁榮以後,到了晚唐,呈現出衰頹之勢,但這一階段也出現了兩個重要詩人杜牧和李商隱。
唐詩,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了今天,依然煥發著不滅的光輝,且歷久彌香。
詞是宋代文學的靈魂,它繼承著晚唐五代詞體初興的機運,經許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創作,發揚光大,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成績。
以晏殊、歐陽修為代表的前期小令,是北宋詞壇的第一批報春花,緊接著偉大文學家柳永的慢詞創作給宋詞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柳永的詞廣泛吸取民間音律的優點,以白描的手法敘事抒情,為宋詞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階段。蘇軾的詞是宋詞發展的一座里程碑,他與擅寫惻艷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詞以豪放著稱。「詞為艷科」,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牢固的傳統,蘇軾成功地轉為了這種風氣。以蘇軾為中心的元佑詞林,代表著北宋詞壇的鼎盛氣象,一時名家輩出,如秦觀、黃庭堅、陳師道、王安石、謝逸等,都寫出了很多優秀的詞作品。在蘇軾以後,北宋詞壇出現了以周邦彥為代表的格律詞派,一散一整,各有所長。北宋末期則出現了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她能於「蘇豪」、「柳俗」和「周律」之外別樹一幟,形成有名的「易安體」。
南宋詞壇因為北方的淪陷、國家命運的改變,呈現出另一番景象。以辛棄疾為代表,貫穿其詞中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堅強信念。這樣,蘇軾所開創的豪放派被移植到愛國主義的沃壤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一時期,著名的詞人還有陸游、文天祥、劉克庄等。
宋詞,作為中華民族一座浩大的文學藝術殿堂,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的寶藏。經和唐詩一起,成為滋養一代代中國人的心靈葯石。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越南讀大學費用多少 瀏覽:340
英國是怎麼打敗法國的 瀏覽:125
95歲英國女王叫什麼名字 瀏覽:170
英國移民綠卡多久能拿 瀏覽:693
什麼軟體可以翻譯印度人語 瀏覽:62
義大利的公路車哪裡買 瀏覽:560
印尼像荔枝一樣的水果叫什麼 瀏覽:784
今年中國杯在哪裡買 瀏覽:445
伊朗領土最大多少平方公里 瀏覽:577
新大洲本田在越南賣多少錢 瀏覽:740
印度國名怎麼來 瀏覽:114
義大利實心粉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134
12萬印度盧布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44
伊朗人喜歡說什麼 瀏覽:537
去英國買什麼麥 瀏覽:345
ff中國基地建在哪裡 瀏覽:231
英國屬於地球哪裡 瀏覽:976
英國第二套房的首付是百分之多少 瀏覽:655
中國醫院看癲癇哪個醫院好 瀏覽:455
中國最能打仗是哪些省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