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賢母有哪些

中國古代賢母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2 15:46:01

㈠ 歷史上有"四大賢母",她們都是誰看看你知道幾個呢

女人是軟弱的,但是母親卻是堅強的。母親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孩子思想觀念的形成。縱觀歷史上那些有建樹、有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的熏陶,從而也成就了他們輝煌的人生。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中國的“四大賢母”,她們分別是:孟母、岳母、歐母和陶母。

孟子之母

孟母:孟子的母親仉氏,戰國時晉國人。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並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教子佳話,在中國歷史上倍受尊崇。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典故】畫荻教子

在歐陽修出生後的第四年,父親就離開了人世,於是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裡窮,買不起紙筆。後來她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復復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苟。 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很快愛上了詩書。每天寫讀,積累越來越多,很小時就已能過目成誦。

㈡ 歷史上有哪些賢妻良母

歷史上的賢妻良母有很多,恐怕最為人稱道的是所謂的四大賢母,但瀟生卻懶得說這些老生常談的故事。賢妻良母沒必要有這么大的名氣,只要是勤儉持家、扶持丈夫、孝敬舅姑並且可以對子女有所教導的女子,都能算得上是賢妻良母。這類女性在中國歷史上不勝枚舉,瀟生只例舉幾位,拓寬一下視野即可,敬請諸位品評。


蘇洵之妻、蘇軾之母——蘇程氏

但如果仔細研究這樣的一位暴君,你會發現他年輕的生活中有著這樣一抹白月光,那個人就是張惠。


年輕的朱溫只是宋州一個浪盪子,而張惠卻是單州大戶人家的小姐,朱溫對張惠早有好感,曾有光武麗華之嘆。後因黃巢之亂家道中落,張惠落難不得已嫁給了朱溫,時人謂之:「門不當,戶不對。」


嫁給朱溫的張惠全然不似外表那般柔弱,面對沖動的丈夫,張惠總是能適時指出他的錯誤,對朱溫的軍事策略也屢有指點。


朱溫性情暴虐,弟弟朱友裕兵敗逃跑,朱溫大怒欲斬之,朱友裕則跑進大哥家院,在中庭跪下求見長嫂。果不其然,張惠赤足奔出,用棉被裹住被凍得瑟瑟發抖的小叔子,也跪下來哭求丈夫:「(朱友裕)塑身歸罪,豈不欲明非反乎。」朱溫這才放下屠刀,免了朱友裕的死罪。


朱溫性喜漁色,攻破天平節度使麾下猛將朱瑾後,私納其妻,歸返汴州。張惠千里來到封丘迎接久戰在外的丈夫,意外地看到朱瑾的妻子在車隊之中,聽聞了她的哭訴後,求見朱溫:「兗鄆(兩個州名為天平軍下轄)與司空同姓之國,昆仲之間,以小故興干戈,而使吾姒至此;若不幸汴州失守,妾亦如此矣!」


朱溫聽到這里,看著面前梨花帶雨的愛妻,撓了撓自己的頭皮,乾笑地哄著妻子,並將朱瑾的妻子送到寺廟中出家為尼,時時送些食物錢帛供養,守禮有加。


可惜天不假年,張惠在天佑元年病逝,並沒有熬到朱溫稱帝的那一天,《新五代史》認為:


「後已死,太祖始為荒淫,卒以及禍雲。」

㈢ 中國古代的四大賢母是哪幾位你又知道幾位

中國古代的四大賢母分別指的是孟子之母、陶侃之母、歐陽修之母以及岳飛之母。在這幾位母親之中,孟母和岳母都是我們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的母親,另兩位賢母名氣雖不大,但母愛不分大小強弱,而這四位母親的拳拳愛子之心也不得不讓人動容。孟母和岳母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在這里就不便贅言了,給大家詳細介紹陶侃之母和歐陽修之母的相關故事吧。

4.岳飛之母

岳飛的母親是姚氏,史稱姚太夫人,她最有名的典故就是“岳飛刺字”了。

㈣ 歷史上四大賢母 四大賢母分別是誰

「四大賢母」分別是:孟母、陶母、歐母、岳母。

1、孟母仉氏:孟子的母親,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為兒子的教育選擇好環境;

2、歐母鄭氏:歐陽修之母,因歐陽修少時家貧,歐母則以荻畫地,教他認字;

3、岳母姚氏:岳飛的母親,精忠報國的典故為世人稱頌;

4、陶母湛氏:陶侃的母親,封壇退鮓,截發延賓,讓兒子結交更好的朋友、懂得清廉。

(4)中國古代賢母有哪些擴展閱讀

「孟母三遷」

孟母早年喪夫,卻志不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養育孟子。剛開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於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這種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學起了出殯人士的哭喪胡鬧。孟母覺得這樣的居住環境不利於孩子成長,便把家搬到了集市。

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後,孟子卻學著小販商人們做起了吆喝買賣。孟母不希望自己兒子將來成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學校附近。從此後,孟子就跟著學校里的士子,學起了「好好讀書,天天向上」。孟母之所以三遷,是因為她深諳一個道理:「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

孟母還有「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學業若半途而廢,就如織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為人所用的。同樣,人若在年少時不好好讀書,長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勞役,是沒有出息的。從此孟子發奮讀書,終成為一代曠世學儒。

㈤ 歷史上中國四大賢母分別是誰她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我國古代里除了很多英雄事跡外,還有關於母親角色故事,她們可以作為天下母親典範。

我國歷史上最有名氣四位媽媽,‘孟母,陶母,鷗母,岳母。’是歷史四大賢母。

很多人應該對孟母都有點了解,常常聽說‘孟母三遷’。這個孟母就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思想家孟子媽媽。

鷗母就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媽媽,因為歐陽修爸爸去世早,他就由母親一個人帶大,他們家日子不好過。

可是鷗母沒有懦弱,反而靠著自己勞動,一點一點帶大歐陽修,人窮志不窮,鷗母覺得家境可以不好,但是孩子不能沒有文化,於是就在地上教習歐陽修識字。

岳母大家就熟悉了,是北宋名將岳飛媽媽,著名故事就是岳母刺字。

很多在戰亂年代母親都希望自己孩子可以平安無事,躲開戰亂。岳母就不一樣,她希望自己兒子可以保家衛國,於是岳母就在岳飛身後刺字,寫下精忠報國四個字。

四個不同媽媽,其實都是用自己強大精神意識來教育孩子,如何可以在困境中成長。

㈥ 古代四大賢母是

一、孟母
孟母是戰國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賢母」之首。她的兒子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孟母之所以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兒子,全在於她對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廣為傳頌的事跡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母早年喪夫,卻志不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養育孟子。剛開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於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這種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學起了出殯人士的哭喪胡鬧。孟母覺得這樣的居住環境不利於孩子成長,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後,孟子卻學著小販商人們做起了吆喝買賣。孟母不希望自己兒子將來成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學校附近。從此後,孟子就跟著學校里的士子,學起了「好好讀書,天天向上」。孟母之所以三遷,是因為她深諳一個道理:「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
孟母還有「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學業若半途而廢,就如織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為人所用的。同樣,人若在年少時不好好讀書,長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勞役,是沒有出息的。從此孟子發奮讀書,終成為一代曠世學儒。

二、陶母
陶母是東晉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將,在穩定東晉初年動盪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樹。而當時陶母「截發筵賓」、「封壇退鮓」的教子故事也廣為流傳。
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也是早年喪夫,她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兒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有一次,同郡孝廉(即舉人)范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時天寒地凍,馬無飼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馬;由於家中貧寒,無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長發,賣給鄰人,換錢購買酒菜。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所以頭發是不可以輕易剪的。陶母如此舉動,足見她待客之誠心。所以范逵大為感動,遂舉薦陶侃由縣吏拜授郎中,從此後,陶侃走上了發達的仕途。這就是「截發筵賓」的典故。
陶母還有一個廣為傳頌的故事是「封壇退鮓」。 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監管漁業,常有下屬送東西給他。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壇魚鮓(腌魚)給陶侃,孝順的陶侃馬上念及一生貧居鄉間的慈母,便囑托鄉人帶給母親。誰知母親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壇魚鮓退了回來,並在信中寫道:「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晉書》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傳》)
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鮓和回信,大為震動,更愧疚萬分。他下定決心,一生遵循母親教導:清白做人,廉潔為官。
後人贊譽:「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明·張九韶《重修陶母基記》;康熙《新淦縣志》卷十四《藝文志·記》)

三、歐母
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但他的成就也離不開他母親的偉大教育。
歐母又是一位單親母親,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後,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大,並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這便是著名的「畫荻教子」: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教他讀書識字、做人處事的道理。只是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桿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歐陽修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特別懂事,於是奮發圖強,學習成績優異,他於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進士。
歐陽修在當官期間,積極支持范仲淹維持新法,後因此被貶職。但歐母並沒有抱怨兒子的仕途不濟,而是寬慰兒子說:「你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有母如此,兒子焉能不偉大?

四、岳母
岳母是北宋名將岳飛之母。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很多自私的母親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線,希望能在戰亂年代保全子嗣血脈。但是岳母卻和一般母親不同,她大義凜然,主動勵子從戎,精忠報國。她為了讓兒子永遠銘記大丈夫當「精忠報國」的訓誡,甚至用綉花針把這四個字刺在岳飛的背上!
由於岳母的積極鼓勵,使得岳飛投軍後,奮勇殺敵、義無反顧,他很快屢建戰功被升為秉義郎。有一次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時,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是"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
後來岳飛終成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四大賢母」

㈦ 四大賢母分別是誰的母親她們的故事是什麼

孟母仉氏:孟子的母親,歐母鄭氏:歐陽修之母,岳母姚氏:岳飛的母親,陶母湛氏:陶侃的母親。

一、孟母

1、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

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

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2、斷杼教子

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學到外面玩了半天。當兒子回家時,孟母不聲不響地拿起一把剪刀,將織成的一段錦絹咔嗒咔嗒,攔腰剪成兩段。

就在孟子驚愕不解時,孟母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剪斷織絹!一個君子學以成名,問則廣知,所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你今天不讀書,就不可以離於禍患,今後永遠就只做一些縈縈苟苟的小事,中道廢而不為,怎麼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糧食呢」。

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督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從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學不息。

二、歐母

歐陽修很小的時候,鄭氏不斷給他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

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歐陽修稍大些,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朴、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盡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他對讀書的興趣。

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裡窮,買不起紙筆。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

於是她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復復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苟。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母親為歐陽修的出眾才學而高興,但她希望兒子不僅文學成就出眾,為人做事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歐陽修的父親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過管理行政事務和司法的小官。

他關心民間疾苦,正直廉潔,為百姓所愛戴。歐陽修長大做了官以後,母親還經常不斷地將他父親為官的事績講給他聽。

她對兒子說:你父親做司法官的時候,常在夜間處理案件,對於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來覆去地看。

凡是能夠從輕的,都從輕判處;而對於 那些實在不能從輕的,往往深表同情,嘆息不止。她還說:你父親做官,廉潔奉公,不謀私利,而且經常以財物接濟別人,喜歡交結賓朋。

他的官俸雖然不多,卻常 常不讓有剩餘。他常常說不要把金錢變成累贅。所以他去世後,沒有留下一間房,沒有留下一壟地。

她告誡兒子說:對於父母的奉養不一定要十分豐盛,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孝心。自己的財物雖然不能布施到窮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義。我沒有能力教導你,只要你能記住你父親的教誨,我就放心了。

三、岳母

1、岳母刺字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

受到宗澤的賞識,稱 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而這一年,開封還是被金軍攻破。金軍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

四、陶母

1、陶母封鮓

晉朝人陶侃青年時代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壇糟魚送給母親。

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糟魚封好交還給差役,寫了一封回信責備陶侃,信中寫道:「你身為官吏(本應清正廉潔),卻用官府的東西(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愁」。

2、截發延賓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罄,而逵馬仆甚多。

侃母諶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諶氏頭發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坐諸薦以為馬革。日夕,遂為精食,從者皆無所乏。

逵知諶氏所為,既嘆其才識,又深愧其厚意,語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陽,遂稱之於羊晫、顧榮等人,大獲美譽。

陶母截發延賓,銼薦喂馬之事鄉里傳談,以為賢良。官府特為陶母住所立坊,名為延賓坊,命屋邊之橋為德化橋,以此嘉彰這位賢母。

北寧范仲淹知饒州時,曾下令於德化橋頭立「延賓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傳陶母「截發延賓」的事跡。

後來,為紀念湛氏教子讀書,縣人便在陶母湛氏故宅旁(今江西省新干縣皮革廠址)建起陶侃「讀書台」、「洗墨池」,旁邊還建有「惜陰書院」和「金川望江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賢母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賢母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軟乳酪怎麼吃 瀏覽:95
印度話傻子怎麼說 瀏覽:360
有多少日本人想嫁給中國人 瀏覽:627
印尼語buah怎麼讀 瀏覽:625
只有番茄醬和黑胡椒醬怎麼拌義大利面 瀏覽:519
英國公爵爵位無後代怎麼辦 瀏覽:502
印度的音樂漢字怎麼哼 瀏覽:555
義大利留學去哪個城市好 瀏覽:268
英國塔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62
越南相當於中國哪個省的大小 瀏覽:550
如何評價越南小伙 瀏覽:381
中國房地產高價持續多久 瀏覽:695
驚喜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531
英國留學什麼年齡好 瀏覽:455
印度粗糖怎麼熬 瀏覽:386
中國移動卡如何增加流量 瀏覽:689
義大利的警察是什麼 瀏覽:618
晚安的印度語怎麼寫 瀏覽:56
印尼巴士怎麼看全程 瀏覽:613
越南有多少人姓馮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