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拜登和特朗普相比,哪個會更激進特別是對中國所採取的政策方面。
我個人認為相對於特朗普而言,拜登的對華策略應該是更加的溫和一些,因為特朗普代表的更多的是美國民粹勢力,而拜登的話代表的是美國的精英階層,美國的精英階層,其實政策更加的溫和一些,因為畢竟要從中國奪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不會和中國撕破臉皮,因此他們的對華策略會更加的靈活多變 ,但是總體而言,他們對華政策一定是抵抗壓制中國的策略多一些,畢竟中國現在的發展已經有超越美國的可能性存在了,而美國這個國家對於排名第二的國家通常的策略就是打壓的策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美國能夠獨占鰲頭,不被世界其他國家所超越。正如當初的前蘇聯就是在美國的步步打壓之下才解體,成為了眾多的分散的東歐國家。並且我個人估計拜登的上台之後肯定會繼續加強同日本韓國台灣地區以及菲律賓等地區的聯合,這樣的話會進一步來壓縮中起到,同時也可以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同時也可以使美國國內的情緒得到緩解減少內部矛盾。但是拜登肯定還是要和中國存在一些合作關系的,這是必然的。
⑵ 拜登外交政策的演講內容是什麼
拜登說,美國將著手通過外交手段「結束葉門戰爭」,將致力於促成葉門停戰協議、恢復和平談判。美國還任命了葉門沖突特使。他說,美國將終止對葉門所有進攻行動的支持,包括武器銷售。
拜登此次講話中的涉華內容,可以看作是其對中國的一種表述,甚至一種態度。但可以預料,拜登及其政府目前還在對特朗普的各種對華極端遺產進行全面審議評估,
還在與美國的全球盟友和夥伴進行內部協商,甚至還在進行美國跨黨派的對華政策對表,隨之進行戰略層面的進一步溝通後,拜登政府的全面、真實對華政策態度才會明朗化和確定化。
拜登講話真實意圖
實際上,拜登此次去美國國務院講話,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提振美國國務院的士氣與信心。特朗普執政的4年中,其極端主義、胡作非為、毫無章法,特別是蓬佩奧的惡劣表現,
不僅嚴重毀壞了美國國際形象、全球盟友關系、美國外交,也嚴重搞亂了美國國務院,弄得人心惶惶,導致大量專業人員流失,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灰頭土臉、心灰意冷。
另外,拜登的此次講話也是講給美國國內和美國的全球盟友和夥伴聽的,而其對緬甸局勢和俄羅斯異議人士處境的立場表達等,則主要是為了回應美國對當下全球幾大熱點問題的關注,包括中東局勢、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葉門等國家關系以及國內外對美國移民政策的關切。
從美國自身立場與價值觀出發,既批評指責中國,又表示願意在符合美國利益的前提下與中國接觸並在某些方面進行合作,其實都是拜登一貫的立場態度。如果說此次講話有意義,那就是拜登重申了他的這些立場態度,回應了中方最近以來的表態。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拜登發表首個外交政策講話
⑶ 拜登稱對華政策和特朗普不同,他會比較友好嗎
不會,拜登只會改變手法,而且,拜登更危險
①根基已變相比於特朗普式的America First,所有內容皆可談、皆可交易,為了選票可以不惜一切。民主黨拜登可能就“陰險”的多,奧巴馬時代差點成功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是一項完全孤立中國的政策,如若簽署,對中國影響深遠。幸而特朗普上台後即廢止,由中國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則今年可能簽署。
美國向左(孤立主義)、中國向右(全球化)在繼續上演。
特朗普只是個喜歡敲竹杠的商人,拜登是眼神銳利思路清晰的政治家
⑷ 釋放信號!拜登稱預計10天內將與中國領導人通話,中方作何回應
關於下屆政府的對華政策,政綱聲明將明確、有力、切實地消除中國政府在經濟、安保、人權方面帶來的重大關切。 政綱還指出,將在氣候變化問題和核不擴散問題等中美利害一致的領域推進合作。 另一方面,政綱指出“民主黨相信來自中國的挑戰基本上不是軍事的”。 關於特朗普政權加強與中國全面對決的姿態,政綱強調“民主黨不會訴諸自毀的單方面關稅大戰,也不會陷入新冷戰’的陷阱。
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州發表經濟演講,以“重建更好的國家”為主題,承諾以二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研發和采購投資。 拜登宣布,僅有重建是不夠的,美國必須進行更好的重建。 如果他當選,他希望投入7000億美元采購美國產品,包括生物技術、再生能源、人工智慧等。
⑸ 拜登好戰嗎
拜登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好戰分子。
拜登曾經為美國向伊拉克發起戰爭投了一個很重要的一票,導致很多人在那場戰爭中喪命。拜登同意發起伊拉克戰爭,他親自參與了這場慘絕人寰的戰爭,讓很多人的性命都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光芒。
此前,拜登對中國的態度也很溫和,不支持暴力相見,提倡和中國保持友好,互得互利的大國關系。但為了對抗特朗普競爭拉選票,拜登競選團隊放出消息:如果拜登成為了新一屆總統,將會對中國進行制裁。競選團隊還認為特朗普現在對中國心慈手軟,中國應該得到進一步的制裁。
(5)拜登對中國政府有哪些看法擴展閱讀
拜登個人簡歷
1942年11月20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出生,1970年踏入政界[1],畢業於特拉華大學及雪城大學,特拉華州律師和政治家,第46任美國當選總統。
曾任特拉華州資深聯邦參議員,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是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輕的參議員。也是特拉華州在任時間最長的參議員(1973-2009年)。
1988年和2008年兩度競選美國總統,都沒有成功,2008年和2012年兩度作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競選搭檔。曾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和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在奧巴馬執政時期任美國副總統。
2020年11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約瑟夫·拜登,祝賀他當選美國總統。
⑹ 拜登的對華政策和看法
日本《產經新聞》8月20日發表題為《美國民主黨政綱滲透著對華融合成分》的文章稱,若民主黨的前副總統拜登當選,下一屆美國政府可能回歸奧巴馬政府的「對華融合路線」。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美國民主黨在18日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新政綱。11月將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在即。如果來自民主黨的前副總統拜登當選,則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將何去何從?通過對政綱等進行解讀可以發現,下屆政府可能回歸奧巴馬政府的「對華融合路線」。
關於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政綱宣稱,將明確、強有力且切實地消除中國政府在經濟、安保和人權方面帶來的重大擔憂。政綱還指出,將在氣候變化問題和核不擴散問題等美中利害一致的領域推進合作。
另一方面,政綱指出「民主黨相信,來自中國的挑戰基本不是軍事上的」。針對特朗普政府增強與中國全面對決的姿態,政綱強調:「民主黨不會訴諸自我毀滅式的單方面關稅戰,也不會陷入『新冷戰』陷阱。」
拜登提出的外交和安保政策目標是,重振和激活美國外交。其認識是,提出「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導致美國在世界上的立場減弱。拜登曾在採取對華融合政策的奧巴馬政府擔任副總統,所以他上台後「回歸」對華融合路線的可能依然存在。
(6)拜登對中國政府有哪些看法擴展閱讀:
拜登上台後對華政策的三個轉變
1、中美關系將會緩和,這是拜登上台後的第一個重要轉變。
首先,拜登的個人特質決定了他的對華策略將在很大程度上有別於特朗普式的反復無常。在他超過長達41年從政生涯中,拜登有很多「高光」時刻:30歲就當選參議員;外交天才,曾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並與多國政要有廣泛的個人聯系;前美國副總統等。
無怪乎多家美國主流媒體認為,歷史上沒有哪個總統候選人比拜登的從政經驗更多。豐富的參政和外交經驗使拜登在制定對華政策時將更有可能「按套路出牌」,遵循一般的外交決策和國家互動的基本原則。這無疑將緩解中美雙方的緊張關系,降低兩國戰略誤判的風險。
2、第二個重要變化是,拜登及其對華團隊將調整美國對華政策優先次序。從以經貿問題為絕對核心,到多議題並重。
特朗普一直將經貿問題作為其對華政策的核心,而對其他議題並不太看重。而拜登則明確表示要從多角度來構建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例如,在環境保護方面,拜登表示不會將氣候目標排除在貿易政策之外,承諾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並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全球減排目標。
拜登也強調中國碳排放方面的責任,認為中國不但應保證本國的碳排放達到巴黎協定的要求,還應使包含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符合相關的環境標准。
3、第三個變化對中國而言不是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拜登將更加強調傳統西方聯盟體系的內部團結,以及通過聯盟來塑造整體性的對華戰略。
拜登及其團隊認為,通過削弱美國在其傳統同盟體系和國際組織內的影響和地位,特朗普正在「幫助」中國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而他將會採取多邊主義的方針,修補並強化美國在全球民主同盟中的領導地位,甚至希望重構這個聯盟的關鍵要素,使之在面對所謂的「非民主國家」威脅時,更能促進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
⑺ 拜登上位對中國採取什麼政策
法律分析:1.拜登上位後,對中國採取對華三條政策。
2.拜登在美國對外關繫上將有可能改變特朗普的激進和極端路線,立足於恢復美國與西方盟國特別是美歐、美日、美韓、美澳、美加和美印等傳統關系,突出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設法修補過去四年的創傷裂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⑻ 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系會有什麼新變化
美國即將在2020年的11月開始總統大選,彼時呼聲較高的拜登最近頻頻登上社交舞台。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繫上是否會有新的變化呢?其實從今天的美國對華的態度上來看,不管是誰任總統這一職位,美國對華的基本政策不會改變,頂多是態度上不會那麼激進,雙方溝通會有緩和。
拜登作為美國民主黨的代表人物,他歷來主張和中國進行對話合作,不進行對抗。白帶認為中美之間的政策應該是盡早推動中國遵守法律和政治方面的國際准則,其目的在於訪中國異常侵犯美國與其同盟國的利益。拜登對於中國的態度是相對中立,他認識到中美之間的關系是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所以他在對華關繫上主張與中國對話,認為積極溝通協調才是解決中美分歧的關鍵因素。如果拜登上台,他的態度應該不會像時任總統那樣激進,中美之間的關系會處在一個良性的發展之中,作為競爭對手和利益的共同體,拜登應該會處理“表面”的和諧。
⑼ 日媒預測拜登對華政策走向,具體是怎麼說的
日媒預測拜登對華政策走向,具體是怎麼說的?日本媒體對於拜登做出了一些詳細介紹,也專門說明了一些拜登未來政策,特別是對華方面的策略,他們做出預測其實僅僅是一個分析而已,當然也具有一定參考性,下面給大家分幾個方面介紹一下,朋友們可以作為一種參考:
三、日本媒體認為拜登會走回奧巴馬融合政策,復制奧巴馬路線:
拜登之前是奧巴馬政府的副總統,他一直認為奧巴馬政策比較穩健,而且也是拜登認可路線,因此拜登會繼續採取融合路線,而不是特朗普激進路線,日本媒體預測,拜登會重新回到以往,美國和中國之間競爭與合作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