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中國還是要大量地推進這些核電站的建
在中國各種能源結構中,核電佔比僅為2%,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6%-18%。而同時期英國核電在各種資源發電量佔比19%,德國17%,韓國29%,俄羅斯16.5%,法國73.28%,美國10%,加拿大15%。
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模式給生存環境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而未來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節能減排壓力。
國內能源結構轉型,高燃煤消耗企業將被加速關停或被高成本逼停,中國燃煤發電比例要降至65%,作為填補這一部分火電空缺重要措施,中國明確提出要推進水電開發,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大力發展風電,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發展地熱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
核電因為不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不會造成溫室效應和酸雨,從保護環境角度來看,發展核電應成為戰略選擇。
Ⅱ 我國東南沿海發展核電的主要原因
沿海發展核電主要原因: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用電量大,電價較高。核電發展初期,核電成本較高,所以只有建在沿海地區才是經濟劃算的。但是現在隨著煤價上升和核電國產化引起的成本下降,建在全國大部分省份的核電站上網電價都會明顯低於火電。
一個次要的原因:沿海地區用電量大,電網也發達,而核電站動輒百萬千瓦,其突然停運對電網的沖擊(會引起電網頻率的下降,而電網頻率必須控制在48-52赫茲范圍內以保證電網的安全)可以被承受,而內陸很多省份的小電網就可能不行。但現在隨著內陸地區用電量變大和超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這個問題已經不復存在。
內陸核電需要建設冷卻塔,但相對核電站兩百多億的投資來說太小了,循環水的冷卻不是一個問題。事實上,內陸核電站成本會遠小於大部分沿海核電站,其原因是核電設備國產化。
Ⅲ 中國不缺電,為什麼要建核電
核電的反應堆技術,其實密切關聯了軍用核技術的核心,所以,不斷提高核電站的技術水平和燃料的利用效率,對提高軍用核潛艇、未來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技術有重大意義。其次,沿海許多地方沒有煤炭、沒有天然氣等發電燃料,而從北方長距離輸電成本太高、損耗太大,還不如在當地建設核電站成本低,所以就適當的建設一些核電站,從經濟上是合理的,也符合長期核戰略發展思路。
Ⅳ 我國為什麼要發展核電
你好:
地球的化石能源儲量有限且對大氣造成污染,而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因受到種種限制其利用率不足,全球都面臨著能源緊缺與環境污染等問題。核電作為安全、高效、清潔的能源其發展可以緩解這些問題。因此,核電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我國發展核電的必要性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滿足電力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我國電力供應越來越緊張,核電的發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缺電問題。
2.保護生態環境
核電是高效、清潔的能源,可以緩解當今火電帶來的環境污染。與火電相比,核電不排放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煙灰、二氧化碳(CO2)等污染物,有利於保護環境,表1為核電站與火電廠對環境影響的比較,從表可看出核電站對環境的污染很小且可緩解運輸壓力。
表1核電站與火電廠對環境影響的比較
望採納~
Ⅳ 浮動式核電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呢
浮動式核電站是近年來世界各國為解決能源危機,充分利用核能發電以及海洋開發的一項技術,該技術已日漸成熟,並展現出高效、經濟性等特點,被認為是核能開發的一大熱點,美、俄、法、韓等國都對浮動式核電站的建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並規劃在未來5年來實現規模化、商業化發展。該文就浮動式核電站的發展史進行了介紹,並就相關技術的應用、在國內外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
俄羅斯典型浮式核電站發展現狀?
典型浮式核電站其實可以理解為就是一艘生產核電的船舶,俄羅斯原子能公司製造的「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是此類浮式核電站的代表。
以「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為例,可以了解典型浮式核電站的特點。該型浮式核電站長144 m、寬 30 m、高 10 m,重 21 500 t,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運營的浮動核電站和世界上最北端的核裝置,其主要任務是為偏遠工業企業、港口城市及海上油氣平台提供電力。它擁有典型的船型平台,甲板面積較大、裝載能力很強,可以實現各種核電生產設施的布置,同時有充分的空間布局劃分各功能艙室。
該型浮式核電站上目前裝配了兩座 35 MW 的改良型 KTL-40 反應堆,可達到 7 萬 kW 的年發電量,即可滿足 30 萬人的生活供電,預計使用壽命 40 年。
同時,這種船舶式的浮式核電站在機動性方面的表現非常出色雖然自身沒有推進系統,但是在牽引船的牽引下,可以較為輕松地轉移到任何海上作業區域。
由於「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採用的大型船舶製造技術較為成熟、造價成本較低,體現出了較明顯的經濟優勢,在開發生產運用方面表現突出。
美國小型海上核電站(OFNP)發展現狀?
美國是最早提出浮動式核電站設想的國家,受 20 世紀70 年代石油危機的影響,曾一度停止過對相關項目的研發建造計劃。與俄羅斯的研究開發方向不同,美國對浮式核電站的研究以麻省理工學院設計的小型海上核電站(OFNP) 為主。
此類浮式核電站最明顯的特徵是外型整體結構是直立的多層圓柱形,因此其平台為圓筒形,並設有生活區和直升機停機坪,其餘大部分則是在水下由水密艙壁隔開的隔間,可放置 300 MW 或 1,100 MW 機組的核反應堆以及相關的安全系統。
這種設置方法可以在核反應堆過熱時快速引入海水降溫,並不斷更新提供無限的冷卻源,從而增強核電站的安全性。與船型平台相比,圓筒型平台的結松更為簡單,面對海洋的風、浪、流可以更好的適應環境,同時這種結構可以實現對來自各個方面壓力的平均載荷,降低疲勞載荷,安全性更高。
同時,圓筒型平台的重心更低,對於慣性問題的控制能力更強,可以保持整個浮式核電站的穩定性,這一點對於在海上作業的平台來說非常重要。
另外,圓筒形平台在空間布置方面可以實現各功能艙室圍繞反應堆設置,具有更高的空間利用率,預計第一批小型海上核電站 OFNP 可以在 15 年實現部署。
法國 Flexblue 下沉式海上浮動核電站發展現狀?
Flexblue 下沉式海上浮動核電站是由法國國有船舶製造企業(DCNS)開發的產品,是一種下潛式柱形全模塊化移動式浮動式核電站,採用的是小型壓水反應堆。此類型浮動式核電站採用艦艇模塊化建造技術,核電站在船廠完成建設組裝後再被運送到工作場所進行安裝。
它被安裝於距海岸線 5 km~15 km 的海床上,大約在海平面下方 60 m~100 m 處,考慮到地震危害,結合安裝場所的地理環境,要麼水平固定於海床上,要麼正浮懸掛在距離海底幾米高的位置,並依靠海底電纜輸送電力。Flexblue 下沉式海上浮動核電站的特點是可以在不同的地點同時製造。
?國內浮動式核電站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對於浮動式核電站開發研究較美、俄等國略晚。但我國發展浮動式核電站 3 個優勢:首先,我國的核電產業正在不斷壯大,雖然相比於世界上其他擁有核能發電能力的國家,我國核電發電量佔比暫時處於落後局面,但近年來我國的核電總發電量量正在不斷上升,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據《2017-2022 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中的內容顯示,我國自 2011~2016 年核電的發電量由 872 萬 kW 提升到了 2 132 萬 kW,核電發電量占我國總發電量的比重從 1.8% 提升到了 3.6%。可見我國在核電開發方面的長足進步和良好發展前景,這為國 內浮動式核電站的研發建設提供了契機。
其次,我國對於 清潔能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斷攀升,政府為了促進核電的生 產發展,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16 年 12 月 30 日,國家能源局在其發布的《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中, 將」建設海洋核動力平台」寫入到相關規劃中,並提出在 「十三五」期間開展 50-100MW 級海洋核動力平台的研製建造工作,並實現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以及建立健全相關的標准規范體系。
最後,我國的地理環境對浮 動式核電站有一定的需求,我國擁有較長的海岸線,沿海 作業項目較多,對於電力的需求旺盛,因此浮動式核電站 研發成為當前較為重要的課題。
中國對於浮動式核電站的 研究目標是在開闊水域建設核電站,為石油鑽井平台和沿 海島嶼提供電力,並實現對受災海岸提供救援的目的。
2017 年 8 月 10 日,由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成立中核海洋核動力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拉開了對海洋核動力裝備開發、建造、運營和管理業務的序幕,並將業務延伸到相關產品如蒸汽、海水淡化等。這一系列舉措為浮動式核電站在國內的研究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 浮動式核電站的研發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績,如中核集團的 ACP100S 海上浮動堆和中廣核集團的 ACPR50S 海洋浮動核動力平台。
4 結語
浮動式核電站是在對核能研究開發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的核電應用方式,不僅能夠解決長期以來人們在核電生產過程中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顧慮,同時能有效解決偏遠地區、沿海區域的用電、用水、供熱問題,與普通熱力發電相比還能起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作用,對於滿足人類能源需求,保護地球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海上浮動式核電站的研究開發應用,各國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與突破。
我國對該項目也進行了系統的規劃,計劃將來建立一系列小型浮式核電站,用於沿海石油開采以及偏遠島嶼的供電供熱及海水淡化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海上浮動式核電站的前景會更加明朗。
Ⅵ 我國大力發展核能的意義
「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是當前我國能源建設和核工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政策。發展核電對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保護環境,實現電力工業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綜合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和國際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Ⅶ 中國不缺電,為什麼還要大建核電
中國缺不缺電不是問題的核心。中國缺少的是清潔能源,中國缺天然氣,中國也缺少石油的替代品。從能源的整體供給上來看,核電作為相對清潔的能源在能源消耗中比例越大,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越有利。。
Ⅷ 核電風險巨大,為什麼中國還要繼續發展核電
核電目前是風險較低的發電廠,而不是巨大。核電是目前替代常規化學能源發電廠的最為有效和可行的產業。
Ⅸ 中國核准6台核電機組,總投資超千億,對核電發展有哪些積極意義
6台核電機組價值超千億,經過核准之後將逐漸建設核電站,這對於核電事業的發展是一個推動的作用,一個好的市場信號。因為以前我們國內一直不怎麼推行核電,因為覺得那個東西雖然發電效率比較高,但它本身風險也比較高,就算技術比較成熟,你還是再慎重去考慮。
現在推了這6台核電的機組,那未來就有可能會對10台20台,因為我國的人口數量非常多,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的密集程度也比較高,需要的能源比較多。單靠傳統的火力發電在供電這方面會存在越來越大的壓力,而且火力發電對環境也是有破壞的,也是需要很多的煤炭去供應。從去年開始煤炭價格瘋狂上漲,那就應該知道了傳統能源結構終究是扛不住了。
Ⅹ 中國不缺電,為什麼還要大建核電
看到有人一本正經地討論缺電問題,請容許我笑笑。不清楚地可以上能源局網站查一下《201 6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情兄》,我引用一下「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繼續下降,2016年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785小時,同比降低203小時,是196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哦,我還沒把發改委要求停建、緩建電廠的那個文件甩出來。至於有人討論的新科技對電能的需求,電價對電能的影響,小盆友們]當我們這些業內人士都是傻瓜?國家統計局的年度數據,2010年到2014年GDP增長了55.9%,全國用電量增長了34.4%,經濟轉型和科技的發展造成了單位GDP用電量的下降(笑臉)。提到電價的小盆友,哪家公司生產產品是只看成本不看銷路的?前兩年黑色金屬價格一路狂跌市場需求低迷,相關企業用電量暴跌,去年開始黑色金屬價格到底反彈,相關台金企業用電量又開始暴增。至於電價問題,交叉補貼,政府目錄電價,大用戶直供,電力市場形成價格,跨區域交易價格,標桿電價,一機一價,不要拍腦袋認為電價就跟饅頭一樣定價,再說饅頭也不是想降到多低就能降到多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