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畫是我國的國粹之一,中國畫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引言: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國畫作為國粹之一,一定擁有其獨特的技法和色彩等。中國畫的造型一般是用筆和墨組成的,因此在用筆的時候需要講究頓挫,轉折,方圓,粗細等變化,而在用墨的過程中比較在於濃淡相生。接下來下面就跟大家聊一聊中國畫是我國的國粹之一,那麼中國畫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三、小結
在民國之前都統稱為古畫,而國畫在古代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明確稱呼,一般情況下都稱為丹青,中國畫一般講究神似,而且都是通過散點透視法來進行創作,注重意境而不是場景,包括現代中國畫的發展,也在吸收西方繪畫上的一些技巧。
『貳』 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哪兩種
表現形式簡單點說:
從技法上說: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
從題材上說: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卉)畫、動物畫等之分。
『叄』 中國畫的表現形式。
按照藝術的手法來分,中國畫可分為工筆、寫意兩種形式
線描
『肆』 傳統中國畫表現的形式是什麼
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按表現形式分:工筆畫、寫意畫、小寫意畫、大寫意畫、重彩畫、水墨畫、白描畫、敦煌壁畫。
按題材分: 花鳥畫、 山水畫、 人物畫。
中國畫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
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
『伍』 中國畫有哪兩種表現形式它們在表現方法上有什麼不同
寫意和工筆的區別
寫意花鳥畫在技法脫去了工筆畫那種層層渲染的工序,細膩的要求,發揮,拓展了,筆墨筆觸的表現力,強調了筆墨在運轉流動中所體現的自然韻致,並吸收了書法的用筆,融會了書法和繪畫 在形象刻畫上 重提煉
重神韻 重意向 形成了自身的特點.
如,白石老人花中的那些活躍的蝌蚪 爭食的小雞 偷油的老鼠 激發著人們的童心 另人激動不已 意境是寫意畫的靈魂一張意境淺薄的畫 就像 一張蒼白無神的臉一樣 無法感人
常有朋友問我,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家畫得好的有哪幾個?我說,依我的個人管見,畫得好的太少了,而能成為大家的就更不多了。朋友又問我,那麼,依你之見,可能成為大家的有哪幾個?我說,濟南的郭志光先生,北京的郭石夫先生。對於二郭,我心儀已久,可謂「高山仰止」。
大寫意花鳥畫自白陽、青藤發端以來,經苦瓜、八大、揚州八家直到趙之謙、蒲作英、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可以說,大寫意花鳥畫一路光芒萬丈!後來者除非另起爐灶,若要延續大寫意衣缽,那是無法繞過他們的。另起爐灶,精神可嘉,但是,筆墨格調、藝術境界很難上乘,徐悲鴻、林風眠以及嶺南幾家的花鳥畫即是如此。但創新的思潮依然引領藝術界,所謂的多元化、多樣性正是這個思潮的產物,然而,在這個局面下的藝術家大多染上了創新焦慮症,沉重的創新包袱、急於出人頭地使得當下的畫家們為創新而創新、為形式而形式,最終導致作品品格低劣,一派浮躁之氣,令人不忍卒讀。畢加索說,藝術不是發展,只是演變。所謂演變,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推進、有所拓展,這個基礎就是藝術文脈,貼近這個文脈,才能延續下去,否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延續大寫意花鳥畫的藝術文脈,其重心關捩就是以書為骨、以寫為魂,強化筆墨美韻,張揚寫意精神。齊魯大家郭志光先生正是以筆墨文脈築基,他的藝術底蘊,使他的藝術境界因此而卓然獨標,蜚聲畫壇。
寫意畫是「寫」出來的,自誕生起,就與書法聯在一起。不論是青藤、白陽,抑或是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他們首先是大書法家。要講寫意花鳥畫的正脈,書法的參與是其內核,這也是張揚寫意精神的根本所在。抽去書法,也就是斷送了寫意的文脈,換句話說,只有書法才能拯救當下大寫意花鳥畫。寫意之「寫」,「書寫」之謂也,所謂骨法用筆,只有通過書法以強其骨,這是寫意法則;書法修為往往最能體現畫家的個性和精神,所謂「書如其人」,從而在「以書為骨」的法度之中縱情釋放畫家的情緒旨趣,由此進入到「游於藝」的自由王國,這就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超拔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講,寫意之「寫」,又是「瀉」的意思,即畫家的心性情趣憑藉物象通過「書寫」的表述形式自然地流瀉、跡化出來,從而達到「緣物寄情」的目的,所謂「由技進乎道」就是「寫意精神」的中心旨趣。說到底,筆墨的人格化、個性化全由筆性、筆機、筆氣中彰顯出來。郭志光先生的畫每一筆都是寫出來的,這一點絕不含糊。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多以金石篆籀之法揉入畫法之中,使花鳥畫沖融著古典式的金石氣派。而郭志光先生直以行草法演畫法,他的畫既充滿了書卷氣又不無縱橫氣,同時由於行草法的滲透,又使得畫面富有動感,從而平添了視覺張力,不乏強烈的時代感。
我們常常講「格調」,崇尚「格調」,寫意畫的格調首先是體現在筆墨境界上的。黃賓虹講「國畫民族性,非筆墨無以見」,而筆墨的關鍵和基點就在於用筆,即筆法。黃賓虹講:「論用筆法,必兼墨法,墨法之妙,全從筆出」,所以說,筆法是筆墨抉微的重心。筆法的美性體現在線的質量上,線是中國畫表現語言的魂,是國畫「國」畫的根本所在。所以,強化「書寫性」,凸現提、按、頓、挫、轉、折的行筆過程,是提升線的質量和美感度的唯一途徑,也是提高筆墨境界的不二法門。這在郭志光先生的作品裡非常鮮明,觀先生用筆沉著而不失奔放、凝煉而又不無潑辣,情之所至,筆性活潑,張弛有度;性之所縱,又富有節律、氣勢、氣機,這正是郭志光先生的花鳥畫之所以格調高尚、境界動容的原因所在。
石濤講,筆與墨會,是謂氤氳。所謂氤氳,乃陰陽交輝之境象,反映在畫上就是筆精墨妙。唐岱說:「以筆之動而為陽,以墨之靜而為陰,以筆取氣為陽,以墨生彩為陰,體陰陽以生筆墨」,可見,筆墨之事,乃體陰陽之道。而墨法之妙,築基於用筆,更建勛於用墨,用墨之妙又全賴用水。在郭志光先生的畫里,何以氤氳之氣粲然鮮目重要的在於他非常善於用水,事實上,寫意之道,筆法、墨法之外,水法亦是關捩,清人張式《畫譚》中雲:「墨法在於用水,以墨為形,以水為氣,氣行,形乃活矣。」郭志光先生深諳此道,往往使墨、色、水相互交融,更以破、潑、積、點、化等手法幻化出墨色涵詠、渾然天成的境象,使畫面呈現出一片淋漓而又空明、清新而又雋永之氣,花鳥世界一派生機活潑、親切可人,令觀者賞
『陸』 中國畫從表現形式上大體分為哪兩種,從題材上通常分為哪三種啊
國畫技法有:白描、柏樹法、筆斷意連、筆墨、筆意、曹衣出水描、層染法、襯托、點垛、點苔、點葉法、釘頭鼠尾描、斧劈皴、高古游絲描、工筆、勾勒、勾填、骨法用筆、烘暈、混描、積水法、夾葉法、兼工帶寫、減筆描、接染法、界畫、金碧山水、枯柴描、柳葉描、鹿角樹法、亂麻皴、螞蝗描、沒骨、披麻皴、鋪殿折枝、淺絳山水、琴弦描、青綠山水、青綠山水法、三礬九染、十八描、水口法、松樹法、套染法、題跋、題款、題月、鐵線描、吳帶曹衣、先鋪後染、先染後鋪、寫意、蟹爪樹法、行雲流水描、徐黃異體、雨點皴、遠山法、雲頭皴、棗核描、戰筆水紋描、折帶皴、折技、折蘆描、芝麻皴、重彩人物法、竹葉描、橄欖描、橛頭描、皴法、蚯蚓描 (好多哦……本來想都介紹一下的,但貌似太多了,所以我就介紹下上面那為兄弟寫的三種技法好了。) 工筆:中國畫中屬於工整細致一類畫法。與「寫意」對稱。 寫意:中國畫中筆法縱放粗獷一類的畫法,與「工筆」對稱。要求以簡練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並表達作品的意境,故名。 兼工帶寫:中圖畫技法名。一幅畫中的形象,有筆法工整細致的部分,亦有較放縱寫意的部份,用工、寫二種筆法,表觀出物象的形神,多見於花鳥、人物畫。 題材上通常分為: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