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北斗導航什麼時候問世
2007年4月1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1顆北斗導航衛星。
2009年4月15日0時1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二顆北斗導航衛星。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負責人介紹,這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COMPASS-G2),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建設計劃中的第二顆組網衛星,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對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能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我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我國已建成的北斗導航試驗系統,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正在實施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⑵ 中國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是在哪一年發射的
2000年10月31日,第一顆「北斗一號」實驗導航衛星升空。
北斗系統至今發展共有三代,其中第一代也被稱為「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屬於試驗性質,自第二代開始的北斗系統被正式稱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系統的全球定位功能。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北斗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在構建以北斗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並正在成為北斗產業快速發展的新發動機和助推器,推動著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2)中國北斗導航什麼時間上線擴展閱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這個系統的官方名稱,它是以北斗七星命名的。「北斗」的字面意思為「位於北方的斗」,這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給大熊座最明亮的七顆星的命名。歷史上,人們利用這七顆星來找到北極星以確定方向。因此,「北斗」這個名稱隱含了這個衛星導航系統的目的。
中國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制定了「三步走」發展規劃,從1994年開始發展的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為第一步,2004年開始發展的正式系統(第二代系統)為第二步。
至2012年完成對亞太大部分地區的覆蓋並正式提供衛星導航服務,此戰略的前兩步已經完成。根據計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三代系統)第三步將在2018年覆蓋「一帶一路」國家,2020年完成,屆時將實現全球的衛星導航功能。
⑶ 我國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於幾年幾月發射
我國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於2000年10月31日,第一顆「北斗一號」實驗導航衛星升空。
北斗系統至今發展共有三代,其中第一代也被稱為「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屬於試驗性質,自第二代開始的北斗系統被正式稱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系統的全球定位功能。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截至2018年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並提供全球服務,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內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統服務。
(3)中國北斗導航什麼時間上線擴展閱讀:
北斗系統基本導航服務:
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空間信號精度將優於0.5米;全球定位精度將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亞太地區定位精度將優於5米,測速精度優於0.1米/秒,授時精度優於10納秒,整體性能大幅提升。
短報文通信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短報文通信服務,服務容量提高10倍,用戶機發射功率降低到原來的1/10,單次通信能力1000漢字(14000比特);全球短報文通信服務,單次通信能力40漢字(560比特)。
星基增強服務。按照國際民航組織標准,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支持單頻及雙頻多星座兩種增強服務模式,滿足國際民航組織相關性能要求。
國際搜救服務。按照國際海事組織及國際搜索和救援衛星系統標准,服務全球用戶。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共同組成全球中軌搜救系統,同時提供返向鏈路,極大提升搜救效率和能力。
精密單點定位服務。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具備動態分米級、靜態厘米級的精密定位服務能力。
⑷ 中國自主建設的北斗系統是哪一年
中國自主建設的北斗系統於2020年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2020年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自此開啟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
中國自主建設的北斗系統是哪一年
中國自主建設的北斗系統是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自主建設的北斗系統是由空間段、地面段、用戶段組成,主要應用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授時、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上。
北斗系統自1994年北斗一號立項以來,完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⑸ 中國的北斗衛星什麼時候組網成功,什麼時候可以投入使用
中國的北斗衛星2020年6月23日組網成功,組網成功即可投入使用。
北京時間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⑹ 我國北斗系統是哪年開工的
我國北斗系統是2000年開始計劃的,2002年建成的北斗導航實驗系統,到2020年左右完成覆蓋全球的北斗導航系統。
⑺ 北斗導航什麼時候可以用
北斗導航一直都可以使用。
北斗導航系統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電子商務領域,國內多家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貨車及配送員,應用北斗車載終端和手環,實現了車、人、貨信息的實時調度。
2、智能手機應用領域,國內外主流晶元廠商均推出兼容北斗的通導一體化晶元。2018年前三季度,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智能手機約有470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298款,北斗定位支持率達到63%以上。
3、智能穿戴領域,多款支持北斗系統的手錶、手環等智能穿戴設備,以及學生卡、老人卡等特殊人群關愛產品不斷涌現,得到廣泛應用。
(7)中國北斗導航什麼時間上線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1、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並投入使用,採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2、建設北斗二號系統。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
3、建設北斗三號系統。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4、2020年6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隨著該星進入預定工作軌道,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