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汽車發動機技術為什麼比不上國外車企的發動機技術
國內的發動機比不上國外的發動機,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國的汽車工業起步比國外的晚的多。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畢竟人家的工業起步較快,比我們要早,他們就掌握了更多的技術,掌握了更多的資源,同時也容易形成產業鏈。但是國內的汽車工業技術起步較晚,所以想要跟他們進行比拼,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畢竟國內進行發動機自主研發的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數據,簡單的說就是摸石頭過河。
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才能夠研發出更好的發動機。研發不僅僅要錢,而且更需要大量的研發人才,像華為研發晶元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投入了巨資去研發,但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的情況下,還是有一定的壁壘和難題的,相信未來我們的發動機技術肯定能夠研製出更好的更頂尖的發動機,畢竟我們的汽車產業集群早就已經形成。
㈡ 中國的發動機為什麼是短板
原因是材料學上差一點,熱處理上差一點,機加工上差很多,裝配上裝很多,再一個中國就根本沒有研發投入和深入研究,就造成中國的發動機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落差。國產發動機的技術之所以一直上不去就是中國軍工企業的一種習慣,也可以稱為詬病。
具體案例: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最新一期報道,中國國防大學發表的一份有關軍民融合發展的最新報告建議中國軍隊建造400架運-20大型運輸機。
報道稱,國防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撰寫的這份《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4》包括六大部分,涵蓋軍民融合的理論與實踐以及評估其在中國的進展和提出改進意見。
盡管尚不清楚國防大學的這份報告是否反映中國軍隊領導層的想法,但仍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中國軍隊幾乎從不公開討論軍事系統的未來需求。
這份報告在中國戰略投送領域提出的發展計劃最受關注,最重要的建議是中國考慮添置多達400架運-20大型運輸機。這份報告指出美國有700架中型和大型運輸機,俄羅斯擁有800架,印度有200架。
報告稱,應該組建10個運輸「師」,每個「師」可能下轄2個裝備20架飛機的團。報告同時承認運-20發展受到國產發動機研發影響,這些在中國是眾所周知的事,但之前沒有在官方出版物中被承認。
2013年年初,首架運-20樣機試飛,接著據說在7月31日進行首航。隨著裝配未來的國產渦扇發動機,運-20據稱有能力達到65噸載重量。
國防大學的這份報告還提出4點基本意見來提升中國運輸領域的軍民融合。第一提升戰略投送裝備工業基礎的實力水平。
堅持發展軍民兩用技術,以研製大型運輸飛機、大型快速海運船為重點,帶動解放軍戰略投送運輸工具的跨越式發展;以預警探測、空中加油機、大型海上補給船等保障裝備為重點,發展戰略投送保障手段等。
同時,戰略投送工具建設應重點建設海空戰略投送能力。第二依託國家交通運輸實力發展軍隊戰略投送能力。充分挖掘民用運輸力量潛力,加大民用運輸工具貫徹國防要求力度,有計劃地改裝一批適合軍事運輸的大型民用飛機、船舶和平板拖車,建立戰略投送後備機隊、船隊、車隊,
納入國家戰略後備力量體系。第三完善戰略投送力量軍地統籌機制建設。軍民融合戰略投送機制建設,重點是要健全組織指揮機制、交通運輸動員機制和投送力量建設機制。第四加強軍民融合海外戰略預置建設。
應在關系我國長遠發展的國家和地區,使用國外保障基地或在適當地點建設駐泊點和補給點,實現海軍兵力的海外戰略預置。加強戰略前沿島嶼、島礁建設,修建機場或建立大型浮動平台、浮動碼頭和固定式平台,作為飛機起降平台和空海裝備遠程戰略投送物資補給點。
㈢ 中國飛機發動機為什麼造不出
中國能造出自己的發動機,「昆侖」發動機是中國第一台走完自行設計、試制、試驗、試飛全過程的航空發動機,是國內目前最先進的中等推力級的軍用渦噴發動機。
「昆侖」發動機經過幾百項嚴格的地面考核試驗和空中考核試飛後,於2002年7月被國家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設計定型。它的研製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俄、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
其性能超過以往中國所有軍機的國產發動機,包括之前最好的渦噴13乙。昆侖發動機的設計單位是中國一航沈陽發動機設計所。研製周期長達18年。立項時間是1984年。試飛時間長達8年。要研製出可以投入使用的航空發動機,特別是軍用航空發動機,沒有堅實的技術和經濟基礎是不可能的。此前,世界上真正能獨立研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航空發動機、輔助動力、燃氣輪機、飛機和直升機傳動系統的研製、生產、維修和服務;從事航空材料及其它先進材料的研發與製造。
中國航發設計生產的渦噴、渦扇、渦軸、渦槳、活塞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等產品,廣泛配裝於各類軍民用飛機、直升機和大型艦艇、中小型發電機組,客戶涉及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多個領域,為我國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下轄27家直屬企事業單位,擁有3家主板上市公司,現有職工7萬餘人,擁有包括7名院士、200餘名國家級專家學者在內的一大批高素質、創新型科技人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昆侖發動機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集團簡介
㈣ 為何中國的發動機不行
刺激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的直接動力是極其旺盛的市場需求。張健說,中國航空產業整體發展迅猛,對國產發動機需求非常旺盛。「軍民用飛機都需要國產發動機,這給發動機行業帶來很好的市場前景,促使我們不斷加快研製。」
日益雄厚的國家實力,是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力行「三步走」戰略的堅強後盾。張健說,中國航空產業之所以患有「動力不足」,根本原因在於投入不足。有數據顯示,美國過去50年中,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累計投入達到1000億美元,而中國累計投入總額還達不到美國單家企業的投入水平。現在,隨著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中國已經完全有能力扭轉這一局面。
「我們已經啟動專項計劃,准備投入100億元開展研發。」張健介紹。
㈤ 為什麼國產的發動機一直比不過日本的發動機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這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標語,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而在這數十年間,以豐田為首的日系車在國內乃至全球都有著久經不衰的銷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核心技術上,國產廠商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在發動機方面,在國家發展傳新型國家的號召之下,企業不斷加強著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很多廠商都加大了投資,成功研製出了屬於自己的發動機,比如長安的藍鯨系列還有奇瑞的ACTECO發動機等,在市場上,這些國產發動機的表現也是十分優異的,我們有理由堅信,雖然我們離國外出色的發動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國產汽車的發動機一定會取得更加大的突破。
㈥ 為什麼中國汽車發動機一直不行
中國剛解放不久就造出了解放牌卡車,還有萬噸巨輪等等,那時中國是世界上無數不多的可以造汽車萬噸輪船的國家,發動機當然可以造,只是中國起步底子薄沒有技術基礎,都是蘇聯援助的,就好比一個學生作業雖然完成了,但確實抄襲別人的作業,長期以往成績肯定難以提高,本來就沒有基礎,不過2020年是個時間節點,奇瑞全新2.0T曝光,254匹+385牛米,竟然還不是國產最強?想想國產發動機突飛猛進到什麼程度?這個奇瑞的發動機已經超越了。而在最大功率上,這台發動機更是達到了187kW(254馬力),最大扭矩則為385N·m。單純的從數據來看,這款2.0T發動機要比日產天籟上的VC 2.0T還要厲害,而跟大眾的EA888相比更是綽綽有餘。老牌合資的強勁2.0T都被它壓在了身下,那這是否意味著奇瑞的這款2.0T發動機,已經是妥妥的國產最強了呢?答案是NO,長安藍鯨,上汽藍芯,一汽,長城,廣汽傳祺等等,都比奇瑞還厲害,這就是中國技術在進步,至於代表地表最強發動機水平的坦克發動機,目前世界上只有德國與中國的1500馬力高增壓智能變頻柴油發動機一個水平,法國加了個小型燃氣輪機預熱才能達到1500馬力,體積太大,日本人的二沖程更奇葩,雖然達到了1500馬力,但由於二沖程原因,發熱太大,1500馬力下只能工作不超過15分鍾,是個天生瘸子。美國人搞不好直接用的燃氣輪機。
㈦ 中國飛機的發動機為什麼不行,是因為材料還是技術
主要是技術不行,因為我國飛機的發動機並不是想做出來就能做出來的,要靠技術,而我國的技術還不成熟。
㈧ 為何中國的發動機不行
中國的發動機不行的根本原因是引進技術。
為什麼引進技術反而不行了呢?因為中國的人性決定的,大多數自力更生的技術都能獲得成功,反而被引進的技術,特別是相對來說比較低端的技術,往往一引進就玩完。
究其根本就是一條:自主技術的員工想要上位,需要在自身技術上形成突破,方能得到提拔和重用,而不需要自主技術的,往往只需要把領導服侍好就可以了,因為在領導看來,我反正是引進的技術,對自身技術的要求不會很高,差不多選個看得上眼的人就行,往往這些人一提拔就會成為技術障礙。你想啊,你要是技術方面比你的技術領導還強,能容得下你嗎?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領導換屆,往往幾年就會調離原崗位,少則3年多則5載,如果我走了,成果出來了,那成果就是後任的領導的,所以領導也要求必須在任內完成功果,也就是發動機的研發需要在2年或者3年內完成。這就要求研發部門連走的不會還要跑起來,你覺得這個會好嗎?只會同國外的差距越拉越大。
所以「天災人禍」是中國發動機不行的真實原因。想改變首先得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任正非不也說了嗎,一個數學人才,他養了10幾年,才有一個功果——新演算法,基礎學科都這樣,發動機這種復雜的機械更應該軟磨硬泡。還有領導換屆不能一刀切,有些部門的領導並不適合經常更換。
這就要提到另一個問題,我職業生涯短短三十年,你要我一半的時間來搞一件事,有多人能受的住,也是個關鍵。企業等不等的起。目前汽車發動機的車輪已經開起,停不下來了,因為國家已經沒時間給發動機行業慢慢發展,從基礎做起。
所以 買 吧。有什麼問題不是錢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