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工農聯盟包括哪些

中國工農聯盟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6 08:11:32

㈠ 工農聯盟的定義

工農聯盟,是一個政治名詞,是指由工人階級在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同勞動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結成的革命聯合。
工農聯盟的思想是馬克思在總結1848年歐洲革命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都受剝削階級的壓迫和剝削,有著共同的革命要求和根本利益。在革命中,工人階級只有依靠農民的支持才能取得勝利,農民也只有得到工人階級的領導才能得到解放。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中實踐了工農聯盟的思想。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進程中,進一步發展了工農聯盟的思想,提出了統一戰線的理論。統一戰線中包含著兩個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一切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工農聯盟;另一個是工人階級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工農聯盟是統一戰線的基礎,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中國的工農聯盟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逐步得到發展和鞏固的,經歷了民主革命階段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現在又走上了更高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階段。無論在哪個發展階段上,工農聯盟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聯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保證。只有不斷地發展和鞏固工農聯盟,才有力量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非勞動人民聯盟,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㈡ 工農聯盟的介紹

工農聯盟是指由工人階級在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同勞動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結成的革命聯合。是馬克思在總結1848年歐洲革命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在革命中,工人階級只有依靠農民的支持才能取得勝利,農民也只有得到工人階級的領導才能得到解放。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中實踐了工農聯盟的思想。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進程中,進一步發展了工農聯盟的思想,提出了統一戰線的理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㈢ 工農聯盟是誰

工農聯盟,是一個政治名詞,是指由工人階級在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同勞動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結成的革命聯合。
工農聯盟的思想是馬克思在總結1848年歐洲革命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都受剝削階級的壓迫和剝削,有著共同的革命要求和根本利益。在革命中,工人階級只有依靠農民的支持才能取得勝利,農民也只有得到工人階級的領導才能得到解放。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中實踐了工農聯盟的思想。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進程中,進一步發展了工農聯盟的思想,提出了統一戰線的理論。統一戰線中包含著兩個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一切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工農聯盟;另一個是工人階級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工農聯盟是統一戰線的基礎,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中國的工農聯盟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逐步得到發展和鞏固的,經歷了民主革命階段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現在又走上了更高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階段。無論在哪個發展階段上,工農聯盟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聯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保證。只有不斷地發展和鞏固工農聯盟,才有力量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非勞動人民聯盟,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㈣ 憲法中,工農聯盟,工人階級具體是什麼

工農聯盟是社會主義時期統一戰線的基礎 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
會主義改造時期,毛澤東提出了統一戰線中兩個聯盟的偉大戰略思想。這
就是: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和其他勞動者的聯盟,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
聯盟,這兩個聯盟,同農民的聯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同資產階
級的聯盟是暫時的,第二位的。工農聯盟是統一戰線的基礎。統一戰線擔
負著建設社會主義並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條件的偉大使命,主要依靠工
農聯盟的力量去完成。工農聯盟的鞏固和發展決定著第二個聯盟的鞏固
和發展。是否堅持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直接關繫到統一戰線的性質和方
向。我國革命走過的道路證明,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統一戰線的程度,取決
於工農聯盟是否強大和鞏固。工農聯盟的力量越強大,工人階級同民族資
產階級聯盟的工作就越順利,已爭取的同盟者就越堅定。只有以工農聯盟
為基礎並確保其政治上、組織上的優勢,才能使統一戰線具有堅強的群眾
基礎,才能促進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當然,第二個聯盟也是統一戰線
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有助於工農聯盟的鞏固和發展。第二個聯盟擴
大了,第一個聯盟就能得到援助,使敵人孤立。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
勞動人民結成聯盟,也是從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出發,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特
殊的階級斗爭形式,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一種特殊方法。統一戰線
政策是堅定的無產階級政策,它的性質、內容和目的都是革命的。要搞好
統一戰線,必須處理好兩個聯盟的關系。既要把鞏固和加強工農聯盟放在
首位,使它真正成為統一戰線的基礎,又必須盡可能地爭取更多的同盟
者,擴大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生
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中國的統一戰線發展到社會主
義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盡管過去那種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
已不復存在,但仍然存在兩個聯盟。第一個聯盟是工人階級同社會主義勞
動者的聯盟,主要是工農聯盟。由於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
分,原來剝削階級中有勞動能力的絕大部分人已經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
勞動者,他們都屬於第一個聯盟。因此,中國的統一戰線主要是各種社會
主義勞動者之間的聯盟。第二個聯盟是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同一切擁護
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一切雖不贊成社會主義制度但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
者之間的聯盟。在這兩個聯盟中,工農聯盟仍然是統一戰線的基礎,這一
原則是不能動搖和改變的。列寧認為,無產階級專政的「最高原則就是維
護無產階級同農民的聯盟,使無產階級能夠保持領導作用和國家權力。」
(《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第32卷第477頁)列寧同時指出,那種企圖只靠
共產黨員的雙手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必須設法讓
那些為數眾多的、超過我們許多倍的、同我們合作的分子工作,用他們的
手做一些有益於共產主義的事情。也就是說,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既要
鞏固工農聯盟,又要擴大同盟者。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時期,為
了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和統一祖國的偉大任務,仍然必須在堅
持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中兩個聯盟的作用,在
鞏固和加強工農聯盟的同時,鞏固和擴大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切愛
國者的統一戰線。 工人階級,通常用於表示社會地位與社會等級,無論何時,該階層在社會所佔比例最高,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比例減少,一般為產業工人階層為主。該術語沒有一致的解釋,主要依賴個人的立場與觀點的不同來理解。比如美國人劃分階級標準是依照經常性收入和就業率來確定。

馬克思主義認為,工人階級(即無產階級)是那些靠出賣勞動力(包括體力和腦力)、不擁有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勞動成果大部分被資產階級剝削,並為社會創造主要財富的階層,包括大部分的體力和腦力勞動者。

工人階級,亦稱無產階級,歷史可以追溯到14、15世紀歐洲的工場和手工業的產生,至18世紀的後半期,以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為標志的產業革命,以及引發的市民社會的全面變革,為其發展壯大、步入政治舞台提供了契機。在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抑或社會主義社會,無論工人階級是作為被統治階級或統治階級,都業已成為社會的組織結構和分層結構的重要成分,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所以,了解工人階級共通的精神機理、行動邏輯和文化實踐,不止是純粹研究工人階級課題的對象、內容,也是分析、探究階級階層理論的基礎性前提。
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工農聯盟是我國的政權基礎。工人階級之所以成為國家的領導階級,是由工人階級的階級性質和它肩負的歷史使命所決定的。工農聯盟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聯盟,是我國的政權基礎。以工農兩個階級的聯盟為我國政權的基礎,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工農聯盟代表了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不但構成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實基礎,而且表明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充分的民主性和廣泛的代表性。

㈤ 中國革命統一戰線中的兩個聯盟是什麼

一是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無產階級和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等勞動人民的聯盟;二是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指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也包括特定歷史條件下,無產階級和一部分地主階級、帶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聯盟。

兩個聯盟的地位:在這兩個聯盟中,第一個聯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統一戰線的基礎。第二個聯盟,即工人階級同以民族資產階級為主體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正確處理這兩個聯盟的關系:

第一,放手發展和加強工農聯盟,使它真正成為統一戰線的基礎和依靠;

第二,盡可能擴大第二個聯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第三,正確地發揮兩個聯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他們互相促進。

(5)中國工農聯盟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革命統一戰線中的兩個聯盟的作用:

1,只有首先發展和鞏固這個聯盟,統一戰線才能夠真正堅強有力;才有助於推動其他中間階級、階層、集團參加革命和參加統一戰線;才有力量去孤立、分化、瓦解和消滅敵人,奪取革命斗爭的勝利。

2,爭取同民族資產階級合作,或者使他們保持中立,對於爭取其他中間力量,孤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是極為有利的。

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的主要經驗:

1,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統一戰線之所以必須由中國無產階級和中國共產黨領導,首先是由中國革命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其次是由中國無產階級的優點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

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基本條件是:制定正確的政治綱領,作為一致行動的具體目標;對同盟者進行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斗爭水平;率領同盟者進行堅決的對敵斗爭並取得勝利;照顧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2,工農聯盟是統一戰線的基礎。

工農聯盟在統一戰線中的重要地位,是由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決定的 。首先,中國是落後的農業大國,農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大多數;其次,農民階級具有迫切的革命要求,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再次;民主革命的主要內容是土地革命,農民無疑是主力軍;最後,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沒有農民的支持和參加,革命戰爭就無法進行。

鞏固和加強工農聯盟的主要條件,一是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二是對農民進行教育引導。

3,在同資產階級聯盟中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又聯合又斗爭的關系 ,對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的意義重大。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同他們結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

同時,對他們的動搖性和不徹底性保持警惕,並進行必要的斗爭。在一部分大資產階級推行兩面政策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也應與其建立一定程度上的暫時的聯盟,同時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對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頑固勢力作斗爭時,必須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原則。

㈥ 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統一戰線包含哪兩個聯盟兩個關系又是什麼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含著兩個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括兩個聯盟:

一是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這個聯盟屬於進步勢力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數上占絕對優勢,是統一戰線的基礎。二是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指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也包含特定歷史條件下,無產階級和一部分地主階級、帶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聯盟,但主要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尤其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

中國共產黨要能夠正確地領導統一戰線,就必須正確處理這兩個聯盟的關系。兩個聯盟的關系是:整個說來,統一戰線本身就是這兩個聯盟的對立統一,必須正確處理這兩個聯盟的關系。

第一個聯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統一戰線的基礎,在鞏固和發展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第一個聯盟的同時,也必須注意統一戰線的第二個聯盟,特別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尤其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

(6)中國工農聯盟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黨的統一戰線

基本的策略方針和原則: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和實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策略方針和策略原則。主要有:

①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的原則。所謂獨立自主,是指在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要做到既講統一性,又講獨立性。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地提出和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自己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②必須堅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利用矛盾、團結多數的原則。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中國共產黨針對具體的情況,提出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在對頑固派斗爭中,中國共產黨採取「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和「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原則。

③必須把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這是堅持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又一條基本原則。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在政治上逐步把同盟者提高到當前革命綱領的水平,而不是把自己降到同盟者的水平,這就是原則性。否則,就是投降主義。但原則性必須和靈活性結合起來,必須及時改變自己的策略,善於與同盟者達成必要的妥協。否則,就是關門主義或冒險主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統一戰線

㈦ 中國革命統一戰線中的兩個聯盟是什麼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括兩個聯盟

1、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這個聯盟屬於進步勢力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數上占絕對優勢,是統一戰線的基礎。



2、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指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也包含特定歷史條件下,無產階級和一部分地主階級、帶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聯盟,但主要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尤其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

(7)中國工農聯盟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時,無產階級必須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爭取和堅持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對資產階級採取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政策。

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大資產階級)分裂時,要敢於並善於同大資產階級進行堅決的武裝斗爭,同時繼續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同情和中立。

㈧ 工農革命聯盟

工農聯盟是指由工人階級在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同勞動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結成的革命聯合。是馬克思在總結1848年歐洲革命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
在革命中,工人階級只有依靠農民的支持才能取得勝利,農民也只有得到工人階級的領導才能得到解放。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中實踐了工農聯盟的思想。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進程中,進一步發展了工農聯盟的思想,提出了統一戰線的理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閱讀全文

與中國工農聯盟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孩中國字怎麼寫好看 瀏覽:591
shopee印尼站價格怎麼這么低 瀏覽:830
伊朗核協議德國為什麼參與 瀏覽:400
委內瑞拉為什麼離開伊朗船隊 瀏覽:364
義大利食品的保質期怎麼看 瀏覽:925
印度芒果為什麼降價 瀏覽:395
中國家訓共同點有哪些 瀏覽:898
匡威越南產怎麼辨別 瀏覽:360
越南芽庄可以帶什麼吃的 瀏覽:511
義大利發生了什麼 瀏覽:115
印尼一共有多少人啊 瀏覽:66
越南首都河內有什麼景點 瀏覽:759
越南酸辣醬料怎麼做 瀏覽:139
越南自衛反擊什麼時候 瀏覽:790
印尼的手機是什麼版本 瀏覽:623
義大利申根簽證自己怎麼辦 瀏覽:332
中國a股是什麼意思 瀏覽:222
印度人如何治療鼻炎 瀏覽:510
印度戰爭怎麼爆發的 瀏覽:691
越南最窮的國家有哪些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