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關乎什麼

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關乎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12 11:39:46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要內容是什麼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是;

(一)、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二)、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歷史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三)、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四)、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

(1)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關乎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創造歷史的實踐道路,這樣一條道路為解決當前和今後的難題提供了勃勃生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與完善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 30 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0 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 170 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對世界社會主義 500 年發展規律的把握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怎樣的一條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指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十八大報告的表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 小 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2)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關乎什麼擴展閱讀:

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關乎世界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

90 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3. 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說明為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當代中國社會發展和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本文擬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角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作一簡要論析。

一、唯物史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理論基石

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從其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高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論角度出發來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我們首先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要義有一個總體性把握。唯物史觀亦稱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唯物史觀以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作為理解人及其活動的出發點,深刻地揭示了人類社會撲朔迷離現象背後的根本動因,為人們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方向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

1.唯物史觀發現了人類社會及其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性。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是以人們的物質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為實踐基礎的、有著自身一般規律性的「自然歷史過程」。這個「自然歷史過程」是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及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及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所決定的。其中,社會生產力是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有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動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變革的決定性力量。

2.不同民族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具有特殊性。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1]唯物史觀認為,在通往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上,由於不同民族國家的實際國情及其所提供的歷史條件的特殊性,不同民族國家在具體走向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實踐中也必然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發展特點,沒有一個適合各國情況的絕對統一發展模式。

3.人的社會主體性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從現實的人的感性實踐出發,認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人的活動而已」,[2]追求人本身的發展是人類全部歷史活動的目的。從人的歷史活動出發,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還從人與歷史關系的不同層次上考察人類歷史活動的作用及其性質,進而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規律的最終實現者,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是一致的。因此,以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至上性的群眾觀是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價值訴求。

4.共產主義社會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在運用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對資本主義進行深刻批判的基礎上對人類未來社會發展形態提出了偉大構想,提出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歸宿。在共產主義社會,「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3]馬克思、恩格斯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描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狀態,指出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不是物對人的統治而是物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這一目的服務,社會關系不再作為異己的力量支配人而是置於人們的共同控制之下,人們將在自覺調節的豐富而又全面的社會關系中獲得自由全面的發展,成為社會真正意義上的類存在物。

上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觀點是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重要理論基石。在此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地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國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這一道路的基本內涵則包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理論底蘊,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運用和發展。

二、唯物史觀視域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90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4]

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國內剝削階級壓迫,中國社會生產力極端落後,由中外反動勢力形成的畸形化生產關系嚴重阻礙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人民群眾長期生活在飢寒交迫之中,難以保障最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暴力革命成為解放和發展中國社會生產力、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最佳方式。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唯物史觀是中國共產黨觀察和解決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強大理論武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本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深刻地分析和把握了阻滯近代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對中國社會各階級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從根本上解決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一近代中國革命首要的問題,並在組織和發動工農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實踐中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經過28年的革命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最終打倒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生人民政權。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尖銳矛盾,並為走向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進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基本的社會政治條件。

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走適合中國特點的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它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是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它把「改變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視為根本任務,它是實踐基礎上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不斷發展的哲學.馬克思把生產力視為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力,「在整個世界史觀上實現了變革」。這樣一來,科學社會主義本身就有著要摒棄一切脫離實際的主觀和唯心的任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脫離實際的成分都不會在這樣的社會主義中找到生存的空間。
第二,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而絕非貧窮、平均主義和兩極分化。
第三,科學社會主義以人民為物質實現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階級為其階級基礎,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者。
第四,科學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形成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條件的「自由人的聯合體」。
第五,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不斷完善的社會,而絕非一成不變的。
第六,科學社會主義追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追求民主與法制。

5. 論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和理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其科學涵義是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適合中國特點的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即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國特色。
中國共產黨依據毛澤東倡導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總結長期探索所積累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中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軌道上來;建設社會主義有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集中力量實現現代化;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對外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國,改革和完善國家的政治體制和領導體制;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要互相結合,缺一不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改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用「一國兩制」來解決國家統一問題;執政黨的黨風問題關繫到黨的生死存亡;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其核心就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第一,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是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它把「改變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視為根本任務,它是實踐基礎上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不斷發展的哲學。馬克思把生產力視為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力,「在整個世界史觀上實現了變革」。科學社會主義本身就有著要摒棄一切脫離實際的主觀和唯心的任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脫離實際的成分都不會在這樣的社會主義中找到生存的空間。第二,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而絕非貧窮、平均主義和兩極分化。第三,科學社會主義以人民為物質實現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階級為其階級基礎,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者。第四,科學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形成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條件的「自由人的聯合體」。第五,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不斷完善的社會,而絕非一成不變的。第六,科學社會主義追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追求民主與法制。
對於「鮮明的中國特色」從理論層面來看,就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從實踐層面上來看,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從制度層面來看,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領域已經形成並且不斷完善著的一系列制度、體制和機制。從發展經驗上來說,至少包括以下這些方面:(一)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四)堅持以人為本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五)堅持改革開放,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六)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等多種分配方式;(七)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八)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九)追求公平與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十)堅持「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以高超的民族智慧堅決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國家統一和主權完整;(十一)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和諧世界的構建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著豐富的科學內涵和強大的生命力。這條道路是自鴉片戰爭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尤其是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民族獨立自由和國家繁榮富強為己任,在幾個世紀的探索中,歷盡曲折,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中找到的唯一正確的道路。
一、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全面總結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論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階級關系、人民民主專政性質、任務及其對內對外的基本政策,奠定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基礎和政策基礎。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建立是我國人民革命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創立,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突出貢獻。它以嶄新的思想內容豐富了唯物辯證法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我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同時,它也是指引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協調人民內部矛盾、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綱領。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創造性地把黨的建設同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同我國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和各項任務聯系起來,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和諧世界等一系列戰略思想,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這一系列戰略,著眼於新形勢、新任務、新矛盾,進一步闡明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又達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並且要求發展要以人為本、公平正義,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同時這種發展必須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二、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它符合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願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決我國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是無數仁人志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成果。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開放對於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民族,對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所具有的偉大意義,無論怎麼評價都不過分。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我無論們黨的歷史,還是人類文明的歷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部不斷解放思想並且永無止境的歷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身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因為實踐和創新均無止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絕不能背離中國的現實國情和人民群眾的現實期待,必須踐行「三個有利於」;必須同人類文明的發展相融相合,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必須創造性地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的普世價值,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

6. 為什麼中國要走社會主義道路

為什麼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題目就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黨向世界作出的一個莊重的政治宣示和歷史選擇。特別是在又一次決定人類歷史命運的21世紀,人類文明面臨深刻挑戰,這個莊重的宣示和歷史選擇,具有巨大的世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就是遵循人類文明發展基本規律,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堅持與時俱進,保持時代精神。她賦予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人民以思想靈魂、前進方向、發展動力。正如報告所指出的,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事業的靈魂、行動的指南。她是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回答了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和黨執政的規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結合的理論結晶。沒有科學的理論,就沒有科學的實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能正確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才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立黨、治國理政的根本任務,也是各族人民的歷史願望。建國以來,我們經過幾十年艱苦曲折探索,終於找到了符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要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實現了由低收入向高收入(人均GDP由252美元上升到5432美元)、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信息社會的躍升,創造了人類現代化歷史變遷的奇跡。我國國際地位快速提升,僅僅三十多年時間,先後超越加拿大、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由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上升為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影響力迅速提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在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我們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建立起體現國家和人民意志,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高度統一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只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驗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保障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我們的事業生生不息、勝利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執政的思想、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帶領全國人民探索、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取得巨大的成功,把國家領上富強之路,把民族領上復興之路,把人民領向幸福之路,展示了偉大、光明的發展前景;贏得了各族人民的擁護,成為全黨的共識,也越來越獲得國際的羨慕、理解和認同,給世界帶來了新的希望,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深厚歷史根基和蓬勃生命力。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我們深刻的歷史經驗總結,也反映了當代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訓。蘇聯解體、東歐巨變,是傳統僵化的社會主義的悲劇;一些發展中國家陷入發展陷阱,不能獲得持續發展,是「華盛頓共識」的破產;一些發展中國家依然一盤散沙,陷入戰亂分裂,這都給了我們深刻的歷史啟迪。中國共產黨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幾十年艱苦探索,歷經挫折而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開辟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發展大道,而且日益在世界上展示其巨大優越性。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歷史要求,也必然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獨特而巨大的貢獻。

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什麼意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7)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關乎什麼擴展閱讀

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關乎世界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

90 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走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這條道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回首近代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得出一個堅定的結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鮮明的優越性,是確保我們實現未來發展宏偉目標的根本保證。

8.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道路關乎什麼

十八大報告中所提的「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9. 為什麼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進行了艱辛的探索,付出了血的代價。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改革開放新時期,圍繞著到底走什麼道路的問題,思想文化領域內有過十分激烈的爭論,且這種爭論至今仍未結束。走全盤西化的道路,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走新自由主義道路,或者重走「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老路,等等,這些觀念和主張都曾經在新時期出現過,因此,我們黨在歷次黨的代表大會上,都特別強調道路問題。歷史已經證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在本書中,圍繞著為什麼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論述,其中大部分觀點反映了國內學界和思想界的共識。

1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緊緊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三大基本問題展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思想理論觀點,構成了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其內容主要包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理論。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始終清醒地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依據,從這個最大的實際來思考和解決當代中國的一切問題。
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理論。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
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關乎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的音樂漢字怎麼哼 瀏覽:553
義大利留學去哪個城市好 瀏覽:266
英國塔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60
越南相當於中國哪個省的大小 瀏覽:548
如何評價越南小伙 瀏覽:379
中國房地產高價持續多久 瀏覽:693
驚喜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529
英國留學什麼年齡好 瀏覽:455
印度粗糖怎麼熬 瀏覽:386
中國移動卡如何增加流量 瀏覽:689
義大利的警察是什麼 瀏覽:618
晚安的印度語怎麼寫 瀏覽:54
印尼巴士怎麼看全程 瀏覽:611
越南有多少人姓馮 瀏覽:687
中國外交部能提供什麼幫助 瀏覽:723
英國人有多少國籍 瀏覽:986
印尼的駕駛本過回國內得多少錢 瀏覽:784
越南國旗為什麼模仿中國國旗 瀏覽:263
印度攪棒是什麼 瀏覽:309
伊朗有什麼厲害球員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