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期中國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是疫情的沖擊,使得全球經濟和工業陷入停擺,也帶來人員流動和物資流動,商品供應的短期不足,從而使得物價上漲。衣食住行是我們生活的剛需,不管經濟繁榮還是衰退,我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都不會改變,而疫情帶來商品短缺,加上部分商家投機囤貨行為,造成物價人為上漲。
這也說明突發事件比如疫情對食品類等消費剛需的價格影響較大,而對非食品消費領域比如工業生產的影響比較小,而且相對滯後。
疫情沖擊導致我們正常的經濟和工業生產陷入停擺,企業生產停滯,對於各類原材料的需求下降,這個時候各類生產材料價格出現下跌,而食品類生活物資價格上漲。
但到了後疫情階段,全球經濟和工業產能復甦,這個時候產能出現修復性增長,對於各類原材料價格需求大增,而這個時候因為疫情影響的供應鏈端,卻出現供給不足的情況。
2. 現在的物價上漲,是由什麼原因造成
除了供求關系和通貨膨脹,認為價格上漲的最根本原因是體制、機制和經濟結構。
自2007年以來,中國物價上漲和通脹壓力增大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這是一種非典型通脹。具體原因如下:
1.供給和需求之間的不平衡,如食品行業,是由需求驅動的通貨膨脹
2.成本驅動,如國際原油和鐵礦石價格上漲、新勞動法的實施以及國內一些行業價格上漲
3.國內投資過熱,大量流動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壓力增大
4.國內突發性的雪災、地震等災害造成短期價格反彈壓力
5.國際貿易不平衡和巨額順差長期存在。外匯占很大比例,人民幣投入過多
6.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得大量國際資本流入中國
7. 美元貶值導致全球通脹,並增加了中國的進口通脹壓力。
隨著次貸危機的不斷蔓延和惡化,美國已進入新一輪降息周期,導致美元持續貶值。美元是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貨幣。美國通過貿易逆差向世界出口大量美元,並已成為全球貨幣的「現金供給者」,導致全球貨幣供應過剩、流動性過剩和資本流動性大幅增加。此外,國際商品主要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使商品價值相對上升。預計2008年美元仍將疲軟,全球能源、農產品、原材料和貴金屬價格將居高不下,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價格體系。
8.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高水平運行,企業效益將顯著提高。,我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周期,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十分強勁。2007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11.5%,創1995年以來新高。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溫。預計2008年中國將保持高速增長。更高的經濟增長率將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長,推高物價失業率逐年下降,城鄉居民收入呈現罕見的快速增長態勢。年前9個月,新增了920萬個城市就業崗位,是900萬年目標的102%。2007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675元,同比增長1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6元,同比增長1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2%
3. 2021年物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一個是經濟基本面,一個是貨幣、利率政策,還有一個就是疫情因素。
先看GDP,四季度GDP增速恢復到6.2%了,但是細看結構都知道,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主要作用是穩住經濟和就業,並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基本面。
再來看PMI,2020年12月,大中型企業PMI均為52.7%,小型企業PMI為48.8%,小型企業承載最多就業,說明企業這塊還不是很好,居民就業和收入比較嚴峻,不足以推動物價上漲。
然後是PPI,PPI主要反映工業生產成本,因為疫情之後中國出口的復甦,原油價格大漲,PPI是連續正增長的,成本升高確實會影響物價。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物價沒有大幅上漲的基礎,反映到CPI也是一致的,同比上漲了0.3%。
貨幣政策才是今年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
其實,如果貨幣寬松,最先反應的還是樓市,最近網上都在流傳,深圳房地產總值可以買下半個美國,上海學區房瘋了。
不過我的看法還是和之前一樣,房住不炒,以穩為主,局部分化。
現在想想,去年給房企和房貸劃了5道紅線,可能就是為了應對今年貨幣政策寬松而戴的緊箍咒。
至於買房,剛需反正都要買,投資就投核心區域吧,看這貨幣放水的情勢,核心城市核心區域的房產就是普通人和貨幣超發掰手腕的工具,至於三四線炒房,別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