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越南史書中為什麼說越南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侵略史
越南是我國南邊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與我國廣西相鄰,越南人數最多的民族是京族,在我國也有少量分布,越南華人本來為越南開發做了重要貢獻,但由於歷史關系,人數急劇下降,現如今只是越南第8大民族。越南南北狹長,國土面積與我國雲南差不多大,人口卻將近一億。越南屬於中華文化圈,中國對其影響極大,至今越南仍然過春節,拜關公。
清朝時期,越南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保持獨立,但在文化習俗方面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在這一段時期,清朝也與越南發生了戰爭。所以,也就是說,從秦至清,中國的封建朝代都與越南發生了戰爭,越南歷史學家才說所謂越南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侵略史。”當然現在我們也曾經與越南發生過戰爭,要說哪個時期沒有過,應該就是中華民國了。
② 越南歷史教科書是怎麼描述中國的呢
看看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描述日本的,把其中的中國替換成越南,日本替換成中國,基本就沒沖錯誤了。
③ 越南是如何從古代中國的一部分步走向獨立的
在越南的教科書上,說自己的歷史就是一部被中國侵略的歷史。站在越南的角度來說,這是侵略,但是站在當時的角度,那是統一。越南之地曾經長期屬於中國中央王朝的一部分。中國的秦、西漢、東漢、東吳、西晉、東晉、南朝、隋、唐都牢牢控制過越南。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越南開始走向了獨立。之後,一直作為藩屬國存在。明朝時期曾經短暫建立交趾省,但是很快就撤銷了。曾經長期作為中國的一部分,越南的歷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小編簡要介紹一下。
一,交趾時代
越南,取名“南越之南”,是百越之中的駱越地區。傳說越南最早的王朝為鴻龐氏,實際上應當是一個氏族集團。中國古文獻將越南之地叫做“交趾”,對於交趾的解釋,《禮記·王制》曰 :“南方曰蠻,雕題交趾”。實際上,交趾是華夏先民意識中的最南之地,和北方的幽都,東方的暘谷,西方的三危並列為四極。在秦漢時期,隨著中原王朝的統治范圍到達這里,就將這里稱為“交趾”。戰國時代,蜀國滅亡,蜀國王子蜀泮帶領殘余勢力到達駱越地區,自稱“安陽王”,建立了甌雒國。
丁朝
1009年,李公蘊滅黎氏,定國號為“大越”,史稱“李朝”。李朝時期,政治上大規模學習宋朝官僚制度,以文官治國;文化上尊崇儒學,開科取士,制定《刑書》等,使得李氏政權不斷強大。在李朝時期,越南的民族文字“喃字”流行起來,喃字就是仿照漢字創立的方塊字。喃字的盛行是越南民族意識增強的標志。1225年,權臣陳守度奪取政權稱帝,建立陳朝。1374年,陳暊規定“軍民不得服北人(中國人)衣樣,及效占(占婆)、牢(寮國)諸國語”,這是從官方開始排斥外部文化。1272年,陳朝政府令學者黎文休編修《大越史記》,開創了越南修本國史的先河。
雖然在名義上,越國的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皇帝還接受宋朝給與的“交趾郡王”,“南平王”“靜海節度使”、“安南都護”“安南國王”等封號,但是實際上並未受到宋朝的控制。五代的分裂,兩宋的積貧積弱給越南的獨立提供了大好的機會。
三,元明清時期:三代統一希望的破滅
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宣布繼位為中國皇帝,建立了元朝。1279年,元朝滅南宋,基本統一了中國大陸。隨後,忽必烈又發動了對越國的戰爭。實際上,早在1257年,蒙古為了實現對南宋的包圍,就曾經對越國發動戰爭,不過很快就失敗了。不過這次戰爭後,越國答應向蒙古進貢。1282年,元朝正式發動了對越國的戰爭,戰爭一直持續到1288年才結束。戰爭的結果是元朝失敗,雙方恢復了宗藩關系。
強大的元朝之所以征越失敗,一是蒙古軍隊難以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不擅長山地作戰,這也是蒙古軍隊在日本遭到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越國民族意識早已形成,國內環境穩定,元朝的軍隊的南下極其越國全民族的反抗。因此,一旦一個國家走向了民族獨立,就難以被其他民族所征服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選擇了和平的道路,將越國(安南)列為15個“不征之國”之一,下令子孫不能征伐。朱元璋之所以將安南列為不征之國,就是認為這些地區“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因此沒必要“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
到了永樂年間,越國發生了政變。1400年,黎季犛(胡季犛)奪權,他自稱虞舜之後,改國號為“大虞”,建立了“胡朝”。而陳朝殘余勢力不甘心失敗,就要求明成祖朱棣干預這次政變。1406年,明朝派遣軍隊5000軍隊護送陳朝後裔陳天平返國,在邊界被黎季犛截殺。隨後,明朝派出大軍南征,最終滅胡朝,建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越南時隔500年在次進入中國的版圖。但是,明朝在交趾省的統治十分腐敗,很快就遭到了越人的反抗。1418年,黎利自稱“平定王”,開始起義,到1428年擊敗了明朝軍隊,重新建立“大越國”,史稱“後黎”。明朝也只能接受其現實,雙方恢復了過去的宗藩關系。
1527年,越國陷入內亂,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在南北朝前期,北為莫朝(1527年-1592年),南為黎朝;南北朝後期,阮氏和鄭氏對峙。1771年,西山三兄弟滅阮、鄭,統一全國,建立西山朝。原黎朝太後向清朝求救,而清朝也願意扶持黎朝,於是乾隆皇帝糾紛發動了“安南之戰”。1788年,清朝一度幫助黎氏復國。但是黎氏畢竟大勢已去,不久阮氏又滅了黎氏。最終清朝和阮氏選擇了妥協,阮氏向清朝投降,接受了清朝的冊封,建立了阮朝。這場戰爭,被越南史學家稱為“贏下中國王朝侵略的最後一戰”。後來阮朝遣使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為“南越”,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
④ 越南的歷史課本中,為什麼又近八成的內容都是中國
越南的歷史課本中,有八成都是中國的內容,這也是因為越南歷史一直受著中國的影響。
我們要知道,越南的北部一開始是中國的了領土。秦始皇派大軍伐百越,這百越也包括今天越南的北部地區,當時秦始皇把百越地區分為三個郡做管理,其中越南的北部就是屬於象郡。
在明成祖朱棣時候,也曾經把越南作為郡縣,無奈路途遙遠無法控制,最後也只能由它獨立。所以,在之後一千多年越南在中國面前都是藩屬國。包括“越南”這一名詞也是清朝嘉慶帝命的,可以看到中國文化一直深刻影響著越南。
⑤ 中國與越南的歷史淵源
古越南人屬於中國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軍征服南越,設立三郡,其中象郡就在越南北部。
創立越南王國的君主最早均為古中華人。越南在秦朝被鬆散地統一,在秦漢的改朝換代中,開國國王當然也是中國人,開國前是秦王朝南海郡民軍司令,乘秦末內亂而獨立為南越王國(首都廣州,管越南北部)。
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及其後的開疆拓土戰爭中,中國將其並入漢國,故土的越南北部分為數郡(越南河內的交趾郡,越南清化的九真郡,越南東河的日南郡)。
公元4世紀東晉時代,中國開始分裂了長達260年的最長、最大分裂,直到隋朝,此時越南北部依然繼續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的大分裂給南方偏遠地區也帶來一些好處,因受中國北方戰亂的影響,大量漢人從北方中原一帶大量南遷到原來沒有太多中華文化的地方,如廣東、廣西、福建和越南等,這些人各種各樣,但最主要的成分卻是著名的客家人(在當時即為漢人)。
在當時幾個地區的漢文化都不高,而且差不多。不幸的是,盡管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到越南,但那是因各種戰亂而南遷的中華人,他們的南遷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因為殖民和移民的原因,相當部分的越南人多少有華人的血統,甚至說在1000年前他們就是中國人亦無不可。
中國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唐朝帶給中國對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復隋朝的固有疆土。唐王朝最初的目標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國的威脅。可是接連不斷的軍事勝利,刺激了當權者的雄心,使唐王朝的疆域回到盛漢王朝時的版圖。唐朝立國60年後,越南重新並人唐帝國,設安南總督府於河內。
唐末的勢微有如漢末,非中華本土部分全部脫幅而去,需要下一個鼎盛的帝國重新拿回。當下一個強盛帝國久久不來時,那這些地區就獨立成功了。
事實上世界歷史上強大帝國周圍的國家,大都是以這種形式完成獨立過程的。南漢王國(建都廣州),幾乎重復了此前800年前漢朝吞並南越王國前的態勢。
越南的失去與宋王朝的軟弱有關。宋朝初曾擺平了獨立了60年左右的南漢王國,但對南漢王國中的越南部分則不在乎了。
本可收復北越南部分,但在宋朝皇帝自己的不爭氣和偏安習性上,加上越南人的乖巧,一個交趾王國遂在中國批准之下,合法成立。第一任交趾國王死後,宋帝國派了些兵想收回,但不幸敗回。
3年後越南人假裝謝罪,同時要求冊封,人類歷來有承認既成事實的習慣,只好同意,第二任交趾國王於是又產生了。後來1000年左右的沖突中,每每越南人一下跪表示謝罪和悔意,古近代中華帝國就會滿意。交趾王國也採用事奉大國政策,對中國的恭順程度,較之高麗王國,有過之無不及。
明朝時因越南的內亂給了明帝國一個機會,派兵攻入越南,此時交趾王國已改名安南。於是,中國宣布撤銷安南王國,改稱交趾省。這個10世紀起脫離中國而獨立的國土,再回歸祖國。但經400餘年的隔絕,統一的條件已非常不成熟,維持了20年的時間後,明朝終於鬆手。
此後近500年的時間里,沖突僵持一陣後,越南每每乞求清朝寬容,古近代中國大都面對現實而又顯大度,只求一個名義上的宗主國。
而另一個唐時的殖民地朝鮮自唐末脫離中國後,中國再沒去打擾過它,而且一直受到中國這個宗主國的到保護,至今已獨立了1100年之久,這些年中若有沖突發生,妥協的方式有如越南對中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設九郡,其中三郡就是越南北部和中部。此後直到五代十國,越南都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郡縣,也就是越南的「郡縣時代」。
在此期間,越南的經濟和文化都得到發展,人民起義也未曾斷絕。到了五代十國,由於中國分裂,安南地方勢力便乘機獨立,建立吳氏割據政權。此後越南又屢次變故,南宋時,越南李氏王朝李英宗被封為安南王,越南正式擁有國號。
李朝政權鞏固後,開始南侵擊敗占婆,他們也曾在北宋時北侵中國,但被宋軍擊敗。1225年,越南進入陳朝統治,陳朝繁榮強大,還曾成功地擊敗了侵略越南的蒙古軍隊,維護了國家獨立。
明代時,因外戚奪權,胡朝建立,明成祖派兵干涉,滅胡朝,佔領越南十三年,後不得已撤軍。越南又進入黎朝時期,此時期的越南軍,南滅占婆、北侵大明,還迫使寮國臣服。黎朝末期,越南分裂,隨後便被西方殖民者控制,後來淪為法國殖民地。
因為越南與中國戰事不斷,所以北部邊疆存在不少領土糾紛,至今未能妥善解決。
(5)越南的歷史教科書怎麼寫古代中國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北屬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
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
⑥ 在外國歷史教科書中是怎樣描述中國歷史的
德國:
中國歷史最早是出現在小學課本上,重點寫的是中國的四大發明。所以德國的孩子們,從小便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神秘國家。
俄羅斯:
對於中國的歷史,俄羅斯的教科書都記錄的非常詳細。但是到了滿清的時候,俄國的筆墨開始加重了。特別是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還有被割讓的土地,這一方面被著重描寫了。
日本:
《世界歷史》是日本國中的必修課程。這本書對中國古代的貢獻也有詳細的記載,如四大發明、科舉制度等。並著重敘述了唐代對日本的影響。但是到了清朝就開始有批判的色彩了,用大量筆墨寫到滿清皇帝的昏庸無能,到了民國時期,特別是侵華戰爭,則是一帶而過,對於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隻字不提。
韓國:
韓國在教科書里頻繁篡改歷史。例如,我國的四大發明,全世界都知道是我國擁有的四大發明,韓國人說這是我們與中國的共同努力才發明出來的,而且之前也說端午節是發源於韓國。
(6)越南的歷史教科書怎麼寫古代中國擴展閱讀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⑦ 越南教科書上的歷史,是如何描述中國的
越南的歷史教科書上描寫的其實是一段不斷被中國侵略的歷史。在越南的教科書中,中國就相當於一個張牙舞爪的大老虎,不斷的攻擊著他們,而越南一方則是不斷的反抗中國的侵略,最終贏得獨立的。其實從表面上來看,現如今雙方作為不同的兩個國家,這種描述或許還有點道理,畢竟在我國的歷史上,越南確實是一直被我國征服的一塊地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越南都是中國的藩屬國。
綜合而言,在如今雙方已經成為了兩個不同的國家的情況下,越南為了自身文化的獨立,為了建立屬於自身的歷史,從而對歷史的解釋有著不同的意味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⑧ 請看各國歷史書上怎麼寫中國
[轉貼]外國教科書怎麼寫中國
外國教科書里的中國外國人的中國觀是如何形成的?專家說,教育和媒體的影響最為重要。那麼,外國歷史教科書中怎麼寫中國?會不會顛覆我們過去所學?對這樣的疑問,《環球》雜志記者求諸書本,一是為了解外國教育界灌輸給學生的是怎麼一個中國,二來也可尋找外國人對中國的各種看法由來的答案。
美國歷史教科書,另一面鏡子
《環球》雜志駐紐約記者/李博
美國歷史書中的台灣、貿易、人權
美國許多中學都採用一本題為《世界歷史與當今世界的關聯》的教材,供10~12年級(相當於我國的高中一、二、三年級)的學生閱讀。課本是彩色精裝書,洋洋灑灑1000頁內容里有60頁是有關中國的,中國歷史穿插在不同時期的世界歷史發展中敘述。可以說,美國人從小就是從這本書開始認識中國的。
首先,看看美國中學歷史書是怎麼寫台灣的。雖然美國政府稱其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但美國公眾在談到台灣時,很多時候仍將「台灣」和「中國」錯解成了相對應的概念,他們不會把「台灣」和「中國大陸」對應,也不會補充一句「中國台灣」。
何以如此呢?在美國教科書中,數次出現的「中國疆域地圖」,商代的、秦漢時期的、元代的,一直把台灣模糊化。在書後的世界地圖里,中國大陸和台灣是用深綠和淺綠兩種顏色標示的。
其次,中國與西方的貿易問題。書中說,早在中國漢代,東西通商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逐漸形成,漢朝把大量昂貴的絲綢輸出到西亞。為了保護絲綢貿易,中國人一直保守絲綢製作過程的秘密。中國的統治者歷來嚴格限制外國商人,只允許他們在廣州活動。中國賣給他們絲綢、茶葉、瓷器,換來的卻是大把大把的黃金和白銀,造成巨大貿易順差。1793年,英國人要求增加貿易權利,被乾隆皇帝拒絕,他說:「西方的東西找不出一件中國用得著的。」
再次,有關民主和人權問題。美國課本把新中國成立的政府劃歸「集權政府」一類,對中國的民主和人權狀況橫加指責。
在其他方面的基本事實上,美國歷史教科書可能借鑒了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書中除了沒提傳說中的黃帝、炎帝,把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字寫成「李伯」之外,主要歷史事件和年代都與中國歷史教科書相一致。
歷史書注重講史方法
《世界歷史與當今世界的關聯》一書也有許多值得中國教科書編纂者借鑒之處。書中非常注重歷史與當今的聯系。比如:唐宋的機械鍾表與今天的石英錶;古人用硫磺、硝酸鈉和木炭混合製成火葯至今被用於製造武器和煙花;天花疫苗引發免疫學的產生,活版印刷發展到今天的電腦印刷。
這本書還注重國家間的橫向對比,通過一些表格和圖形,讓學生對同一時期各國經濟文化發展狀況進行比較,先進、落後一目瞭然。
書中提到中國的孔子和印度的釋迦牟尼、希臘的蘇格拉底幾乎是同一時代的。通過這一橫向對比,學生可以直觀了解到當時的世界思想家輩出,在不同文明中閃光。這或許是歷史的巧合,或許是不同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
對於中西文化和貿易的交流,教科書也大書特書。從「絲綢之路」的產生到葡萄、無花果、黃瓜、核桃從西亞傳入中國,從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1271年來到中國再到鄭和下西洋從非洲帶回長頸鹿,書中頗下筆墨。書中摘錄了《馬可波羅游記》中關於忽必烈皇宮的描寫:「宮殿屋頂很高,大廳都由金銀鑲嵌,牆壁上雕刻著龍、鳥、牧馬人和各種野獸以及戰斗的場面。天花板上也是如此,滿眼都是黃金和圖畫。廳很寬很長,可以容納6000人的宴席。」
書中還格外重視婦女在各個時期的社會地位,幾乎各個章節都有特別提到。其中說,考古發現證明商朝時期的貴族婦女社會地位很高,有土地,還領導自己的軍隊;漢代貴族婦女穿著漂亮的絲綢長袍;唐代,中國出現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她召賢納才,對詩人駱賓王不計前嫌;在唐宋初期,婦女地位較高,她們主持家務,負責理財和管理傭人;在「五四運動」中,婦女參加了示威遊行,她們反對包辦婚姻、裹腳,呼籲提高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不過,書中也有中國女嬰被遺棄的描述。
⑨ 了解一下越南的歷史,古代史與中國的關系
越南古代史
在現今越南的國土上,曾發現古猿人的遺骸,以及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其中有著名的和平文化(中石器到新石器早期)和北山文化(新石器早期)。根據對考古發掘材料的研究,自遠古以來,在越南的土地上就有原始人類在生息繁衍。越南最早的居民可能是印度尼西亞人和美拉尼亞人,其後裔是占人和長山山脈中的昧人(摩依人)。但今天越南的主體民族越族的直接祖先,則是起源於「百越」族的一個分支—雒越。雒越人在中國秦代之前的很長時間里就居住在現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區。越南古籍中曾有「文郎國」、「甌雒國」的記載,反映,反映的是傳說中古代雒越人原始部落社會的一些情況。在越南北部居住的雒越人經歷了由原始部落社會向階級社會的過度階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前214年,秦始皇出兵平定嶺南「百越」族聚居地,設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的象三郡就包括了今天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此後的一千多年間,今天越南北部一直在中國封建王朝的管轄之下。
秦末,中國封建官吏趙佗割據嶺南,建「南越國」。前111年,漢武帝功滅「南越國」,在其地設置九郡,其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亦相當與今天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三國時期,其地又稱「安南」。
唐朝衰亡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安南地區的封建勢力乘機割據稱雄。公元939年,安南人吳權趕走中國官吏,自立為王。吳權死後,安南地區又出現「十二使君」(即12個封建主)的割據紛爭。公元968年,安南人丁部領削平「十二使君」,統一安南,建「大瞿越國」,隨後派遣使者攜帶方物向中國北宋王朝請封,宋太祖封丁部領為檢校太尉、交趾郡王,將越南視為「藩屬」。學術界一般將公元968年丁部領建「大瞿越國」作為建立自主的封建國家的開始。此後,越南先後經歷了前黎朝(980~1009年)、李朝(1010~1225年)、陳朝(1225~1440年)、胡朝(1400~1407年)、後黎朝(1482~1784年)、西山朝(1788~1802年)、阮朝(1802~1885年)等封建王朝。1802,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阮福映依慣向中國清朝請封。清朝於次年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這是「越南」作為國名的開始。19世紀下半葉,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1945年,越南人民取得「八月革命」的勝利,9月2日,越南宣告獨立,越南民主共和國誕生。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改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