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有哪些草葯大全

中國有哪些草葯大全

發布時間:2022-08-16 12:12:43

① 中國的中草葯名有哪些�1�3

常見中草葯大全 草葯名稱及作用
辛溫解表葯:
麻黃: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發汗、平喘、利水(外感風寒表實證)
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發汗解表、溫經通陽。(風寒濕痹、痰飲蓄水、胸痹)
紫蘇:辛溫,歸肺脾經。發表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脾胃氣滯)
荊芥:辛微溫。歸肺肝經。去風解表,透疹療瘡,止血。
防風: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去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
羌活:辛苦溫,歸膀胱腎經。解表散寒、去風勝濕,止痛。
白芷:辛溫,歸肺胃經。解表去風,燥濕,消腫排膿,止痛。(陽明頭痛,寒濕帶下)
生薑:辛微溫。歸肺脾經。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胃寒嘔吐)
香薷:辛微溫。歸肺胃經。發汗解表,和中化濕,利水消腫。(陰暑、水腫、小便不利)
辛夷:辛溫。歸肺胃經。散風寒,通鼻竅。
藁本:辛溫;歸膀胱經。發表散寒,去風勝濕,止痛。
蒼耳子:辛苦溫。有小毒。歸肺經。宣通鼻竅,去風濕,止痛。
辛涼解表葯:
薄荷:辛涼。歸肝肺經。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
蟬蛻:甘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透疹、明目退翳,熄風止痙。
牛蒡子:辛苦寒。歸肺胃經。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利咽散腫。
桑葉:苦甘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疏風清熱,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涼。歸脾胃經。解肌退熱,透發麻疹,生津止渴,生陽止瀉。
柴胡:苦辛微寒,歸心包絡、肝、三焦、膽經。和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傷寒邪在少陽、肝氣郁結、氣虛下陷致肛脫等)
升麻:辛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中氣虛弱、氣虛下陷致肛脫等)
蔓荊子:辛苦平。歸膀胱肝胃經。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歸肺胃經。解表除煩。
清熱瀉火葯:
石膏:辛甘、大寒,歸肺胃經。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溫熱在氣分,肺熱咳喘)
知母:苦甘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梔子:苦寒,歸心肺肝胃三焦經。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肝膽濕熱、)
夏枯草:苦辛寒。歸肝膽經。清肝火、散郁結、降血壓。
蘆根:甘寒,歸肺胃經。清熱生津,止嘔除煩。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清熱生津,清肺潤燥,消腫排膿。
淡竹葉: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清熱除煩、利尿。
清熱燥濕葯:
黃芩:苦寒。歸肺膽胃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黃連: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龍膽草:苦寒,歸肝膽膀胱經。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苦參: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利尿。
清熱涼血葯:
生地黃:甘苦寒,歸心肝經。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熱入營血、血熱妄行等熱病)
玄參:苦甘咸寒,歸肺胃腎經。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歸肝經。清熱涼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咸寒,歸心肝胃經。清熱、涼血解毒。(血熱妄行吐血)
紫草:甘寒,歸心肝經。涼血活血,解毒透疹。
清熱解毒葯:
金銀花:甘寒,歸肺心胃經。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連翹:苦微寒,歸肺心膽經。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消癰散結。
大青葉:苦咸大寒,歸心肺胃經。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牛黃:苦涼,歸肝心經。清熱解毒,熄風止痙,化痰開竅。
魚腥草:辛微寒,歸肺經。清熱解毒,排膿利尿。
射干:苦寒,歸肺經。清熱解毒,祛痰利咽。
白頭翁:苦寒,歸大腸經。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板藍根:苦寒,歸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青黛:咸寒,歸肝肺胃經。清熱解毒,涼血散腫。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
山豆根:苦寒,歸肺經。清熱解毒,利咽散腫。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腸經。清熱利濕,解毒消癰。
紫花地丁:苦辛寒,歸心肝經。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穿心蓮:苦寒,歸胃肺大小腸經。清熱解毒,燥濕消腫。
馬齒莧:酸寒,歸大腸肝經。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馬勃:辛平,歸肺經。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苦寒,歸肝膽大腸經。清熱解毒,清肝明目。
白鮮皮:苦寒,歸脾胃經。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鴉膽子:苦寒,有小毒。歸大腸肝經。清熱解毒,截瘧治痢,腐蝕 疣。
熊膽:苦寒,歸肝膽心經。清熱解毒,止痙明目。
清虛熱葯:
青蒿:苦辛寒,歸肝膽腎經。退虛熱,涼血解暑,截瘧。
地骨皮:甘淡寒,歸肺肝腎經。涼血退蒸,清瀉肺熱。
白薇:苦咸寒,歸胃肝經。清熱涼血,利水通淋,解毒疔瘡。
銀柴胡:甘微寒,歸肝胃經。退虛熱,清疳熱。
胡黃連: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
瀉下葯: 攻下葯:
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活血祛瘀。
芒硝:咸苦寒。歸胃大腸經。瀉下軟堅,清熱。
蘆薈:甘寒,歸肝大腸經。瀉下清肝,殺蟲。
番瀉葉:甘苦寒。歸大腸經。瀉下導滯。
潤下葯:
火麻仁:甘平,歸脾、大腸經。潤腸通便。
郁李仁:辛苦甘平,歸大腸、小腸經。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峻下逐水葯:
甘逐:苦甘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泄水逐飲,消腫散結。
牽牛子: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瀉下逐水,祛積殺蟲。
大戟:苦辛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泄水逐飲,消腫散結。
芫花:辛苦溫,有毒。歸肺腎大腸經。泄水逐飲,祛痰止咳,外用殺蟲療瘡。
巴豆:辛熱,有大毒。歸胃大腸肺經。瀉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
祛風濕葯:
獨活:辛苦,微溫。歸肝膀胱經。祛風濕,止痹痛,解表。
威靈仙:辛咸溫,歸膀胱經。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消骨鯁。
蛇:甘咸溫,有毒。歸肝經。祛風活絡,定驚。
木瓜:酸溫。歸肝脾經。舒筋活絡,除濕和胃。
秦艽:苦辛微寒,歸肝胃膽經。祛風濕,舒筋絡,清虛熱。
防己:苦辛寒,歸膀胱、腎脾經。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
五加皮:辛苦溫,歸肝腎經。祛風濕,強筋骨,利水消腫。
桑寄生:苦甘平,歸肝腎經,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安胎。
草:苦寒,歸肝腎經。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
絡石藤:苦微寒,歸心肝經。祛風通絡,涼血消腫。
芳香化濕葯:
蒼術:辛苦溫,歸脾胃經。燥濕健脾,祛風濕。
厚朴: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行氣燥濕,消積平喘。
藿香:辛微溫,歸脾胃肺經。化濕解暑止嘔。
砂仁:辛溫,歸脾胃經。化濕行氣,溫中安胎。
白豆蔻:辛溫,歸肺脾胃經。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草果:辛溫,歸脾胃經。燥濕、溫中、截瘧。
佩蘭:辛平,歸脾胃肺經。化濕解暑。
利水滲濕葯: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澤瀉:甘淡寒。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濕,瀉熱。
薏苡仁: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豬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濕。
車前子:甘寒,歸腎肝肺經。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甘淡寒,歸胃膀胱經。利水通淋,清解暑熱,祛濕斂瘡。
海金砂:甘寒,歸膀胱小腸經。利尿通淋。
石韋:苦甘微寒,歸肺膀胱經。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苦微寒,歸肝胃經。利濕去濁,祛風除濕。
苦微寒,歸膀胱經。利尿通淋,殺蟲止癢。
瞿麥:苦寒,歸心小腸膀胱經。利水通淋,活血通經。
茵陳蒿: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清利濕熱,利膽退黃。
金錢草:甘淡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除濕退黃,利水通淋,解毒消腫。
木通:苦寒,歸心小腸膀胱經。利水通淋,瀉熱通乳。
通草:甘淡微寒,歸肺胃經。清熱利水,止癢。
地膚子:苦寒,歸膀胱經。清熱利水,止癢。
溫里葯:
附子:辛甘熱,歸心腎脾經,有毒。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亡陽症,脾腎陽虛,寒濕痹證)
乾薑:辛熱,歸脾胃心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寒侵脾胃或脾胃虛寒、亡陽症,寒飲犯肺)
肉桂:辛甘熱,歸脾腎心肝經。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心腹疼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及瘀滯經閉痛經)
吳茱萸:辛苦熱,歸肝脾胃腎經。有小毒。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寒滯肝脈致寒疝腹痛及頭痛。中焦虛寒,嘔吐泛酸及脘腹冷痛。脾腎陽虛,五更泄瀉)
細辛:辛溫。歸肺腎心經。溫肺化飲,祛風散寒,止痛,宣通鼻竅。
小茴香:辛溫,歸肝腎脾胃經。散寒止痛,理氣和中。(寒疝腹痛,脾胃虛寒)
高良姜:辛熱,歸脾胃經。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花椒:辛熱,歸脾胃腎經。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丁香:辛溫,歸脾胃經。溫中止嘔,散寒止痛,溫腎助陽。
理氣葯:
橘皮:辛苦溫,歸脾肺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青皮:苦辛溫,歸肝膽胃經。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枳實:苦辛微寒,歸 脾胃大腸經。破氣化痰,除痞消積。
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膽經。行氣止痛。
沉香:辛苦溫,歸脾胃腎經。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川楝子:苦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有小毒。行氣止痛,殺蟲,療癬。
烏葯: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荔枝核:辛微苦,溫。歸肝胃經。行氣散結,散寒止痛。
佛手:辛苦溫,歸肝脾胃肺經。疏肝解郁,理氣和中,燥濕化痰。
白:辛苦溫,歸肺胃大腸經。通陽散結,行氣導滯。
青木香:辛苦微寒,歸肝胃經。行氣止痛,解毒辟穢,消腫。
柿蒂:苦平,歸胃經。降氣止呃。
消食葯:
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化積,活血化瘀。
神曲:甘辛溫,歸脾胃經。消食和中。
麥芽:甘平,歸脾胃肝經。消食和中,回乳消脹。
谷芽:甘平,歸脾胃經。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萊菔子:辛甘平,歸脾胃肺經。消食除脹,降氣化痰。
雞內金: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消食健胃,固精止遺。
驅蟲葯:
使君子:甘溫,歸脾胃經。驅蟲消積。
苦諫皮:苦寒,歸肝脾胃經。有毒。殺蟲療癬。
檳榔:苦辛溫,歸胃大腸經。驅蟲消積,行氣利水。
雷丸:苦寒,歸胃大腸經,有小毒。殺蟲。
榧子:甘平,歸肺胃大腸經。殺蟲消積,通便潤肺。
貫眾:苦微寒,歸肝脾經,有小毒。殺蟲,清熱解毒,止血。
止血葯:
大薊:苦甘涼,歸心肝經。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小薊:苦甘涼,歸心肝經。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地榆:苦酸畏寒,歸肝胃大腸經。涼血止血,解讀斂瘡。
槐花:苦微寒,歸肝大腸經,涼血止血,清肝明目。
側柏葉:苦澀,微寒,歸肺大腸經。涼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甘寒,歸肺胃膀胱經。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三七:甘微苦,溫,歸肝胃經。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茜草:苦寒,歸肝經。涼血止血,活血祛瘀。
蒲黃:甘平,歸肝心經。收斂止血,祛瘀止痛。
白及:苦甘澀,微寒,歸肺胃肝經。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仙鶴草:苦澀平,歸肺肝脾經。收斂止血,止痢殺蟲。
棕櫚炭:苦澀平。歸肝肺大腸經。收斂止血。
血餘炭:苦澀平,歸肝胃膀胱經。收斂止血,化淤利尿。
炮姜:苦澀溫,歸脾肝經。溫經止血,溫中止痛。
艾葉:苦辛溫,歸肝脾腎經。溫經止血,散寒調經。
活血祛瘀葯: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延胡索:辛苦溫,歸肝脾心經。活血行氣止痛。
鬱金:辛苦寒,歸肝膽心經。活血行氣止痛,清心開竅,利膽退黃,涼血止血。
姜黃:辛苦溫,歸肝脾經。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乳香:辛苦溫,歸肝心脾經。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
沒葯:苦辛平,歸心肝脾經。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五靈脂:苦咸甘溫,歸肝經。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活血化瘀,涼血消癰,安神。
虎杖:苦寒,歸肝膽肺經。活血止痛,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祛痰止咳。
紅花:辛溫,歸心肝經。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有小毒。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益母草:苦辛微寒,歸肝心膀胱經。活血調經,利水消腫。
牛膝:苦甘酸平,歸肝腎經。活血通經,補益肝腎,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雞血藤:苦甘溫,歸肝經。行血補血,舒經活絡。
ZHE蟲:咸寒,歸肝經,有小毒。破血逐瘀,續經接骨。

② 常見有哪些中草葯

1、徐長卿
徐長卿這個名字80、90後比較熟悉,它曾是仙劍中的角色名,其實它也是一種草葯。它夏季開花,花色為黃綠色,可以祛風濕。

2、景天
跟上面的徐長卿一樣,景天也是這個名字也是取自中草葯。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可全株入葯,主治肝熱、吐血。

3、紫萱
它是多年生草本,花色以紫色為主,與仙劍中角色的主色調相一致,可補肝腎、益精血。

4、龍葵
龍葵是一種茄科植物,有微毒,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5、重樓
重樓是一種多年生草本,其性寒味苦,有微毒。它可用於消腫止痛、涼肝定驚或治療蛇蟲咬傷、咽喉腫痛等。

6、桔梗
桔梗的根部挺直,即可食用也可入葯,有著止咳祛痰的功效,在朝鮮、中國東北等地較為常見。

7、杜若
杜若又稱燕子草,古時稱其為清音。它的花開如蝶,花色如雲,顏色潔白形態驚艷,彷彿從古畫中破壁而出。

8、剪秋蘿
它也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做觀賞花卉,也可全株入葯,可以清熱止痛。

9、菖蒲
它是天南星科的植物,在很久以前它便成為神草,受萬民崇拜。端午時,人們將菖蒲、艾葉等插在門上以辟邪驅魔。

10、繁縷
它是一種石竹科植物,作為一種雜草在山間常見。其可入葯,但有一定毒性,可以清熱解毒、催乳等。

11、木槿
木槿也叫無窮花,是一種錦葵科植物。它是韓國國花,在庭院中常見,可做成花籬。它也是全株可入葯,治療反胃、吐血等症。

12、紫薇
紫薇花的花叢錦簇,有著悠久的歷史,可做公路、庭院以及園林中的綠化樹種。它的花語是好運、雄辯和女性。

③ 只有北方才有的中葯材,你都知道有哪些嗎

引言:我國是一個物產非常豐富的國家,我們國家有很多的葯材,在古代人們就已經可以熟練的運用一些葯材,葯材的生長環境都不同,不同的環境擁有著不同的葯材,很多葯材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才能生長。雖然我們中國物產非常豐富,但是有幾種葯材只有北方才有。

三、桔梗

桔梗生活在山區或者是一些草地,桔梗並不像上面兩種葯材一樣非常的稀少,是我國中葯材中非常常見的品種。在我國的東北延邊當地人們會將桔梗製作成鹹菜以供日常的食用,桔梗可以治療咳嗽同時也對治療咽喉痛有很大的作用,桔梗的種植技術並不難它更適合在我國的北方生存。桔梗可以在冬季上凍前播種或者是在第二年的春季播種種植桔梗的時候一定不能缺少水,聲音北方地區的人們會選擇在雨季播種桔梗。

④ 中草葯有哪些草葯

1、七星草

七星草,中葯名。為水龍骨科植物三出假瘤蕨的全草。七星草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⑤ 植物類中草葯有哪些品種

一、夏枯草:別名: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麥夏枯、鐵線夏枯、夕句、乃東等,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國及非洲、歐洲各地,夏枯草生長在山溝水濕地或河岸兩旁濕草叢中,匍匐根莖,節上生須根,基部多分枝花朵淺紫色。夏枯草葯用功能有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腫痛、頭痛等,被譽為清肝、護肝「聖葯」。


車前草

二、車前草:學名平車前,俗稱車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原產於中國、亞洲非洲及北美地區。生於草地、河灘、溝邊、草甸、田間及路旁,直根長,具多數側根,多少肉質。根莖短。車前草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咳嗽、皮膚潰瘍等。


魚腥草

三、魚腥草:是中國葯典收錄的草葯,草葯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乾燥地上部分。原產於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地區。魚腥草喜歡在陰濕的地方生長,一般在河邊、溝渠邊,魚腥草莖呈扁圓柱形,扭曲,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條,節明顯,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牡荊

四、布荊草:別名線葉菊、牡荊、西伯利亞艾菊、兔子毛、疔毒花、兔毛蒿、驚草,是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黃荊的變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地中國、歐洲地區,根莖粗壯。斜升。莖基部被密厚的纖維鞘,不分枝或呈傘房狀分枝。葉具長柄;基生葉倒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荊草花朵為淺紫色,葯用功能可以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鎮驚,調經止血。內服對心跳、失眠、神經衰弱效果顯著,對月經過多,月經不調也有一定療效。外用治腫癰,臁瘡,中耳炎及其它外科化膿性感染疾病。


薄荷

五、薄荷:土名叫「銀丹草」,俗名:香薷草、魚香草、土薄荷、水薄荷、接骨草、水益母、見腫消、野仁丹草、夜息香、貓薄荷。為唇形科植物同屬其他乾燥全草。多生於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原產於歐洲及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在中國也廣泛分布,薄荷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後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葯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葯,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含有薄荷醇,該物質可清新口氣並具有多種葯性,小劑量食用有助於睡眠。


板藍根

六、板藍根:別名:靛青根、藍靛根、大青根,是一種中葯材。為罌粟目十字花科菘藍屬植物的乾燥根,通常在秋季進行採挖,炮製後可入葯。全世界主要分布在印度東北部 、孟加拉 、緬甸 、泰國等地至中南半島,在中國各地均有種植。板藍根多數生長在潮濕 、溫暖的山地和陰溝中 。 板藍根以根和葉入葯,其根叫板藍根,葉叫大青葉。

板藍根的葯用功能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藍根的清熱解毒功效主要體現在治療急性感染性疾病。板藍根對降低傷寒、副傷寒等所致的體溫升高,有良好的解熱作用。


艾葉

七、艾草:又名艾蒿、艾葉草,亦稱「純陽之草」。為菊科屬植物艾的乾燥葉。原產地在中國,後經植物傳播,在朝鮮、俄羅斯也有生長。艾草是我國普遍生長的一種植物,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多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艾草的適應性較強,但以潮濕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在池塘邊、村口、小橋邊,常會長滿野生的艾草。艾草莖具明顯棱條,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綿毛,稀被白色柔毛,下麵灰綠色,密被白色絨毛,裂片邊緣均具鋸齒,筒狀小花帶紅色。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國古代使用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用艾葉熏蒸後空氣參數可以達到正常,對產婦和新生兒毒性小、刺激小,因此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葯。


草珊瑚

八、草珊瑚:為金粟蘭科草珊瑚屬多年生常綠草本,又稱腫節風,俗稱滿山香、觀音茶、九節花、接骨木等。原產於中國,在世界分布於朝鮮,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印度,斯里蘭卡地區。其形態秀麗、四季馨香,具有極高的葯用、食用及觀賞價值。全株供葯用,能清熱解毒、祛風活血、消腫止痛、抗菌消炎。有緩解牙齦疼痛、縮小牙齦上火腫塊、改善炎症症狀等功效,無副作用。


大薊

九、大薊:中葯名,別稱大刺兒菜、大刺蓋、老虎脷、山蘿卜、刺蘿卜、牛喳口、雞母刺、大惡雞婆、山老鼠簕。為菊科植物薊的乾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及根入葯。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產於江蘇、浙江、四川等地。

根長圓錐形,簇生。莖直立,有細縱紋,基部具白絲狀毛。苞片長披針形,多層。花兩性,管狀,紫紅色,花葯頂端有附屬片,基部有尾,冠毛羽狀,暗灰色。入葯具有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的功效,對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等症有治療作用。


梔子

十、山梔子:中葯名,別稱黃梔子、黃果樹、山梔子、紅梔子等。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常生於低山溫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溝旁、路邊。主要分布我國南北地區及台灣等地。梔子的果實是傳統中葯,葯用可以除熱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葯獨特的應用理論,中醫葯體系越來越完善,整個葯學,從研究技術、生產技術到專業管理技術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中草葯的療效在當今世界上越來越被重視,像中國的針灸、中草葯的熬制都深入到世界各地,曾經長期相對停滯的植物葯也隨著科技和管理的進步而獲得了新發展。

文獻參考《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齊民要術》

⑥ 農村常見的中草葯有哪些

1、蒲公英: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平車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地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厚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麥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蒲公英

⑦ 誰有中草葯名稱和圖片大全

1、八角楓(白金條[側根名]、白龍須[須狀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將軍、割舌羅、五角楓、七角楓、野羅桐、花冠木)

清熱;祛濕;收澀;消瘀。主肝炎腸炎;淋濁;帶下;脫肛;子宮下垂;肝脾腫大;跌打扭傷

拓展內容:

中葯的優點和不足:

中葯的優點大概有其神秘性,科學性,獨特性,某些中葯有稀有名貴性,可探索性,經濟性,能標本兼治,對疑難雜證有獨特的治療理論和作用,發展空間很大.同時也是中國的國粹,國寶.對預防疾病有獨到之處.且現劑型較多,好多中葯也服用方便起來了.

不足大概有,口服對胃腸道大金有副作用(宜少量多次服用),注射劑副作用大多尚不明確,湯劑口感不是很好.煎熬較為復雜.

⑧ 中國現在的中草葯都有哪些,具體詳細的都治些什麼病

一、補陽類十大中葯
鹿茸
巴戟天
淫羊藿
肉蓯蓉
冬蟲夏草
杜仲
核桃仁
菟絲子
仙茅
沙苑子
二、滋陰類十大中葯
天麻
麥門冬
天門冬
百合
石斛
玉竹
枸杞子
銀耳
黑芝麻
黃精
三、清熱類十大中葯
金銀花
連翹
板藍根
蒲公英
夏枯草
魚腥草
生地黃
綠豆
野菊花
淡竹葉
四、益氣類十大中葯
人參
西洋參
太子參
黨參
黃芪
白術
山葯
靈芝
甘草
大棗
五、化痰止咳類十大中葯
川貝母
桔梗
杏仁
瓜蔞
半夏
百部
白果
羅漢果
海藻
昆布
六、活血化瘀類十大中葯
川芎
紅花
丹參
桃仁
雞血藤
益母草
三七
牛膝
莪術
鬱金
七、養顏美容類十大中葯
當歸
蓮子
赤小豆
何首烏
木瓜
無花果
桂圓
黑木耳
陳皮
芡實

⑨ 中醫常用的中草葯有哪些

1、七星草

七星草,中葯名。為水龍骨科植物三出假瘤蕨的全草。七星草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淋證,尿濁,水腫,帶下,咽痛,中暑,癰瘡腫毒。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草葯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a股是什麼意思 瀏覽:219
印度人如何治療鼻炎 瀏覽:500
印度戰爭怎麼爆發的 瀏覽:688
越南最窮的國家有哪些 瀏覽:554
伊朗來款對於銀行有什麼影響 瀏覽:283
伊朗馬漢航班怎麼樣 瀏覽:546
今年印尼齋月什麼時間 瀏覽:262
伊朗的星期一怎麼寫 瀏覽:7
英國和美國有多少攪屎棍 瀏覽:926
伊朗的眉毛為什麼很黑 瀏覽:880
英國留學生接機注意什麼 瀏覽:853
印度摩托車怎麼上去的 瀏覽:120
伊朗語有多少阿拉伯介詞 瀏覽:361
印度什麼河水有多臟 瀏覽:576
從哪些方面理解印度 瀏覽:319
越南什麼商品暢銷 瀏覽:694
中國進口的冷鏈食品有哪些 瀏覽:687
義大利新工業區發展條件有哪些 瀏覽:53
越南改革有哪些思考 瀏覽:670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炒麵 瀏覽:892