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泰拳比賽都有什麼規則
泰拳規則
1.禁忌
(1)賽員必須赤足(佛教徒以足底向人為不敬)。
(2)女子不能接觸擂台。
(3)拳師賽前忌與婦女接觸。
2.計分
(1)每場比賽規定若干回合(通常以5個回合為多)。每回合限時三分鍾,中間休息二分鍾。
(2)凡擊中、踢中或膝、肘撞中對方,或以任何行動使對方能力削弱而不犯規者,均可得分。
(3)回合中,任何一方獲得5分者,即作勝論。
(4)統計五個回合中(假設為五回合比賽)得分高者為勝方。
(5)凡擊倒、跪倒、或雖挺立但不能繼續比賽時,作敗論。
(6)擊倒由公證人數至「10」而不能再起立應戰者,作敗論。
(7)凡被擊出擂台之外,負1分。由公證人數至「10」而未能及時返回擂台,作敗論。
(8)鍾聲發出響聲,表示一個回合開始,而其中一方不能繼續應賽者,作敗論。
3.犯規
凡犯下述舉動者,皆以犯規論。
(1)將對方擊倒後,仍繼續行扭打、拋擲、撞擊或向對方吐痰、口咬、足踢等。
(2)插對方的眼部。
(3)用擒拿手法,反扭對方關節。
(4)攻擊下陰。
(5)鎖對方頸部。
『貳』 怎麼練泰拳
職業泰拳師訓練法 2006年04月09日
keywords:泰拳師,訓練 歸類於:泰拳 TrackBack
練習,無論對職業或業余拳師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拳術的目的並不限於強身健體,使氣力充沛,還要追求實戰中的效能,與人比武不致輕易被對手制服。
武道的最終意義在於求知,拳師們開始習藝,首先也要自知,在確定本身體魄情表為健全良好之後,方可認真練習。所以拳師真正的開端應為身體鍛煉,從預備功夫下手。
練法
跑步:首先須履行的程序是清早跑步,以增強耐力,使腿部肌肉豐盈,對拳師在擂台上進攻退守,均極有好處。拳師能否在敵不斷壓迫下屹立不倒,馬步占極為重要地位。泰拳師公認跑步為練習拳藝的基礎,須嚴格遵行。清早跑步之後,白天需要有充分的時間休息,至黃昏時,一般為下午四時許繼續練習。
練習程序,著名武館各有差異,但目標相同。一部分拳館命拳以跳繩開始,另一部分則先行擊影,泰語曰「打風」,而後打沙包,續而進行對打。最常見的是以擊影開始。
擊影:擊影練習,可謂拳師練習的熱身運動,能催醒身體四肢肌肉神經,待適應劇烈訓練,拳師藉以練習身手的協調配合、進退平衡以及出招擊空時收勢回防的重要慣性,是「意」的訓練。譬如練拳,則須注重雙拳動作的連貫,運足和發勁正確,並且應多用各種步法,如躍進、急退圍繞而進,拳與步須配合,始稱有方。如練肘招,方法一樣,心目中需假設敵人存在,觀其動態,運足相應,適時揮肘出擊,招數可長可短,或忽然改變攻擊角度,又可借勢於護膝抵敵,自由發揮。若練空腿,要點不在於猛,而在於把持身體的平衡,使腿招收發靈活、防守嚴密而堅固,不致輕易受敵暗算。用膝也同樣,如動馬沖膝,須膝步一致,膝招才能流暢活潑。練內圍纏戰的膝招,則須雙臂如同抱敵,下拽迎合膝招上沖之勢。
又有蹲身擊影法,練時身體下踞,雙足則先後溜動,與跳繩相仿,依循1-2-3規律,雙拳以相同的節奏打出。常練此法,可增強下盤耐力。筆者曾觀察泰拳高手乃佛練習,發現其練空拳方式與一般平庸拳師慢條斯理、不用勁的擊影法迥異。他不只手足敏捷,且每動一招一式,均吐氣助勢,意勁俱在,與真搏沒什麼分別。乃佛擅長用左前足蹬踹,腳起連環,其靈活程度如手一樣,令人嘆為觀止。後來的無敵拳師狄西蓮練空拳時,重點則在其成名絕技–連環沖膝,可見拳術之道,因人而異,沒有自我束縛之理。
打沙包:打沙包是泰拳基本練習方法之一,可加強拳頭威力和硬度,使肘、腿、膝招更具威力。練沙包的要點是不可蠻干,應環繞沙包做有規律的移動,一面磨煉步法,一面選擇不同位置、角度、距離,發動攻擊。拳招須有目標和組織,如左先右手,再接以左拳,依著1-2-3節奏;發右拳亦然,須以靈活准確為旨,拳招熟練之後勁力自見增強。練肘招宜先用前臂打擊,配合上步時間,距離須適當接近,始見功效。膝擊練習亦然,接近沙包,兩手緊執上部,發力拉拽,彎身擰腰,提膝全力撞之。熟練之後可左右騰躍,同時兩膝連環沖撞沙包,以密度高、力度猛為目標,練此法兼可增強體力。
踢沙包須注意接觸位置正確,揮腿時間錯誤,可導致足踝受傷,須用毛脛踢撞。因以腳尖蹴人,不但威力不足尤其容易受傷。發腿時重心足踮立,使全身重量集於動腿之上,招勢自然有勁。腿招收發前後,須保持戒備姿勢並且堅固不失,以防對手狙襲回擊。綜合練習沙包要點有四:著位正確、切力集中、貫徹性和呼吸適調。
筆者在1971年時,曾目擊當代拳王「旋風腿」亞披勒練沙包,其腿勁有如排山倒海,一聲悶吼,腿立刻如閃電掃向沙包,猝然爆發巨響。彼施連環腿踢時,更如連環炮,聲音堅實,尖銳刺耳,震人心魄。其拳肘與膝撞的角度異常狹小,令人難以防範,真是名不虛傳。
對打:對打練習,是賽前積極訓練的主要項目,在曼谷獲出賽資格拳師,每周的對打不下三次,通常是隔日練習,周日休息。練對打可增強拳師耐性、速度和鬥志,缺乏對打練習的拳師,在角斗時試圖輕取敵人,多感力不從心。泰拳師在對練時,一般只運用穿戴拳套的拳頭全力搏擊,腿膝招數危險性高,因此不適宜在對打時施用。
泰拳術經歷了數百年不冶煉升華,訓練方面別具心得,例如比賽每局時間三分鍾,備戰練習回合時間達四分半鍾,休息時間不超過一分鍾。若比賽每局兩分鍾,則練時三分鍾。此種高度壓力式練習法,無疑可使拳師在擂台上接觸時有足夠的體能與耐力應付比賽的需要。對打練習分量絕不宜多,如預期比賽十回合,應每次對打四回合,一般五回合賽事,對打三回合,已是足夠。至於四回合以下者,則練兩回合為准。
另一重點是練習須隔日進行,使身體充分休息,不致因練習過頻而損害腦部健康。原定在1982年中舉行一場泰國拳壇高手爭霸,「通天膝」狄西蓮迎戰「飛將軍」沙瑪,雙主積極備戰,分量這高為前所未無。計前者練習65日,對打達102回合,特別注重擊靶練習;後者則練45日,對打86回合,加強角力分量,以期對抗狄西蓮的膝撞戰術。
引靶:近年泰拳師最重視的特殊練習法,有「引靶」與「角力」兩項。引靶是最先進的訓練法,由教練或專業靶師佩持長尺余的長方形皮靶,其形狀如枕,作活動目標,帶引習者攻打。教練可任意引導拳師向各部位進攻,並不斷報以干擾、回擊,使後者同時練習防衛。練靶特殊功效在於能使拳師的膝、腿各種招數靈活准確,加上教練的催促、壓逼,其攻擊組織和密度相應提高,較之獨自擊打沙包,得益自然有天壤之別。泰國無敵拳師「通天膝」狄西蓮,以膝技卓絕威震拳壇,筆者於1982年秋專門前往拜訪其潮籍館主,參觀其練習。他進行擊靶時,大部分時間纏著靶師,集中練膝,其膝招威力駭人,疾如閃電,尤善連環沖撞,每一擊足以制人死命,自然獨步拳壇。內地拳師,多數並無嚴格規律的訓練,活靶練習,時有或無,因此用招偏散,遠不如京畿拳師的准確有勁。
角力:角力練習,又稱摟抱,是憑長時間的包纏、投摔,使馬步堅穩、膝招靈活,對於磨煉耐性最具效果。其法為選擇體型相返對手,互扣扼勁脖,輪流用力拉拽、壓下或推放迎合膝招撞擊,被動一方則竭力抗拒,發勁將對方揮開或向側投擲,令之失勢。在兩力相抵之下,雙方常成緊貼、繞轉形勢,須不斷移動或運動消解對方牽引和膝攻。久練可幫助拳師在內圍爭持時發揮膝技,佔取優勢,在應付敵人膝攻時,則擅於護衛及回擊。在泰國部分有名拳館,拳師在賽前練習,須角力達30~40分鍾,其酷烈程度,必須親身經歷方可體會。
試招:備戰拳師,又須頻練「試招」,為磨煉拳藝佳法,在原定練習程序完結後,拳師即與教練或體型相近對手相戰。但不如真實搏鬥般兇狠,否則造成意外,未及登台已受創傷,適得其反。試招之法雙方各出招數對戰,但不用勁,互相拆解、回擊、運用戰術,藉以培養反射神經、靈敏性的實戰技巧。拳師可隨意選擇各種招數演練,例如練腿踢招路,甲方踢,乙方擋格後回以後踢,使甲方招架,互相輪流練習。又如一方用低踢或肘周,或練內圍膝撞,對方則集中護衛。破解前者用膝之勢,須用退擊戰術者可專練退戰方式,如此類推。此種演習,可改善拳師打鬥時的姿態與風范,使養成攻防技擊的節奏和韻律感。如果練習中一方有相當的拳技和經驗,則練者獲益更大。
跳繩:其次一項最平凡簡便的訓練,是跳繩運動,也是拳師必須持之以恆的練習項目。其益處是可強化腿部機能,使拳師移動敏捷,體重下降,而力增強。初出道的拳師,每日下午練習前必跳繩三數回合做熱身運動。因體重問題而須減重的拳師,可每日進行30~60分鍾的跳繩,練時加穿厚衣,催助身體內水分揮發,效果尤佳。
體操:最後的練習項目是體操,在練習前或後均須進行。能強化軀體各部筋肌功能,伸展全身靈活性。練習後的體操動作宜放緩,使身體神經松馳,體內各部機能平靜,回返原狀。體操方式與一般柔軟體操並無大差異,有蹲跳、開胯、溜腿、搖頸、掌上壓等各種運動,其中以腹肌運動最受注重,因與拳師的耐打能力有密切關系。泰國拳館師,每日須練習腹肌運動100~200次,以增強腹部抗力。基於拳壇的發達,泰國職業拳師練習方法也隨時代進展改變,廣泛而論,數十年前的拳師,雖然拳藝有其獨到之處,體能訓練方面則還不如當今拳師的科學化,功效自然不可相提並論。
例如:在60年代以前拳師之練習程序,一般均以擊影、打沙包、對練為重點,輔助練法則有跳繩與度招。唯其後各武館好相繼大幅度加強角力之練習,同時更有長方形皮靶之出現,引靶協助拳師追擊焦點之訓練技術急速進展,令新一代拳師韌度及手腳組織、密度全面強化,至今此兩項特殊練習法已成職業泰拳訓練絕不可缺少成分。
程序:下面介紹的是70年代全泰國最強的兩名高手乃佛與威倉蓮的個別練習,以供讀者做一比較和參考。
「泰南慧星」乃佛曾是技藝最出色的拳師,無敵全泰,據其教練固鈴介紹,他自初出道以至聞名全國,均依照一套固定的練習程序,十年如一。積極備戰,通常在於賽期前約二十日開始,直至賽前一日休息。早上五時許時練跑,以中速進行長跑,繞皇家田三周。跑步後在皇家田內選擇適當地點練腿功,蹬踏酸柑樹干,以增腿力。回到拳館,可與教練試招,練踢和蹬,以靈活敏捷為准則。教練進馬掃腿,乃佛後撤半步,立即以毛腿或膝招回擊。其後練體操,可使軀體緊張耐打,重點在於頸腱、腹肌。早餐之後自由活動,至下午三時後在拳館內與其他拳師一並集中訓練。練習之前應接受適量的熱身按摩,以頸部、肩、臂、小腿肌肉為重點。
首先進行三回合擊影,輪流練高低踢腿與蹬腿,或接以膝擊,連環配合,後休息一回合,須做全身按摩,繼練五回合活靶,全力施腿踢、膝沖,一如實戰。每次休息時行按摩,因其功效甚大,可加速血液循環,消除疲勞。隨後練沙包兩回合,主練飛踢法,重復發左或右腿踢向沙包。復而練兩回合擊影,又再按摩。待肌肉放鬆,才進行沐浴。總結每日實際練習時間,共12回合,此為平常練習程序。
在周一、三、五天,練習程序變更,以五回合對打代替練靶。對打練習時,乃佛常選擇不同類型對手,如擅左右、速攻或退戰諸型拳師,從中磨煉適應能力。彼特別著重練閃避及防衛技術,養成異常銳利的視覺反射神經及觀察敵人拳路的本能。乃佛不喜跳繩或角力,而極重視與對手或教練試招,所以屬於較「活」的練法,每次練習時間長達20分鍾。彼在內圍時,覷敵肩的動感,測其膝勢,以靈活身法切入破之,或逢其臂腋下脫出,反挾之用膝向其背回擊。彼最擅拭敵鉗制突圍,立以各種招數反報,其彈肩撞人手臂解圍一法,效驗如神。
此位泰拳高手機智、目光敏銳,為其同輩拳家之冠,屢勝強大對手,與重擊手對陣,亦肆無忌憚。此點,與其練習偏重試招極有關系。同期的「萬年青」威倉蓮,年屆三十猶克拳壇頂尖高手,因其自律及勤練關系。彼自14歲始以打拳謀生,至34歲退休,共積224戰,只有三次被對手擊倒失敗。
威倉蓮的備戰程序,內容大致如下:
擊 影 四回合
打沙包 四回合
練 靶 四回合(周一、三、五則對打)
試 招 四回合
在主要項目之外,還須跳繩20~30分鍾,及結束前作20分鍾的柔軟體操。彼每戰之前,必自我告誡,誓不與友人胡混,酒則僅逢喜慶始沾唇,更與女色絕緣,其高尚品行被拳壇中人視為模範。泰拳師在國際性交流賽中屢勝原因,除在經驗、技術方面占明顯優勢外,顯然與其訓練方法甚有關系。值得研究的問題是:莫非異種武術家的練習不夠勤懇?泰國拳師國類職業關系,練習固然嚴格,但不可忽視的是,日本拳師尊武士道精神,修煉何嘗不是刻苦和積極,美國武師的體格、技術鍛煉,何嘗不達高度科學化?
此中關鍵是質與量的問題,量大而質不足,則徒勞無功。泰拳訓練法獨特之處,在於專一為培養實戰本能,故一切皆環繞著」戰」的主題而推進。反觀外國武術家的練習,大部分健身有餘,善戰則不足,故運動分量雖大或難度雖高,卻未必能真正提高練者戰力,效果反不如泰拳實際。近代最著名教練固鈴曾言:「冀為好拳師,須行長時間試招,經常按摩,多練技術,日跑不歇。最重要者是斗心,倘無百分之百斗心,則難成大器。」
『叄』 如何自學泰拳
泰拳的精要在於本能反應.泰拳的招事十分簡單.自學泰拳一定要注意練習體能.反應.力量.速度.
反應和速度你自己想辦法練吧.
我給你個練體能和力量的方法:
每天早上都跑2000-3000米.跑完後馬上蛙跳上樓梯.(大概就是從普通電梯公寓1樓跳到10樓).兩天進行一次超級力量訓練.每周進行1次10000米長跑.
每天用玻璃瓶敲打你的肘部.拳面.膝蓋.小腿腿干.以次來加強這些地方的硬度.(力度和時間你自己掌握.每次敲打時你感覺到疼就可以了.敲打到有點血腫就可以停止了.敲打完後最好用點紅花油來按摩一下).
如果沒有摔孩子的心,就不要練泰拳了.練了也沒用.
泰拳練習,無論對職業或業余拳手,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拳術的目的並不限於強身健體,使氣力充沛,還要追求實戰中的效能,與人比武不致輕易被對手制服。
武道的最終意義在於求知,拳手開始習藝,首先也要自知,在確定本身體魄情表為健全良好之後,方可認真練習。所以拳師真正的開端應為身體鍛煉,從預備功夫下手。
練法
跑步
首先必須履行的程序是清早跑步,以增強耐力,使腿部肌肉豐盈,對拳師在擂台上進攻退守,均極有好處。拳師能否在敵不斷壓迫下屹立不倒,馬步占極為重要的地位。泰拳師都公認跑步為練習拳藝的基礎,須嚴格遵行。
清早跑步之後,白天需有充分的時間休息,至黃昏時,一般為下午四時許,繼續練習。
練習程序,一部分拳館命拳以跳繩開始,另一部分則先行擊影,泰語曰"打風",而後打沙包,續而進行對打。最常見的是以擊影開始。
擊影
擊影練習,可謂拳師練習的熱身運動,能催醒身體四肢肌肉神經,待適應劇烈訓練,拳師藉以練習身手的協調配合、進退平衡以及出招擊空時收勢回防的重要慣性,是"意"的訓練。
譬如練拳,則須注重雙拳動作連貫,運足和發勁正確,並且應多用各種步法,如躍進、急退圍繞而進,拳與步須配合,始稱有方。如練肘招,方法一樣,心目中需假設敵人存在,觀其動態,運足相應,適時揮肘出擊,招數可長可短,或忽然改變攻擊角度,又可借勢於護膝抵敵,自由發揮。
若練空腿,要點不在於猛,而在於把持身體平衡,使腿招收發靈活、防守嚴密堅固,不致輕易受敵暗算。
用膝也同樣,如動馬沖膝,須膝步一致,膝招才能流暢活潑。練內圍纏戰的膝招,則須雙臂如同抱敵,下拽迎合膝招上沖之勢。
又有蹲身擊影法,練時身體下踞,雙足則先後溜動,與跳繩相仿,依循 1-2-3規律,雙拳以相同節奏打出。常練此法,可增強下盤耐力。
打沙包
打沙包是泰拳基本練習方法之一,可加強拳頭威力和硬度,使肘、腿、膝招更具威力。
練沙包的要點是不可蠻干,應環繞沙包做有規律的移動,一面磨煉步法,一面選擇不同位置、角度、距離,發動攻擊。
拳招須有目標和組織,如左先右手,再接以左拳,依著1-2-3節奏;發右拳亦然,須以靈活准確為旨,拳招熟練之後,勁力自見增強。
練肘招宜先用前臂打擊,配合上步時間,距離須適當接近,始見功效。
膝擊練習亦然,須接近沙包,兩手緊執其上部,發力拉拽,彎身擰腰,提膝全力撞之。熟練之後可左右騰躍,同時兩膝連環沖撞沙包,以密度高、力度猛為目標,練此法兼可增強體力。
踢沙包須注意接觸位置正確,揮腿時間錯誤,可導致足踝受傷,須用毛脛踢撞。因以腳尖蹴人,不但威力不足,尤其容易受傷。發腿時重心足踮立,使全身重量集於動腿之上,招勢自然有勁。
腿招收發前後,須保持戒備姿勢並且堅固不失,以防對手狙襲回擊。
綜合練習沙包要點有四:著位正確、切力集中、貫徹性和呼吸適調
泰拳,在泰語中叫做」摩易泰」,英語為」ThaiBoxing」。擁有五百多年歷史的泰拳,一直被世人視為最兇悍殘酷的體育運動。泰國拳擊術是在古代長期戰斗的歷史中演變發展起來的。古典泰拳尚有不少極具藝術性的花形招數,這些招數不單美妙,而且實用性強,茲將其中十式照泰名原意翻譯並配上解釋,以示廣大愛好者。
1.隱士投湖(飛身頭觸)
此招為泰拳中的捨身攻擊法,一旦對方中線暴露出空隙,施技者即可跳躍至於地面平行,用自己的頭部撞擊對方的面部,可達到重創對手的目的。
2.天王擲輪(轉身鞭錘)
此招適用情況,是在一拳擊空時,借沖力旋身以另一臂反掃敵人頭、面部,屬於捨身求功招數,接觸點是拳背或前臂部位。在運用上,這種擊法威力極大,並且常令對手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中招,故擊倒能力很高。
3.鱷魚擺尾(反身後蹬)
「鱷魚擺尾」取義於鱷魚兇殘無比,其尾部勁力威猛,揮擺擊人時,有如千斤重錘,很有殺傷力。後擺腿可用於大意疏於戒備情況下,突然發難,令人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中招。後擺腿威力,發自施身沖力與腰腿向後方彈擺,合而成為銳利勁力,運足旋身與出腿動作須一氣呵成,腿招才有威力。
4.牡鹿耀角(雙飛踢腿)
其方法為躍身先前足先發出一腿,或虛或實,瞬間覷准敵方守勢,即躍起揮另腿踢其頭部。此式還可以蹬腿作前奏,引敵防衛前調,而乘機躍身發高腿踢之。
5.戰象交齒(雙肘下砸)
此招是極危險肘招,能致人於死命,迎敵時以虛足亂敵意,躍高凌空舉雙肘,下砸其頭頂或前額,借身體下墜之勢,威力倍增,施發時須以身體下壓增勁,動作先起而後落,一氣呵成。
6.轉戰龍門(後抽肘法)
此招就是泰拳有名的反肘,反肘動作舒展漂亮,為歷代泰拳師善用的攻擊技術,反肘的運用,是在實戰時覷准時機,猝然轉身以此招突擊,敵若疏於防範,必受所算。所以反肘技法要旨,是出奇制勝。
7.鯰魚張刺(回手肘法)
當自己被對手夾在腋窩之下,失去身體平衡時,可以運用此招,為了成功運用肘部去攻擊對手,必須將一條腿插入對方雙腿之間,同時轉身用肘部劈擊對手頭部。
8.坐折凶僧(低身破馬)
對付喜歡經常用高掃踢的對手,可以低掃踢牽制其馬步活動,使其不敢輕易用腿,低掃踢是打擊對方用腿信念的有效腿法。
9.擊木楔(肘擊對踢)
有經驗的拳師能夠很好的把握時機,在對方以掃腿攻擊時,提肘格擋可達到攻防兼備的目的。由於肘部硬度相對比腿部高,所以成功運用此招不單可以很有效地防禦對手的腿攻,甚至可以重創對手。
10.神猴騰空(飛身膝撞)
以高掃踢虛晃對手,一旦對手後仰退避,立即轉身蹬地發動飛膝攻擊對手頭部。有經驗的泰拳師虛實兼備,不會讓對手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一記看似兇猛的攻擊之後往往是真正的殺招。
『肆』 怎麼學泰拳
泰拳拳法和西洋拳擊中拳法基本一致,可以分為直拳,鉤拳,擺拳等。只是由於泰拳在進行現代化改造時參考了西洋拳擊的拳法技術體系緣故,所以泰拳拳法在改造時是從西洋拳擊中引進。分別以右直拳和左鉤拳為例來分析,以左直拳為例,即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1、右直拳:方法為右腳掌蹬地,身體猛向左擰轉,右拳向前直沖而出。由於身體地擰轉,腳的前蹬,使發出的右拳力量大,速度快。
2、左鉤拳:方法為猛右轉髖和肩,左肘稍抬。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在此特別強調向右擰轉身體同時以左腳腳前掌為軸,腳跟外旋,使左拳發出產生鞭打效果,如同子彈射出一般。
腿法
泰拳腿法刁鑽兇狠,變化多端且組合模式多變。正正應驗了中華文化當中的連續三腿組合踢向對方比得上打對方連續三拳的組合拳更讓人受傷,一腿的殺傷力與殺傷范圍超過一拳的原理。腿法的應用原理是用先鋒腿施以探擾或阻截對手的蹬技作為前奏,用後方腿按弧形路線迅猛掃體對手的要害。由於泰拳在進行現代化改造時參考了西洋拳擊的腿法技術、古希臘格鬥術與來自東亞的跆跟體系的緣故,所以泰拳在進行現代化改造時;有識之士們嘗試將原來的古泰拳拳法保留下來並通過振藩截拳道與中國的南拳北腿功夫與散打、日本和琉球與朝鮮半島的古武術及西洋拳擊、古希臘格鬥術的反關節格鬥技一起融入到古泰拳拳藝技術的腿法及擒拿格鬥技術當中,以供各位泰拳手在進修學習古泰拳拳藝時接觸。同時花大力氣派人到國外引進西洋拳擊體系當中的街頭格鬥腿法技擊防守體系及加入其他以腿法為主的格鬥技例如中國的散打、臨近中國大陸的琉球國即現今之沖繩群島的空手道、來自美國的振藩截拳道自創腿法、在全世界有著廣泛基礎的朝鮮國際跆拳道、韓國世界跆拳道、日本踢拳、荷蘭踢拳、以沖繩空手道三大體系拳法及腿法做基礎的美式踢拳、非洲卡波拉踢拳道與巴西卡波拉踢拳道、古希臘格鬥術及在前蘇聯即俄羅斯流行的戰斗桑博之腿法及擒拿技術技擊體系以配合後來添加進入泰拳步法當中由各項格鬥術摘取引進過來步法。因此我們見到的「蹬腿踢」「掃腿踢」等這兩類腿法,是經過各位拳壇前輩驗證改良後得出來的心血結晶;也是在各位拳壇前輩大力推薦下通過日積月累的推廣,進而引導著踢拳和泰拳而成為泰拳中最基本的兩類腿法。泰拳的腿法正逐步向朝鮮國際跆拳道及韓國世界跆拳道兩者的混合體靠攏,並逐漸在技術上升華到兩者混合體的最高層次境界。
1、掃踢技:以右橫掃踢為例。方法為抬起右腳,身體向左擰轉,左支撐腿以前掌為軸,腳跟檫地內旋配合身體左擰,右腿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力達腳面及脛骨。在此特別強調身體左擰和支撐腳跟內旋,使身體協調一致。出腿時拳手也可選擇連環踢出攻擊的腿法,可隨機選擇使用單腿或雙腿連環掃出;可選擇上下或左右,比起跆拳道更有實戰效果。
2、蹬踢技:以右蹬腿為例,方法為提右腿膝至與胸同高,身體略向左擰,支撐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內旋,右腳向前蹬出。支撐腳形如橫掃腿,旋轉幅度略小些。
膝法
泰拳膝法分為沖膝、彎膝、扎膝、穿膝、飛膝。尤以箍頸膝撞最為有名。並有一句諺語來形容其威力:寧用肘膝勿用拳。現以右沖膝為例:方法為左支撐腳跟抬起向內旋轉,身體左擰轉,利用左腳掌蹬地,腳跟向內展轉,身體左擰,協調一致,使右膝向前上方向猛沖,力達膝尖。支撐腳如同橫掃腿,幅度要小一些。
肘法
泰拳肘法分為平肘、迫肘、砸肘、蓋肘、反肘、雙肘等。並有一句諺語來形容其威力:寧用肘膝勿用拳。現以左平肘為例,方法為抬起左臂屈肘與7肩平,左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外展,身體向右擰,右腳跟內旋,左肘呈弧線向前橫擊,力達肘尖。
步法
1.進 步: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向前移動一步,後腳隨即跟上,並立刻恢復實戰姿勢.2.退 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後腳向後移動一步,前腳隨即跟上並立刻恢復實戰姿勢.3.沖 刺 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向前跨約75厘米左右,同時右手向上猛掃,當手向上猛掃時,胯部幾乎同時向前擰轉帶動身體前沖,隨即前腳落地,後腳跟進並迅速恢復實戰姿勢.4.急 退 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疾踏地面,借力反彈之力身體後沖,在此瞬間將身體重心移動後腳,同時後退彎曲蓄力,快速蹬伸,配合身體向後猛沖,在後腳著地前的瞬間,前腳搶先著地,隨即後腳落地並迅速恢復實戰姿勢。5.閃 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左腳)向身體外側(左側)移動25~35厘米左右,當前腳掌輕快落地時,右腿為此提供推力,在前腳觸地瞬間,前肩(左肩)部向身體內側(右側)轉動,身體重心前移,迅速移動後腳並恢復實戰姿勢.6.環 繞 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後腳向體內側(右側)移動約25~35厘米,隨即前腳快速移動,並恢復實戰姿勢.7.前 滑 步:在實戰姿勢的基礎上,前腳前移,後腳立即移動,向前幾乎踏在原前腳位置,當後腳即將觸及前腳時,前腳快速前移,迅速恢復實戰姿勢。8.後 滑 步:前腳快速後撤,當前腳將觸後腳時,後腳快速後撤,迅速恢復實戰姿勢。
除了上述步法之外,泰拳還有其他來自空手道、跆拳道及西洋拳的步法;由於步法內容過多難以立即詳細介紹,所以就不在這里一一詳細說明了。上述所有步法與其他未在這里介紹的步法均必須遵循一個要點,那就是要與腿法密切配合使用,以便輔助拳手日後學習轉打西洋拳、學習並使用進修回來的跆拳道與空手道及截拳道等其他格鬥技術或者學習踢拳來提升自己技術等。
兵器
由於古代泰拳的兵器種類繁多,技術體系較為復雜;因而極為講究按不同拳手的特點因材施教來發揮各自特點。到了八十年代,受到流行的截拳道及菲律賓魔杖影響;改革者重新提倡了刀劍與棍棒雙選修習的思路,以木製材料製作的長短棍棒及塑料材料製作長短刀劍來讓修習者進行修習;同時改革了保護身體的護身盔甲,以便修習者使用所學的兵器技法與世界各種武術格鬥技術的兵器技法對接並提高自身的武器使用技術。
『伍』 大家目前最關注的泰國拳王挑戰所謂的「中國功夫」大家看最後的結果如何
其實我真想看泰國的高手來挑戰中國功夫,不過泰國從來沒派過1線高手來中國大陸打過比賽。我就是體育總局的一個教練,持有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散打教練證書,我也練過泰拳,去過N次泰國,也在淘寶賣點泰國用品,我說說我的觀點吧
1泰國不知道這次是不是真的派一線高手來,疑點就是只放了個外號,沒給名字。很讓人懷疑是不是有名氣的只有考克萊一個人。考克萊確實是個高手,他的比賽我都看過,很多人在K-1中誤叫他高蘭,其實他不是高蘭,但說實話他在泰國絕對不是頂級的高手,再說他也老了。泰拳手的運動生命很短。應為要想練到精髓,就要破壞 肘骨和勁骨神經。中國人練得泰拳只是練架勢,沒人追求精髓,應為那樣破壞身體以後的健康,泰國人為什麼那麼練?是應為國家窮這沒說的。不過我練了 2年散打2年跆拳道之後轉了泰拳,覺得如果同樣資歷的人一個練散打一個練泰拳,散打的確實不行。應為發力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拿邊腿來說,(泰拳叫掃踢)散打是類似跆拳道的橫踢的腿法,比跆拳道發力狠點是加了輪腿。但也是點到即收,就好像是鞭子抽一下。但是泰拳是把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全打進去,最求滲透的力,這就要求腿上的筋骨神經麻痹,否則人得大腦會做出本能收力的控制,被打上像是棒球棍打的,而且越來越疼。
中國散打以前和泰國的比賽有過4次,但是真正懂搏擊世界舞台的人就知道,來中國的從來沒有過一個高手,哪都是為了宣揚自己國家技術的宣傳而已,哪時候里邊唯一有兩個高手是已經年過40的泰拳腿王省過,和那時候還沒打過幾場比賽年輕的播求。省過已經退役很多年,來中國的哪些泰拳手從來就沒想過贏,包括播求,(後來的K-1世界王者)。中泰的4次對抗賽都是中國體育總局組織的,給人家泰方很多錢,就是要他們來輸的。這樣中國才會有更多的無知熱血青年投身到散打的行業中,但是播求那時候還是個不到20的小孩就把孫濤打的丟毛巾了,可以去網路視頻查播求VS孫濤。其實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有一次跟我說:「搞比賽,主要是為了對抗跆拳道,應為跆拳道在中國太流行了,北京上海就有 進500家跆拳道館。可是正規的散打館不超過10家。所以國家用這個方法宣傳。
我不知道這次是不是中國體育總局和媒體的一次最高級別的炒作。說實話,柳海龍確實在散打界很厲害,可是放到世界舞台上就是1萬名以後的選手。你不要當散打運動員都傻,他們要是真有實力早去打K-1 MMA UFC了拿次冠軍全世界偶像,獎金夠你花一輩子。他們為什麼不去?還有世界主流的搏擊賽綜合格鬥(就是倒地也可以攻擊的)站立姿勢都學的是泰拳,倒地都學的是格雷西柔術和柔道,為什麼全世界的拳手都不學散打?散打要是真厲害為什麼都不學?你當全世界的拳手都傻?
所以如果這次不是中國的商業炒作,真是泰國派了頂級的一線高手來,散打是必輸無疑的。應為我在內部工作,中國能拿出抗衡真正泰拳實力的選手中國散打里還沒有,真要想贏沒准真要和釋永信借人了。聽說少林還是有點能打的人的。只是少林的定義沒辦法去參加商業比賽。還有,我報一個內幕,不太確切,其實這次泰國人為什麼沒暴名字,只報外號?據體育總局內部人士透漏,泰國人是來圈錢的,如果你中國給人家的錢多(私底下)他們就派點垃圾過來,就說是5高手,然後被你打敗,如果你比給錢了事就要給中國功夫難看,現在體育總局的領導也在想推測,狠話都放出去了,就看怎麼擺平這事了,所以不放名字是給一個修改的餘地。
『陸』 家裡如何練習泰拳
第一不要在家練,這個事倍功半沒有任何效果如果無基礎的話;
第二不推薦泰拳,真正的泰拳選手旺旺會因為艱苦的訓練而折壽,而國內正規的泰拳館基本集中在一線二線城市中心,不是很規范。
很多東西確實是可以防身實戰,但是你要考慮你是不是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練。
另外所謂的擒拿,以色列格鬥術等都是軍方訓練課程,是不是適合普通人,是不是能夠有效的訓練
詠春近些年國內電影宣傳的比較多,但這類傳統武術要麼從小開始練要麼有一定的基礎
另外散打是踢打摔,柔道多摔技,合氣道是巧勁,截拳道講究瞬間爆發,空手道多拳術,巴西柔術地面纏斗居多,泰拳多用膝肘,跆拳道多腿法,你自己看下適合什麼
真要學的話還是去報班吧,光看看然後隨便練練不可能會的。身高減去110是標准體重,速成不可能的放棄吧,抱著這個想法去練真打起來就是挨揍的份了。實用性的話我推薦散打,男生。
假期培訓班一個月的時間一般前十天是安排體能訓練拉韌帶,中間十到十五天安排學習各種基本招式及組合以及反應能力,最後五天一般安排低強度的實戰(帶護具,現在看起來確實強度很低)
基本招式一個月就會,但要靈活運用需要大量的實戰磨練,如果每天練習的話一年基本可以,但一般人恐怕做不到這一點,所以需要兩到三年但相對其他武術而言散打已經算是速成的了。
個人覺得散打是比較實用而且容易上手的,但是需要大量的實戰磨練,任何武術都是如此相對其他武術而言散打算是快的了。
要想著看書看視頻就能學會,要是那樣可以還要培訓班干什麼。從來沒聽說哪個武術高手是看書看出來的。如果這第一句話你聽不進去的話那麼下面就都是廢話了。我從來不覺得看視頻看多了自己隨便練練就會成為高手,一切都需要大量實戰的訓練才行。
一般大學的體育館和健身房有相關的培訓班,你可以去看看。
如果不是你們那邊的人基本上對於這些問題是不知道的。
此外如果是假期班的話其實都差不多沒有高下之分,如果是打算報日常班那麼就去健身房看看,如果要具體的地址估計也沒人知道的,建議用網路地圖在自己附近看看有沒有健身房或者大學的體育館比較好。
如果是男生我推薦是散打 散打本身實用性很強而且容易上手,基本的東西一個月就可以因為它本身的招式就很簡單,然後才是實戰運用。散打說白了就是教你怎麼正確的打架的,把自身的力量都發揮出來。而且這個比較能鍛煉人。
要練散打的話去培訓班
但社會上散打基本上一些培訓的是一個月,但這個是遠遠不夠的。
學武最忌心浮氣躁,你自己的話最好先把身體素質練好了。
雖然這樣,要學的話最好還是報一個散打培訓班。基本散打就是假期培訓班。
對於散打,一膽二力三技術。
膽量為先,你先用打架的念頭實戰再說吧,怕打的話就不行的。
然後就是拳腿的力量,記得把韌帶拉開。每天跑步800米和俯卧撐50個是基本的,但要量力而行不要急於求成,量上慢慢增加,要不然身體負荷不了的。當身體感到酸痛的時候就是開始有效果的時候,關鍵在於堅持!!!這個是真正的重點。
最後才是招式,這個教練會講的。
自己學得話反而不會有很大的效果,但是除了在散打培訓班的訓練以外在於個人自身的堅持!!真正能打的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現在的速成班太多了,很多時候除了在培訓班之外還要自己練習的。
要是自己有錢的話可以去網上訂兩個啞鈴 當年還沒有網購是去體育器材店買的
我是從初三開始練 一開始是在假期培訓班 進大學之後可以去健身房報周末班 任何武術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磨練的沒有一蹴而就的 如果你真正練起來就會明白了。
說防身還是免了 都是噱頭 如果沒有幾年的時間 任何武術都看不出什麼明顯的效果的 一到寒暑假這樣的問題總是很多 自己注意不要一個人走夜路小巷子什麼的也就夠了 。
真遇到事情走為上了 我練散打也有近十年了 舉個例子對面是十個拿砍刀的 我第一反應就是逃跑
所以別指望防身 當鍛煉身體 提高自己的心理和身體素質也就夠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不管學什麼遇事都不要逞強,能溜則溜,還有,防患於未然才是最重要的
學武的目的是讓你有個好的體質,對自己有信心,遇事能夠沉著應對,讓自己可以更好的脫離危險而不是致於危險之中。
學到真正的武術。你得做好思想准備,比如仰卧起坐幾百個,俯卧撐幾百個,各種長跑短跑,還要挨揍,被老師師兄揍得滿地亂爬,氣喘如牛,還要站起來繼續打……這樣才能學到真正的武術。
即使學到真正的武術,用來防身,其實用處也不大。 你想想,武術是有規則的,實戰是沒有規則的。歹徒可能會偷襲,會扔沙子,會叫兄弟來幫忙,會拿砍刀匕首……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算你武術再高,被捅一刀仍舊是死——真實的武術絕對不是電視劇里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技術,真實的武術,其實作用很有限的,歹徒拿個辣椒水噴你一下,你再是武林高手也廢了。
就算你武術高強,把歹徒打殘打死,對不起,防衛過當,請你去坐牢。
武術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自身的極限,為了提升自己的修養,而不是去當什麼英雄——當然,在很少很少很少很少見的情況下,武術可以讓你當一回英雄,但遇到這種機會的概率太低了,比如遇到歹徒,歹徒沒有武器,歹徒不會武術,歹徒沒有偷襲,歹徒沒有同夥……還是算了吧。
最後我想告訴你的是不管你練什麼如果要應用於實戰的話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實戰來磨練 沒有什麼練到什麼程度的說法 這是需要實戰來檢驗不是靠估測,還有就是如果是業余練習的話不要在意段級什麼那個其實除了在別人面前說了好聽點沒有多少實際性的意義。
這樣說吧,當初我剛練散打的時候也是為了防身啊什麼的整天想著有誰來打劫我然後我正當防衛什麼,後來練久了反而不這么想了因為怕把人打死,再後來自己練多了就算不動手也不會有誰來招惹我,就是這樣。
我的建議是先去假期班練練,之後去健身房報日常班。
雖然我是練散打的,但是泰拳,跆拳道,空手道,合氣道,柔道,截拳道,巴西柔術都略接觸過一點,皮毛的東西還是知道的。
如果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追問或者發消息給我各個人情況不一樣我所回答的適用於大部分人,這段時間一般都在的。
『柒』 個人如何自學自由搏擊.泰拳
自由搏擊的精華是:快!
反應快!
躲閃快!
攻擊快!
否則你就只能挨揍!自由搏擊的精神是:自由包括:直、勾、鞭、肘、鎖五技!直就是拳走直線,速度第一,決不拖泥帶水直有六式,分別攻擊人的:鼻子、咽喉、心臟、小腹、下陰以及上身關節等部位勾就是當敵人正面有防守的時侯,拳走曲線,快奇結合勾也有六式,分別攻擊人的:臉頰、後腦、側咽、側胸、側腹、側胯等不過你最好學會左右開弓鞭就是化拳、腿為棍勢,兇猛快速,開碑斷石鞭有六式,拳三式,腿三式,和勾一樣攻擊敵側方位,尤其是關節當然,最好你也會左右開弓,這才全面肘就是化手肘、腿肘為武器,在近身肉搏中突出奇兵,殺敵致勝肘也有六式,手肘三勢,腿肘三式,攻擊范圍廣大,人體正面、側面、背面要害部位和關節可以攻擊肘威力極大,兼具靈活,不可小覷鎖就是用手和腿來防守,人不可能只攻不守鎖也有六式,手鎖三式,腿鎖三式,主要是在敵半擊之時擋住對方攻擊鎖是為保命,反應要快,判斷要准,否則必傷
『捌』 初學者如何練泰拳。
基本功: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往簡單了說就是心肺耐力+肌肉。心肺耐力可以選擇長慢跑或者跳繩。長慢跑要堅持跑半小時以上,最好不要停歇,以後都半小時即可。跳繩第一次堅持連續100以上,保持2天。第二次150,再保持3天,第三次200,以後都保持在200以上即可。
肌肉可以選擇做俯卧撐,初次做,可以一次做10個為一組,不可中斷,每組休息一分鍾,連續做三組。如果沒有任何不適,證明身體素質基本過關。堅持一個星期,改為每組15個,做兩組,每組休息一分鍾。或者做三組。每天堅持鍛煉。
我猜想你練習泰拳主要是為了防身吧!如果是這樣,這些訓練也就足夠了。下面是技術的學習,泰拳雖然簡單,不過還是有很多技擊動作的,建議你重點練習拳法里的直拳和左右勾拳,還有膝擊和肘擊,這個一定要特別注意練習,泰拳的精華所在,也是殺傷力最強的招式。小時候上體育課老師都會讓我們做高抬腿,膝擊的動作跟那個差不多,就是讓膝蓋盡量上揚,每天左右腿膝擊動作各做20個,堅持一個星期,以後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肘擊也沒有固定的招式,就是用肘部去擊打對方,隨機應用吧!有一個特別經典的拳法就是先一個直拳,瞬間再連上一個肘擊,都是用右臂,自己好好想想。還有很多技擊技巧,這個沒有老師教絕對是不行的。還有正宗的泰拳訓練是非常嚴苛的,你肯定會受不了的,所以,你能做到上面所寫的訓練也是很好了,又不是去打比賽,何必對自己那麼殘忍。(*^__^*)
『玖』 如何練習泰拳
泰拳的拳,腿,膝,肘法
泰拳素有八臂拳之稱,四肢八體注意使用,其出拳發腿用肘使膝發力流暢順達,力量體現得極為充分。泰拳發力得精髓在於拳手利用身體得擰轉,即腳的展轉,髖部轉動,將拳腳肘膝如同鞭子一樣直甩而出。形象得比喻是波浪鼓,泰拳手得身體如波浪鼓得軸,四肢像鼓上小球,鼓軸一樣,小球便甩出。泰拳手就是這樣利用身體得擰轉,將四肢得體力加上身體得展轉,使出擊速度更快,爆發力更大。現祥述之。
一、泰拳的拳法
泰拳拳法和拳擊中拳法基本一致,可以分為直拳,鉤拳,擺拳等。只是由於泰拳從拳擊中引進拳法的緣故。現在分別以右直拳和左鉤拳為例來分析,以左直拳為例,即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1、右直拳:方法為右腳掌蹬地,身體猛向左擰轉,右拳向前直沖而出。由於身體地擰轉,腳的前蹬,使發出的右拳力量大,速度快。
2、左鉤拳:方法為猛右轉髖和肩,左肘稍抬。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在此特別強調向右擰轉身體同時以左腳腳前掌為軸,腳跟外旋,使左拳發出產生鞭打效果,如同子彈射出一般。
二、泰拳的腿法
泰拳腿法分為蹬技和踢技。利用身體擰轉展現得尤為充分,使泰拳手腳法靈活多變,剛柔相濟。
1、踢技:以右橫掃踢為例。方法為抬起右腳,身體向左擰轉,左支撐腿以前掌為軸,腳跟檫地內旋配合身體左擰,右腿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力達腳面及脛骨。在此特別強調身體左擰和支撐腳跟內旋,使身體協調一致。
2、蹬技:以右蹬腿為例,方法為提右腿膝至與胸同高,身體略向左擰,支撐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內旋,右腳向前蹬出。支撐腳形如橫掃腿,旋轉幅度略小些。
三、泰拳膝法
泰拳膝法分為沖膝、彎膝、扎膝、穿膝、飛膝。尤以箍頸膝撞最為有名。現以右沖膝為例:方法為左支撐腳跟抬起向內旋轉,身體左擰轉,利用左腳掌蹬地,腳跟向內展轉,身體左擰,協調一致,使右膝向前上猛沖,力達膝尖。支撐腳如同橫掃腿,幅度要小一些。
四.泰拳肘法
泰拳肘法分為平肘、迫肘、砸肘、蓋肘、反肘、雙肘等。現以左平肘為例,方法為抬起左臂屈肘與7肩平,左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外展,身體向右擰,右腳跟內旋,左肘呈弧線向前橫擊,力達肘尖。
泰拳的常用步法
1.進 步
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向前移動一步,後腳隨即跟上,並立刻恢復實戰姿勢.
2.退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後腳向後移動一步,前腳隨即跟上並立刻恢復實戰姿勢.
3.沖 刺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向前跨約75厘米左右,同時右手向上猛掃,當手向上猛掃時,胯部幾乎同時向前擰轉帶動身體前沖,隨即前腳落地,後腳跟進並迅速恢復實戰姿勢.
4.急 退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疾踏地面,借力反彈之力身體後沖,在此瞬間將身體重心移動後腳,同時後退彎曲蓄力,快速蹬伸,配合身體向後猛沖,在後腳著地前的瞬間,前腳搶先著地,隨即後腳落地並迅速恢復實戰姿勢。
5.閃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左腳)向身體外側(左側)移動25~35厘米左右,當前腳掌輕快落地時,右腿為此提供推力,在前腳觸地瞬間,前肩(左肩)部向身體內側(右側)轉動,身體重心前移,迅速移動後腳並恢復實戰姿勢.
6.環 繞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後腳向體內側(右側)移動約25~35厘米,隨即前腳快速移動,並恢復實戰姿勢.
7.前 滑 步
在實戰姿勢的基礎上,前腳前移,後腳立即移動,向前幾乎踏在原前腳位置,當後腳即將觸及前腳時,前腳快速前移,迅速恢復實戰姿勢。
8.後 滑 步
前腳快速後撤,當前腳將觸後腳時,後腳快速後撤,迅速恢復實戰姿勢。
『拾』 泰拳攻擊技巧
泰拳的腿法與格鬥技巧 (1)右蹬腿連擊 我腳掌蹬地,墊步躍起,左腳向前落在右腳原來的位置,右腿屈膝上提,腳尖里勾,當左腳將落地時,右腳踏擊對方右膝,隨即右腳迅速收回上抬,轉而踹擊對方頭部。 (2)中、高掃踢連擊 這是泰拳高手經常採用的腿擊戰術,低中部掃踢的主要目的在於引開對手防守上部的手,然後突然向頭部發動高掃踢,這是決定性的一擊。我以左中部邊疆掃踢主動發起攻擊,猛擊對手大腿至肋側一段,迫其右手下落防守,隨即突然向其右頸側發出一記高掃踢,若此擊被對手以雙臂防住,我在腿落地後,立即以右高掃踢擊其左頸側。 (3)在低中部蹬擊接右高掃踢邊擊 此招與(2)所述之招式為異曲同工,變常為泰拳高手採用。我以左低蹬踢踹對手膝部,主動發起進攻,不待腿下落,即蹬向對手胸腹,迫使對手下落防腿,我即收回左腳,落地後,立即以右高掃踢攻擊對手左頸側。 (4)左高掃踢、彈踢接右高掃踢連擊 此招為典型的聲東擊西戰術,右高掃踢為決定的一擊。我直接以左高掃踢發起攻擊,接著腳不落下彎曲膝部,左高彈腿再擊其右頸側,迫使對手雙臂右移防我左腿然後我左腳落地,立即以右高掃踢攻擊其左頸側。 對拳招的防守 1、截擋 (1)全面遮護法:當敵方以拳正面向我擊來時,可用拳套和前臂擋住對方的拳頭,這是最基本防守法。 (2)中途截擋法:對方拳擊來時,我迎上拳去,以戴拳套的單臂向體側格開。在截擋的同時,伴有左直拳的反擊動作。內圍截擋時,伴有撐掌的反擊動作。 2、閃避 (1)對於敵方擊來的一記長拳可迅速俯身躲開,也可用身體後仰或斜傾躲閃出對方拳程之外。 (2)俯身閃避時,不但有右鉤拳的反擊動作,而且是貼身近戰,施展肘招膝招的前奏。 (3)最為有效的方法是連閃帶格,這種方法較為保險,對對手的反攻也有一定的限制。 連環拳招 (1)左、右直拳連擊 這是拳擊術中著名的「一、二連擊法」。雙方戒備式對立,我左腳滑步上前,以左直拳攻擊對手頭部。左直拳收回的同時,以右直拳攻擊對手頭部或胸腹。 (2)右上擊拳、左鉤拳連擊 我先以在刺拳發動試探性攻擊,對手後仰防守,我即上右腳以右上擊拳擊其下腹,再以左鉤拳擊其胸腹。 (3)右直拳、左鉤拳連擊 我以右直拳發起攻擊,對手以左臂向外格擋,我即以左鉤拳擊其胸腹。 (4)左、右鉤拳連擊 我以左鉤拳攻擊對手頭側的同時,以右鉤拳擊其左肋,在近戰中,此招常為泰拳師應用。 (5)右擺拳、左鉤拳連擊 利用腰肩部左轉的力量,以右擺拳從側面擊打對方左顎部,隨即上體右旋施發左鉤拳猛擊其腹部。 (6)左上擊拳、右鉤拳連擊 近戰中我以左上擊關攻擊對手下頜,右臂同時格開對手的左鉤拳。。左臂上翻格檔對手右鉤拳的同時,以右鉤拳擊其胸腹。 三、進攻的線路與時機 攻擊線路的選擇與時機的把握,是攻擊成功與否的關鍵。 在實戰中,由於本能的防禦體系和距離感的原因,在你來我往的移動過程中,兩人往往都設法保持著一定距離。採用什麼樣的進攻路線逼近對手,很有講究。 出奇不意,突然起動,象槍膛里射出的子彈那樣,全速或近乎全速逼近。這就是進攻的總要求。你突然起動,迅速向前,閃電式的全速沖刺,對手就往往措手不及,防不勝防,你若多次進身得手,就往往會給對手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壓力。 突然起動進身,主要取決於後腿的爆發力,即後腿蹬地的力量越大,所獲得的速度就越快,起動也就越突然。進身時,當前腳跨出後,後繼步一定要跟上。你第一步沒有完成逼近,第二步也要跟上去,這樣就會完成近身動作。搏擊時近身逼近的方法很多,但無論採用哪種方法,必須與全身動作緊密相連。特別是步法先行,身體一定要跟上去,這樣才能真正完成進身的任務。 在泰拳實戰中,進攻不是獨立的隨意動作,而是與進身的電動機緊密相連的。沒有抓住時機進身固然危險。有了時機而又不敢進身卻很可惜。在實戰中,要有抓住時機,勇於進身的膽略,並付諸行動,這樣才能有效地逼近對手。 主動進攻時,進身一般是在對手原地站立不動,或在移動下進行。其方法大致有直線進攻,變角度進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