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福利包括哪些方面
中國的社會福利包括:
1、對城市孤寡老人、符合供養條件的殘疾人和孤兒實行集中供養,對農村孤寡老人、符合供養條件的殘疾人和孤兒實行集中供養與分散供養相結合;
2、集中供養一般通過舉辦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療養院、兒童福利院等福利機構進行;
3、對於殘疾人,通過政府的優惠政策來興辦多種形式的社會福利企業,幫助適合參加勞動的殘疾人獲得就業機會。
中國的社會福利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截至2001年底,全國有政府舉辦的社會福利機構3327個,收養了19.1萬人;集體舉辦的社會福利機構3.5萬個,收養66.8萬人;
民辦社會福利機構934家,收養3.4萬人;社會福利企業3.8萬家,安置殘疾職工69.9萬人。此外,中國還通過發行社會福利彩票募集資金支持社會福利事業。2001年,福利事業共募集資金42億元。
中國社會福利的發展
清朝末年發生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維新運動,宣揚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民權的進步思想,西方的福利思想和福利主張開始在中國傳播。
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把實現社會福利制度的理想通過自己的政治主張和革命實踐表現出來。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設置了內務部,掌管賑災、救貧、慈善等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工作。政府、私人和外國教會辦的救濟福利事業,帶有恩賜觀點和人道主義思想。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在國民黨統治地區領導了廣大工農運動,促進了勞動保護、勞動保險、救助貧困、保護婦女兒童等方面的福利思想的發展。在革命根據地則形成了一套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關心人民群眾生活的福利思想。
Ⅱ 中國老年人的社會福利有什麼
法律分析:1、滿足生存與安全需要的福利。如住房福利,生活照顧福利,醫療護理福利。
2、滿足尊重與享受需要的福利。如建立適合老年生活和活動的配套設施;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參觀、游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為老年人提供優待和照顧。
3、滿足發展需要的福利。如國家發展老年教育事業,辦好各類老年學校,為老年人繼續受教育提供方便;國家為老年人參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條件,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三十三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會福利。
國家鼓勵地方建立八十周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
國家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農村可以將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灘塗等作為養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養老。
第三十四條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養老金、醫療待遇和其他待遇應當得到保障,有關機構必須按時足額支付,不得剋扣、拖欠或者挪用。
國家根據經濟發展以及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等情況,適時提高養老保障水平。
第三十五條 國家鼓勵慈善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為老年人提供物質幫助。
第三十六條 老年人可以與集體經濟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養老機構等組織或者個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或者其他扶助協議。
負有扶養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按照遺贈扶養協議,承擔該老年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Ⅲ 社會福利主要包括些什麼內容.
我國的社會福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的公共福利;
2、為本單位、本行業從業人員及其家屬提供的職業福利;
3、專為老年人提供的老年福利;
4、為嬰幼兒、少年兒童提供的兒童福利;
5、為婦女提供的婦女福利;
6、為殘疾人提供的殘疾人福利。
21世紀中國社會福利工作的內容包括:
①公共福利和集體福利事業。主要有勞動保險、醫療保健、婦幼保護和文化、教育、娛樂等公共福利設施。
②優撫對象的福利。指對榮譽軍人、退伍軍人、殘廢軍人提供醫療、休養、康復、安置等項社會服務和福利服務。
③兒童福利事業。主要有兒童保護,孤兒照料,殘疾兒童的收養、醫療、康復、教育,失足青少年教育。
④老年人福利事業。通過興辦社會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康復中心等福利設施,為老年人(包括孤寡老人)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福利服務。
⑤殘疾人福利事業。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教育、康復、文化娛樂的條件和設施,生產殘疾人使用的各種假肢和特殊用具,以及提高殘疾人的社會地位等。
(3)中國社會福利有哪些擴展閱讀
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一般來講具有四個特點:
1、社會福利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每一項社會福利計劃的出台總是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目的,總是以緩和某些突出的社會矛盾為終極目標;
2、社會福利的普遍性, 社會福利是為所有公民提供的;
3、利益投向呈一維性,即不要求被服務對象繳納費用,只要公民屬於立法和政策劃定的范圍之內,就能按規定得到應該享受的津貼服務;
4、社會福利較社會保險而言是較高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它是在國家財力允許的范圍內,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礎上,盡力提高被服務對象的生活質量。
Ⅳ 社會福利制度包括哪些方面
法律分析:1、對城市孤寡老人、符合供養條件的殘疾人和孤兒實行集中供養,對農村孤寡老人、符合供養條件的殘疾人和孤兒實行集中供養與分散供養相結合;
2、集中供養一般通過舉辦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療養院、兒童福利院等福利機構進行;
3、對於殘疾人,通過政府的優惠政策來興辦多種形式的社會福利企業,幫助適合參加勞動的殘疾人獲得就業機會。
法律依據:《中國社會福利制度》
三、社會福利制度的內容、特徵與原則
(一)社會福利制度的主要內容
1、社會津貼
社會津貼是國家在實行某一項政策或制度時,向法定或政策范圍內的社會成員普遍提供的保證一定生活水平的資金的社會福利項目。
社會津貼制度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保障性;第二,臨時性;第三,普遍性。
2、職業福利
職業福利是行業或單位通過提供集體生活服務設施、建立各種補貼制度,向職工提供物質幫助和社會服務的總稱。職業福利被看作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具體表現,實行這種職業福利制度的原因有:
第一,就其性質來說,職業福利屬於按勞分配的范疇;
第二,建立職工福利制度,是與我國社區服務不發達的現狀密切相關的;
第三,一些行業的工作條件之艱苦或危險,對工人的身體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為了解除這部分工人的後顧之憂,須對他們提供職業福利。
職業福利的內容大致分為三種形式 :一是以現金支付的各種福利補貼;二是職工集體生活福利;三是職工集體文化生活設施。
我國職業福利制度具有以下特徵:第一,普遍性或均等性;第二,差別性;第三,補充性。
3、社會福利企事業
社會福利企事業包括社會福利事業和社會福利企業。
社會福利事業是指通過民政部門主辦的社會福利設施,來滿足特殊社會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特殊需求的社會福利項目。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社會福利事業單位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收養城市居民中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老殘幼和精神病人;二是收養離退休孤老、家庭無力看管的殘疾兒童、精神病人,以及定居或暫住國內無需人照料的海外僑胞、外籍華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福利事業單位主要有供養功能、醫療功能、康復功能、教育功能、生產功能及對社區的輻射功能,並充分利用現有的設施,開展自費收養、有償服務項目。 社會福利企業是我國安置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解決他們勞動就業和生活問題、幫助他們走上自強自立的道路、具有福利性質的特殊企業。一個社會福利企業除了符合一般企業的規范與要求之外,還必須具備以下的條件:安置殘疾人就業達到一定的比例並由此享受各種政策的優惠;生產的項目適合殘疾人的生理特點;制定適合殘疾人勞動的安全生產措施。
4、社區服務。我國社區服務的主要內容為:第一,面向弱勢群體和優撫對象的福利服務,主要包括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務、為殘疾人提供福利服務、為優撫對象提供福利服務、為少年兒童提供社區服務和為貧困者提供福利服務。第二,面向普通居民群眾的便民便利的日常生活服務。第三,面向轄區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部隊的後勤服務。
Ⅳ 社會福利制度
法律分析:中國社會福利制度是指政府出資為那些生活困難的老人、孤兒和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生活保障而建立的制度。為保障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權益,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對城市孤寡老人、符合供養條件的殘疾人和孤兒實行集中供養,對農村孤寡老人、符合供養條件的殘疾人和孤兒實行集中供養與分散供養相結合;集中供養一般通過舉辦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療養院、兒童福利院等福利機構進行;對於殘疾人,通過政府的優惠政策來興辦多種形式的社會福利企業,幫助適合參加勞動的殘疾人獲得就業機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老齡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以上的公民。
第三條 國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一條 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殘疾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Ⅵ 作為中國人到底有什麼社會福利
作為中國人到底有人身自由、人格尊嚴、通信自由等福利。
對城市孤寡老人、符合供養條件的殘疾人和孤兒實行集中供養,對農村孤寡老人、符合供養條件的殘疾人和孤兒實行集中供養與分散供養相結合。
集中供養一般通過舉辦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療養院、兒童福利院等福利機構進行。
對於殘疾人,通過政府的優惠政策來興辦多種形式的社會福利企業,幫助適合參加勞動的殘疾人獲得就業機會。中國的社會福利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社會福利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面對廣大社會成員並改善其物質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是社會成員生活的良好狀態。狹義的社會福利基本上指向困難群體提供的帶有福利性的社會支持,包括物質支持和服務支持。
以狹義的社會福利為參照,我國政府提出發展適度普惠社會福利的說法,其中既包含物質性福利,也包括社會福利服務。
介紹
社會福利是現代社會廣泛使用的一個概念。人們根據他們各自的立場和目的給予這個概念以不同的解釋。根據日本學者一番ヶ瀨康子的解釋,社會福利「是泛指解決有關『福利』問題的各種社會方法和政策」。
但是,僅僅作這樣的解釋是不足以幫助我們掌握社會福利的意義和價值的。因為,福利也涉及人們的主觀感受和實際的生活狀態,並且和各種社會事項相聯系。
Ⅶ 我國的社會福利制度有哪些
法律分析:老年人福利; 二、殘疾人福利; 三、婦女兒童福利; 四、住房福利 ;五、青少年福利 ;六、教育福利; 七、社會津貼; 八、職業福利 ;九、社區服務。. 中國的社會福利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截至2001年底,全國有政府舉辦的社會福利機構3327個,收養了19.1萬人;集體舉辦的社會福利機構3.5萬個,收養66.8萬人;民辦社會福利機構934家,收養3.4萬人;社會福利企業3.8萬家,安置殘疾職工69.9萬人。. 此外,中國還通過發行社會福利彩票募集資金支持社會福利事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Ⅷ 中國人都有哪些基本的社會福利
有勞動保險、醫療保健、婦幼保護和文化、教育、娛樂等公共福利設施。
現階段中國社會福利工作的內容包括:公共福利和集體福利事業主要有勞動保險、醫療保健、婦幼保護和文化、教育、娛樂等公共福利設施;優撫對象的福利對榮譽軍人、退伍軍人、殘廢軍人提供醫療、休養、康復、安置等項社會服務和福利服務。
兒童福利事業主要有兒童保護,孤兒照料,殘疾兒童的收養、醫療、康復、教育,失足青少年教育。老年人福利事業通過興辦社會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康復中心等福利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福利服務。殘疾人福利事業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教育、康復、文化娛樂的條件和設施,生產殘疾人使用的各種假肢和特殊用具,以及提高殘疾人的社會地位等。
(8)中國社會福利有哪些擴展閱讀:
社會福利的相關情況:
1、對城市孤寡老人、符合供養條件的殘疾人和孤兒實行集中供養,對農村孤寡老人、符合供養條件的殘疾人和孤兒實行集中供養與分散供養相結合。
2、集中供養通過舉辦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療養院、兒童福利院等福利機構進行;對於殘疾人,通過政府的優惠政策來興辦多種形式的社會福利企業,幫助適合參加勞動的殘疾人獲得就業機會。
Ⅸ 社會福利包括哪些
我國的社會福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的公共福利;
2、為本單位、本行業從業人員及其家屬提供的職業福利;
3、專為老年人提供的老年福利;
4、為嬰幼兒、少年兒童提供的兒童福利;
5、為婦女提供的婦女福利;
6、為殘疾人提供的殘疾人福利。
社會福利是國家或社會在法律和政策范圍內,在居民住宅、公共衛生、環保、基礎教育領域,向全體公民普遍提供資金幫助和優價服務的社會性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三十三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會福利。國家鼓勵地方建立八十周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國家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農村可以將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灘塗等作為養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養老。
Ⅹ 社會福利有哪些
社會福利有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收入補貼;醫療衛生服務、文化教育服務、勞動就業服務、住宅服務、孤老殘幼服務等服務;以及興辦的公共福利設施和機構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條
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一條
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五條
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
國家提倡勞動者個人進行儲蓄性保險。
第七十六條
國家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興建公共福利設施,為勞動者休息、休養和療養提供條件。
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