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有哪些更好的物質基礎

中國有哪些更好的物質基礎

發布時間:2022-08-11 14:52:38

A. 中國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物質基礎是什麼

一、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物質基礎是農業。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農業格局之所以能夠形成,有兩個不可缺少的東西,其一是水,中國有兩條母親河,長江和黃河,培育原始的農業,推進了農業的發展。

二、簡介
中國的多元文化:
中國有56個名族,其中漢族占據多數人口,其它各族為少數名族。每個名族都有她獨特的傳統、文化、歷史,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主要少數名族還有自己的語言。各族人民相處融洽,多數國人都對其它各名族有著濃厚的興趣以及對其民族傳統文化的尊重。
在古城西安,既有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道觀,也有供奉佛指舍利的法門寺;有基督教的教堂,也有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並且,還有盛唐時期所建的回民區,至今還居住著絕大多數的少數民族家庭。而中國政府也支持和鼓勵多元文化的發展,一系列的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充分體現了我國對多元文化的認知與尊重。

B.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什麼提供物質基礎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經濟建設提供物質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的。

C. 新中國成立以來,還奠定了哪些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

1、農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80年代以來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農業生產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以1985年與1952年相比,農業總產值從46.5億元增至368.3億元;糧食從1582萬噸增至4006萬噸,大牲畜(年底頭數)從2439萬頭增至4749萬頭。
2、工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沒收了官僚資本,清除了帝國主義的經濟勢力,逐步改造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和個體手工業,社會主義經濟成份在工業中佔了統治地位。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如各工業部門已擁有一批具有現代水平的產品、工藝和技術裝備,冶金、機械、石油、化工和紡織等工業部門的技術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子能、自動控制、激光等尖端技術已開始運用於工業生產中。
3、科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計算機、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術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中國高鐵的舉世矚目。

D. 試述"一五"期間我國為社會主義奠定了怎樣的物質基礎

1.中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包括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塑料、無線電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實力。
2.農業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1957年農業總產值完成原計劃101%
3.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內,新建鐵路33條,恢復鐵路3條,新建、修復鐵路干線、復線、支線共約一萬公里。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都先後建成。到1957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萬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

E. 新中國成立以來哪些現代化物質基礎

黨的領導,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工業的發展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初步發展,是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物質基礎。隨著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及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已經有相當規模的社會生產力。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恢復,到 1952 年,我國工農業主要產品的產量已經達到或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還比較低,但這時我國社會化生產力已有一定規模,這說明我國已具備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壯大是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條件。國營經濟包括各解放區原有的公營經濟,主要是新中國成立前後,國家運用政權的威力所沒收的官僚資本和陸續收回的外國資本企業。這就使占舊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 80% ,占工業、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 80% 的官僚資本變成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國營經濟。日益壯大的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奠定了經濟基礎,也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同時,也為克服經濟困難,恢復國民經濟,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經濟條件。這些先進生產力是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條件3.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是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政治保證。

F.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賴以存在的主要物質基礎是

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
material and technical basis of socialism
社會主義國家工農業和其他國民經濟部門中以採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成就為基礎的大機器生產。亦稱社會主義物質基礎。它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賴以建立和發展的物質生產條件。
特點 歷史上任何一種社會經濟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都有與之相適應的物質基礎。K.馬克思曾經形象地用手推磨和蒸汽磨作為不同社會制度的物質技術基礎的象徵,他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8頁)。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一般地說,是高度發達的大機器生產。列寧根據20世紀初葉的條件指出:「社會主義的唯一的物質基礎,就是同時也能改造農業的大機器工業。但是不能局限於這個一般的原理。必須把這一原理具體化。適合最新技術水平並能改造農業的大工業就是全國電氣化」(《列寧選集》第4卷,第549頁)。在人類的歷史發展總過程中,更高、更進步的社會形態總是擁有更為發達和先進的物質技術基礎。先進的物質技術基礎具有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體現了一種新的生產力水平,它就成為新的社會經濟制度得以戰勝舊的社會經濟制度的物質前提。社會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階梯中較資本主義更高的社會形態,因此,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也理應較資本主義有更高的水平。只有建立起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更為先進和更加強大的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以後,才能保證有新的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才能徹底戰勝資本主義,使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嶄新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牢固地站穩腳跟。
形成的過程 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的形成和壯大一般經歷三個發展階段:①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前,資本主義社會里已經產生了機器大生產,它是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的始基,這種在舊社會形成的機器大生產,它的發展水平在資本主義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和資本主義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是不相同的,但它畢竟是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進一步發展和最終形成的起點。②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後,為了保證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為了鞏固新產生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必須進一步發展大生產,使之普及於工農業和國民經濟一切部門,並且要在廣泛地採用世界最新科學技術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機器大生產的現代化水平,這種機器大生產的發展和提高將導致較發展的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的形成。有了這樣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就能夠保證人民生活水平較舊社會有很大的提高,比較充分地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③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歷史過程中,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還將進一步地壯大和充實,經過長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廣泛地把現代科學技術成就運用於生產的條件下,社會主義國家將最終建立起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更先進的機器大生產。它將保證有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這種在發展水平上超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的機器大生產的建立,意味著牢固的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的形成。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後,只有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才能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並且使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逐步縮小以至消滅,才能使社會主義經濟不斷發展、日益成熟,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見共產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在中國的建立 由於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世界上首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是象俄國和中國這樣原來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這樣,無產階級在取得政權以後,就面臨著這樣一個矛盾: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來講,比資本主義國家先進得多,但是社會生產力卻大大落後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著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加緊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
中國原來是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盡管在工業和交通運輸業中已經有了一定數量的機器大生產,但是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極大比重的仍是手工操作的個體生產,現代工業產值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左右,而且工業門類不全,主要是一些輕紡工業。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過30多年的建設,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有了很大的增強。1985年同1949年相比,主要可比工業產品的年產量是,原煤從0.32億噸增加到8.72億噸,原油從12萬噸增加到1.25億噸,發電量從43億度增加到4107億度,鋼從15.8萬噸增加到4679萬噸,水泥從66萬噸增加到14595萬噸。1985年年產機床16.72萬台,汽車43.72萬輛,拖拉機(20馬力以上)4.50萬台,化肥1322.2萬噸,鐵路機車746台,民用鋼質船舶166萬噸。總的說,變化是很大的。但是,同發達國家比較,中國的社會生產力還很落後。為改變這種落後狀況,198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把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作為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要求在從1981年到20世紀末,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進一步提出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了這一目標,中國國民收入總額和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將居於世界前列,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將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和進一步的增強。

G. 中國飲食文化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什麼

中國飲食文化發展的物質基礎是穀物為主,肉少糧多,輔以菜蔬。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是有著長遠歷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H. 什麼是中國特色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

目前中國特色的重要的物質基礎就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基礎。政治基礎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I.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事業單位承擔著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益服務需求職責,都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依靠力量。
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商業類和公益類的特點,其商業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許可權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對於個別中央企業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較為特殊,歸屬於國務院直屬管理,這些中央企業屬於正部級。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使國有企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骨幹力量,成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更好的物質基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雞血石什麼價 瀏覽:772
驚奇隊長中國有多少人 瀏覽:996
英國貴族人吃什麼蛋糕 瀏覽:802
越南胡志明市有多少外來的中國人 瀏覽:158
義大利軟乳酪怎麼吃 瀏覽:97
印度話傻子怎麼說 瀏覽:362
有多少日本人想嫁給中國人 瀏覽:627
印尼語buah怎麼讀 瀏覽:625
只有番茄醬和黑胡椒醬怎麼拌義大利面 瀏覽:519
英國公爵爵位無後代怎麼辦 瀏覽:502
印度的音樂漢字怎麼哼 瀏覽:556
義大利留學去哪個城市好 瀏覽:268
英國塔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62
越南相當於中國哪個省的大小 瀏覽:550
如何評價越南小伙 瀏覽:381
中國房地產高價持續多久 瀏覽:695
驚喜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531
英國留學什麼年齡好 瀏覽:455
印度粗糖怎麼熬 瀏覽:386
中國移動卡如何增加流量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