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服裝專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知名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包括常熟服裝城、紹興中國輕紡城、上海新七浦服裝市場等,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山東、廣州等東部地區,總體而言東部地區服裝專業市場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在面積上都占據領先地位。
隨著東南沿海服裝產業向東西部和中部的轉移,服裝專業市場也表現出同步轉移的趨勢,一方面,東南沿海的服裝專業市場在逐步轉型和提升,另一方面,在中西部地區和三四線城市,服裝專業市場開始快速發展。從市場業態來看,中國產地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業態開始從單一型向綜合型方向轉變;中國集散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開始向復合型轉化;中國展貿型、連鎖型、網路型紡織服裝市場正在成為新生力量,構建了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百花齊放」的現象。
服裝專業市場發展現狀
從億元以上商品交易服裝專業市場數量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2019年,我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服裝專業市場數量逐年下降,2019年為274個,同比下降4.2%。
——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專業市場建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Ⅱ 請問一下,新時期服裝行業的發展現狀怎麼樣呢可以詳細介紹一下嗎
服裝設計能夠展現出社會文明進步的過程,同時,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服裝設計也展現出了新的設計理念。在新的時期下,服裝設計也展現出了新的發展現狀。服裝設計的任務不僅僅滿足個人需求,同時,它還需要兼顧好社會、經濟、技術、情感、審美等多個方面的需求。因此在的時期下服裝設計的發展現狀也有了一定的變化。下面就對新時期服裝設計的發展現狀進行簡單的說明。
1.缺乏創造力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整個時代在不斷的進步,各行各業都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對於服裝設計行業,同樣也是不僅要有國內服裝行業的競爭,同時,國外的一些服裝品牌也會對整個國內服裝設計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服裝設計應當不斷地進行創新,但是在實際發展的過程當中,許多服裝設計工作人員並沒有意識到,在設計方面創造力的重要性,大多數的服裝仍然處於不斷生產的狀態當中,而對於整個服裝品牌的設計,以及一些服裝的創新,沒有太多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在整個生產經營的過程當中,也沒有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整個服裝的設計中,因此,這也導致我國成為各種服裝的製造廠。這樣的形式對於發展我國的服裝設計是極其不利的。
2.追求眼前經濟
Ⅲ 現在服裝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服裝行業市場規模
藉助社交生態的高頻觸達特點,圖文、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的用戶心智培養,社交電商在用戶的觸達、復購 以及轉化上具有先天優勢,有贊類目整體的購買轉化率均值為7.0%。
Ⅳ 服裝業 未來的幾個發展趨勢
不管對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來說,2019年並不是最好的一年。有人高調輝煌,也有人暗淡離場。
甚至還有人放話說:2019年,別開服裝店了!
這樣的話未免也太偏激。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及時規整。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根據去年的事件分析今年的趨勢,並以此對自己的品牌進行迭代,讓自己越做越好!
時不待人,2019年都已經過去了二分之一,我們來看看2019下半年的服裝業趨勢。好好看,千萬別掉隊!
01國潮奪目,運動品牌飛馳
運動品牌的崛起,向潮牌的靠近,是近兩年最為明顯的趨勢之一。
據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運動服飾行業規模為1045億元,同比增長9.77%。到了2018年,則達到1147億元,同比增長9.76%。
可想而知,到了2019年,這將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
算上今年,李寧已經是三登國際時裝周了;
安踏也毫不示弱,收購眼光一如既往的犀利獨到:從FILA到芬蘭體育巨頭AmerSports,正式向世界宣告中國運動品牌的崛起!
我們的國產運動品牌,正在以飛速追趕Nike、Adidas。不僅是產品外形的升級迭代,更多的是質量上的緊追猛趕!
再來看以前曾被嗤之以鼻的潮牌,如今也是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太平鳥玩轉跨界虜獲一票粉絲;
淘品牌出身的花笙記竟也成了各路明星大佬的首選;
冠希哥的CLOT更是用一次又一次中國風的設計震驚世界!
當千禧一代成為消費主力,運動品牌與潮牌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毫不誇張地說,2019年,中國運動、潮牌市場正在全面爆發!
02品牌文化決定消費者去留
從PhilippPlein抄襲到潮牌MLGB因名字掀起的軒然大波,哪一個不是受到強烈抵制。不難看出,如今品牌作死真的只是一念之間的事兒。
而消費者也越來越看重品牌的文化,背後的故事,以及它待人處事的態度。最明顯的差距就是今年年初兩大品牌給出的賀歲片--巴寶莉的詭異畫風被全網吐槽,優衣庫則好評滿滿。
新春洋溢的優衣庫賀歲片:光是一則廣告,就能左右顧客對品牌的看法,何況是品牌背後的文化呢?
03品質優先,快時尚逐漸沒落
不是我唱衰快時尚,只能說:靠快產爭流量的時代,逐漸消失了。曾經風光一時的各大快時尚品牌,紛紛進入寒冬時期--
Topshop虧損,與中國合夥人解散,退出中國市場;
NewLook業績不佳,關店潮,退出中國市場;
H&MNyden業務重組,CEO辭職;
GAP退出澳大利亞市場,關店潮,關閉第五大道核心旗艦店;
Forever21退出法國市場;
……
幾天前,時尚機構Threp也發布了一組數據,更是力證快時尚之路有多難走--
有25%的女性消費者表示將從2019年開始不再購買快時尚服飾。其中大部分為年輕消費者。
有40%的受訪千禧一代表示會停止購買快時尚品牌產品。年齡在18歲至21歲的受訪者中,有54%決定購買質量更高的產品。
如今,消費者已經不單單滿足於美的需求,更多的是在乎質的保障。即便是90後、乃至於00後,都是如此的消費觀念。
所以,2019年,光靠'快'已經不夠了,腳踏實地才是發家硬道理。
04線上加速線下融合
縱觀國內外服飾零售市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普及,消費者生活方式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加速了線上線下融合。
優衣庫:消費者線上下單後,線下數百家門店支持24小時內便捷取貨;
太平鳥:通過商品、支付等維度打通,支持門店掃碼購、門店自提等新業務;
男裝品牌CommonGender,更是一上市就採用線上線下結合全渠道銷售模式
到了2019年,線上下單線下提貨,或是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等模式已經成為服裝業的大趨勢。
05短視頻、直播盛行,賺錢新路出現
如今短視頻大行其道,比如抖音。
不少人也發現其龐大的流量能為己所用,很多品牌已經開始從短視頻平台導流,就連茵曼、Dior這樣的大牌都入駐了抖音。
互聯網如此普及的現在,過硬的產品固然有能耐,但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也是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環節。
年輕人在哪,哪就有流量,哪流量多,廣告投放目標就在哪。
短視頻和直播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渠道,將會成為未來5年裡最火爆的宣傳模式。
06個性化、定製化轉變
當所有信息都觸手可得,消費者面臨著更多的選擇,他們會更希望能夠基於個人需求來自己掌控購物。
且隨著90、00後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的喜好、習慣和需求都有著新的特點:更注重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未來品牌可以以大數據為依託,針對個體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
就像服裝Stitch,已經開始根據演算法和造型師建議,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服裝與配飾推薦--
在Stitch買衣服,你只需要登陸它的網站,填寫一個關於個人時尚偏好的問卷調查,包括尺碼,顏色,樣式等。
有了這些信息,StitchFix的專業時尚師,就會人工挑選5套服飾組合搭配,免費寄給你。
然後你可以在家試穿,把喜歡的留下,不喜歡的免費回郵即可。款項就由StitchFix自動從信用卡里扣除。
這種演算法式個性定製,讓StitchFix光在2018年一年,就賺了3800萬美元!
07底線重視,品牌集體下沉
一邊是幾近飽和的一二線市場,一邊是還未完全開發的的三四線城市,對國內服裝來說,三四線城市已經成為了一塊誘人的蛋糕。
成立三年即登陸納斯達克的拼多多,率先撬開了下沉市場的大門。緊接著,趣頭條的上市又再次證明了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品牌下沉。
除了早期在三四線市場發家的海瀾之家、安踏、森馬、以純等本土品牌外,很多一二線品牌也開始來分一杯羹:
拉夏貝爾計劃在3年內募資新開店3000餘個,重點投向二三線及以下城市,進一步提升在三四線城市的布局力度。
08顏值第一,產品店鋪缺一不可
人們越來越注意自己的顏值,也越來越願意把消費支出花在,給自己帶來美的感受與體驗的商品和店鋪上。
現在店鋪同質化特別嚴重,差異性不大。所以,產品上很難給到顧客新鮮感和奇特感......
正是因為這樣,現在的店鋪如果不在空間和視覺上為顧客製造新奇的美感,就很難在同品類中突出。所以,美已然成為了各大店鋪最強的競爭力。
Ⅳ 中國服裝業的現狀是怎樣的呢
中國服裝業的現狀是怎樣的呢?生意一團糟,電子商務的影響、租金的持續上漲以及直播的影響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今年的商品直播,未來五年肯定可以做衣服。這取決於正確的型號。衣服、食物、住宿和交通都是頭等的。服裝業永遠不會被淘汰。被淘汰的是以前的服裝行業,服裝企業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依賴低價格和高質量,未來的服裝行業應該看在世界的盡頭。基於中國五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設計一套新的、獨特的中國理念來競爭。
自滿的人總是被市場淘汰的一部分。如果他們想在目前的服裝行業繼續前進並賺錢,他們只能跟上潮流。隨著互聯網紅利期的過去,越來越純粹的電子商務品牌正在下線,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開始關注線下渠道。
Ⅵ 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2020年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新冠病毒突然爆發,全國上下人心惶惶,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為響應國家戰「疫」策略,大家不得不宅在家中。國家經濟發展開始緩慢,今年對於大多數行業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
服裝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型產業,在我國宏觀產業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服裝產業鏈包括原材料、紡織印染、服裝廠加工生產和服裝零售四大環節。疫情的原因使得消費者購買能力下降,導致市場需求量迅速減少,大量的服裝線下門店銷售業績幾乎為零,只能被迫關店,生產企業面臨資金周轉緊張,經營受阻難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服裝行業提前進入了淡季。
特殊的2020年已經走完了一半,未來服裝行業又將迎來哪些發展趨勢呢?
一、服裝產業將加入智能科技元素
如今的服裝行業電商成為了主角,隨著時代的發展,之後將會有更多高新技術的出現運用到店鋪中,例如刷臉支付、3D試衣鏡子、互動電子大屏等。服裝工廠也會有機器人的加入,但機器只能代替製造無法進行設計,意味著以後將會有許多服裝設計師的出現。
二、服裝個性化需求增加
服裝行業已經從產品匱乏階段發展到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階段,消費者不單單滿足於產品單一的質量,更多的想要品牌帶來的附加值。以95後為代表的潮牌服飾異軍突起,個性化需求將會隨著人們對自身認識的加深越來越趨勢化。表達訴求、肯定核心價值以及滿足孤獨屬性,將會是下一個服裝業的紅利藍海。
三、可持續時尚將逐步成為主流
服裝紡織行業是僅次於石油業的全球第二大污染環境最嚴重的行業,為了環境和勞工的保護,將會對紡織服裝領域越來越重視。現在行業內對於面料的開發,都非常重視對自然資源的能耗,因此從設計到製造過程中,注重對環境保護的服裝更受歡迎。
四、線上線下相互依存
越來越多的服裝店將會開啟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的購買模式,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當屬優衣庫,憑借多渠道線上線下打通的銷售模式,多次獲得雙十一服裝類的銷售冠軍。
五、消費者購物體驗感至上
在消費者為核心的時代,服裝企業要學會快速聚集粉絲,想要顧客對於一個品牌產生依賴感,除了產品質量過關之外,舒適的購物體驗是另一重要因素,服務好顧客才能真正地留住顧客。
我是老趙,一個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生意人,以上是我對於中國實體服裝行業的一些觀點,文章不足之處歡迎多多指教。
Ⅶ 服裝行業前景如何
嗯,服裝行業的前景還是非常不錯,因為服裝行業的話,他確實是需要進行一個發展的,而且服裝行業的話,他確實也是每個人也是需要穿衣服的,但是的話做的人太多了
Ⅷ 2022年服裝行業發展趨勢是什麼
2022年服裝行業發展趨勢是:
1、供給端:企業數量及服裝產量整體有所下降
2014-2020年,中國服裝產量整體呈下降趨勢。2020年1-12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23.73億件,同比下降7.6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2.64個百分點。
2、需求端:2021年情況大幅好轉
2021年1-9月,在疫情逐漸好轉的背景下,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收收入10457.2億元,同比增長9.0%,營收情況大幅好轉。
從服裝零售額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23.7億件,同比下降7.65%;限額以上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8823.9億元,同比下降8.1%。
3、行業盈利能力有所降低
2016-2020年,服裝行業銷售利潤率呈現波動下降趨勢,2020年受疫情影響,銷售利潤率下降至4.68%,同比下降0.91個百分比,行業利潤下降;資產利潤率呈下降趨勢,2020年為5.56%,同比下降1.78個百分比,資產投入產出比下降;凈資產收益率呈下降趨勢,2020年為11.37%,同比下降2.79個百分比。綜合來看,服裝行業盈利能力下降。
4、「十四五」期間服裝行業發展趨勢以高端化、品牌化為主旋律
2021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保護發展中華老字型大小,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率先在化妝品、服裝、家紡、電子產品等消費品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
5、2035年成為全球服裝科技的主要驅動者、時尚的重要引領者、可持續發展的推進者
2021年10月發布的《中國服裝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和2035年遠景目標》對中國服裝行業「十四五」期間以及2035年的發展目標做出了清晰規劃。其中指出2035年,在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我國服裝行業要成為世界服裝科技的主要驅動者、全球時尚的重要引領者、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推進者。
Ⅸ 服裝行業的前景怎麼樣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海瀾之家(600398.SH)、森馬服飾(002563.SZ)、雅戈爾(600177.SH)、太平鳥(603877.SH)、美邦服飾(002269.SZ)、報喜鳥(002154.SZ)、安正時尚(603839.SH)、錦泓集團(603518.SH)、七匹狼(002029.SZ)、朗姿股份(002612.SZ)、九牧王(601566.SH)、地素時尚(603587.SH)等
本文核心數據:政策規劃、服裝行業企業數量、服裝行業營收、服裝產量、服裝行業利率水平、服裝行業競爭格局、服裝產業熱力圖、服裝行業發展目標
產業概況
1、定義
服裝業是指將麻、棉、布、化學等各種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經過生產、加工製得服裝產品的行業。
在國家統計局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4754-2017)中,服裝製造行業涉及「機織服裝製造業」(國民經濟行業代碼:C181)、「織或鉤針編織服裝製造」(國民經濟行業代碼:C182)、「服飾製造」(國民經濟行業代碼:C183)。
2、產業鏈剖析:中下游延伸融合
中國服裝產業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服裝原材料及印染;中游服裝設計生產;下游服裝銷售。目前,中國服裝企業大多進行了產業鏈的下游延伸,自產自銷。隨著電商經濟的發展,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第三方電商平台成為服裝銷售的重要渠道,大型服裝企業也逐漸建設自己的線上電商平台,但在規模、流量方面依舊有著巨大的差距。
中國服裝行業上游代表企業主要有棉紡企業華孚時尚、魯泰A、百隆東方等;毛紡企業新澳股份、江蘇陽光、上海三毛等;絲綢企業嘉欣絲綢、萬事利、金鷹股份等;印染企業華紡股份、航民股份、富春染織等;服裝輔料企業偉星股份、潯興股份等。
中國服裝行業中、下游代表企業有海瀾之家、森馬服飾、雅戈爾、太平鳥、美邦服飾、報喜鳥、安正時尚、錦泓集團等。各企業旗下品牌按細分市場可分為男裝品牌、女裝品牌、童裝品牌和男女裝兼備的綜合品牌,其中男裝品牌代表有海瀾之家、雅戈爾、太平鳥男裝等;女裝代表品牌有LANCY、VGRASS、玖姿等;童裝品牌有balabala、Annil、拉比等;綜合品牌代表有森馬、美特斯邦威等。
中國服裝行業下游第三方銷售平台中有線上銷售平台代表淘寶、京東、唯品會、亞馬遜、拼多多、抖音等;線下銷售平台家樂福、沃爾瑪以及大中小型服裝市場、店鋪等。
行業發展歷程:發展重點隨時代調整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我國服裝產業圍繞「科技、時尚、綠色」新定位,堅持「科技」、「品牌」、「可持續」和「人才」四位一體的創新發展之路,基本實現了服裝製造強國的既定目標。行業發展愈加健康,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增長動力更加多元,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行業素質大幅提升,全行業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
行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指引與規范,根據不同時期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回顧我國服裝行業自「十五」時期至「十四五」時期的政策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我國服裝行業經歷了從代工到自有品牌生產、出口,再到綠色化、品質化、品牌化的發展路徑,政策的不斷演變反應出了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良好勢頭與強勁動力。「十四五」時期,我國服裝行業將圍繞規劃的發展方向繼續前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服裝行業發展更加穩健
自2015年起,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和規服裝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十四五」時期,服裝行業政策規劃頻發,進一步完善了中國服裝行業政策體系,保障了行業的穩定發展和持續動力。
行業發展現狀
1、供給端:企業數量及服裝產量整體有所下降
2013-2021年9月,中國服裝行業企業數量整體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9月,中國服裝行業現存企業12557家,相比2020年末減少了743家。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服裝行業產銷需求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