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來食物傳入中國有哪些
【秦漢】
小麥:原產地在西亞、中亞地區,約四千年前傳入中國。
高粱:這個物種的起源問題還沒有定論。目前許多研究者認定,高粱原產地非洲,後傳入南亞,再到遠東。
藕:原產於南亞,後傳入中國。
【漢】
葡萄: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最早的葡萄種植是在小亞細亞裏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
核桃: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它的原產地在現今的伊朗一帶。
石榴: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是從當時的石國和安國(今烏茲別克的布哈拉和塔什干)引進過來的。
黃瓜: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熱帶雨林地區。
蒜:張騫從西域帶回來,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
蠶豆:張騫從西域帶回來,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
香菜:張騫從西域帶回來,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以及中亞地區。
豌豆:張騫從西域帶回來,原產於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和衣索比亞、小亞細亞西部,外高加索全部。
芋頭:原產於東南亞。
【三國兩晉南北朝】
茄子:從印度傳入,茄子作為蔬菜最早見於北魏的《齊民要術》。
【隋唐五代十國】
胡椒:唐朝傳入中國,原產於波斯,阿拉伯,南亞一帶。
菠菜:原產於波斯(今伊朗),經過南亞尼泊爾唐朝時期傳入中國。
無花果:原產阿拉伯,後來唐時期傳入中國。
萵筍:原產於歐洲地中海地區,隋朝時期傳入中國。
開心果:原產於伊朗,唐朝時期從中亞引入。
絲瓜:原產於印度,唐代末年傳入中國,直到明代才開始大規模種植。
【宋元】
西瓜:原產於非洲,唐朝時期傳入西域,宋朝時期傳入中原。
胡蘿卜:原產於阿富汗,元朝時期從西域引進。
明
菠蘿:原產於巴西。
辣椒:原產於墨西哥,明末傳入中國。
苦瓜:原產於東印度,鄭和帶回國的。
土豆:原產於安第斯山脈智利和秘魯一帶,明末傳入種植。
甘薯:原產於美洲墨西哥以及哥倫比亞,厄瓜多以及秘魯一帶。
向日葵:原產美洲,中國最早記載於明朝人王象晉的《群芳譜》
玉米:原產於墨西哥以及秘魯的安第斯山脈一帶,後由西班牙人帶到了全世界,明末時期玉米以及廣泛種植。
花生:原產於阿根廷西北部以及安第斯山脈一帶
『貳』 非洲一猛獸是怎麼來到中國,成為人們崇拜的趨災辟邪神獸的呢
閑來無事去逛街,偶遇一老太太帶著一小男孩兒,應該是她的外孫子,在一個單位門前玩耍。這個單位門前有兩個石獅子。小男孩兒問老太太,這為什麼是獅子,怎麼不是老虎或其它動物呢?是啊,中國本不產獅子,那麼石獅子是何時、怎麼來到中國並流行起來的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下午歷史茶」。
『叄』 外來農作物在中國古代的傳播
1黃瓜,也稱青瓜,原產於印度西北部,後傳入中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中國,稱為胡瓜,東晉十六國時(317-420年)後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漢臣襄國郡守樊坦將其改為「黃瓜」。但那時我國雲南也有野生黃瓜分布。
2玉米,亦稱玉蜀黍、包穀、苞米、棒子,原產地為墨西哥或中美洲,在16世紀中期明朝時(1531年)傳入中國。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種植已達十餘省,如吉林、浙江、福建、雲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3小蔥,亦稱香蔥、綿蔥、火蔥、四季蔥、細米蔥,原產於西伯利亞,我國栽培歷史悠久。
4蠶豆,又稱胡豆、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羅漢豆,原產於亞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相傳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中國。
5豌豆,又名寒豆、麥豆、雪豆、畢豆、麻累、國豆,原產於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和埃寒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漢朝時傳入中國。但從元初才開始有吃豌豆嫩莢(也就是現在的食莢豌豆)的記載。
6扁豆,原產於印度,漢晉時傳入中國。
7茄子,原產於印度,公元4-5世紀(五胡十六國)時傳入中國,隋煬帝就對它特別偏愛,還欽命為「昆侖紫瓜」。
8菠菜,原產於波斯,唐貞觀21年(647年)由尼泊爾國王那拉提波傳入中國。
9香菜,最早叫胡荽,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中國,五胡十六國時石勒諱「胡」字,故稱其為香荽。
10萵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約在7世紀初(隋唐時)經西亞傳入中國。
11胡蘿卜,原產於亞洲西南部阿富汗及鄰近國家,在13世紀(元代)時從波斯傳入中國雲南地區。
12紅薯,又稱甘薯、番薯、山芋等,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林懷蘭, 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梅菉鎮人,於明萬曆年間由越南將番薯種帶回中國。陳益,東莞北柵人,在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入中國廣東。陳振龍,福建長樂人,於萬曆21年(1593年)五月從呂宋攜帶回中國。
13馬鈴薯,又稱土豆、洋芋,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17世紀時(明末)傳入中國。
14辣椒,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於明末傳入中國。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花椒調味。甜椒,原產地荷蘭,18世紀才始有,19世紀傳入中國。青椒由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來,於100多年前引入中國。
15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捲心菜,原產於地中海沿岸,16世紀(明朝)傳入中國。
16南瓜,俗名倭瓜、番瓜、北瓜,原產亞洲南部,另一說為中南美洲,很早以前就傳入中國。
17四季豆,也叫菜豆、芸豆,原產中南美洲,16世紀(明朝)時傳入中國。
18番茄,別名西紅柿,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原產國為秘魯和墨西哥,是西洋傳教士在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晚清光緒時,才作為食物食用。但1983年7月中旬前後,我國四川省考古隊在成都北郊鳳凰山發掘的西漢古墓里,發現了番茄等農作物種子,四川省農科院還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證明我國在2100多年前就有西紅柿了。當然,那時一定不叫現在這個名字。
19西葫蘆,別名茭瓜、白瓜、美洲南瓜,原產北美洲南部,19世紀中葉(清末)傳入中國。
20生菜,又稱葉用萵苣,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約於公元5世紀(東晉)傳入中國。
21菜花,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海岸,約在19世紀初(清光緒年間)傳入中國。
22洋蔥,原產於亞洲西南部中亞西亞、小亞西亞的伊朗、阿富汗的高原地區,已有5000多年栽培歷史,20世紀初(清末)傳入中國。
23 西瓜,又叫水瓜、寒瓜、夏瓜,原產於非洲,在10世紀(五代)時從西域傳入中國。
24核桃,又稱胡桃、羌桃,原產於近東地區,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中國。
25石榴,原產於伊朗、阿富汗等國,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中國。
26蘆薈,原產於地中海、非洲,在隋唐時從波斯傳入中國。
27葡萄,又稱提子,原產於歐洲、西亞和北非一帶,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中國。
28無花果,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和中亞地區,唐朝時傳入中國。
29綠豆,原產於印度、緬甸地區,北宋時傳入中國。
30向日葵,原產於北美洲,在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31大蒜,原產於歐洲南部和中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中國陝西關中地區,後遍及全國。
32西芹,又名西洋芹菜、洋芹、美芹,是近年從歐洲引進的芹菜品種。
33番木瓜,原產於墨西哥南部以及鄰近的美洲中部地區,17世紀明朝後期時傳入中國。
『肆』 非州豬瘟是如何傳到中國的
健康豬與患病豬或污染物直接接觸是非洲豬瘟最主要的傳播途徑,豬被帶毒的蜱等媒介昆蟲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豬瘟的可能性。
中國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豬疫情,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
一是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佔全部疫情約19%;
二是餐廚剩餘物喂豬,佔全部疫情約34%;
三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這是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佔全部疫情約46%。
1921年肯亞首次報道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該病於上世紀60年代傳入歐洲,70年代傳入南美洲,2007年傳入高加索地區和俄羅斯。
2017年以來,俄羅斯遠東地區發生數起非洲豬瘟疫情。
2018年我國沈陽市沈北新區沈北街道(新城子)五五社區發現國內首例病毒。該病現主要在非洲、中東歐和高加索地區流行。病毒在我國已有出現。
2018年之前,中國沒有非洲豬瘟。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傳入中國的非洲豬瘟病毒屬基因Ⅱ型,與喬治亞、俄羅斯、波蘭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同源性為99.95%左右。
(4)非洲的東西是怎麼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非洲豬瘟跨國傳入中國,主要是因為生豬的國際貿易或走私(國際貿易來往密切,中國豬肉價格高,走私屢禁不止),旅客跨國旅遊攜帶的豬肉和豬肉製品,國際運輸工具上剩餘的餐廚剩餘物,野豬遷徙等(邊境野豬數量和種群密度持續增加)。
經過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來看,非洲豬瘟傳入中國的途徑主要是以上幾種。非洲豬瘟在中國境內傳播速度快,主要是因為生豬異地調運(13起,19%),餐廚剩餘物喂豬(23起,34%),人員和車輛帶毒傳播(31起,46%)。
『伍』 西洋農作物是怎樣傳入我國的
在明朝,農耕工具的品種較前更多,農民在耕耘、選種、灌溉、施肥、園藝各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量的荒地被墾辟,主要的農作物有稻、麥、稷、粱、菽、桑、麻和棉花等。江南、湖廣、四川等地是稻米的高產區。福建、浙江有雙季稻,在嶺南、海南有三季稻。在河北、河南等地也開墾了很多的水稻田,一般稻田的產量為兩石或三石,有些地區達五六石。宋末元初國內開始植棉,明朝棉花的生產已遍於天下。國外引進的新的農作物有番薯、煙草、玉蜀黍。番薯、玉蜀黍的傳入和普遍種植,明中期開始種植煙草,很快就遍布全國到明末,北土亦多種之,西洋作物的引進,對農業發展有重大意義。
玉米的傳入
玉米原來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麥、玉麥、玉黍、包穀、包蘆、珍珠米等名稱;還有叫做六穀(也寫作桂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說五穀之外的又一種谷。
玉米原產於南美洲,71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栽培歷史估計已有5000年左右,但其起源和進化過程仍無定論。1492年哥倫布在古巴發現了玉米,以後知道整個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他把玉米帶回西班牙後,逐漸傳至世界各地。中國玉米栽培有400多年歷史,估計傳入的時間當在1511年前。傳入的途徑,一說由陸路從歐洲經非洲、印度,傳入西藏、四川;或從麥加經中亞細亞傳入中國西北部,再傳至內地各省。一說由海路傳入,先在沿海種植,然後再傳到內地各省。
哥倫布登陸美洲,促成了世界農業的大交流和大進步。玉米為禾本科,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歷來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澱粉,10%左右的蛋白質,4%一5%的脂肪,2%左右的各種維生素。籽粒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含量均比稻米多。其適應性很強,不求平地肥地,只要不是很乾旱的地方都能有收成。它的田間管理比其他作物簡單,產量也比其他旱地糧食作物高。
玉米的傳入最早,最廣泛,最早的記載見於安徽省《潁州志》,具體時間是正德六年(1511)。明代末年,種植玉米的省已有12個:安徽、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到18世紀末玉米的種植已遍及全國。
甘薯的栽植
甘薯,魯地稱之為地瓜,豫地稱之為紅薯,閩南稱之為番薯,還有白薯、黃薯、金薯、甜薯、山芋、番芋、黃苕、紅山葯等名稱。
甘薯源出於中美和南美,是明末清初經由西南地區引進中國內地的。距今大約有400年的歷史了。在明代萬曆年間,福建人陳振龍從事海外貿易,在呂宋學會了甘薯栽培技術,萬曆21年(1593)回國時,將薯藤帶回國內,並試種成功,甘薯從此傳入了我國。閩南人之所以管甘薯叫做番薯,就是因為甘薯的最早引進地之一是在福建南部,就好像人們管火柴叫洋火一樣,「番」就是國外的意思。甘薯適於在沙土地上栽種,是一種高產作物,很快成為東南沿海人民的主要食物。從福建傳到浙江、山東、河南等省,栽培技術逐漸提高,產量逐漸提高,栽種面積不斷擴大,在華北也普遍種植了。明清兩代出現了栽植甘薯的專著,傳播較廣的專書有徐光啟的《甘薯疏》、陸耀的《甘薯錄》、陳世元的《金薯傳習錄》等。記錄了甘薯的采種、種植、儲藏、食用等內容。陳世元是甘薯引入者陳振龍的六世孫,他的書記載了陳家祖孫幾代人宣傳推廣甘薯,在福建栽種救荒的良好效果。
關於番薯怎樣傳入中國,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萬曆年間,吳川有位醫生叫林懷蘭,他醫術精,交遊廣,常在粵西、桂南一帶行醫。有一次,經朋友介紹,他醫好了交趾國守關大將的病,兩人就成了好朋友。交趾國王有位公主,久病不愈,守關大將就介紹林懷蘭醫生給公主治病,幾副葯就痊癒了。國王非常高興,為了答謝林醫生,國王設盛宴招待。席間有熟番薯,林醫生第一次吃番薯,覺得很好吃。他聽說番薯生熟都能吃,就要了一個生番薯,吃了幾曰,剩下半截就放在衣袋裡了。林醫生出關時。半截番薯被查出來了。當時交趾國規定,番薯是嚴禁出境的,違者要殺頭。這件事使守關大將左右為難,放醫生出關是對國王不忠,依法辦事對老朋友不義,於是他毅然送走了林醫生就自殺了。後來林醫生順利回到了家鄉,番薯就在吳川、電白一帶安家落戶了。番薯耐旱耐瘠,粗生家種,產量高,很適合粵西地區種植,從此,粵西人民再不挨飢受餓了,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電白建立了「番薯林公廟」,以紀念林懷蘭醫生引種番薯的功績。
『陸』 西瓜是我國原產嗎如果不是,是怎麼傳入我國的
西瓜並非原產於中國,而是中國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引入的。關於中國西瓜的來源其實有多種說法,既有認為西瓜是中國原產的,也有認為西瓜是從非洲傳入的。相較於前一種觀點,後者觀點的採納度相對較高。不過西瓜具體是如何從遙遠的非洲傳入中國的並無明確記載,後世學者根據相關資料推斷出西瓜極有可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
漢武帝在位期間曾有人奉命出海,一是為了將中國的商品銷往海外,二是為了引進海外各國的物品。當時原產於非洲的西瓜在這之前已經被阿拉伯人帶到了斯里蘭卡等國,而奉命出海的中國商隊又從這些國家或地區將西瓜帶回,於是西瓜就這樣從遙遠的非洲傳到了中國。也就是說西瓜這一水果在漢朝時期便已有之,其佐證就是西漢古墓中曾出土過西瓜籽。
『柒』 非洲木材怎麼運回中國
你好,非洲木材利用遠洋貨輪走
海路運回中國。希望可以幫到你
『捌』 獅子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
相傳中國的獅子最早是由於西漢時期絲綢之路傳入的。
獅子生活在非洲、印度和南美等地,中國古代並沒有獅子。有這樣的說法: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獅子由西域進入中國。《後漢書·西域傳》:「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遣使獻師(獅)子、符拔。」
西亞的安息國(相當於今伊朗)派使臣給漢章帝劉桓獻上獅子和符拔(一種形似麒麟而無角的動物)。當時引起轟動。從此獅子開始走入中國人的民俗生活,受到禮遇,對它厚愛有加,將之抬到了與老虎不相上下的獸中之王的地位。
獅子的原產地有: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印度、肯亞、馬拉維、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索馬里、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尚比亞和辛巴威。
(8)非洲的東西是怎麼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獅子的生活習性
獅子是唯一成群生活的貓科動物,雌雄獅在群中分工不同,由母獅捕食。獅體重在120—250公斤,體長140—192厘米。區別於其它貓科動物的是雄獅有明顯的鬃毛,為的是相互打鬥時起保護頸部的作用。尾端的角質刺也是顯著特徵。
獅子還是貓科動物中唯一能真正發出吼叫的動物,吼聲可傳到八九公里以外。獅子的視力極佳,在很遠以外就能發現獵物,集體捕食,速度快且效率高。獅群會盡量避免與其它獅群遭遇。雄獅通過咆哮和尿液氣味標記領地。
它們一般會在每天晚間狩獵前和黎明醒來開始活動前咆哮一番。雄獅將尿液排在灌木叢、樹叢或者排在地上,或者在經常行走的通道上留下這些刺激性氣味的標記宣示它們的領地范圍。
『玖』 非洲人怎麼來到中國的
1.科學家研究人類起源在非洲。最早人類是通過在陸地上繁衍生息,慢慢到中國這片土地生活。
2.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最遠就到過非洲非洲人完全可以坐寶船來中國。
3.對於古代的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非洲人完全可以藉此到中國來。
『拾』 非洲黃金帶到中國需要什麼手續
需要持有許可證方可入境,黃金鍛造或者未鍛造出口關稅為零,增值稅零,但是需要中國人民銀行簽發的進出口許可證方可進出口報關。
因為黃金屬於國家限制出境的資源性物資,任何單位和個人出口黃金須持有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專用許可證件,出境旅客攜帶黃金也應向海關主動申報,數量以自用合理數量為限一般是50克以下。
當事人若通過偽裝手法攜帶黃金出境,涉嫌走私的,將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中國人民銀行和海關總署制定了《黃金及黃金製品進出口管理辦法》,並予以發布,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在這份管理辦法中規定,只要滿足一定條件,黃金企業也可申請黃金及黃金製品進出口。
央行將對黃金及黃金製品進出口的數量進行限制性審批,對黃金及黃金製品進出口施行准許證制度。
《管理辦法》同時公布了黃金和黃金製品進出口的法人所具備的相應資格,申請黃金進出口的,除了合規經營外,還必須是黃金交易所金融會員、做市商或者國務院批準的黃金交易所綜合類會員、年礦產金10噸以上、生產過程達到國家環保標准,在境外黃金礦產投資規模達5000萬美元以上的礦產企業等。
(10)非洲的東西是怎麼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公益事業捐贈進口黃金及黃金製品的,應當按照本辦法辦理《中國人民銀行黃金及黃金製品進出口准許證》。
個人攜帶黃金及黃金製品進出境的管理規定,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海關總署制定。
第五條國家黃金儲備進出口由中國人民銀行辦理。
金質鑄幣(包括金質貴金屬紀念幣)進出口由中國人民銀行指定機構辦理。
第六條獲得黃金進出口資格的市場主體應當承擔平衡國內黃金市場實物供求的責任,進出口黃金應當在國務院批準的黃金現貨交易所內登記,並兒成初次交易。
第七條黃金進出口和公益事業捐贈黃金製品進口申請由中國人民銀行受理和審批。
黃金製品進出口申請由中國人民銀行地市級以上分支機構受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