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教傳入我國是在什麼時期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學術界多數認為是在東漢明帝時期(公元67年)。
皇帝詔書、佛典東傳與佛寺建立,是學者們判定佛教在漢明帝時傳入中國的主要依據。
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韓偉認為,佛教傳入中國內地最遲應在秦始皇時代。
他認為,「《史記》中有秦始皇『禁不得祠』的記載,『不得』就是佛陀的音譯,『不得祠』就是佛寺。」
㈡ 佛教傳入中國是哪個朝代
普遍說法,漢地佛教起於公元67年, 東漢明帝派遣中郎將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求經,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
根據佛教史的記載,在周朝時代,佛法已經被漢人所知,也陸陸續續有一些梵僧來到中國傳法。
而真正意義的,大幅度的傳入經典,而且是正規的受朝廷接待的,是在東漢,由竺法蘭,迦葉摩騰二位尊者引入,通過辯論和交流,受漢朝重視,官方將驛站更改為佛寺,賜名白馬寺,此為佛教傳入的開始。
(2)佛教在什麼時期傳入傳入中國擴展閱讀:
佛教傳入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已有定論。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臾那世界(原註:漢地);派末世摩至雪山邊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稱達摩阿育王時,高僧善見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聲)佛教史書則稱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這些布教活動因無譯述遺跡傳世,無法證實。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紀67年左右),佛教傳入中國被稱為浮屠教。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於此同時傳入。但在中國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古代稱之為西域),佛教和佛教藝術的傳入則更要早一些。
印度的佛教藝術,經過中國的藝術家和民間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創造,形成了更具中國特點的佛教藝術,從而更容易在中國社會流傳和發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為佛教徒供奉和禮拜的對象,因此佛像藝術的發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隨著中國佛教的興衰而興衰,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佛教史開始於公歷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佛教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傳入我國。
大乘佛教
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誕生,35歲開悟後創立了佛教。目的是引導眾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苦樂的真諦,以及離苦得樂的方法,給人類以和平、幸福和智慧。
漢哀帝時,佛教傳到了氣候風土、民族、信仰迥然不同的中國。佛教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得以弘揚,至唐代達到鼎盛。佛教在印度於公元十三世紀初消亡,被商羯羅趕出了印度,在中國卻作為「大乘佛法」而得以發展和創新。
漢傳佛教體現了中期的大乘佛教的思想,而大乘佛教提倡「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正體現了這種利益一切眾生的菩薩道精神。它強調應報四重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
㈢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是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是西漢末。
一般認為佛教是在西漢末,新莽時和東漢前期時由印度經西域傳入的。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
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馱回首都洛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四十二章經》。
佛教在中國的作用:
1、佛教文化發揮著重要的社會功能。佛教寺院在歷史上充當著學術機構、教育場所、慈善機構、圖書館藏和文化中心等多重角色,佛教經典得到系統精緻的翻譯和妥善精心的保存,其思想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傳播,僧侶們成為知識與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
2、佛教文化的傳播重視融入本土文明。佛陀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域的差異性,因此教導弟子尊重各地的風俗習慣:「雖是我所制,而於余方不以為清凈者,皆不應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佛教
㈣ 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關於佛教到底是何時傳入中國的,其實並沒有一個准確的說法,大多數人都認為佛教是在東漢漢明帝劉庄時傳入的,但是缺乏確切的考證,在學界上主要有5種說法,第1種是認為在秦始皇時期傳入的,第2種是認為在戰國燕昭王時傳入的,第3種就是在漢武帝時,第4種是兩漢之交是傳入的,第5種就是東漢漢明帝時傳入。傳說在永平7年的時候,漢明帝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他的夢中夢到有一個頭頂發光的金人從西方飛來,於是第2天上朝的時候,他將自己的這個夢將書給大臣們聽,有一味博士聽見之後惶然大悟,告訴漢明帝說您夢到的西方的神名字叫做佛,於是漢明帝非常高興地派遣使者去印度求得佛法了。
㈤ 佛教傳入我國是在什麼時期
佛教傳入我國是在西漢時期。
西漢末年,西域佛教國大月氏派來使臣,這是佛教思想傳入我國最早的記載。後來,公元67年,東漢也派使臣去大月氏,邀請天竺和尚,用白馬馱載佛經及釋迦牟尼像,到達洛陽。東漢朝廷專修白馬寺迎候,據此西漢末年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歷史發展
三國時西來傳教者以曇摩迦羅、曇帝、康僧鎧、康僧會、支謙等最著名:曇摩迦羅(法時、曇柯迦羅),中天竺人,嘉平二年(251年)於魏都洛陽譯僧祗戒心,立羯磨法授戒、為中土有佛教戒律受戒之始。曇帝(諦),安息人,譯有曇無德羯摩四分律受戒法、摩訶僧祗律之戒本等。康僧鎧(僧伽跋摩、僧伽婆羅),在白馬寺譯有郁伽長者等四部經。
康僧會,其先祖康居人,世居天竺,其父移交阯從商。會十餘歲父母雙亡,孝服畢出家,明三藏,博六經,通天文,初行佛教於江左。譯有六度集經。
支讖弟子支亮,支亮弟子支謙(恭明),其父月氏人,漢靈帝世來中國,謙於漢末避亂於吳,孫權驚其才慧,拜為博士。留吳三十餘年,譯有維摩、大明度無極、瑞應本起、大般泥洹等經至今仍存。其他尚譯有本業、首楞嚴、阿彌陀等經今已不存,共三十部。
㈥ 佛教是在什麼時期傳入中國
佛教大約是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的,而這個時候恰恰也是儒家獨尊後,儒家文化盛行的時間。佛教傳入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急於宣傳佛教,而是選擇翻譯佛經,之後就不斷的有高僧來到中原加入到翻譯佛經的隊伍之中。
早期的佛家傳播主要是以翻譯佛經為主。翻譯佛經的高僧代表,東漢時期的安世高和支讖,三國西晉時期的支謙和康僧會。早期的佛經翻譯也有一些問題,早期的一些高僧有些是憑記憶來背誦佛經的,有些帶來了梵語或者是西域不同地區語言的佛經,但往往肯定有記憶不全的地方,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就是翻譯不全面。
㈦ 佛教傳入中國大約在什麼時間
佛教起源於公歷紀元前後,公元前67年左右(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
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尚無定論。古代漢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時沙門室利防等18人到中國的記載。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臾那世界(原註:漢地);派末世摩至雪山邊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稱達摩阿育王時,高僧善見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聲)佛教史書則稱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這些布教活動因無譯述遺跡傳世,無法證實。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約在公元紀元前後)。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於此同時傳入。但在中國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古代稱之為西域),佛教和佛教藝術的傳入則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藝術,經過中國的藝術家和民間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創造,形成了更具中國特點的佛教藝術,從而更容易在中國社會流傳和發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為佛教徒供奉和禮拜的對象,因此佛像藝術的發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隨著中國佛教的興衰而興衰,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佛教史開始於公歷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佛教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傳入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