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節日和紀念日有哪些
一,中國節,指中國民間相傳的紀念日、歡慶日和被中國承認的國際通用節日等。
中國法定節日 有新年[1] (1月1日,放假一天);春節(農歷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放假一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放假一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放假一天);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一天);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放假一天);國慶節(10月1日,放假三天);記者節(11月8日)。
二,陽歷節日
1月份
1月1日 元旦(放假三天)
2月份
2月15日 中國12億人口日
3 月份
3月5日 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 國際勞動婦女節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
3月15日 消費者權益保護日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3月18日 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3月24日 保釣登島日
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4 月份
4月5日清明節(放假三天)
4月25日 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
4月30日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
5 月份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1889(放假三天,以前是五一七天長假)
朱宣咸中國畫《端陽佳節》
5月4日 中國青年節 1939 五四運動紀念日 1919
5月5日 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9日 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日
5月15日國際家庭日 淮河治理日(毛主席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紀念日)
5月17日電信日
5月19日中國旅遊日
5月20日 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 1990
5月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 1914 (我國並未認定,僅民眾和商家在推崇此節日)
救助貧困母親日 1997
5月第三個星期日 全國助殘日 1990
5月30日 五卅慘案紀念日
6 月份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1949(小學生放假一天)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6月6日全國愛眼日1996
6月11日 中國人口日
6月22日 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
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1991
6月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我國並未認定,僅民眾和商家在推崇此節日)
7 月份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日1921
7月1日 香港回歸紀念日 1997
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1937
7月11日:中國航海節
8 月份
8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927
8月8日中國男子節(爸爸節) 1945年,上海一些愛國人士為頌揚和紀念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父親們,發起每年8月8日為中國的「父親節」。
全民健身日 2008
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本抗戰勝利紀念日
8月26日 全國律師咨詢日 1993
9 月份
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
9月10日 中國教師節 1985
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國恥日) 1931
9月20日全國愛牙日 1989
公民道德宣傳日2003
9月第三個星期六 全民國防教育日 2001
9月第四個星期日國際聾人節
10 月份
10月1日 國慶節 1949 國際音樂日 國際老人節(放假七天)
10月8日 全國高血壓日 1998
10月9日 郵政日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紀念日 1911
10月13日 中國少年先鋒隊誕辰日 1949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
每年重陽節 中國老年節(義務助老活動日) 1989
11月份
11月8日 中國記者節2000
11月9日 中國消防宣傳日(消防節) 1992
11月10日 世界青年節(日) 1946
12月份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1988
12月2日全國交通安全日2012
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1992
12月4日 中國憲法日
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紀念日 1935
12月12日 西安事變紀念日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937
12月20日 澳門回歸紀念日 1999
三 陰歷節日
正月初一 春節(放假七天)
正月初五 破五節
正月初七 七草節
正月十五 元宵節(放假一天)
二月初二 龍抬頭節
五月初五 端午節(放假三天)
七月初七 七夕女兒節 (乞巧節)
八月十五 中秋節(放假三天)
九月初九 重陽節 中國老年節(義務助老活動日)
臘月初八 臘八節
臘月二十三 小年
臘月最後一天 除夕節(有時放假一天有時不放)
『貳』 中國都有那些特殊節日呢
1、清明節
清明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節氣處在公歷4月5號前後,即春分後第15日。
2、端午節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3、七夕節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
4、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5、中秋節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叄』 我國有哪些紀念日
1、春節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
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
2、植樹節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3、五四青年節
五四青年節源於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志願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
4、國慶節
國慶節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聖人節。
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於復雜的政治關系,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比如美國只有獨立日,沒有國慶日,但是兩者意義相同。而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如今,中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10月1日。
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國慶節是聖馬利諾的國慶節,遠在公元301年,聖馬利諾就把9月3日定為自己的國慶節。
5、端午節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龍圖騰祭祀,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端午節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肆』 中國節日和紀念日大全
1、春節
時間:狹義農歷正月初一,廣義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認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
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春節(夏歷新年)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臘祭)。
2、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因此又稱「上元節」,即農歷正月十五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3、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4、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國,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5、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
每年的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俗稱「八一」建軍節。它來源於中國國內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帶領北伐軍三萬餘人,在周恩來 、賀龍 、葉挺 、朱德 、劉伯承等領導下,於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進入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的新時期,標志著中國新型的人民軍隊的誕生。
『伍』 中國有哪些紀念日
端午節紀念屈原
中秋節紀念嫦娥
春節紀念一年辛勤與豐收
還有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國慶紀念日
建軍紀念日
教室紀念日
勞動紀念日
三八婦女節
『陸』 中國有哪些紀念日紀念誰
05月04日中國青年節
09月10日中國教師節
09月30日烈士紀念日
2015年11月8日,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2016年11月12日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日。
『柒』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分別是幾月幾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婦女節(3月八日),清明節(4月5日),勞動節(5月1日),兒童節(6月1日),端午節(五月初五);
建黨節(7月1日),建軍節(8月1日),七夕節(七月初七),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中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九月初九),聖誕節(12月25日),元旦節(1月1日),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7)中國有什麼紀念日擴展閱讀: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捌』 中國有哪些紀念日紀念誰
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其實也是個紀念日,傳說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
2.
學雷鋒紀念日(3月5日) 中國紀念性節日中關於紀念個人節日的實在少之又少,而學雷鋒紀念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